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复读,想考个二本以后读研,这种方法可行吗?

丶倪少聪


对于成绩中等的高三生和复读生而言,往往免不了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上一个好的本科,还是先考个二本以后读研”,这也是摆学生和家长面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会选择哪所大学,毕业后能取得什么学历,对你未来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我的经验来看,我不建议你先考二本,以后再去读研,原因如下:

一、本科学历比研究生学历更重要

俗话说的好,“金本银硕”,在你找工作和考研的时候,本科学历都会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公司或是考研院校一看你是二本学校出来的,对你的能力评价就会降低一个层次。

在用人单位眼里,本科学历甚至比研究生学历更重要,是会跟随你一辈子的。你读了4年的二本,一辈子都是二本学生。

所以你如果想考研的话,不如复读1年去拿985/211的本科学历,对你未来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二、大学时期接触外在诱惑多

复读期间你只需要学习,外界没有干扰学习的因素,所以你调整好心态,就可以把心全都放在学习上。

你如果想的是上二本再考研,那你就要提前知道一些实际情况: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外在诱惑极多,辅导员几乎不管你的成绩,那么你是否能保证在上了二本大学之后,能比高三那年更加专心学习?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坚定的毅力,无视外面的诱惑干扰,那你相信你可以用一年时间考上重点本科甚至211/985大学。

三、重点大学和二本大学差距大

等你真的去了一所不好的二本大学,在毕业以后你可能会后悔。虽然大学不能直接决定你的未来,但它却是你迈入社会的起点,对你未来的人生至关重要。

好的学历真的很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二本学校里面,你能遇到的人和事,能接触到的资源,周围的人脉关系都是无法和985/211大学相比的。这并不是说二本大学就一定不好,如果你有心气复读去考一个好大学,提高自己最根本的起点有什么不好的呢?

要知道越是好的学校,就必然是学霸的汇集之地,学生学习的氛围就越好,考研成功率越高,学校也有重点大学的保研资格。

而在不好的学校学习4年,最终能通过考研考进好大学的屈指可数,因为学校本身的学习风气就不好,你在这样的风气下呆四年,就会慢慢被同化,直到大学结束之后忘记自己的初心。

总而言之,好的大学能带给你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用1年的复读换来4年大学的优质环境、资源、人脉,我觉得十分划算。

以我认为最好是复读一年考进重点大学,甚至是985/211大学,对你未来的人生最好。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呢?欢迎在评论中写出你的观点。

我是松鼠课堂高老师,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你的关注!


高锋老师


我有一个亲戚同时也是我的学生,他就是上完二本以后读研,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下面我来说说他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参考。



我的这个亲戚名叫魏伟,两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家里人都以为他是哑巴,一直到三四岁的时候才慢慢说些简短的话。魏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直表现平平,中考也只考上了我们镇上的普通高中。由于他学习得比较刻苦勤奋,最后考上了时为二本院校的安徽农业大学。

到了大学他依然像高中一样刻苦勤奋,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准备报考信息搜索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考入了华中农业大学。由于家里兄弟多,经济情况不好,魏伟在读研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做兼职工作,他不仅没有向父母要钱,还时常寄点钱回去补贴家用。读研的同时他又在为报考博士生做准备,三年后成功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最后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留校,成为人大的一名教授。

他的经历向我们演绎了丑小鸭如何一步步蜕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他向我们证明: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用心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下面让我们回到题目上来:

不想复读而想上二本考研,这同样是改变命运,成为人中龙凤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复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巨大风险,明年能考出什么成绩没有人能预料;另一方面,如果你能以二本身份考上研究生的话,本身就足以证明你具有强大的实力。

社会上普遍认为一本毕业生比硕士研究生找工作时更受欢迎,但我身边无数的例子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我的学生里考上研究生的目前还没有混得很差的例外,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录用门槛就是以硕士学历为起点,况且许多城市在人才引进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面临选择时,切勿人云亦云,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只要你有这个决心,就全力以赴去拼搏吧,成功必将属于你,加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关于“不想复读,想考个二本以后读研,这种方法可行吗”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自从我大学毕业以后,真正的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我开始慢慢的觉得,上什么大学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请注意,我说的是没有那么重要,并没有说不重要,因为有很多大型企业会要求应聘者是“211”“985”毕业的,不过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个人能力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以我现在的角度来看,上一个好的专业比上一个好的大学,对于你的未来更有帮助。

