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高同印,是河北省井陘縣割髭嶺村村民,經營著一家手工蠟燭小作坊。由於春節對紅蠟燭需求量增大,進入臘月後一天比一天忙碌。隨著電力的普及和新興照明設備的取代,這門老手藝逐漸在消逝,他最大的心願是希望這支燭光不會“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兒。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高同印從1973年開始製作蠟燭,整整47年了。至今全縣就他一家制作蠟燭的作坊。18歲高中畢業,高同印在村裡和廠子裡都是為數不多的“高中生”,思維清晰,做事有條理,後來來到蠟廠上班,蠟廠當時是盧莊人民公社農機局修造站的一個下屬單位。他被廠領導安排做了一名業務員。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我這個小業務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跑腿兒’的”,高同印笑著說。高同印騎著飛鴿牌自行車基本把整個縣城的鄉鎮、村落都跑遍了。那時候,高同印剛出校門,工作滿腔熱血,騎自行車聯繫業務一天能跑200多里的山路,自行車都騎壞了兩輛,而更換的輪胎更是不計其數了。如今,這輛自行車還放在他家院子裡,不捨得丟掉。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由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電力普及程度並不高,很多地方照明還是主要依靠點蠟燭,所以蠟燭的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當時我們的產品主要面向百貨公司、土產公司,以及各鄉鎮裡的供銷社等單位。”高同印說,那時還是“吃大鍋飯”,人們工作都是記工分。我們業務員每天有5毛錢的外出補助,記1個工分。廠子雖然離村裡僅有3公里,但是業務非常繁忙,全年也回不了幾次家。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1982年,公社企業解散,實行承包制。高同印在這一行摸爬滾打多年,對市場、業務都輕車熟路了,而且當時懷揣著一股闖勁兒。於是,他就決定接過了蠟廠這一攤,在企業改革的大潮中,正式開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那時承包蠟廠一年的費用是450塊錢,有3臺陳舊的制蠟設備。收入方面雖然與“萬元戶”還有一定差距,但比種地和上班強,一年能掙2000多元。當時,,高同印在村裡可以稱得上“佼佼者”了。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到了1985年,由於設備過於落後,效率低,無法適應市場需求,高同印就不再承包了。他拿出多年的積蓄決定自己單幹。說幹就幹!購置新設備、拓展新市場,高同印的第二次創業開始了。隨著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設備不斷更新,他的制蠟廠效益在逐步提高。期初,投入並不大,老兩口一起幹。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蠟燭的原料石蠟,是從石油中提取出來的。原料都是成大塊的,每次製作蠟燭首先要把這些原料砸成不等的小塊。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接下來,將小塊的石蠟放入鍋中煮沸融化。原料本身顏色為白色,根據蠟燭的用途,再熬至溶化過程中添加相應的顏料。在熬製原料過程中,溫度要恰到好處,不然製作出的蠟燭很難成形。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蠟油完全融化好後,通過容器將蠟油倒入制蠟設備的蠟槽中,並將每個蠟洞灌滿。然後通過設備中的涼水對蠟油進行冷卻,待10分鐘左右,在手搖設備的作用下,一根根成形的蠟燭就做好了。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農村線路大整改,家家戶戶通電。在這次電力大整改中,高同印的蠟燭廠首當其衝,人們日常需求量較之前降低了很多,他突然感到了不安,擔心以後沒飯吃了。“做了半輩子的蠟燭,說心裡話不想因此放棄。”高同印說,於是,我意識到了轉型的重要性。之後,他開始到周邊縣市考察,到過陽泉、邢臺、石家莊、衡水等地。經過一番考察,高同印發現除了被電燈取代的照明蠟燭外,民間習俗、宗教節日等場合對蠟燭的需求還是有的。圖為高同印製作的不同種類的蠟燭。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身處陰霾中的高同印再次看到了希望,於是他重整旗鼓,更新設備,豐富蠟燭種類,迎接新一次的挑戰。如今,高同印開始製作用於春節裡的小紅蠟燭。“在我們當地有一種習俗叫‘跑馬燈’,用秸稈和紙製作出不同造型的燈箱,將點燃的紅蠟燭放置進去,村民們手持被點亮的燈箱在村裡遊走,烘托過年氛圍。”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二十四掃房日”臘月二十四這天,高同印在打掃房間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當年還在人民公社企業上班時製作的蠟燭,滿滿的回憶油然而生。47年來,老兩口靠著這門老手藝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今年,高同印和老伴從夏天就開始製作蠟燭了,而進入臘月後,一天比一天忙碌。現在算下來,一年能生產10000斤的蠟燭。回想以前,生意好的時候,一年能生產15000斤。

6旬老人制蠟近半個世紀:希望燭光不“熄滅”,留住記憶中的年味

貼對聯、點紅蠟、跑馬燈……隨著春節腳步的臨近,這些節日元素將年味烘托的更加濃烈。隨著市場需求量的縮減,這門老手藝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高同印希望能有更多人將其傳承下去,使這支紅色的燭光永不“熄滅”,留住我們記憶中的年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