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太極問答,能讓你的“太極之路”越走越順

問: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太極拳愛好者,都是名家所傳,為什麼打出來的外型又都有不同之處?

答:外形雖有不同,但內在的東西應該一樣,他們之所以有不同之處,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師徒之間等級分明,做學生的有不明處也不敢多問,而為師者在各個年齡段演示的拳架也不一樣,所以不同時期的學生所學到的外型拳架也不一樣。

二是同一時期學生學的姿勢一樣,卻因學生各人之性情不同,悟性不一,掌握的精髓也不一樣,自已也察覺不到。

所以太極拳歷史上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千人千面的太極拳。

看完這篇太極問答,能讓你的“太極之路”越走越順

問:太極拳的姿勢什麼為標準,什麼為不標準,我們普通人能一眼看出來嗎?

答:以王宗嶽所言:立身須中正安舒四字為準。中正,就是說要不偏不倚;安舒,你練拳時自然舒適,不緊張用力就對了。太極拳十要裡說的標準比較清晰。比如說:頭無虛靈頂勁,兩面就會側搖動;挺胸直立,容易上重下輕;兩腿雙重,就會虛實不清;轉動太快.手法容易含糊;忽高忽低,兩肩經常亂動;腳步太小,腰就不容易轉動,都是不合乎規矩。總之中正、安舒,做到就好。十要之意思,不一定是最完備的,但離好的標準也相去不遠了。


問:有老師說腳步不可太大,太大則換步不靈活,是這樣嗎?

答:這樣的說法也不能說錯,初練架子時,步子須展開,我們常常會以兩腿之一直一屈為準則。比如說左腿直則右腿屈.屈的那條腿,是以膝與足尖成一條垂線為標準,那麼腰就可依鬆下來,前後轉動。步子太小,腰的轉動也一定會小,比如對方來勢兇猛,自己就沒有轉動的餘地,不得不向後退。但如過遇路窄無路可退,後果就不堪設想。如步子稍大一些,以腰轉動,就可以順化對方之力而還擊。


問:有老師說:“架子不可太低",對還是錯呢?

答:架子低則步大,腰可活轉;架子高則步小,腰之轉動就會小很多。架子的高低總以兩腿一直一曲為比較合適,能夠適中的步法。如太過於低,重心就會下陷,難以向前,虛實反而分不出來。

“太極拳論”說到:先求開展,後求緊湊。當你的功夫以達到爐火純青時,步法、手法這時可以收小。所謂的神明,是看每個人的造化。所以其小由大而來;其高者由低而來,其緊者由松兩來;其斷者由綿綿而來。我們今天所說的,則其小者、高者、緊者、斷者都要有把握。不然遇緊要關頭之時,當變不變,步法散亂就會黔驢技窮。


問:有人說:“架子不必多練,但習推手即可長功夫”,是嗎?

答:凡輕視習練架子者,都因為沒有得架子之規矩最精意者。架子為最要之基礎,只有長久練習,身體才能重如泰山,輕如鴻毛。如果一開始不練架子,就算後面多練習推手,身體還是容易出現不穩之時,一點變化就容易被他人所制。


問:有人說:“練太極拳仍須用力者”,老話是這樣說的嗎?

答:“太極拳論"雲: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太極拳之的堅剛內勁都是由柔軟鬆開而生練架子,愈柔軟鬆開,則長內勁愈速;稍有強硬不松之處,即為長內勁之阻礙。所以通常鬆開則兩臂容易沉重,不鬆開則兩臂仍是輕浮,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明示。一般天生有點力量的人,就喜歡用力;或者練過硬拳的人,也通常不肯捨棄,他們都不能堅信極柔軟然後極堅剛的說法。就算開始練太極一直持續下去,但最終也還是不能得到太極最精妙之意也,除非他們能夠真正理解用意不用力。


問:老師用同一教授之法,而學員的姿式架子有好有醜,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練得醜的人必定生硬而有力者也;練得好的人必柔軟而不用力者也。比如說金屬,一定要以高溫使之熔化,後面才能隨心所欲,讓它成方成圓。倘若是用生硬之大力,若硬打成或方或圓的器物,恐怕會事倍功半。所以好的老師通常會根據每個學員調整他的姿勢拳架以及用力方式,有人上手快就容易轉化,有的人悟性慢就會顯得笨拙。人之天生氣力,譬如生鐵,必須使之柔軟,久久鍛鍊,變為精鋼。看似柔軟,堅剛無比,是為太極拳之內勁。


問:練太極拳時之頭部應如何?

答:頭容正直,不可低而下視,頭低者則精神提不起。


問:練太極拳時之眼光如何?

答:眼者神之舍也,眼光有時隨手而行。眼隨手則腰自轉動。有時需向前看,所謂左顧、右盼、中定是也。左顧、右盼則腰轉可化人之勁;前看則中定,將人放出。久練太極拳,則眼光奕奕有神,神光足者其功夫必深無疑。

看完這篇太極問答,能讓你的“太極之路”越走越順

問:練太極拳時,口宜閉宜開?

答:同樣參考: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太極拳本為動中求靜,輔佐靜功之法。若張口則呼吸由口,舌燥喉幹;閉口舌抵上顎,則自生津液。隨時吞嚥,是華池之水;為養生之甘露。凡言宜開口者,則太極拳之好處完全失之矣。


問:練太極拳時之腰應如何松?

答曰:松者,非硬往下壓之意也。硬壓則不易轉動,松則轉動可如意。“太極拳論”雲:腰如車輪,此言其話。又曰:腰如纛,此言其正直。腰不下松、不正直,則臀高聳。不但甚不雅觀,而且尾閭必不能中正;神必不能貫頂;力必不能由背脊而發。


問:練太極拳用掌時之手指如何?

答:手指亦宜舒展自然,不可拳屈,又不可太張開,使之硬直。拳屈則氣貫不到指尖;硬直則氣亦不到。兩掌按出時不可太過膝,過膝則失其重心。嘗見練太極拳者兩掌按出過度,全身傾出,臀後高聳,此式由於腳步太小,腰不能下之故,足不到而手往前探,不但打人不出則己身前傾恐立不穩。打人必須進足貼身,則兩手隨腰略進,人已跌出,此乃全身之勁也。


問:太極拳之蹬腳分腳亦用力否?

答:太極之腿,乃松彈之勁,非生硬之勁也。


問:練太極時之神氣態度應如何?

答:總以神凝、氣靜、中正、安舒、從容、大雅、綿綿不斷為準則。看似輕靈而又極沉重;看似動宕而又極安靜,凡太輕浮流動,或過於劍拔弩張之態,皆未得其精意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