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高看的西南諸神,如今,看扁了

昨日,筆者的一篇《與大法官商榷》的文章,在法律圈內傳播甚廣,有朋友告訴我,文章被刑事法學專家、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陳瑞華教授也轉發了朋友圈。

當然,文章難逃被刪命運。意外,也不意外。

意外,是因為,作為一名運營多年微信公眾號的寫作者,自知底線在哪裡,相信一篇與法律界頗有威望的專家學者進行商榷性,這種文章應該遠在底線以上,學術探討,不應被刪。

不意外,是因為,畢竟這篇文章屬於和法律界高層領導進行的商榷,這種商榷有可能是不被允許的。

現如今,筆者應重新評估一下底線在哪裡,

筆者確實才疏學淺,昨日思緒一晚,查閱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並不知自己文章到底如何違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律界一鳴”,後臺回覆“與大法官商榷”,即可獲得原文,幫筆者分析,好知道底線在哪,便於日後發文。

律界一鳴公號開辦以來的“第一次”獻給了法律觀點爭鳴,也是值得的。懂法之人均明白誰是誰非,就看敢不敢說出來而已。愛說真話,總會得罪他人;但違心奉承他人,也不一定會得到好果子吃。中庸之道只是暫時安全而已。

不出所料的是,身邊多位親屬和朋友都在提醒筆者當心,注意保護好自己。這讓筆者很感激。

正如一位長輩發來一段話,提醒筆者認真閱讀:

首先認為你是一個法律堅定的維護者,賦予了法律的神聖性,在你心中法律的本質就是鋼性的,是不能有彈性的。恰恰這種認識,和現實的中國國情,有一定的出入。

自古關於法律有一句話叫“亂世用重典”,這句話本身就有悖於法律,法律的神聖性本身在於公正性,它是準繩,是標杆,是標準,它不是人們用來套交情,分遠疏的工具。可現實國情是,它就是工具,它就要為捍衛政府的公信力出力,甚至要為政府的一些行為買單。

在當前,國家把疫情當做一場戰爭來打,政府必然要保護或者捍衛在這場戰疫中無悔付出的貢獻者。有些人及時順應政府意圖,發表文章,是不會允許有不同聲音的。

唯一有你這個書呆子,不怕事的愣頭青衝出來呼號,這是不明智的。一個法律行業說大會像天一樣大,說小會像飯碗一樣小,在江湖裡漂,被盟主圈住,會是很可怕的事。

長輩說的挺對。但江湖不是一個人的江湖,盟主說話也要以法服人,至於被圈住,那就是江湖恩怨了,江湖恩怨,自然江湖了。

身處圈內,筆者還不夠中庸,鋒利的稜角尚未磨平,尚能多說幾句,等年齡大些,顧忌多些,便中庸了。

之前高看的西南諸神,如今,看扁了。

之前高看的西南諸神,如今,看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