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滯銷, 有些專家說是農民“跟風種植”,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何雪旋


果蔬滯銷確實與“跟風種植”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決對不是果蔬滯銷的全部原因!關注水果的人們都知道廣西是一個水果大產區,荔枝滯銷就曾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稍後蜜桔滯銷、砂糖橘難賣的風波也不比荔枝滯銷差到哪裡去。

不可否認,農村人看到某種農作物當年有錢可賺的時候,往往就會緊跟著大面積種植,這種盲目跟風的現象,對很多農村人來說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兒 ,大夥在家種田地,若不跟著種植相同的農作物,他們就不知道路在何方了!如此“跟風種植”造成某種農作物產量大增的前提下,這種農作物出現滯銷的可能性當然就很有可能出現了。

造成果蔬滯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又以市場大環境、天災人禍、市場拓展、農作物品質、後續深加工行業都離不開關係,所以,那些所謂的專家說果蔬滯銷是農民跟風種植造成的,我認為就是一個以偏概全的做法。個人觀點,僅供您參考!


荔浦青山


我國果蔬滯銷幾乎年年發生,真的是跟風種植惹的禍嗎?

近年來,農產品滯銷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非常的揪心。果賤傷農,每次農產品的滯銷,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農民的本身,對整個行業來說也是個很大的破壞。滯銷過後,市場一片哀鴻遍野,很多人由此心灰意冷,退出市場。

2018年,各種果蔬、農產品的滯銷情況尤其嚴重。從年初的香蕉、砂糖橘到年中的大蒜、荔枝、龍眼、芒果,都遭遇到了大面積滯銷情況。各種水果滯銷的消息一直貫穿全年,給果農造成很大的傷害。

之所以出現滯銷,產能過剩是最主要的因素。由於人們缺乏對市場的瞭解,往往是看到別人種植收到效益後,便開始跟風入市,效益越高,跟風得越厲害,完全不顧風險。

近年來的砂糖橘種植就是很好的例子。由於砂糖橘種植效益連年創出新高,導致了大批人跟風,種植面積每年呈幾何倍數增加,並最終在2018年爆發了產能過剩的大風險。

自然災害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說到農業,很多人都會想起“看天吃飯”這個詞。確實,農業很多時候是要看天吃飯,如果風不調,雨不順,對農業的影響很大。雖然目前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通過各種手段來加強對農業的風險的保護,但這也只是能夠減少損害而已。、

像2018年南方的柑橘類水果,價格的大暴跌就是受了持續的低溫陰雨天氣的影響於產量大的因素疊加,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最終導致了價格的大暴跌。

農業是個高風險的行業,不僅在種植管理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術,還需要對市場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把握,最後還要老天爺的一定關照,風調雨順。真正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因此,每一個入市者都需要謹慎對待。


華南農小白


果蔬滯銷,有些專家說是農民“跟風種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果蔬滯銷有很多原因,其中農民“跟風種植”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小平的家鄉,農民跟風的現象就比較嚴重,從吃穿住行到種植養殖都喜歡跟風。跟風的結果導致農產品價格下降,糧食果蔬嚴重滯銷。


記得有一年花生價格很高,種植花生的農戶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第二年,村子裡家家都種起了花生,有的還承包幾十畝地種植花生,夢想著大賺一筆,結果花生太多了,供應遠遠大於市場需求,那一年的花生價格被收購商壓的很低,而且對花生的質量要求很高。其它的糧食價格卻比往年高了很多,那些高價承包土地種植花生的農戶,除去種地成本和給別人的租金外,也根本沒有掙到錢,當時腸子都悔青了。

農民不但種植喜歡跟風,養殖也喜歡跟風,記得八幾年的時候小豬仔比較掙錢,很多人都開始飼養小母豬,小平的父親也花了好幾百塊錢買了頭二十斤左右的小母豬來養。大家都養母豬,母豬到了下崽的時候,豬仔都氾濫成災了,幾毛錢一斤都沒人要,結果大家又低價把母豬處理了。

