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钳工
《1942》电影的由来
这部电影取材于当年的河南大饥荒,饥荒当时是河南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可见到时灾情之重。
为了生存,只能逃荒
很多人有疑惑,为什么电影里东家也要逃荒。不错,东家有粮食,有钱,但被饥饿压倒的人性已不容触碰,随时会由灾民变为暴民,强取豪夺是不可避免的。又逢军阀战争,一旦敌人入侵,收刮的便是这些个地主富豪,充为军饷。此时不随大部队逃荒,便就是自断后路。
回首这段历史的苦难
无粮可食,灾民便啃树皮,吃观音土填饱肚子,千里树无皮!观音土胀死多少人!易子而食是多少人无奈的选择,无奈的痛!路旁横尸无数,那个年代我们无法想象。
这是个为了生存不顾一切的年代
这是个可以为一口粮换一条命的年代
这是个可悲可叹的年代
庆幸,庆幸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
感伤,感伤那个年代的苦难
珍惜当下,知足常乐
迷路往哪走
就电影1942来说,电影讲述的是1942年河南大旱,颗粒无收,人们被迫逃荒,在逃荒前夜,少东家想要用几升小米与有夫之妇发生关系,但被拒绝,从这一点上暴露了粮食的稀缺,后来更是爆发了农民抢粮,少东家被杀死,老东家与农民一起逃荒,电影主要讲的就是他们一路的逃荒经历,但老东家为什么要逃荒,他又不缺粮食,他逃荒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民都去逃荒了,缺少劳动力为他种地和护院,到处都是饥民与土匪,独自留下,太危险。另一方面是因为天大旱,地上长不出庄稼,与其留在这坐吃山空,不如到一个好的地方寻求好的发展。此外,他的儿子死了,他的媳妇和怀孕的儿媳妇以及女儿等一大家子的重担全落到了他的身上,他既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又要为他们的未来考虑,他逃荒跟着饥民,使他不至于成为土匪和官兵的目标,因为他有粮食,而在那个时期,怀璧其罪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混在饥民堆里会使其安全性增加,东家在逃荒时穿的粗布衣服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1942这部电影拍的很真实,尤其在细节方面表现的很真实生动,比如长工和他妻子换裤子,还有东家的女儿在逃荒开始时喂养了一只猫,特别宠爱,但到后来因为粮食匮乏,竟让也要分一碗猫肉。这也细节看完之后让我相当震撼演员演的好,导演导的也好,相当不错。
浮生半壶酒
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其实也并不想逃荒,他是迫不得已的啊。
1942年,河南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饥荒,想一想现在,再和以前比一比,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足,最起码不会遇到饿死人的情况。1942的大饥荒饿死了多少人,人饿了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这就是人性,这时候人性的阴暗面也就显露了出来,贫穷的人们开始抢粮食,就为了吃上一口饭,甚至不敢去想吃饱饭,当然也不全怪他们,解放前地主老财们掌握着中国很多的财富,他们是不缺钱的,家里有地,长工们给他们干活,他们根本不愁粮食。
老东家费了心思,设了一个鸿门宴,就想依靠官府把想抢粮食的人抓起来,可是出了意外,大家都知道了老东家的用心,送粮食变成了抢粮食,最后一夜的暴乱,老东家的儿子死于非命,家里也被抢的差不多了。
逝者已逝,老东家自然是有些心灰意冷的,也就没有留在这里的必要了。儿子死了,要知道那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严重的。儿子死了,香火也就断了,但他还有个孙子啊。
生者还需照顾,自己的儿媳怀着孙子,绝不能让活着的人看不到希望。儿媳,还有其他人,都等着他来主持大局,还待在这里很难有什么好处了。
