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挫折擊教育需適度,否則對孩子只是有害無利

時至今日,“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樣的道理還深深印刻在家長們的心中,倒也不是說這樣有多麼的不好,而是因為在挫折教育裡,家長們很容易陷入誤區,不僅無法給孩子積極的引導,反而容易產生部分負面的影響。

孩子的挫折擊教育需適度,否則對孩子只是有害無利

一句“我為自己代言”讓聚美優品的掌舵人陳歐成功進入大眾的視野,人們記住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公司,一個在電商領域叱吒風雲的年輕人,還有一個在公務員父親影響之下,成長特殊的少年。

陳歐的父親是一名公務員,公務員的身份讓他的父親在做爸爸的時候,多了一份嚴苛,在採訪中,陳歐回憶起了自己被父親教育的種種,他只是簡單的用了“我很感謝父親的嚴厲教誨”來回應記者,因為在他的心裡,委屈不是沒有的。

他的父親從來就不允許他落後,不允許他犯錯,稍微有些不對的地方,父親都會嚴厲的批評,嚴肅的指正。別人家的孩子考滿分的時候家長都是樂開懷,把孩子往天上捧,可是這在陳歐父親的眼裡,是最平常並且理所應當的事情。

習慣了挫折教育的陳父,並不知道這樣的童年給孩子留下來了什麼。幾十年過去了,直到陳歐自己創業,他都無法坦然的面對曾經的那段時光,因為他說“太難了”。挫折教育不是一味的打擊,可是大多數的家長都信以為真。

孩子的挫折擊教育需適度,否則對孩子只是有害無利

一、跨欄定理:跨欄越高,跳得越高

有一個定理叫做“跨欄定理”,它是由一位名叫阿費烈德的外科醫生提出的,指的是一個人在跨欄的時候,橫擋在自己面前的欄杆越高,一個人也會跳得越高。

換句話說:一個人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關鍵看這個人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困難越大,成就越高。

這似乎非常符合大多數像陳歐父親這樣的人,心裡所信賴的理念。的確,在困難面前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的人一定會是非常出色的人才,至少他們敢於突破自己,這就是最大的成就。

我們並不否定挫折教育的效用,在失敗面前,我們只有站起來,面對它,打敗它,才能正的成為勝利者而不是懦夫。

然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在於,讓一個敢於面對困難,能夠有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是沉浸在一個個的問題裡,把困難當做聖經。

孩子的挫折擊教育需適度,否則對孩子只是有害無利

二、挫折教育:每一次挫折,都是孩子成長的養分

不得不說,沒有父親的嚴厲教誨,陳歐不會是現在的陳歐,至少那個成績名列前茅,事業有成的陳歐,內心不會受到父親在挫折教育裡那麼深刻的影響。

而沒有挫折,阿里巴巴可能早就關門了,馬雲也不會一直致力於做中國的互聯網交易平臺。

挫折當中,孩子能夠學會面對自己。

有多少人是無法面對自己的呢?《都挺好》的蘇明成,啃老一哥,在母親去世後性情大變,依賴沒有了,整個人的心都垮了,而他的房子是父母安排著買的,工作是家長託關係找的,母親的去世對他的打擊之大,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再也不能做那個兩眼一閉,有人給自己解決問題的蘇明成了。

生活裡我們也是這樣,能別人解決的絕對不自己動手,可以給孩子完成的,一定不會讓孩子自己去做。挫折裡,家長們忘了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孩子也忘了,原來有的事情是必須自己經歷,自己消化的。

孩子的挫折擊教育需適度,否則對孩子只是有害無利

三、關於挫折教育,家長要避免那些誤區

1、 切勿依賴挫折帶來的影響

挫折教育不是家長憑空給孩子製造挫折,因為經歷了許多的失敗而變得一蹶不振,甚至在心靈和行為上都產生負面影響,形成報復心理的不在少數,他們之所以會在失敗裡淪陷,是因為內心的挫敗感太過於強烈。

家長應避免自己的挫折教育走入極端,過度的挫折會產生過度的打擊,反而會使孩子失去挑戰之心。

2、 挫折之中一定要有鼓勵

挫折帶來的一定是堅持嗎?未必,挫折裡的鼓舞,是其靈魂所在。

《奇葩說》一辯手在討論要不要裸辭的時候說道,當她因為工作忙的昏天黑地沒有辦法好好吃飯的時候,她終於忍不住給媽媽打電話說自己要辭職,而電話那頭安慰自己,鼓勵她回家的媽媽,讓她覺得自己經歷的一切瞬間有力量了。

這就是挫折裡,一個人有鼓舞,和沒有鼓舞的差距。

孩子的挫折擊教育需適度,否則對孩子只是有害無利

四、對孩子開展正確的挫折教育,家長該怎麼做?

1、 量力而行,不可強求

在一平臺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所謂的佛系並不是不作為,而是在竭盡全力之後的不強求。”

這是一份坦然,這是胸懷,更是對他人、對自己曾經努力過的尊重。在孩子的挫折教育裡,我們同樣應該看到一份挫折帶來的力量和自身的態度。量力而行才是態度,強求只能讓孩子傷害了自己。

2、 挫折經歷過後記得找孩子聊一聊

不管在挫折的背後,孩子是勝利的一方還是失敗的一方,他一定會有所感想。

不妨和孩子聊一聊這些感想,你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在一次次的經歷中長大了,而孩子的想法又是怎樣變化的,這是因為在經歷的過程中,孩子會更加投入思考,這比我們出一次簡答題要有效。

結果往往沒有過程重要,家長們要牢記這一點。

孩子的挫折擊教育需適度,否則對孩子只是有害無利

3、 學會引導孩子走出失敗

誰都不是常勝將軍,誰能保證自己只有贏沒有輸呢?

有的時候認輸也是一種可貴的品質與能力,因為這是對自己錯誤、失誤的接受,也代表著內心的一份坦然,這種心態可不是誰都有的。

因而,家長們不光要教孩子如何面對挫折,更要引導孩子如何走出挫折。

想對孩子開展“挫折教育”,家長們要避免誤區,給孩子的挫折需適度,否則只有“挫折”,沒有教育,家長的良苦用心便會付諸東流。

孩子的挫折擊教育需適度,否則對孩子只是有害無利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