对于题主来说更是如此,上什么大学并不是你最终的目的,你的目标点是考研,所以大学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跳板,如果你不想复读,那么你完全可以选择去读一个你自己觉得差不多的二本大学,但是我觉得选择二本大学的标准可能需要改变一下,因为有些二本大学很容易考研,有些二本大学对于考研却很难,所以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考察一下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不是适合你考研。

我常常这样告诉我的学生:人生中我们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不多,可能一个不小心,可能一个小差错,就会彻底的改变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所以在我们能够选择自己命运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努力做出不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专业致力于解决教育和学习问题,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



豫见杨老师


考到二本可以上,将来考研也完全没问题。我侄子就是,当时的华北水电还是二本,研究生上的华北电力。

但找工作时还是有问题,许多单位要看你本科的出身,要本科研究生同时满足211或985院校才能过网申和筛选,否则根本不予考虑

我侄子是考研复习了一年,一直后悔没在高考时复习一年上211或985院校,考研时同样的条件有些导师可能也不会选二本出身的。

所以,具体二本要不要上还要看自己如何选了,复习一年的变数也很大。

大学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要站在哪里,看你自己的决心和意志了!


萧萧雨寒


看到这个问题,恍惚之间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我在2011年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当年由于考试题目简单河南省一本线设置的非常高,史无前例的580分,我虽然达到了600多分,但是排名不好,录取不了比较好的大学;一方面不甘心去不了好大学,另一方面很担心再来一年依然考不好。

在是否要复读的纠结状态中,我做好了充分的两手打算,一方面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志愿填报,另一方面慢慢说服自己万一录取不了要能接受复读。就这样我在报完志愿之后,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就先去了学校的复读班报道,一边跟着老师复习一边等待录取结果。

后来录取结果出来了我被录取了郑州大学的光电子专业(大概是这个专业名字,不太记得了),我又开始纠结了。虽然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内还可以,但是光电子专业是郑大当时新开的专业,而且自己总觉得自己不擅长物理方面的东西。此时,我纠结的程度达到了什么地步呢,就是我一上课就头疼,周末放假在家没事,一回学校就头疼,疼的我完全受不了,把手放在头上能感受到筋在抽搐。我妈被吓到了,生怕我脑子出了问题,连忙带我去了医院检查,做了脑CT,看了医生,在生理上我的脑子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可能是这样的检查使我暂时转移了注意力,我突然之间做出了要好好复读的决定。后来第二年虽然还是考的600多一点的分数,但是第二年的考试题较难,分数线下降了40分,所以我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

在决定要不要读研的时候,我完全没有任何纠结的选择了读研,一家单位的招聘我都没有参加,全心全意的准备研究生考试。现在我已经研究生毕业,进入一家国企工作。在当时找工作的时候,跟我们一起应聘河南电网的有很多都是河南老乡。上午面试完,下午就会出结果。我们好几个人本科都不错的都收到了通知,有一个同学就没有收到通知,因为他本科是二本的学校,虽然读研考到了我们学校,但是在找工作时依然没有很强大的竞争力。

这是我当时我选择复读的故事。前些天我和一些高中的同学聚会,大家还聊到一些话题。当时参加聚会的是我第一年高考的同学,有一个男生没有复读,直接去读了本科,后来考研考了两次才顺利读研。因为考研的时候,不仅仅看笔试成绩,还会综合很多东西来看,在大家可视化的成绩都差不多时,肯定是会优先录取本科学校好一些的学生。

相信你看到我举的身边的这些例子,也能够看出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倾向于复读。不论是找工作还是考研,越来越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学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第一学历很重要。

去年我的堂妹参加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我分析了一下她的成绩和平时的排名,建议她复读。她纠结了几天,复读去了,还不知道今年的成绩如何,期待她今年有个好成绩。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都是基于个人情况。

如果平时成绩还不错,只是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可以分析原因尝试复读;如果这次以及是超长发挥,那么就可以考虑先读大学,把你的韧性在大学四年尽情释放,在规划之后的人生。


当当当465


我和题主有相同的经历。当年高考没发挥好,高考结束那天下午,整个人都迷茫了,情绪很低,班主任开车拉我回本校后还安排了几个人看着我,可能担心我受打击太大想不开,老师都劝我复读一年,但是我还是选择了去二本,也是打算之后考研。老师劝不动我后安慰我说以你的学习能力和努力肯定可以考个名牌985。

