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那些因为珍惜生命不惜辞职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

晓晓书生1900


我觉得这些人过于片面,没有科学地认识这病毒,过于相信道言途说,且对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担当,命很重要,但不致于断命,且有些东西比命更重要,比如贫穷。


低迷人


关于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一个朋友老宋,我记得他曾经问过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说实话,当时他这个问题还真的把我问懵了。

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多么宽泛的话题,与之联系最紧密的经常就是哲学和佛学了。

但是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觉得,生命的意义,无非在于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快乐的生活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当走到尽头的那一刻,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

曹秦有一首歌叫作《生命的意义》,我觉得写的很好,生命的意义大概如此—“就让我们彼此关怀,爱你的家人爱你的朋友,用心去爱你的爱人,爱这个世界所有人们,没有人愿做离群之雁,谁又想靠向无人港湾,当这个世界越来越冷漠,就让我们相互关怀,爱你的家人爱你的朋友,爱你的爱人,这就是存在的意义。”

回到这个问题,“因为珍惜生命不惜辞职的人是什么心态?”我觉得,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这个问题,从企业而言,这种做法显然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心态;但是从个人而言,他们的心态也是是积极的,是正能量的,没有什么错。

生命只有一次,疫情当下,谁都知道,可能在一个不起眼的瞬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烟消云散。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无私的。古有:“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们不得不向前线奋战的工作人员致敬,但同时也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既然到世上走了一遭,就要懂得珍惜生命的价值,不是说要白白的来世上一场,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比“死”更难。


不才宋哈哈


辞职这件事跟疫情有关系,但大部分是因为热爱生命。春节期间在家待了一个月,这是自工作以来,最放松的时刻。经常有测试说,没有手机没有网,让你躺家里,工资照发,能躺多久?我的回答是,我能躺到公司破产。你有多久没有享受生命了?我工作五年以来,每天都处在高压的工作中,指标,业绩,升职,加薪…走进了一个围城。别人羡慕的高薪工作,我却越来越力不从心。毕业以后,踏入职场以后,就一直被推着走,自己大学时规划的事,去旅行,去自驾,买辆山地自行车,健身…没有一个实现,甚至我连驾照都没有考完。

疫情在家的这段时间,虽然不能外出,但是我把这些年买的书都读了,从早读到晚,让我想起了大学纯粹的时光。早餐也正常了,喜欢清淡的食物了。原来喜欢吃辣吃口味重的食物,是一种错觉,或者说只是一种解压的方式。作息规律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心情都非常愉悦。我突然感到,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我辞职了。选择给自己放个长假,在30岁来临前,好好规划下自己的人生。这也是珍惜生命的一种吧。


上海产业地产观察员


首先,因为珍惜生命而选择辞职的人没有错,相反,那些没有辞职的人也不是不珍惜生命!所以,不用刻意歌颂更不用恶意诋毁,每个人都有要活下去的理由。只是每个人选择的方式不一样。难道那些辞职的人就一定很有钱嘛,如果非要有钱才有资格辞职的话,马云是不是可以每天躺在家里睡大觉呢,王健林为啥还要凌晨四点起床开始健身呢,刚陨落的篮球巨星为啥每天都能准点见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呢?

所以,无关金钱,个人对生活对生命的态度而已!



请叫我况姐


首先这个人有一定经济实力,再加上新冠状病毒又善于伪装和埋伏,目前暂时没有特效药,可能有被传染的机会存在,对新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属知,决定辞职,也有可能去做网络生意去了。

2月份刚过,3月之初,有的人就急不可待的开工,甚至深夜都还在装箱发货,赤啦!赤啦!封箱装货。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如果这时有人朝他走去,他会转身离开。如果是相识的会相隔3∽5米对话,有时忙的满头大汗口罩也不摘掉,衬衫也不换短袖,如果不是生活压力,责任感,谁会这么狼狈?

如果,家里有矿,或者经济实力,肯定觉得出家门就是冒险,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没有第二次。疫情时的开资仅仅是吃饭,没有了社交产生的费用,因为疫情,可能暂时不会网上购物,也没有其它的额外费用。

一个家庭,算四口人,30斤大米,一个月吃不完。加上蔬菜和水果也用不了几个钱。疫情之前攒下的家底,目前不上班,也不会造成生活压力(责任感另说)。

如果,因为上班传染上了新冠状病毒,想想,真是得不偿失。因为现在新冠状病毒治愈率上升了,发病率降低了,再忍忍,过一段时间,染上冠状病毒的机会几乎为零时,就象非典那样,暂时失去收入,只为将来有更多的收入。


巴山童姥


我有几个朋友已经裸辞了,因为疫情下很多公司也表现出了不稳定的状态:工资晚发,强制减薪,公司业务混乱甚至是没业务可做的状态……

有些公司,如果是已经有这样的症状且已经维持漫长一段时间的话,可能并不是疫情才造成了这样。那么辞职就算会面临一段时间的不安定,也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就怕有些公司又不发工资还拖着员工。

