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熙凤回复找缎子的事,感觉是暗线,谁能解释一下?

影一剪辑4918


《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王熙凤回复王夫人关于缎子的事。由于著书者曹雪芹在文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设了重重埋伏,读书者习惯性得看到小细节就诸多思量。这里提到缎子的事是不是也是什么暗线呢?

纵观《红楼梦》前八十回,没有故事和这里呼应,脂砚斋批语也丝毫没有提及和此事相关的事件。所以我认为这个细节没有什么深意,只是为了诠释王熙凤的性格,丰满形象而设置的一个小事件。

初定印象

作者先给王熙凤设定了一个初始印象。这个印象既是留给林黛玉的,也是留给读者的。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王熙凤第一次登台亮相。她的出场历来被津津乐道。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黛玉给她定的判语是“放诞无礼”。

老太太以“凤辣子”作点睛之语,说她是个“泼皮破落户”,语气之中满是宠溺。

这时候,一个性格爽朗、备受老太太宠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八面玲珑

接下来王熙凤和林黛玉正式见礼。文中写: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这短短的几句话,可是浓缩了王熙凤的全部智慧。

“标致的人物”夸黛玉漂亮。

“气派不像外孙女,像嫡亲的孙女”,夸黛玉、老太太和迎春姐妹三人气质好。

“老祖宗口头心头不忘”,向黛玉说明老太太疼爱她,牵挂她。

再提到姑妈,表示自己记挂亲情。

真是玲珑剔透,太会说话了,一句话夸了一圈的人,谁都兼顾到了。最主要的是能合贾母的心意。

机灵善变

王熙凤接下来连珠炮似的向黛玉嘘寒问暖,安排黛玉的随行人员。王夫人又问发没发月钱。其实这些事都是为了凸显凤姐的管家身份。

这时候出现了关于缎子的对话:

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从这段话的语境来看,应该是王夫人和王熙凤在先谈论过某种缎子,就像后文老太太谈论“霞影纱”一样,王夫人随口让凤姐找出来。都是日常家务事。

这段对话的重点在于王夫人让拿缎子给黛玉做衣服,王熙凤回答早就拿出来了。所谓“你没说,我已做了”。而实际上王熙凤应该并没有提前预备好。这里脂砚斋甲戌眉批写: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甲戌侧批写:试看他心机。

脑筋转得何其快,应变何其机灵。怪不得李纨说她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周瑞家的说她“有一万个心眼子”。阿凤就是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结语

关于王熙凤的形象塑造层层递进,逐步丰满。找缎子的事把王熙凤的机变推到了顶峰。

(图片来自腾讯视频小戏骨《红楼梦》)

淡看云起,静观花落,我是 ,热爱红楼,喜欢张爱玲,欢迎批评指正。


淡看云起


在小说《红楼梦》中的第三回中,有王熙凤回复王夫人找缎子的情节,其中的确是包含着小说中的一条暗线,但不是缎子,而是月钱。

全文内容并不太多,现摘录于下: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王夫人才是荣国府的当家人,王熙凤算是“借调”来帮忙的,所以王夫人要关心一下有关月钱的发放问题。

虽然荣国府的长房是贾赦,但府里的最高领导人贾母,却是和二儿子贾政住在正房里的,贾赦夫妇反而是住在荣国府里的另一个小院子里头的(也难怪贾赦总是抱怨贾母偏心)。贾赦的夫人邢夫人,还是一个继室,并不是贾赦的原配,娘家的势力自然就比王夫人要小许多了,所以,荣国府是由王夫人来管家的。

但是王夫人的年龄有些大了,精神头不济,恰好大房里的儿媳妇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儿,所以王夫人就把王熙凤从贾赦那边给“借调”来,帮着她管家了。其实,用王熙凤管家,也是老太太的意思,这样既可以减轻王夫人的压力,更能够平衡荣国府大房和二房的关系。

王熙凤毕竟是年轻的小媳妇,所以王夫人是要不时地询问她一下家里的日常事务,比如月钱是否已经及时地发放完毕。

王熙凤很有管家的能力,只是略贪了一些。

用周瑞家的话来说,王熙凤“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对于管理荣国府来说,王熙凤的能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即使是她后来连着宁国府的丧事一起来办,都能够完美的完成任务。

只是,王熙凤有一个缺点,就是太爱敛财了,比如这月钱,后来就被她拿去放贷,好收取利钱了。所以在后来,王夫人又再次向王熙凤问起了月钱的发放问题:

王夫人道:"可都按数给他们?"

当然,王熙凤向王夫人解释了这个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她自己这儿,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贾府里的月钱发放问题已经引起王夫人的注意了。

在这不久,作者紧接着就描写了袭人向平儿打听月钱为什么没有及时发下来的情节。

袭人是贾母那边儿的丫环,所以她的月钱是从那边领的。

袭人又叫住(平儿)问道:“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和太太还没放呢,是为什么?"