自己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威望可言了,别人都不信他了,而且自己所剩的东西也不多了,如果在出点什么意外,怕是活着的人也保不住了。
逃荒途中,家人全死了,他彻底心死了。便逆流回家,他说:"我没想活,只是想死的离家近一点。"前后对比,多么凄凉。
爱笑的子秦
逃荒实际上是一个集体行为,而不是有个人所决定的。
在电影的一开始,灾情还没有那么严重,整个社会秩序还是存在的,其中有一点可以说明问题,东家少爷想要潜规则徐帆,当时的诱惑就是一些吃食,但是徐帆明确拒绝了,整个时候社会的法制和正常的秩序一直是存在的,东家的社会地位卓然,他们家有护院,能够保持家庭财产不流失。
但是很快这种秩序就被打破了,少东家身亡,原有的秩序被破坏,大规模的逃荒活动开始了,地主家是有余粮的,但是怀璧其罪。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逃荒的时候,东家即使经济上允许,他们也找不到劳动力来保护自己的家园,更何况,如果这个村庄只剩下东家一户,他们也是难以生存。
于是东家最终决定选择去逃荒,在一个熟悉的集体氛围中寻找安全感,找到未来再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即使在这么多大部队逃荒人群中,他们也是弱势群体,一路上东家的家当不断被抢夺,甚至最后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女儿换的一口粮食,这还是和很多乡邻在一起,大家互相拧在一起,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单独的留在原地,结果可能会更惨。
白水90944696
历史与影视作品有重合,更有差异,我们单就《1942》电影本身来说。
电影的背景,是我国1942年,河南省发生大旱,进而出现了大饥荒,画外音是一个没经历过饥荒,但他娘差点被饿死却又侥幸活过来的人,“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
影片中了的老东家,由张国立老师饰演,名叫范殿元,老东家一家生活在深宅大院之中,外面的人已经吃不上饭了,甚至自家的长工家里也已经揭不开锅了。但是老东家家里不仅有钱,更有余粮。但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让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提早发生了。
村民佃户们,已经被饥饿变成了饿狼,但人都是自私的,老东家没有心怀天下的胸怀,饥民就嗅着粮食的味道围堵到老东家的门口,称要借一口吃的。
看东家自己有数,这借了不换,就是要,不给?那就会变成抢。于是派出自己的家丁去请官兵,自己假意邀请饥民。万万没想到,派去的家丁是个二愣子,当着众多饥民的面,发生叫嚷着,官兵没请到!!!
这下可把饥民气炸了,居然要请兵来,结果不顾老东家的解释,直接动手砸人抢粮。最终这场战斗以人多势众的饥民胜利告终,满仓的粮食被抢得只剩一车,可怜的少东家,才开个头就死了。虽然戏份少,但那一句“扎着心了”,可真是让观众害怕,这声央求多么无奈和绝望。
就这样,老东家带着剩下的这点粮食,和家里剩下的几个人,一挂马车,逃荒去了。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老东家逃荒的原因:
逃荒是因为这里活不下去了,早走,去一个能养活人的地方。本来家里有粮食的,坚持一段时间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却会饥民给抢了个空,自己的儿子也死了。人到了岁数,活的就是一个希望,像老东家一样,存粮是一样,儿子和儿媳还有未出世的孙子是希望,远走他乡也是希望。当粮食被抢了,这一个希望破灭了,儿子死了,另一个希望也磨灭了。剩下的还有自己未出世的孙儿,可没有了粮食,怎么才能保证孙儿能够平安出生,健康长大?没办法,全家人只能奔着最后一个希望前进,那就是跟着难民逃荒,也许逃到地方了,孙儿就能出生,就能长大了!
我们再分一下,如果那晚的悲剧没有发生,老东家能保证不去逃荒吗?
