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疫情之下的2020年,車市在開年遭遇斷崖式下滑。


據統計,二月全國乘用車銷量同比銳減80%。“產不出賣不了”,大概就是目前國內車企面臨的普遍狀態。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面對這樣的市場,車企們的日子舉步維艱,甚至紛紛開始降薪。


上汽大通“降薪”


相信大家也應該都瞭解到了,上週,上汽集團旗下的大通公司已經開始用全員“降薪減補”的方式緩和自身的經濟壓力。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由於大通在2月經歷了首次負增長,並且預計第一季度同樣如此,所以自2020年3月起,大通公司、技術中心全員以及分子公司都在調薪範圍內。調薪幅度約佔總工資的6%~20%之間,並且擔任職位等級越高,調薪幅度越大。


同時大通也取消了類似於年休假補貼、書報券、服裝費等福利補貼項目。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當然上汽大通總經理王瑞對外表示,這次“降薪”只是全員考核機制的調整,不能說是降薪。這樣的做法是根據1月29日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親自簽署併發布的2020年1號文件決定的,而大通只是第一家做出反應的子公司。


果不其然,隨後同屬上汽系的上海匯眾被曝“降薪”22.2%、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則被傳員工績效工資最多扣除三分之二。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而上汽集團頭牌之一的通用似乎也在“跟進”。據通用員工表示,雖然目前尚未接到正式通知,但內部流傳普通員工的收入將下調15%,並且級別越高降幅越大。


足以可見,受2019年銷量下滑以及此次疫情影響,上汽系公司可能都將面臨著“降薪”。


帶頭降薪的居然是最賺錢的車企


然而,上汽集團並不是此次受疫情波及最嚴重的車企。毫無疑問,受疫情影響最重的,是主要位於湖北省內的東風系企業。


但的確率先爆出降薪的是上汽大通,上汽大通的主戰場是在商用車領域,佔據了品牌總銷量的50%以上。


而在疫情期間,由於特殊需要,全國商用車的銷量甚至反超乘用車,並且以上汽大通為首的商用車企早早就已經開始復產,甚至加班生產以滿足市場所需。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至於被稱為“車市寒冬”的2019年,上汽大通全年共計售出新車12萬臺,銷量較去年提升了42.85%,完全是值得開香檳慶祝的一年。


而反觀坐擁著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這兩大合資品牌的上汽集團,雖然在年銷量上較2018年下降了11.54%,但依然是國內收益最高的汽車集團,2019年淨利潤達到了256億元。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這樣一家賣著最多的車、賺著最多的錢、擁有著國內最高市值的車企,其示範效應是毫無疑問的。


如果上汽集團及成員企業需要通過降薪來渡過難關,難免會在行業中引起波動效應,帶頭作用。


反觀同樣作為國有車企的一汽、長安、廣汽甚至是此次受傷最重的東風,至少目前為止,根據公開信息,這幾家車企巨頭都沒有對外公佈降薪計劃。


企業面臨經營困難時,第一反應就是降低員工的薪酬,雖然反映出上汽作為市場化主體,它應變的及時性,但並不是汽車行業“一哥”應有的表現。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據上汽集團2018年財報披露,上汽集團在職員工數217,511人,應付職工薪酬335億。而上汽集團2018年營業成本超過了7700億,薪資比例僅佔集團支出的4.35%。


即便此次上汽集團所有員工降薪25%,那麼也僅僅為整個集團節省了1%的支出而已,考慮實際比例,整體壓縮成本的效果要更低。


而對於一家年產能600萬臺的汽車製造企業來說,壓縮成本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降薪來解決,實際是杯水車薪。


而作為產業鏈條尤其長的汽車行業來說,筆者看來,上汽可以更加成體系地拿出成本壓縮方案。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而回顧全球汽車行業,去年以來包括奔馳、日產、通用在內的多家汽車公司,均採取了裁員而不是降薪,來壓縮成本。例如奔馳近期就宣佈,在2022年前要全球裁掉1萬人。


然而,裁員對於上汽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來說,可謂“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也許降薪是裁員更好的“速效藥”。


已知的降薪車企


此次上汽集團的降薪風波勢必會影響到其他車企。截止至3月9日,已經被證實確實存在降薪行為的車企有威馬、比亞迪和博郡。


威馬以“去年公司年度KPI不達標”為由,取消了全體員工的年終獎。要知道威馬年終獎約為3.5~3.7月的工資,佔到了員工全年收入的30%之多,同時勞動合同中規定的13薪也被通知將延後發放。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新能源“大佬”比亞迪被爆減少員工33%的績效獎金,博郡汽車甚至提出讓員工自行繳納社保(個人+公司)的變相降薪方案。

疫情之下年年賺256億的上汽集團旗下公司醞釀降薪


“降薪”確實是許多人最不願見到的情況,但也成為企業渡過難關最快捷的方式。


如果車企降薪成為一種潮流,那麼真正抵禦波動影響的出路反而被忽略了。


汽車廠家在研發、生產、銷售組織方式方面,幾十年不動搖的模式,能否因為疫情這個衝擊,發生改變,引入更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在筆者看來才是上汽這樣的龍頭公司,在一場危機來臨時,需要帶領整個行業去探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