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供”華為的背後,美國硅谷卻最先倒下了

”斷供“華為的背後,美國硅谷卻最先倒下了!

一場關乎全球科技界的「暴風雨」驟然來臨。隨著美國商務部宣佈將中國企業「華為」實施出口管制,進行全面斷供之後,這家在過去極度依賴美國芯片元件的通信廠商被認為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

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事實證明,美國顯然低估了這個過去被稱為「全球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所擁有的實力和影響力。對於華為自身來說,其在多年之前便產生了危機意識,並自主研發出了一系列“備胎選擇”,為的就是防止有朝一日出現極限存亡時刻。

“斷供”華為的背後,美國硅谷卻最先倒下了

但是,對於一些需要依賴華為購買它們設備來實現盈利的美國公司而言,“斷供”華為無疑是在讓它們投毒自殺。

封鎖華為前夕瘋狂加班,美國硅谷陷入“集體自救”

在商業關係層面,利益是促成合作的必要前提,而由此所形成的“依賴”關係往往也是相互的。儘管對於華為來說,美國一些科技公司所提供的芯片元器件對產品的生產極為重要,但與此同時,對美國科技公司來說,華為向它們大量購買芯片所付出的金錢也是它們的生存來源。

近日,有美國硅谷公司人士爆料稱,在美國下令封鎖華為前夕,公司基本36小時以上沒合過眼,全公司全功率給華為發貨。

一個純美國公司其他客戶都不管了,專注給華為發貨,無論是成品、半成品,只要華為買的全都給。

這是因為對這些公司來說,華為是最大的營收,如果不能跟華為做生意了意味著公司30%以上的營收都沒了,商業利益損失慘重到無法想象。

“斷供”華為的背後,美國硅谷卻最先倒下了

其實對於美國科技公司來說,商業利益才是生存的根本。

在過去,華為作為全球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其所需要的大量訂單是這些公司的營收保證,而一旦失去,不僅它們的公司股價瘋狂下滑,就連最基本的盈利生存都成了困難。

同氣連枝,華為斷供的蝴蝶效應正在擴大

在2018年年底,華為官方曾公佈了92家核心供應商名單,其中美國佔到了33家,中國大陸25家,日本11家,中國臺灣10家,其他地區13家。而與此同時,路透社也統計出了哪些供應商是從華為手中獲利最多的公司。

“斷供”華為的背後,美國硅谷卻最先倒下了

Flex(偉創力)是從華為獲得營收最多的公司,金額達到24億元,主要負責和富士康類似的代工生存業務;美國博通是第二從華為獲得營收最多的公司,金額達到20億元,主要向華為提供手機和網絡基礎設施中的芯片;第三是美國高通,金額為15億元

,產品主要被華為用於基站和手機產品;之後則是鎂光、希捷、康寧、Intel等等。

“斷供”華為的背後,美國硅谷卻最先倒下了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美國中小型科技公司,這些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說可以是完全依賴於華為的訂單來生存

,例如新飛通光電公司,有47%的業務來自於華為;朗美通公司有11%的業務依靠華為;射頻供應商威訊也有11%的營收靠華為。

而到了今天,華為被無情”斷供“,受到最直接影響的無疑是它們。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近日採訪時說道:”

沒有美國芯片,其實對華為影響不大。

“對於華為來講,還有自家的海思芯片作為備胎,同時國內供應鏈在近幾年也突飛猛進,一樣可被當作備胎。但對於長期處在安逸環境下的美國一些科技公司來說,一旦失去華為,無疑是損失掉了最大金主,也迎來了快速自殺。(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