首先,饥民在外面叫阵,老东家如果坐视不理,能阻挡住大批饥民吗?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地主家的墙,不是城墙,虽然比百姓家的墙更坚固,到它也只能够在平日里挡住小偷小摸的贼人,因为那是是贼人,就算人数较多,但却不统一,就算贼人也打算强攻,佃户也会帮着防御。到饥饿的民众却团结一心,不顾生死背水一战,所以老东家防不住饥民的。
其次,就算在请兵的时候,请来了官兵,但饥荒的年头,官兵一样没有饭吃,而且武器精良,赶走了饥民,先不论他们是否还会再来,这些兵来容易,送走可就难了,搞不好动起手来,家里人一个都剩不下了。
再次,就算没青来官兵,到家丁稍微正常一点,不那么楞,没把请兵的事宣扬出来,老东家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吗?不会的,饥饿是对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考验,它能让任何一个人丧失理智,饥民吃过一顿,下次还来,这是一定的,你不让吃?那上一次请吃饭的恩情就会瞬间烟消云散,重新攻入大院,重新上演一出抄家灭门。
最后,就算兵也不抢,民也不偷,就能安于一隅吗?别忘了,河南不长粮食是因为旱灾,没有谁,植物都过不了,人更活不了。
总的来说,老东家全家逃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必然的,到像我开头说的一样,一个派二楞的家丁去报信,让必然发生的事情提前发生了。
1942年河南大旱,大饥荒惨不忍睹,那时候有树皮能吃,就非常幸运了,逃荒的人,就像是蝗虫一样,席卷大地上能看到的所有能吃的东西,包括别人家的小孩,没钱买,可以拿自己的小孩换!!!
干旱是造成饥荒的原因,但却不是全部的原因,1942年,战争的人祸加上干旱的天灾,终究完成了这场我国历史上的大悲剧!
画外音把“丘吉尔感冒”和河南大饥荒相提并论,实在调侃人名,在政治家的眼里不过如此而已。
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这就要给我,也可以关注『电剧』,给你分享最好看的电影、电视剧!
电剧迷弟疯
电影《1942》里张国立饰演的东家有钱有粮照样要去逃荒。
外有倭寇,内有贪官悍匪,还有饿红了眼的民众,东家在保卫粮食的过程中又失去了儿子,为了女儿和刚出世的孙子能活命,东家也不得不和乡亲们一起逃荒,否则别人都去逃荒了他一家不就是靶子了吗?
东家刚开始逃荒时不是很有信心的,还对自己的长工说“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给我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可是他再大的本事也躲不开时代的灾难,在逃荒路上,先是粮食被抢,孙子死亡,女儿自卖自身,最后孑然一身,捡了个女孩相依为命。
统治者不但不救灾还千方百计捂住消息,以免影响形象,只有美国记者来报道,实在是讽刺。
维纳斯6号
1. 为什么会拍《1942》
因为1942年对于河南人来说是20世纪最大的灾难,3000多万难民前往陕西避难,死于途中的难民就多达300多万人,甚至人们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还出现“人吃人”的可怕场景!电影就应该记录这些刻骨铭心的事件!
2.为什么东家也会逃荒?
东家这人本身生活富裕,街坊邻居来讨饭可以不答应,但是没必要明一套暗一套,表面上招待难民大吃大喝,背地里让收下偷偷报官,没想到这个二愣子收下竟然当着众多难民说出是东家让报的官,这下难民可都炸了锅。把东家儿子也杀了,家底也抢光了!再加上兵荒马乱、军阀混战被迫离家逃荒!
卢哥
为什么连张国立饰演的东家也要逃荒?