这就体现出了王熙凤的胆大妄为了,自己刚刚被王夫人询问了月钱的问题,却仍然拿着钱去放贷,以至于连贾母和王夫人的月钱都敢拖着不发,看来是王熙凤通过在“铁槛寺弄权”,白得了三千两银子后,果然“恣意的做为起来”了。

所以说,月钱在这里是小说中的一条暗线,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王熙凤是如何逐渐变得胆子大了,把荣国府里的月钱拿去放高利贷,而是由王夫人时常地向王熙凤提起月钱来,要不就是袭人向平儿打听月钱,甚至是旺儿媳妇到王熙凤这里送利钱,以及平儿向旺儿催账等等情节,来表现出王熙凤的贪财的本性。


烟雨江南话红楼


首先,我没看完《红楼梦》全书,倒是87版《红楼梦》电视剧刷了两遍,就我看了两遍电视剧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这可以算是暗线------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至少,这是我第一感觉。

怎么说呢?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先是一番赞赏,而后又为她伤感,被老太太阻止后,又说:“妹妹几岁了?妹妹到这儿可别想家,有什么吃的喝的只管找我,丫头婆子们有什么不好也只管告诉我,啊。”

说完这话,你们看王夫人的表情。

然后王夫人马上问:“凤丫头,婆子丫鬟们这个月的月钱发完没有?”

王熙凤说:“月钱已经发完了,才刚带人到后楼找缎子,找了半天也没见着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为什么凤姐会在这个时候说这件事?明明是昨天安排的,今天才回。我个人猜有三种情况,一,凤姐也不喜欢林黛玉才故意说的(可能性有点小)。二,凤姐没空,昨天安排的事今天才做,干脆现在就回了。三,王夫人和她串通好,故意今天回。她和王夫人一条心。这儿我们且当它是第二种吧。不做过分猜测。

然后呢?

王夫人说:“有没有,什么打紧。也该拿出两匹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

王夫人这话很重要!凤姐明明说了找不到,甚至根本没有,但王夫人还是让她拿出来给林黛玉做衣裳。这话换到现在就相当于你去外婆家做客,表哥说交完水电费没钱买菜了,然后舅母说再没钱也得买几个好菜招待客人一样。我当时看电视第一感觉就是这样,表面客客气气,背地里满满嫌弃。

然后王熙凤说早早就备下了,就等王夫人过目。

王夫人听完满意的笑了。

然后镜头一切,你们看老太太和鸳鸯的表情。

导演特地给了几秒镜头特写,我觉得老太太听出来了,甚至连鸳鸯都有点震惊。

然后最有意思的是邢夫人听完后说的话:“她大舅舅刚说了,跟着老太太和舅母,就跟在家里一样。有什么委屈尽管说。”

颇有几分和王夫人针锋相对的感觉。

综上,我个人觉得王夫人从一开始就对林黛玉不欢迎,为后来宝玉和黛玉的悲哀埋下伏笔。

ps:我只看过电视剧,小说没看完,有说得不对的请各位多多指教。


会翻跟斗的蓝星


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王熙凤当着众人的面在回答王夫人关于月钱是否发放的问题同时又汇报了昨天为王夫人找缎子的情况。

原著中叙述道,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见昨儿太太说的那个。想必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从这轮对话中能够分析出,王熙凤不仅按时发放了月钱,而且还专门到后楼去为王夫人找缎子,只不过是没找到王夫人需要的那种,王夫人并没有介意。

那么,王夫人要找的缎子究竟有何用途呢?接下来的这轮对话露出了端倪。王夫人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熙凤道:“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王夫人要王熙凤去找缎子的用途之一就是给林黛玉裁衣裳。


星辰精彩影视


王熙凤找缎子是红楼梦第三回的事。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人物关系。宁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化,贾代化的儿子是贾敬。贾敬有儿子贾珍(妻子尤氏)和女儿惜春。贾珍又有儿子贾蓉(妻子秦可卿)。荣国公有子贾代善(妻子贾母)。贾代善有两子,长子贾赦(妻子邢夫人),次子贾政(妻子王夫人)。贾赦有子贾琏(妻子王熙凤),得女贾迎春(庶出)。贾政有长子贾珠(早亡)(妻子李纨),次子贾宝玉,女贾元春,贾环(庶出),贾探春(庶出),贾兰。

接下来,我们说缎子的事。原文这样写的: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以上可以看出王熙凤掌管着府内内事财权。这就很奇怪了,贾母健在,内事财权应由长房媳妇邢夫人掌管才是,却偏偏落到了孙媳身上。本来财权落在自己儿媳身上比落在王夫人身上好些。毕竟贾琏是自己这房的。可偏偏贾琏娶的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所以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人。这样一来,邢夫人在这个府里既没有脸面也没有地位。本来家里来了客人,正是尽显主人地位的时候,听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对话。邢夫人连句台词都没有。这才说明谁的才是主人。以至于后来,她要鸳鸯给贾赦当妾,鸳鸯都敢跟她闹翻。当然了也正是这个原因邢夫人才记恨王熙凤。所以第一次抄检大观园才是邢夫人因秀春囊挑起的。邢夫人看到秀春囊以为是王熙凤的,所以才挑出此事做文章。

