卢化南说济源

一、济源人文概况


卢化南说济源


1.济源山青水秀、历史攸久,人文会萃,是个好地方。济源是因济水发源而得名,济源曾为夏朝都城,商周时为沁水县,春秋战国时期为轵县,自隋朝16年设县,距今已有1398年的历史。

卢化南说济源


2.济源面积1931平方公里,山区占百分之八十四,处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北靠太行山,西有王屋山、中条山,黄河从南流过,中间涌出四渎之一独流大海的济水,可以说:济源是块风水宝地,是个好地方。

3.济源交通发达,候月铁路、焦铁路,济晋、济运、济焦、济洛高速,207国道、新垣路在济源通过。济源是省直辖市,70万人,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前列,有全国卫生城市、旅游城市、森林城市、文化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拥军模范城市等称号。

卢化南说济源


4.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省级保护单位12处(济渎庙、奉仙观、大明寺、延庆寺舍利塔、阳台宫、轵国故城)、市保单位93处, 文物奌250余处。其中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建筑190余座。如:济渎庙的寝宫(宋开宝年间)、清源洞府门(明)、奉仙观的三清大殿(金大定年间)、大明寺的中佛殿(元至元年间)、阳台宫的大罗三境殿(明)、玉皇阁(清)等,位于全省全列。被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济源为“中原地区古代建筑的系列博物馆”。

5.地面和出土文物也很出名,名列全省第一。如:陶都树、陶风车受到郭沫若先生的赞赏,并写入他的《出土文物二三事》中。博物馆馆藏文物已达14000余件,其中一级品18件,二级品157件,三级品2737件。 唐薛希昌的《有唐济渎之记》和《唐贞一先生庙碣》、奉仙观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赵孟頫的《投龙简记》、明洪武年间的《大明诏旨》碑、文征明的《七律诗碑》、阳台宫三清殿和玉皇阁的明代浮雕盘龙石柱、清乾隆御书的《盘谷考证》和重书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碑,济渎庙的将军柏、紫微宫的银杏树、阳台宫的龙凤柏和娑罗树等都有很高的价值。

6.有王屋山地质公园、小浪底大坝、有黄河三峡等6个开发和十里河、沁河谷、漭河谷等18个待开发的景区;有苗、向、原、邵、樊、阳、姫、王等20多个姓氏发源地;有七仙女、白蛇传原形的发生地。有湨梁(天下梁莫大于湨梁、16诸候会湨梁、字典专用字)。

7.我发掘历史文化,出版18本专著,有的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发行,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向国家和有关单位提出500余项建议,变成治理国家的行为,这些基础材料大多出自在这片沃土上。

8.济源是古河东、河内、河南交汇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发源地,有夏代建过都的原城、有愚公故里、黄帝故里(姫沟)和祭天遗址(天坛山)、盘古开天处、女娲补天神话之乡、后羿射日、二即担山、卢仝茶仙文化之乡、道教圣地天下第-洞天,称为故事之都。

9.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76代先祖邓禹葬在御驾村的墓地,还有他74代祖母沁园公主的封地“沁园”;有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先祖毛公塚在毛田村及写的“沁园春”词牌发生地五龙口化村。

10.东汉28宿有17位葬在济源;有汉代东林军132个营寨的阳落山;有后晋皇帝石敬瑭的故里唐石村;有汉代商山四浩的墓地三皇村和崎里村;有北魏时的200余里长城;有太行八陉之首轵路和轵国故城;有司马懿修的沁河古栈道;有惰炀帝修的直道和历代驿道;有西周时的水运码头。

11.有一门三进士”、“二状元”、“三宰相”之称(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和司马光题的《四令堂》及欧阳修写的《卖油翁记》的延庆寺。陈省华的女婿傅尧俞是状元,又称陈门四状元。

12.有李自成大战玉阳山和踏冰过黄河遗址;有李开芳、林凤祥率太平军北征遗迹;有中国军队在封门口打败日本鬼子的战果;有陈谢大军过黄河处和留庄民兵营纪念馆;有原大寨起义和晋豫边根据地纪念馆;有朱德出太行路线和蒋介石住过的黄龙洞。

13.有奇材荆木梁盖的荆梁观;是赵姓人氏的发迹地;是刺客聂政、美女苏妲已、侠客郭解;山水画鼻祖荆浩等名人故里。

14. 济源方言:甘蔗--甜各党、膝盖--柯西鹿、摔倒--板跌、拖鞋 —拖拉板 、腋窝--胳老吱、油条--油葛别儿、玉米 --王蜀蜀 交草、西红柿 -- 洋瘦 、用功 -- 各劲、休息 -- 歇乎、讨厌 --日眼 、麻雀 -- 徐徐儿、蛇--长虫、厕所--茅、墙角--墙各劳儿、晚上 --黑里、白天--白仁、形容排队很长 叫一摆流、形容羊肠小道 叫曲里拐窝、形容某人可恨 叫小猖子......

15.济源特产:不翻、虎岭面叶、王屋土馍、冬凌茶等。总的来说:济源有5座山(太行、王屋、鳌背、孔山、阳落、南山);6条岭(秦岭、九芝岭等);13条河(黄河、济河、沁河、西洋河等);97个泉(竖刀泉、珍珠泉等);出过皇帝(轩辕黄帝);埋过帝王(少康);建过都(夏代);划过州管过县;道教天下第一洞天;出过美女(妲已);流出脐(济)水,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