从两个方面来看,他都只有逃荒这一条路可选。
灾民太多,虽然张饰演的是地主,但是在那个年代背景下,饥荒太严重,地里已经长不出东西了,只有靠余粮过活。单说张说饰演的东家,一家人靠着剩下的余粮可能会勉强熬过
1942年,但以后呢?谁知道会荒多久?其次,村里、县里、附近村里等等农民的数量远远大于地主。逃荒的人没有什么吃,碰到一棵树就啃树皮,见到一棵草就吃草根,更有甚者交换孩子吃,易子而食从古就有,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是会失去理智的。死掉的人躺在路边被野狗围着咬食。在这种情况下东家的余粮显的多么微不足道,他无论怎么做都会被抢粮。
电影里的东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知道他自己是挡不住这么多灾民的,所以他索性放灾民进来。一边施舍一些粮食稳定灾民情绪,一边派人去县衙求救,希望官府能够过来解围。这样他也许能够保住更多的粮食。
战乱与希望
张饰演的东家的办法在和平时期或许管用,但是这是在战时。河南当时也处于战区,官府自顾不暇还要应该上面来筹措的军粮等,根本管不了这些大户。其次电影中东家的儿子在饥民暴乱中也死了,粮食也被抢了大部分。东家年龄大了,他活的明白,他知道人一辈子活的就是个希望。
剩下的一家人及未出世的孙儿们的希望,而逃荒就是希望。只有跟着灾民一起远走他乡,去往未受灾之地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电影十分
您好,我是娱乐号博主:大风仓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
三年的干旱,中国地主最大的特点是粮食储备。这些谷物通常主要用来卖钱,但在饥荒时期它们可以拯救生命。事实上,种植谷物的人自己储存了大量的谷物。如果一个人想要活下去,他每年需要两三百斤粮食来弥补。这二三百斤,不过是一亩地的出产。地主的定义通常需要200多亩土地。所以,即使地主家里有十多人,只要一年的收成,就够全家吃十年了。
1942年大饥荒据宋仁穷回忆,他在冀南的军区、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的根据地,据据南宫、巨鹿、隆平县统计,有524个村庄被蝗虫完全吃掉。人们遭受着灾难和疾病。巨鹿县有5000多人死于饥饿,3000多人死于霍乱。在清河县王石公村,一天之内有400多人死亡。当时,冀南区数很多人死于饥饿和疾病。
范殿元,当时的地主,是一个相对富裕的人。他有吃的,可以带干粮,脱离饥荒。那时候,农田处于干旱和战争中,被遗弃的人们没有东西吃。他遇到树就咬树皮,看到草就吃草,甚至用孩子换食物。两家交换了孩子吃,是不是很恶心?那个死人躺在路边,被野狗吃了。在这种情况下,地主剩余的粮食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他的粮食没有被偷就好了。此外,土地是干燥的,没有种植作物。换句话说,没有逃走的希望。
灾难发生之初,原房主的家庭基础本可以维持。至少剩余的粮食和货币足以维持老主人1942年的生活。但在饥荒时期,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下,仅靠这座首都是无法支撑最后一座城市的。问题不在于他有多少钱和食物,而在于他的地区到处都是这些东西。呆的地方充满危险。
1942年,有些人家里没有吃的东西都是干子土(观音土),大便拔不出来,因为观音土会膨胀,很多人一直在吃,因为拉不出来而胀得要死。逃到山西为地主打工挣钱糊口。穿越太行山是山西。在太行山路上有无数的尸体,因为如果往上走没劲,就会掉下来。
如果不逃荒活路都没有了,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现在是多么舒服幸福的日子。
我叫围巾
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影片讲述了什么
电影《1942》讲述是在1942年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大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而且还正值战争年代,虽然张国立饰演的东家是一个土财主,但奈何当时的社会条件,但还是被迫逃离了河南老家,驾着马车去往陕西躲灾。
可是奈何战争年代,等到三个月后到达潼关的时候,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有了,老东家本来打算是带着家里的妻儿老小去躲灾的,可谁能料到天意弄人,老东家最后也决定不逃荒了,于是开始往回走,想死的离家近一些。
最后老东家在回去的路上,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和他一样的命运,两人惺惺相惜,百感交集,于是让这个小女孩喊了他一声“爷”,两人开始像远处走了回去
1942年河南旱灾
1942年的大旱虽然是河南饥荒的导火索,但是旱灾本身却无法导致如此严重的饥荒。在一份日期为1943年9月27日的报告中,视察灾情的政府专员张光嗣总结了河南饥荒严重的四个原因: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军粮的沉重负担,土地贬值太快使得农民即使卖地都无法生存,地方官员挪用救灾粮款的渎职行为。
而学者们的研究总结了大饥荒爆发的几个关键因素:战时粮食的减产,中日军队在河南封锁交通线造成的运输困难,1938年黄河决堤后对农业区的破坏,通货膨胀引起的粮价飞涨,强征军粮来供应河南境内的军队,以及政府救灾不力。
正是以上这些因素才导致了150万人饿死在了这场灾难中,300万人逃离河南。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