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義武功在《岳飛傳》裡是什麼水準,能和高寵比嗎?

戴煉86877548


筆者個人的觀點,回答第一問:盧俊義的武功在《岳飛傳》裡可以排進前三名;回答第二問:盧俊義和高寵相比較的話,二人的武功是在伯仲之間的------盧俊義勝在技術,高寵贏在力氣!然後,

第一,盧俊義的武功在《岳飛傳》裡可以排進前三名的原因分析。這裡要涉及到兩個參照的人物,一是《水滸傳》中的雙槍將董平,二是《岳飛傳》中的雙槍陸文龍。因為,

(1)在《水滸傳》中,盧俊義號稱天下棍棒無雙。而雙槍將董平則是梁山馬軍五虎上將之一。很顯然在梁山108位好漢當中,盧俊義的武功要遠遠高於董平的武功的。

(2)按錢彩、金豐編著的《岳飛傳》小說的描述來看,當初雙槍陸文龍挑戰岳家軍的時候,陸文龍曾經力鬥岳雲、張憲等人的車輪戰而保持不敗。由此可知在《岳飛傳》小說當中,陸文龍的武功妥妥地排進前六名(排在高寵、楊繼周、山獅駝、金彈子、連兒心善等人之後)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3)而坊間流傳得比較多的、大家比較公認的一種說法就是,陸文龍的武功師傅就是梁山好漢雙槍將董平了。也就是說,雙槍將董平的武功也應該是在陸文龍之上的。至此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即盧俊義(武功)>董平>陸文龍。

所以說盧俊義的武功在《岳飛傳》中至少可以排進前三名的!

第二,盧俊義PK高寵的話,高寵號稱是岳家軍的第一武功高手,

(1)高寵贏在力氣。其一是在《岳飛傳》中,高寵曾經一槍就挑飛了金兀朮的頭盔了(因為高寵力氣大,金兀朮招架不住);其二是,高寵一口氣就挑飛了金軍的十一輛約千斤重的鐵滑車了。這就好比是項羽在世李元霸重生了。而《水滸傳》中的盧俊義一向都不是以力氣大著稱的。

(2)盧俊義勝在技術。按《水滸傳》小說的描述,在梁山軍隊徵大遼國的時候,某一次盧俊義單槍匹馬遭遇了大遼國耶律家四個兒子的圍毆。在雙方激烈的戰鬥過程中盧俊義一槍就刺死了一人,其餘的三人無心戀戰奪路而逃了。而在《岳飛傳》中,高寵一個人Vs張奎、鄭懷和牛皋三個人的時候,高寵並沒有下殺招高寵只是贏得比較輕鬆而已。

所以說,盧俊義的武功和高寵的武功是在伯仲之間的。


騎蝸牛走高速


盧俊義,“馬步軍中推第一”、“丈二鋼槍無敵手”,人稱河北玉麒麟,“人材武藝兩超群”,乃水滸第一猛將。在《說岳全傳》裡面,盧俊義是周侗的徒弟,和岳飛是師兄弟。那麼,盧俊義的武功和岳飛應該相差不遠。岳飛和金兀朮單挑,只能戰個旗鼓相當,佔不到什麼便宜。

再來看高寵。雖然出場後不久就戰死,但足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高寵武藝高強、力大無窮,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殺得金兵人仰馬翻。曾戰敗牛皋、鄭懷、張奎三人聯手,後又於陣前一招戰敗金兀朮。

大概是因為高寵過於勇猛,似乎只需他一個人,便能蕩平金營。因此,作者不得不讓他去挑鐵滑車,好把他寫死。高寵的死,實在讓讀者惋惜非常。

《岳飛傳》裡面,高寵是天神般的存在,如果他不手下留情,幾乎沒有人能擋得住他的第一招,岳飛也不例外;而盧俊義再厲害,也不可能輕鬆戰敗岳飛。所以,盧俊義跟高寵是沒法比的,他的武功,大概跟岳飛、楊再興差不多水準。


倚齋聽風雨


這個問題問的巧,因為他們是不曾相識的師兄弟!

首先要說周侗這個人,乃是北宋末年的武術大師,尤其善用弓箭,江湖人稱“鐵臂金刀”。此人不是簡單的江湖草莽之輩,曾主張抗遼抗金,因政治不得意隧退隱山林。

在《說岳全傳》中是岳飛的義父,也是岳飛的師傅,周侗的抗遼抗金主張想必也深深的影響岳飛。

周侗的收徒順序是盧俊義、林沖、史文恭和義子岳飛。說水準顯然是和岳飛一樣。如果岳飛能打的過高寵,那盧俊義也能。





心韻悠然


每部古典小說的寫法,大致相同;但也有不同之處。盧俊義在《水滸傳》中無可非議,武藝排名第一;高寵的武藝在《說岳全傳》中排名第一。但是,他們不是同一時代的人,怎麼去區分兩人的武藝誰高誰低呢?依我個人淺見,盧俊義是帥才,高寵只能算將才,當然有區別。一個將帥之才的區分,不僅僅是勇武,而且要有智慧。因此,我認為,盧俊義略勝一籌……[祈禱][祈禱][祈禱][祈禱][機智][機智][機智][機智]


夕陽餘暉a


說起盧俊義即可想到《水滸傳》的玉麒麟。

盧俊義的性格特點

  非理不為,非財不取,家世清白,為人謹慎

  有句話叫藝高人膽大,盧俊義就是這句話的典型代表,他這種性格既讓他成為一名驍勇的戰將,又多次由於對自己的盲目自信而使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

在《岳飛傳》裡,盧俊義的功夫也不在民族英雄岳飛之下,所以就更不用提高充了。




漁翁歸隱


髙寵,盧俊義,陸文龍,曹寧為超一流。岳飛,楊再興,張憲,餘化龍,何元慶,關勝,林沖為一流武功。


用戶8839104401883


錯誤,盧𢓭義是水滸傳裡的人物,與岳飛不是一朝代


wyg流覽


水滸傳中盧俊義武藝高強,岳飛傳中高寵力氣更大,盧俊義如果在岳飛傳裡武力值也是一流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