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实在太大太重了,除非它是空心的才合理,可能么?

哈尔滨瑶哥


问题先放一边,首先了解一下“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本质!实际上,月球并不是围绕着地球运转,准确地说是围绕着地球月亮系统的质量中心在运转,只不过由于月球之间相对地球很小,只有地球的1/81分之一,地球月亮系统的质量中心与地球质量中心相差不大,所以通常我们默认为月亮围绕地球运行!

同样的还有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也是如此,宇宙中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都是如此!比如宇宙中有很多双星系统,质量相差并不大,围绕着彼此旋转,其实是围绕着双方的质量中心旋转!

明白了这点,就会明白月亮围绕着地球运行(暂且这么说)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也不能说月球的质量太大了围绕着地球运行不正常,事实上,即使月球质量再大一些也不是问题,只要速度距离合适就可以!

月球相对于地球的质量比在太阳系确实很大,达到1/81,第二位的冥王星卫星和冥王星质量比仅为1/2000,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当然更不能说明月球是空心的!

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与地球一样是实心的,这种观点当然不是随意的猜测,是有根据的,最明显的就是根据地震波或者月震波来分析地球月球的内部结构,所以有些人提出这样的质疑:你没有挖穿月球怎么知道不是空心的?这种质疑就无趣了,人类是智慧物种,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直接面对,就好比我们不用飞到太阳内部亲眼看看里面是不是核聚变反应一样!

对于“月球空心论”,更像是一种阴谋论,甚至有人说月球内部是外星人极地,完全主观臆断的想象,即使是月球内部,巨大的压力也不可能让任何生命存在!


宇宙探索


月球是空心的猜想,由来已久,但天然依靠引力聚集形成的形体,断不可能是空心。因此甚至有人认为月亮是“人造的”,至于谁造的,猜测可能是地球已经灭绝的超级智慧文明,或者光年之外的智慧文明拜访地球留下的。

通过月震测量,以及诸多现代科学仪器探测表明,月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心球”,甚至还拥有和固态行星类似的内部结构,存在实实在在的月核、月幔、月壳。

认为月球空心的理由,主要有2个坚实的理由:

  1. 1969年,在“阿波罗”11号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坠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公里处预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后来的几次人工实验都有过类似的记录。

  2. 月球的密度比其他的固态行星密度更低,尤其是月核的密度低于月幔。

第一种说法主要认为固态行星是不可能的有这么长的震动,比如地球最长的也就1-2分钟,而第

这种说法后来都有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科学家解释过:

  1. 更长的衰减时间只说明月震波在表层衰减得更慢而已,从后来对月壤月岩的分析得知,月球表面比地球干燥的多,这导致月震波可以衰减的很慢。另外,撞击的地方距离月震仪只有72公里,冲击波不可能去了一趟月球内部再被反射回来。

第二种说法,前半句并不能说明什么,行星卫星的平均密度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而月球的平均密度实际上在太阳系的行星卫星中是排老二的,真是空心的不可能如此的,而后半句完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胡扯,实际上月核的密度比月幔大多了。

科学新视野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体积为地球的1/49,而质量为地球的1/81,而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与行星的体积与质量比例都远小于这一比例,比如地月之外比例最大的是海卫一与海王星,前者与后者的体积质量比也没有超过1/2000,因此月亮如此巨大的天体却是地球的卫星,这是太阳系中一个奇葩的存在。


本人很小的时候就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看到了月球是空心的这一说法。并且在很长时间中对此没有怀疑,因为有说法说月球密度很大,如“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来的月表岩石密度甚至要比地球密度还大一些,这样的话,那么月球的总质量应该比目前测得的质量要大,但是月球的体积虽然大,质量却没那么大,因此怀疑它是空心的。



另一个反映月球空心说的情况就是月震了,据说1970年4月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时登月的“阿波罗”13号飞船服务舱里的液氧贮箱突然过热导致爆炸,一截15吨重的火箭金属部分坠向了月球表面,撞出了一个陨石坑,而当时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地震仪记录到了长达3小时的震荡余波,就好像木锤撞击了大钟的声音嗡嗡作响,毫无疑问大钟都是空心的,而有人认为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声音只能持续一分钟左右。

