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140年前在广东人笔下是可爱的


四川人,140年前在广东人笔下是可爱的


广州番禺市桥的梁根余大叔家中一直收藏着祖上留下的一些书信,去年整理的时候发现几封书信还很有意思,信中记录了一个番禺少年对一个外地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的观察,其视角和描述语言非常生动有趣。

光绪四年(1878)富顺人罗登安到广州粱记钟表行谋事,其为人聪慧又颇有学识深得老板赏识,三年后光绪七年四月(1881)招为长婿。

梁翁有四子二女,四十六岁始得长女。那时候的人普遍早婚,等到长女成亲时梁翁的孙子梁鹤都已经十五岁了,对这个从“蜀省之富顺”(信中原文)来的姑丈自然有了自己独特的观察。

梁鹤之父在檀香山做生意,父子间时常通信,梁鹤便在信中陆续写了许多这个来自富顺的姑丈。

1.……其竟不知辣耶,午食辣椒数条,仍面色与常口呼“安也”(可能是安逸)。

这里记述了梁鹤对罗登安不怕辣的惊奇,作为一个广东人把“安也”也记了下来,不得不说观察得很仔细。

2.……船夫不查,误将竹席也留于龙母庙,便大骂船夫“瘟捉子”(可能是瘟猪子)。

广东人把猪发作“ju1”音,可以想象这个罗登安用自贡话骂广东船夫的情景,我们不禁要问:那个船夫听懂了吗?

3……从顺德返,路遇蜀商,姑丈大喜,几人便一路蜀语相倾,不晓其语,但见其大笑不止……待蜀商离去甚远,姑丈长叹,不知是念家乡耶……

老乡见老乡啊,不知是遇到哪里的老乡了,这一声长叹可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呢?

4……姑姐(姑妈)责其着旧衫见客是不礼也,其大笑曰钱皆与你收住,我乃“高花尔”(可能是叫化儿)便如此着罢,又作乞儿样口呼“女善人行行好罢”,其状几招笑也,姑姐亦大笑不止……

这里可见这一对夫妇还都是挺外向的,估计罗登安此时粤语应该比较流利了。

5……其学问甚好,常教我读些史书,不过其言语许多不明,见我生疑便写于纸上好教我明白……

四川嘛,还是挺出人才的。

6……其言蜀地多佳人,夏又无粤地炎热,勉我考取功名去蜀地做官……

意思就是广东美女少,天气又热咯?

7……见六弟熟睡便用墨将弟脸上画了……其捧腹大笑也,……弟玩水不听其劝,便将弟等衫裤掷于蕉丛拂袖而去……

哈哈,罗登安还是很有童趣的,后面应该是不耐烦了,把小孩的衣服裤子丢到蕉丛里,拂袖而去,也是怕熊孩子啊……

8……不明其所言“几儿事”(可能是鸡儿)“几儿包”何意,多问其便曰:粗鄙语也,勿学也,失格于斯文也……

这个“几儿事”“几儿包”自贡人应该都明白,呃……确实有点不雅……

9……其之狡黠强过番人也,问其故,曰:番人不通三十六计也,又勉我读些兵法傍身免受他人算计也……

难道罗登安还会外语?

10……携姑姐归蜀数月,未有来信,今始得信方知其又秀才不中也,其心实宽,信中竟无悲色……

这里说罗登安带着广东老婆回四川几个月原来是回去考试去了,这个又不中说明罗不止一次落榜了,梁鹤觉得罗应该伤心,但是罗信中没有流露出一点难受,梁鹤觉得这人心真大啊,说明罗对科考并一根筋。

11……常与人玩其扇,显曰此扇蜀绣之精妙,甚是得意……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四川人拿着蜀绣扇子在广东装逼的样子,可能已经把扇子怼到人家鼻子前面了,装逼的问道“嘚,你看我的扇子!安不安逸?好不好看?你看好精致哦,好巴适哦!你有没得嘛?安,你没得啊?我就晓得你没得,你该背时……”,不知道最后罗登安有没有被广东人怼一声“丢!”

12……便常抚邻铺子之头呼曰:和尚儿,邻铺不悦,其辩曰:和尚,佛所护也,你儿亦佛所护也,莫非汝不喜佛之护也……

哈哈,这个真的是有点扯火。

13……其大笑曰:辣与否,我二者皆食,尔等辣者不食岂非与我省钱也,我便围全辣之席待客也……


14……惧姑姐责之,便自行缝补,之难看也……果遭姑姐责之……

这个不知是把什么撕破了怕婆娘骂,自己缝补了一下肯定技术撇得很,连梁鹤这种小伙都觉得“之难看也”,果然被婆娘啕了撒……

15……将钱匿于樽,恐忘也,在书旁用蝇字作记,二弟循记寻之,得钱三十……

还晓得藏私房钱啊,扯得很哦还记下来,这下哦豁了嘛,估计这个三十应该是银元,三十个铜钱不至于记在书里吧,三十个银元哦,在当时应该算是一笔巨款了哦,看来这个罗登安有点不老实,可能不止藏了几处才怕忘了,一处就有三十,不得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不过可惜的是梁鹤十七岁便因喉疾(可能是喉癌,记载是喉痈)早逝,不然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他对其姑丈的描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