可是当我入学后我开始后悔没有复读了,因为二本院校和我同学所在的211/985院校差距真的大。实习单位,根本没法比。周围同学的思想都不同,我的舍友成天打游戏,人家舍友不是图书馆就是忙别的创业啥的。我同学想的是毕业考个公务员就行,人家同学在聊出国留学啥的。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再说考研,当我考研时,我的专业已经算是开始火爆了。要考个985/好点的211难度相当大,我感觉比高考难。如果让我选择我真的会选择高三复读。


我叫老驴


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对于一个能够考上二本的同学来说,千万不要复习,话虽不能说的绝对,但根据以往的大概率统计来看,复习的同学其实收效不大。

我来谈谈几点理由供你参考。

一、我为什么不建议毕业生复读

1、复读变化不大

我以前有很多的学生,也是高三毕业之后想复读。但就最终复读的情况来看,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大部分同学基本是原地踏步,甚至还有倒退。

有少部分同学确实比以前进步了,比如说原来能可能考个二本,复读一年考上重本。但这种情况是小概率事件。

复读的同学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碰运气,如果第二年高考试题的难度不大可能会有比较大的进步。如果遇到比较难的试题,就比较坑爹了。很多同学遇到这样的年份,往往非常后悔,还不如不复读。



2、复读学校难选

很多复读学校相对于正规的公办学校来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也会有很大的难度。

在我的眼里,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师资力量。而很多复读学校所招的老师往往很多是一些退休的年龄偏大的老师,即使有一部分年轻的老师也往往不是正规学校出来的老师。

我们这边有一个复读学校名声比较响,每年招揽的人数比较多。里面确实存在极个别比较优秀的老师,而这样的复读学校也往往把这样极个别的老师作为广告进行宣传。

但就最终考试的情况来看非常一般,再加上这两年国家规范办学教育,对那些正规学校补课的老师管的非常严格,所以也给一些补习学校招聘老师带来的难度。

3、高考政策变化

其实对于一个复读的同学来说,我最担心的就是第二年高考政策的变化。现在高考政策变化非常频繁也很大,之前是文理分科,现在是3+3,后面是不是又要推行3+1+2,这些都是个未知数。

其实不确定对高考来说是最危险的事情,这一届是最后一届文理分科,明年肯定没办法复读了,因为明年实行新高考,对于想复读的同学来讲,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二、什么样的同学适合复读

1、平时成绩比较好,高考因为特殊原因导致发挥失常,像这样的学生可以考虑复读。

我班原来就有一个学生叫王长宁,平时他都是班里的前十名,甚至考过前三名。但是高考的时候由于身体的原因发烧感冒导致发挥失常,数学那一场考试几乎都要睡着了,因为高烧的非常厉害。最终考了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

第二年这个孩子立志复读,无论如何要考上重点本科。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复读了一年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2、天资比较聪明,但是学习比较懒的同学 ,在高三这一年没有怎么用功,导致没有考上学,这样的同学可以考虑复读。

这样的同学往往是由于自身的懒惰造成的,平时就是喜欢玩儿,学习不用功,老师盯着紧一点就学一点,老师不管了就不学了。

这种同学如果再用一年的时间,弥补过去的懒惰。通过发愤图强,刻苦用功,这种应该不会考得很差。

当然这样的同学往往是比较少的,平时玩儿着学的那种同学可以考虑考虑。

三、什么样的同学不适合复读

1、死学类型的

这种同学其实已经把自己的智力用光了,属于勤奋的努力者,但成绩变化不大。我喜欢把这样的同学称为透支了未来的学习能力。

实际上在每个班里这样的学生人数是最多的,他们居于中间阶层。这些同学给人的感觉就是平时学习非常用功,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孩子自身很着急,家长也更着急。

说心里话这种同学值得人同情,但是努力提高的空间不大。人都是有天赋的,这样的孩子其实属于天赋不大的情况。



2、心理素质差的

心理素质差的同学一定不要考虑复读,因为在复读这一学年,你会面临更大的社会家庭压力。

其实对于这样的一些同学来说,与其是与学习的内容进行斗争,还不如说与心理方面进行斗争。尤其是爸爸妈妈亲戚朋友怎么看你?别的同学都考上大学了,你能不能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还有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同学,时间长了都出现了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