月球空心说还使得一些人相信月球里面是住着外星人的,里面或许有外星文明的基地,而且规模庞大。




那么真会是这样的吗?月球真是空心的?这其实基本是不可能的,物理学原理就决定了月球这么大的星球不可能是空心的,月球的直径达到了3476.28公里,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质量可排第5位,如此巨大的星球会有非常大的引力,当然上面的重力也会非常巨大,但是当一个星球的形成的时候,如果它的直径超过200公里,它的中心位置就会在强大的压力下岩浆化,也就是说其地层无法承受超过100公里厚度的质量压力,这也是我们地球的地壳平均厚度只有17公里的原因,最厚的地方也不过六十公里左右,再向下面就全部都是岩浆了。而月球的直径达到了3400多公里,月球的地层并不足以支撑其中心位置成为空洞,因此,月球不可能是空心的,因为它太大了,如果是个小行星之类的天体,或许内部可以被掏空,但是月球这样大的天体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果月球不是空心的,为什么月球岩石密度比较高,撞击的声音会回荡很长时间呢?

先说月球岩石密度,其实月球表面的岩石并非是月球本身形成的,因为月球经常受到小行星的撞击,表面的岩石很可能来自宇宙太空,即便是月球自身形成的岩石,这块岩石也不能代表月球的平均密度,任何一个星体其不同位置的密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都知道月球的表面大都是月壤,而月壤的密度相对就要比月球圆时低很多。


再说月球上撞击的声音类似钟声。这其实是由于月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而且月球不同区域中的密度很可能并不相同,密度大小的不均也容易产生类似有空洞的声音,所以上述的两个条件,并不能证明月球就是空心的。所以前面所说的两个证据实际上是很无力的,并不能证明月球是空心的。

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而质量为地球的1/81,这个密度其实和地球的密度也并没有相差一倍,其密度比在太阳系的各大卫星中也属于正常水平,因此月球不可能是空心的,这种说法可以休矣!



科普大世界


有人说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实在太大太重了,除非它是空心的才合理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天体,它的直径是3470千米,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则是地球的1/81,从太阳系行星与卫星的比例来看,确实大了点,但不能因为大就怀疑人家月球撒!但一直有一种传闻认为月球是空心的!到今天为止我们也很难考证这个观点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大概的说法有两个来源:

一是两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米哈依尔·瓦西里和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分析了从月球带回的岩石之后,撰文发表在《真理报》上的文章,他们认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15亿年以来,月球一直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内部存在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世界。”

二是NASA在上世纪70年代登陆月球时,曾经用上升级火箭撞击月球实验,结果月震仪接收到了持续不断的震荡,看上去就像大钟上"Duang"的撞了一下!

当然除了上述几个空心理由外,还有如下几个理由,别以为很幼稚哦,还挺有说服力的!

三、月面撞击坑都很浅,甚至犹如一层硬壳保护层

四、月球密度比地球要低得多,因此它是一个空心结构

我们先不忙来给出月球是否是空心的答案,以上几个理由,我们一条条来罗列事实,看看是否能成立!

一、关于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米哈依尔·瓦西里和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发表在《真理报》上的文章

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只能呵呵了,作为天体物理学家,怎么能如此不专业,一块月岩的分析就能得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还能能发表在真理报上!我们相信两位天体物理学家不会给出如此论调,最大的可能是断章取义,比如将两位物理学家的假设性理论摘取了,借以科学家的名义夹带了某个编辑的私货,这种案例是很多的!

二、NASA在月球上的撞击实验,产生的震荡经久不息,得出结论是月球空心!

其实NASA当时的结论是月震仪精度不高,并不能判断月球内部的结构!将NASA的结论篡改为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是谣言的另一种模式,而这种非常具有迷惑性!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即使月震经久不息又能代表什么?月球表面干燥无比,不像地球有那么多山川河流,还有海洋等多种阻尼性质的结构,月震经久不息,地球震荡很快结束,这不是证明了地球是实心的么?

尽管月球比较小,但仍然有类似地球一样的结构,从外部到内部有月壳、月幔以及月核等三个层圈。月球的各个圈层分解主要是月震波速变化为依据,在月壳中,地震波速变化是比价平稳的,但在月幔和月壳交界处,有些部分并不连续,而是会发生突变。这主要是月层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月壳向月幔过渡了!这个位置大约位于月表一下约65千米处,阿波罗的月震实验表明,从此处开始,月震波速从7千米/秒上升到8千米/秒!因为空心结构不再支持月震波传递

这句话圈出来,要考试哦,如果是空心结构的话,阿波罗月震实验就不会有这个结果了!

三、月面撞击坑都很浅,这是为什么?

