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最大的祕密是什麼?

太極拳最大的秘密是什麼?

太極拳最大的秘密是“松”


鄭曼青先生學太極拳近五十年才悟到“松”的道理。究竟什麼叫做松?怎麼能松得很乾淨,很難講明白。

鄭曼青先生回憶楊澄甫先生當年教拳,一天到晚坐在哪兒,可以不發一言,不問他他絕不講話;但這個“松”字,每天總要講個幾百回。楊澄甫先生還講了一句話,就是“不跟你講這句話,你三輩子學不到的”,鄭曼青先生就懷疑:難道講一個“松”字,我就三輩子學不到嗎?五十年後想起來,鄭曼青先生說:不但三輩子,也許六輩子還學不到。

太極拳說難,就是難在自己擋住自己,不肯松。無論如何,要放鬆。要松到什麼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沒有用,都空掉了,那我打人家呢?把一個整個的人打出去好幾丈外,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這是太極拳的一種高深理論,它有一種哲理在裡頭,而且是一種合乎科學的杆槓力量。不但是哲理與科學合而為一,它能將各種自然原理合並來應用。這你會覺得很難,可是隻要真能松透的話,什麼都攔不住你。所以練太極拳“松”為第一,這一點是我(鄭曼青)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羅邦楨是鄭曼青的大弟子,他在去美國之前特地向鄭曼青先生請教在美國教拳應注意什麼?鄭曼青先生回答他:“要注意松。” 後來羅邦楨先生說:“練拳45年,不敢說有45年的東西,一個‘松’字,就讓你琢磨終身。”

太極拳最大的秘密是什麼?

常言道:“鬆鬆松,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鬆,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 松是通行證,松是敲門磚。松到什麼程度,太極拳就達到什麼程度,松不到那個程度,便不曉得那個程度的奧妙。

李雅軒曾說“松是太極拳的寶貝”。有人曾問楊澄甫老師:未見您用多大勁,何以將人打出去那麼遠,打得那麼脆呢?楊老師答曰:"我是松著勁打的。"有人問張才斌老師,你發勁時看著是很鬆軟的,這麼鬆軟怎麼還能這麼有力,把人扔那麼遠?張才斌老師答:"就是因為是松著勁、軟軟的,打出去,力量才大得很。 太極拳的功夫,無論是打拳或是推手,都必須將身勢鬆開才行,極柔軟才能極堅剛。“


張才斌特別強調練太極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大虛大實,虛實分明。松得周身毫無拘滯之力,松得兩臂如繩兒吊著重物一樣,經常有沉甸甸重舵碗的感覺。身勢松得軟若無骨的樣子,但是這種松,不是軟塌塌,不是鬆懈,不是鬆軟得如一攤稀泥。而是以神氣將身勢鼓勵起來,使它動盪起來,有強大而又靈敏的柔彈力。


太極拳練習到了真正鬆了的階段,全身都有氣佈滿,前後左右都撐滿抱圓,像傘的撐開。傘不用時收起來,放鬆了;用時撐開,此時傘面是繃起來的。不是硬也不是懈,是整個鋪開的。整個傘面是完整的,傘面上的每一點都處於整體中,張力是均勻的。

吳圖南先生說:太極拳之秘在“松八段九節”。練習太極拳架時把八段九節真正鬆開才可稱為著熟,這是學習太極拳的關鍵。

松,最先全身不能有力。全身有九個關節要鬆開。


三個在手,三個在腳,三個在背。手三關節是腕、肘、肩。腳三關是胯、膝蓋、踝。背三關是尾閭、頸、頭頂。


九關之中最重要是手三關,首先要把手三關鬆開。第一是腕關,接著是肘而肩。


肩關是最難松。“松肩”忌壓肩,要順著兩側45度斜下松落,將肩井穴張開,降於湧泉穴中。如何才能鬆開關節?首先是鬆開關節之間的腱,接著骨,要不斷的鬆開關節之間的腱,關節之間不松,氣不能順暢的流動。我們習慣於拉緊,應不斷的放鬆。當我們初學時,動作是緊繃繃的。我們學習知道那些動作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運而後動的動作。當肩關節能鬆開時,其它的都容易了。


腳三關中踝關最難松。尾閭關鬆開後,氣可通上背部。


練太極拳要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

因為心有所畏便緊張,緊張就不能松。所以有自信心很重要,不只是打太極拳,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的。能平心靜氣,動作才會自然,不勉強,不造作,身勢放鬆神貫頂,湧泉有根腰有主,打拳如坐轎。


知道不知道“松”是主觀問題,做到做不到“松”是客觀問題。


心知才能身知,心知不等於身知,身知勝於心知,所以我們練太極拳要明理,循理漸進,時刻問自己:放鬆了沒有?松透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