看到此处想必大家都明白了,找缎子不过就是为了交代人物关系及地位,为以后的第一次抄检大观园铺平道路。真是伏线千里呀。






阴阳鱼八字风水阁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王熙凤回府找缎子不是暗线,也许就是作者随意写出的一件生活琐事,不必要进行过多的揣摩;也许作者想通过这件事情给林黛玉在贾府日后生活期间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下面根据剧情具体分析: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一段关于找缎子的情节。那是在黛玉刚刚进贾府时,王熙凤挑起的话题,也是向王夫人汇报早些时候到楼上找缎子的结果。

原文这样写的: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王夫人作为林黛玉的二舅母,从全书看,和林黛玉直接打交道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次算是间接和林黛玉打交道吧。对于她让王熙凤上楼找缎子的用意,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应该是和林黛玉无关,后来当林黛玉进贾府时,正巧王熙凤向她汇报起这件事,王夫人才让王熙凤随手拿出两个给林黛玉裁衣服,而且特意写了“随手”二字,这段情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王夫人对林黛玉并不喜欢,虽然也欢迎林黛玉来到贾府,但是碍于礼节有时候又不得不如此,反映出王夫人当时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


YXX精彩电影推荐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一段关于找缎子的情节。那是在黛玉刚刚进贾府时,王熙凤挑起的话题,也是向王夫人汇报早些时候到楼上找缎子的结果。

原文这样写的: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在这段关于“找缎子”的故事情节中,我读过多次,也没有分析出王夫人责成王熙凤提前找缎子的用意到底是什么。是专门为了给黛玉裁衣服?还是另有他用?每读一遍我都会留下疑问,也会作用不同的揣测。

王夫人作为林黛玉的二舅母,从全书看,和林黛玉直接打交道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次算是间接和林黛玉打交道吧。对于她让王熙凤上楼找缎子的用意,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应该是和林黛玉无关,后来当林黛玉进贾府时,正巧王熙凤向她汇报起这件事,王夫人才让王熙凤随手拿出两个给林黛玉裁衣服,而且特意写了“随手”二字,这段情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王夫人对林黛玉并不喜欢,虽然也欢迎林黛玉来到贾府,但是碍于礼节有时候又不得不如此,反映出王夫人当时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

对于找缎子这件事,也许就是作者随意写出的一件生活琐事,不必要进行过多的揣摩;也许作者想通过这件事情给林黛玉在贾府日后生活期间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





锦瑟舞端


2019-04-03 00:07

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王熙凤当着众人的面在回答王夫人关于月钱是否发放的问题同时又汇报了昨天为王夫人找缎子的情况。

原著中叙述道,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见昨儿太太说的那个。想必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从这轮对话中能够分析出,王熙凤不仅按时发放了月钱,而且还专门到后楼去为王夫人找缎子,只不过是没找到王夫人需要的那种,王夫人并没有介意。

那么,王夫人要找的缎子究竟有何用途呢?接下来的这轮对话露出了端倪。王夫人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熙凤道:“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年代放映机


这个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有一段关于找缎子的情节。那是在黛玉刚刚进贾府时,王熙凤挑起的话题,也是向王夫人汇报早些时候到楼上找缎子的结果。

1:原文这样写的: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2:在这段关于“找缎子”的故事情节中,我读过多次,也没有分析出王夫人责成王熙凤提前找缎子的用意到底是什么。是专门为了给黛玉裁衣服?还是另有他用?每读一遍我都会留下疑问,也会作用不同的揣测。

3:王夫人作为林黛玉的二舅母,从全书看,和林黛玉直接打交道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次算是间接和林黛玉打交道吧。对于她让王熙凤上楼找缎子的用意,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应该是和林黛玉无关,后来当林黛玉进贾府时,正巧王熙凤向她汇报起这件事,王夫人才让王熙凤随手拿出两个给林黛玉裁衣服,而且特意写了“随手”二字,这段情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王夫人对林黛玉并不喜欢,虽然也欢迎林黛玉来到贾府,但是碍于礼节有时候又不得不如此,反映出王夫人当时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

4:对于找缎子这件事,也许就是作者随意写出的一件生活琐事,不必要进行过多的揣摩;也许作者想通过这件事情给林黛玉在贾府日后生活期间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


飞雪战马


《红楼梦》赏析 | 王夫人需要专门找缎子作何用

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王熙凤当着众人的面在回答王夫人关于月钱是否发放的问题同时又汇报了昨天为王夫人找缎子的情况。

原著中叙述道,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见昨儿太太说的那个。想必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从这轮对话中能够分析出,王熙凤不仅按时发放了月钱,而且还专门到后楼去为王夫人找缎子,只不过是没找到王夫人需要的那种,王夫人并没有介意。

那么,王夫人要找的缎子究竟有何用途呢?接下来的这轮对话露出了端倪。王夫人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熙凤道:“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王夫人要王熙凤去找缎子的用途之一就是给林黛玉裁衣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