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式催婚:“哪怕你結婚再離婚,也不要繼續單著!”

新春將近,一些大齡單身男女寧願待在公司加班也不願意回家,不是他們不想家,而是不想面對父母的催婚。

面對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解,子女有些於心不忍,可又無法輕易妥協,草草決定自己的人生伴侶。

面對父母和親戚旁敲側擊的好意詢問,子女只能裝傻充愣,實在忍不了就得提前捲鋪蓋走人了。

有些強勢的父母氣頭上難免也會口不擇言,朝著三十好幾依舊單身的子女吼道:“哪怕你結婚再離婚,也不要繼續單著!”

這句所謂的中國式催婚,包含著父母的焦慮和子女的無奈,頂多是句氣話,千萬不可當真。


如何看待中國式催婚:“哪怕你結婚再離婚,也不要繼續單著!”

父母的焦慮。

在一些父母看來,把孩子撫養長大、供孩子讀書買房只是最基本的,關鍵還得讓孩子結婚成家,擁有自己的小家庭,這才算是完成了任務。特別看著同齡人的子女們一個個成家立業,他們的心理也會發生變化,要是看到同齡人推著孫輩上街,又想起自己的子女仍是單身,焦慮便會佔據心頭。

李叔是一名退休教師,他和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兩個孩子都很優秀,女兒是大學教授,兒子在一家公司做管理。李叔的女兒和兒子都遺傳了父母的優秀基因,女兒高挑漂亮,兒子高大帥氣,女兒有兩套房,兒子也買了房子車子,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們都不愁找對象。可是,李叔的女兒已近37歲了,至今未婚,兒子35歲,至今也沒有成家的想法。


如何看待中國式催婚:“哪怕你結婚再離婚,也不要繼續單著!”

按理說,李叔應該安享晚年,可是眼看著同事和朋友的子女一個個成家了,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卻仍沒有半點成家的想法,他也不由得發起愁來。好在李叔的思想比較開放,也不太催促子女。倒是李嬸更著急,她想不通女兒為什麼非得找“三觀相合、人品正派還不能油腔滑調”的人,這幾點看似平平無奇的要求,真正找起來卻難於上青天,僅僅“三觀相合”就刷掉了一個又一個看起來很優秀的青年。她想不通為什麼兒子連見個面的時間都沒有,動不動就是在加班,要麼就是用一句“這事情得隨緣”來搪塞自己。於是乎,氣頭上李嬸也曾對子女吼過:“哪怕你隨便找個人結婚也好,那樣我們就完成任務了,之後想離婚就是你的事情了。”

其實,哪個父母不想讓子女幸福呢?他們只是不理解子女為什麼堅持單身,不理解子女內心的真實想法罷了。大齡子女沒有成家,始終是為人父母的一塊心事。

如何看待中國式催婚:“哪怕你結婚再離婚,也不要繼續單著!”

子女的無奈。

據悉,2019年全國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辦理離婚登記415.4萬對。這個數字令人吃驚,雖然事後有專家解釋“離結比”不等於“離婚率”,而且也給出了正確的統計辦法(某年的離婚率=某年離婚對數/某年的平均人口數×1000‰)但這組數字對於那些尚未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來講,還是很有衝擊力的。

就算沒有這些離婚數據,僅僅是看著身邊那些不幸的婚姻,已經讓很多男女青年對婚姻望而卻步了。幾乎不用細數,僅僅從朋友、同學、鄰居、同事的閒聊中就能獲悉很多關於婚姻失敗的例子。有男人家暴、沉迷賭博的,有女人敗家、好吃懶做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甚至超乎想象的事情不斷上演,男女雙方將婚姻撕扯得支離破碎,讓那些站在婚姻大門之外的看客憂心忡忡。

如何看待中國式催婚:“哪怕你結婚再離婚,也不要繼續單著!”

H女士,曾經生活在一個並不和睦的家庭裡,父母不幸的婚姻給她留下了太多心理陰影,成年後,她也一度成為大齡剩女。最終,拗不過母親的哀求,她草草嫁給了一個只見過一面的男人。結果,那男人身上一堆壞毛病,可謂“五毒俱全”,好吃懶做還有暴力傾向。最終,H女生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選擇了離婚,獨自一人帶著女兒到外地謀生了。

類似H女士的遭遇並不是個例,於是一些旁觀者想到了自己,選擇了“寧缺毋濫”,如果沒有遇到正確的人,那就寧肯驕傲地單身,也不會輕易嘗試婚姻。

如何看待中國式催婚:“哪怕你結婚再離婚,也不要繼續單著!”

“如果結婚只是在拉低自己的幸福感,那又為什麼要結婚呢?”

在一些年輕人看來,婚姻已經不再是人生的必需品了,他們也不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一段無法預測的婚姻之上。婚姻觀念的改變,讓他們和自己的父母產生了代溝,既不想讓父母太傷心,又不想犧牲自己的幸福,有些話又無法當面溝通,最終便只能選擇一種無奈的軟抵抗了。

不得不說,所謂的中國式催婚,只是父母的焦慮和子女的無奈罷了,這其中有最真最純的關愛,也有當代年輕人的堅持。

PS:你曾經遭遇過父母的催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