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的悲劇!經歷九死一生,常人觸手可及的卻成了他的遙不可及

“靖難之役”是建文帝朱允炆和叔叔朱棣之間圍繞權力而展開的一次大戰,最終以朱允炆失蹤、朱棣大獲全勝而告終,朱棣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時代絕無僅有的藩王造反成功的個例。關於朱棣的成功,原因很多,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見解,但不論是何見解,都沒有忽視或者否認過一個人所起的重要作用,朱棣正是在這個人的幫助下,才能夠逐漸由弱變強,最終戰勝兵強馬壯的建文帝朱允炆,成功登上帝位,開創了永樂盛世。這個人就是被稱為當世第一謀士、被後世稱為“黑衣宰相”的道衍和尚。

和尚的悲劇!經歷九死一生,常人觸手可及的卻成了他的遙不可及

道衍和尚(1335年-1418年),原名姚廣孝,長洲人(今屬蘇州),十四歲時,姚廣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後來,姚廣孝拜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姚廣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師。1382年(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選高僧隨侍諸王,姚廣孝以"臣奉白帽著王"結識燕王朱棣,主持慶壽寺,成為朱棣的謀士。

和尚的悲劇!經歷九死一生,常人觸手可及的卻成了他的遙不可及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為了消除各地藩王對皇權的威脅,因此在登基之後,就開始著手削藩,一時之間,周王、代王、湘王、岷王先後被廢,搞得各地藩王人人自危。面對建文帝的步步緊逼,深感大禍臨頭的燕王朱棣,原本就對皇位覬覦已久,因此,在姚廣孝的策動下,朱棣於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靖難,姚廣孝則成為了朱棣的頭號軍師,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朱棣最終奪得天下,並於1402年(建文四年),正式稱帝,是為明成祖永樂皇帝。

和尚的悲劇!經歷九死一生,常人觸手可及的卻成了他的遙不可及

鑑於姚廣孝在“靖難之役”中奇計迭出,為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堪稱第一功臣。因此,朱棣稱帝后,就將姚廣孝任命為僧錄司左善世,對他禮遇有加,每次與之交談,都稱他為少師,而不直呼其名。同時,朱棣還讓姚廣孝蓄髮還俗,但姚廣孝不肯,朱棣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依然住在自己的寺廟當中,白天上朝,夜晚燒香拜佛。

和尚的悲劇!經歷九死一生,常人觸手可及的卻成了他的遙不可及

歷盡千難萬險,多次從鬼門關死裡逃生,如今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這些常人遙不可及的東西他觸手可及,可他統統不屑一顧,這固然有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顧慮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看似風光無限表象之下,他內心卻悽苦無比,這是因為,別人遙不可及的東西他固然觸手可及,但別人觸手可及的卻也成為了他的遙不可及,他跟隨朱棣造反的行為不僅沒有得到親朋好友的理解和支持,反過來讓他徹底失去了原本該有的親情和友情,可謂眾叛親離。

和尚的悲劇!經歷九死一生,常人觸手可及的卻成了他的遙不可及

在他這些家人朋友看來,建文帝才是正統,朱棣是反賊,他隨朱棣造反就是助紂為虐,因此給他牢牢打上了反賊的烙印。姚廣孝在功成名就後曾經回到過故鄉長洲,但衣錦還鄉的他,面對的不是鄉親們的夾道歡迎,而是無盡的冷眼和謾罵,甚至連他親姐姐都對他閉門不見,他又去拜訪老友王賓,王賓也不肯相見,只是讓人傳話道:"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和尚的悲劇!經歷九死一生,常人觸手可及的卻成了他的遙不可及

我們可想而知,面對家人朋友這樣的態度,姚廣孝內心應該是無盡的悽苦和悲涼的,功名富貴不能和家人朋友共享,要來何用!因此,他才拒絕了朱棣的賞賜,一個人又回到了寺廟當中,青燈古佛,了此殘生。永樂十六年(1418年),姚廣孝病逝,終年八十四歲,一代頂級陰謀家、大謀士終歸塵土!

縱觀姚廣孝的一生,作為陰謀家、謀士他無疑是成功的,在朱棣這個伯樂的下,讓他一展平生所學,立下不世功勳,常人遙不可及的功名利祿於他來說觸手可及,可謂風光無限。然而,從另一角度來講,這恰恰造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悲劇,令他親情友情盡失,內心無比的悽苦悲涼,這對姚廣孝而言,不得不說是極大的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