这种学生学习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首要关注的。

综上:我还是建议你能不复读,尽量不要复读。你完全可以选择将来考研,我相信那样的话你会发展的更好。


教师老李


不复读,先上二本再考研,这种曲线救国的方法,对多数人来说,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选择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出,每个人情况都不相同,参考别人的个例没意义。

复读的变数太多,不确定性大,不建议选择。

现在的高考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一年和一年高考的科目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原来累积的知识,在来年就未必能管用。

选择复读,面临的不只是提高成绩这一个问题,所需要承担的,还有巨大的经济、心理压力,这也是很多人在第2次高考中,由于过度紧张,发挥更失常的原因。

选择复读的人,都是希望自己成绩能考得更好,但是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甚至考得更差怎么办?这一年时间不就白耽误了。

对多数人来说,中小学12年如果学的都不理想,指望复读一年,大幅提高成绩都是不太现实的,无非是多了一次考试的机会而已。

晚毕业一年,就业的形式也可能发生变化,随着高校持续扩招,本科学历的不断普及, 大学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情况下,晚毕业一年的就业形势,都不会是朝好的方向发展。

早毕业一年意味着你和更少的本科生竞争。

上大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眼界。

在大学会接触很多的人和事,你会接触更广阔,更真实的社会,这和中小学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学,唯一的目标就是高考,很容易就把人限制住,有些人也会容易钻牛角尖。

进入到大学,眼界开阔了,再经历4年的学习和锻炼,想法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再回过头去看,复读与否,可能真不是一个问题了。

结论

先上大学,如果想再提高,无论是考研考博,都是机会,没有必要在一个本科学位上,多耗费一年的时间。

时间才是最宝贵的。


超人爸爸说教育


不是非常可行,从我的经验来看,那还是推荐复读考一个211以上的本科。

因为把视觉拉长到人生的维度,你会发现复读的一年其实并没有什么,如果你去二本,以后就业以及升学的难度会大很多。但是一个211以上的本科完全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是要求211以上或者双一流的高校学生。甚至有时候读研都不一定能洗干净,因为很多会差三代,或者直接看本科情况,来判断你的层次。这时候你一个二本的就非常尴尬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当初也是一个一本的高校,但是非名校,非211,出门谈事情就非常难,人家都不认可你的本科层次。甚至都在想为什么当年没有复读呢,至少要考个211吧。

而且近五年的考研压力快速攀升,15年到19年考研人数接近翻倍,特别是名校的录取难度在显著增加,相同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难度也在增加。如果你说相同通过出国改变自己,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但是国内读名校的研究生已经很难了。

等你以后毕业了就会发现,一个211或者985比什么都强,至于专业还可以往后排,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而是去做了其他活。这时候就会发现大家更加关注你的学校知名度,而不是专业能力。当然专业能力也看中,但是并没有学校知名度那么重要罢了。比如北邮、上财这种虽然不是985,但是他们的优势专业不逊于清北。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一心学长


我觉得这个方法要看个人,如果你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这个方法可以一试,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自制力差的人,那你这个方法就很不适合你。除了这一点其实还有很多的别的因素你也要去考虑。

第一,你千万不要认为考研比复读简单。

我觉得不想复读想去考研转校这只是给自己不想复读找的一个借口,考研的难度不比复读差,到那时你可能就会想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复读。复读可能就是高三重复,提升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考研不一样,他需要你大学三年到四年的努力,因为有些学校要求平均绩点达到多少才有考研的资格,挂科之类的你就不要想了,还有就是如果你有短板科目,那我劝你还是去复读,在大学想要提升自己的短板科目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很难做到。

第二,如果你选择走这条路,那需要注意什么?

先说明这条路是不好走,不是不能走。如果你选择了这条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而且这几点还需要注意。

1、补弱势科目。有弱势科目不仅复读和高考难受,在大学里同样难受,而且你选择考研的话,前面学习的科目也是很重要的。

2、注重每一门课程。读研对课程的平均绩点要求很高,在大学要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争取不要挂科。

最后,我觉得这个选择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选他,你想想你连复读都的难度都接受不了,那你怎么能接受的了考研的难度呢?而且考研还和学校的学风有关系,去就读一个好的学校才会更加有助于你考研,所以去一个好的学校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建议你去复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