现在裸辞的话得做好最少半年工作无法落定的准备。如果真的想裸辞,也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1、裸辞找工作本身就是看个人能力,能力强的人不仅得履历过关,还得擅长面试,提前做好用人企业的功课的话,随时可以找到工作。但你得从HR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履历在行业中的认可程度如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猎头或者自己朋友中的HR,让他们帮忙分析一下你的简历拿出去是否能做到中等以上抢手程度。

2、现在疫情之下,整体的复工率很低,很多小公司实际上已经处于空闲的放飞状态,只有中大型企业大部分在复工或者远程办公。如果疫情持续几个月,你之后找工作基本只能看中型、大型企业,小公司就算没有倒闭,在用工上应该也拿不出你觉得满足你缺失了多年的工资增长水平。

3、如果真要裸辞,可以考虑进行一段时间的自由职业,工作了5年的人,在行业中应该也有积累一些客户人脉,可以尝试以个人工作室的身份自己去接活来做。其实疫情也是催生自由职业的一个机会,因为大部分公司远程办公或者无法复工,导致了业务推进效率低,这时候如果能提供高效又性价比高的个人服务,有机会能自己接活做起来。

4、裸辞前准备好至少半年的生活用度基础,也做好可能长期不能尘埃落定的心理准备。裸辞其实不可怕,只是现在的关头,怕你会败给疫情带来的恐慌,就怕你中途自己后悔。如果真的决定裸辞,那就做好plan b吧。

找工作这事,本来就有很多的变数。。。我另一个朋友年前拿的offer也被临时取消了,目前准备利用疫情做一些自由职业的尝试。如果真的决定找工作,那可以一边找,一边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后来GPJ


一看疫情二看辞职的单位情况。想必,这样的人一定已经认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这种认识已经到达比这份工作还重要的地步,才不惜辞职。说明辞职的代价并不是很大,这些人有能力有金钱足够他们在疫情期间的生存,也有能力在疫情后找到新的工作。既说明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替代性的,并没那么割舍不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他们的心态可谓很好,能接受挑战和风险。但是作为普通人是不敢因为疫情而辞职的,这个损失很大,特别是有份好工作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断然不敢辞的。


我来哇啦哇啦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缺钱的人不惜冒着危险去上班

不缺钱的人凭什么要冒着危险去上班

另外一些缺钱又不愿意上班的人

估计很早就想换一份工作了

毕竟这个特殊时期很多行业都会大换血

之后选择一家发展前景更好的公司

总比待在随时有可能裁员或者倒闭的公司好

还有一种就是只是不想上班了,很简单的一个理由

不要用过多的理智去评判疫情期间辞职的这件事

有时候更多的是感性做出来的决定


美了么科颜室


呵呵,反应还挺强烈呀。

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应激反应。通俗点讲就是心理压力。

当人们面对挑战、威胁、突发事件,或者所拥有的资源与需求差距较大时,出现的一系列身心紧张状态。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涉及范围广。我是个军医,处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疫情,心中有数,自然不慌。但对常人来讲,一定会出现三个“恐慌”。

第一,对未知的恐慌。不知道新冠是个什么东东,不知道怎么预防才有效。

第二,对不确定性的恐慌。不知道旁边有没有感染者,搞不清疫情走向,不知道国家有没有能力控制得了,自己发病了有没有地方治疗。

第三,对已发生事实的恐慌。看到有那么多人死亡,害怕自己中招。

总体来讲,这种心理应激状态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冲击阶段。从每天的新闻报道中,看到确诊和死亡的人数都在增加,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惊慌、害怕、震惊。

第二个阶段,人们开始接受现实,会采取多种措施来努力恢复心理平衡状态。比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防控疫情,医务人员全力救治,媒体的透明度也不断增加,人们恐慌的心情也随之慢慢降低。

第三个阶段,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自己积极正向有效果的改变,比如不出门、宅在家、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去影响别人和被别人影响的机会等;但也有可能会采取一些比较消极的方式应对改变,比如说酗酒、过度抽烟量、不断批评抱怨等。

第四,第四个阶段,可能有些人过不了这道坎,总是感到沮丧和抑郁,有的人会幻想空气中都是病毒,自己一出门就会感染,有大难临头的感觉。

前两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的第一种情况都是正常的,如果出现了后面两种情况,特别是第四个阶段的情况,最好看一下心理医生。

三月,春已来,花已开,愿山河无恙,人心皆安!



南基武湖


从职业角度看,没有操守和恪尽职守的精神。

从道德角度看,我不适合写任何评论。

从社会伦理角度看,你也有亲人,我尊重你的选择

从家人角度看,含着泪也要说一句:

“你个怂货,国难当头,快滚回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