这可能是最能迷惑人的一个观点,月球薄薄的表面下有一层高强度外壳,因此小行星根本无法撞穿这个结构,因此月球表面留下的都是浅浅的陨石坑而已!但事实上只要从撞击过程来了解下我们就知道,只有质量比较小的陨石才会留下明显的坑,而超级陨石撞击则直接导致熔岩涌出,会将撞击坑填平,因此我们根本就见不到那个深深坑!

上图是雨海和冷海之间的柏拉图环形山,直径高达100千米以上,这个巨大的结构已经不能用撞击坑来形容了,因为中间几乎就和月海一样的结构!

上图就是大型小行星模拟撞击下的“撞击坑”,这几乎是可以用岩浆海来形容的一个世界,因此在月面不存在超大型撞击坑,只会存在“月海”!

各位有兴趣可以数数,月球正面有几个海,这些都是月球形成早期时的超级小行星撞击下,月幔涌出所致!

四、月球平均密度很低?

这个我们似乎应该从太阳系各大天体的平均密度来比较下,到底是低还是高,或者中等!

月球在这些天体中确实比较低,但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征,即固态天体的密度和它们的大小大致呈正比例,地球在这些固态行星中比较大,密度也最高,而冥王星最小,密度也最低,大致呈现的比例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天体越大内核越致密,而表面却差不多,因此平均密度才会有变化,如果不考虑这个因素,那么冥王星更有理由成为一个中空的天体,因为它的密度只比水高一点!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有人说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实在太大太重了,除非它是空心的才合理,可能么?

月球的存在与地球上的生命息息相关,古往今来,人类对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对月球的了解比古时候要多得多,但是月球对我们来讲依然非常神秘。

其中最令人感到奇怪的就是,月球的直径为3476公里(地球直径12756公里),其体积可达到地球的49分之1,作为地球的卫星,这样的比例似乎显得很不合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人提出了“月球空心说”。

1969年,“阿波罗12号”的登月舱(LM)在完成对接后,又被重新丢向月球,在砸中月球表面的时候,其产生的震波居然持续了55分钟之久(如下图所示)。

这无疑是“月球空心说”的最好证据,而更让人好奇的是,在空心的月球里面,会有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在宇宙中一个像月球那么大的“空心天体”,绝对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于是人们纷纷猜测,月球很可能就是外星人制造的飞船,他们就躲在月球里面,偷偷地窥视着地球上发生的一切。

那么月球如此奇怪,真的是外星飞船吗?

对于“阿波罗12号”的月震实验数据,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这应该是月球表面的性质决定的,与月球内部结构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月球表面的岩石非常干燥,所以震波受到的阻力就非常小,相应的其衰减的速度就要慢得多。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直接去挖月球,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间接探测月球内部的密度分布,比如说利用绕月卫星观测月球重力场的变化以及地形地貌,利用先进的月震仪探测月震波在月球内部的传播状况等等。

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我们就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月球内部结构,近年来,人类对月球的观测数据显示,月球并不空心的,下图为月球内部构造图。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月球的体积算是大的,但它的平均密度却比地球低很多,仅为3.3克/立方厘米(地球为5.5克/立方厘米),也就是说,月球并没有之前想象中的那么重。

另外,我们也不必为月球与地球的比例而感到奇怪,因为在太阳系中,还有更奇怪的卫星。

冥卫一(卡戎)

冥王星曾经被列入九大行星之列,后来却因为个头太小被踢了出去,降级成了矮行星。然而就是这样一颗小小的矮行星,却拥有已知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冥卫一(卡戎)。

冥卫一的直径是冥王星的一半,其体积达到了冥王星的8分之1,如此奇怪的比例,使得冥王星和冥卫一的质心直接落在了冥王星之外,它们的运行情况大概是下图这样的。

更有趣的是,由于冥卫一的质量相对于冥王星来讲很大,所以它们之间是互相潮汐锁定的,也就是说,假如你站在冥王星上,你会看到冥王星的“月亮”会一直挂在天空中的某一个位置,一动也不动。

“月球上有外星人”这种说法非常地引人入胜,在我们的内心里多多少少都希望这是真的。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虽然目前仍然不能全盘否定这种说法,但是随着我们对月球的了解越来越多,这种说法的可能性在不断地降低。


你认为月球的存在与外星人有关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魅力科学君


通灵人传来的高维信息说月球就是空心的。

星球都是空心的。

地球内部有地心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