現在農村的攀比跟風現象比較嚴重,看別人幹什麼掙錢了,大家都會一窩蜂的擁上去幹,結果什麼東西多了都不值錢了。網上也經常有報到農民果蔬滯銷的現象,果蔬收成不好的時候,農民掙不到錢,豐收的時候價錢低還沒有人要,還是賺不到錢。



果蔬滯銷,除了農民的跟風種植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民和市場信息不對稱,農民不知道市場需求什麼,盲目的進行種植,結果種出的東西市場上已經飽和了;銷售渠道單一也是果蔬滯銷的一個重要原因,農民不懂互聯網加的銷售模式,只通過傳統的銷售渠道進行銷售,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所以農民朋友在種植養殖的時候,一定不要盲目跟風,要充分了解市場信息,認真分析市場行情,通過多渠道分銷,儘量避免農產品滯銷的現象發生。


豫南小平


不是!

果蔬滯銷的確年年都在發生,只是滯銷品類各有不同。蘋果、大棗、洋蔥、生薑、甘藍……都發生過滯銷。滯銷有兩個最有趣的現象:一是豐收年更容易滯銷;二是普通大宗果蔬時常滯銷,高端果蔬反而比較穩定。



豐收的果蔬更容易“爛市”。

果蔬的產量靠天吃飯,豐欠之年相差百倍,一遇豐產則價格低賤,成為人見人嫌的“爛市”品,不受消費者待見。

果蔬的集中供應更容易“阻市”。

果蔬的季節性特徵註定了銷售上集中供應的特點,一到成熟大江南北鋪天蓋地都是同類產品,很容易造成“阻市”現象。


低端普通的果蔬更容易被消費者“嫌棄”,同時銷路狹窄,沒有“走出去”的資本。

低端普通的果蔬數量大,品質不高,價格較低,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這樣的產品更容易被消費者“嫌棄”!因為這代表了低品質生活。

這類果蔬產品銷售渠道窄,主要以果蔬批發市場和菜市場為主。因為價格低廉,為降低成本,導致物流、包裝、轉運質量極差,進一步影響了產品的觀感和質量,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慾望。

這類產品因為價值和價格雙低,不具備拓展國外銷售渠道的實力。

市場失靈,或者市場反應滯後才是果蔬年年滯銷的原因!

雖然果蔬是靠天吃飯,但是這個過程是可以監測和判斷的,畢竟果蔬不是一天就長成的。

因為現在沒有專門的機構針對果蔬產品進行“過程監測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導致市場短時間失靈。供銷判斷不準確和數據交換滯後,果蔬生產者如“盲人摸象”,年年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無法做到以銷定產。

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都只是停留在文件精神的傳達和對生產者的要求上。本該投入建設的公共硬件卻始終沒有啟動,讓農業供給側改革無法產生實效。

尤其是我們國家一家一戶為主的果蔬生產結構,沒有橫向聯合,沒有數據支持,是沒有辦法解決果蔬滯銷問題的!同時,果蔬滯銷問題也不應該由生產者獨立解決,重點還是政府職能。

土地是有限的,產出也是有限的。土地撂荒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果蔬生產量並不存在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為何,我們的果蔬年年都有產品“中獎”大量滯銷?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跟風種植“一定不是滯銷的原因!這個鍋太大,我們不背!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如還有不清楚的,可以私信我,或者在評論裡留言。

我是艾鴻海,重慶市勞動模範,農業經濟師,農業創業者,新型職業農民。誠意分享真實的三農知識,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艾鴻海


很多人覺得水果滯銷都是農民盲目跟風種植,對於農民來講,可能對於整個種植大形勢很難準確把握,盲目種植有時在所難免,除了盲目擴種,有幾個因素可能也是導致滯銷重要原因。

一、盲目跟風種植

在一定程度上,一個地區種植某種作物達到一定數量才會形成規模,例如廣西的砂糖橘,在集中種植的荔浦等地方價格較高,這種情況下,規模會形成相應的產業鏈,對於形成區域品牌還是有幫助的,但如果農無休止擴種,又會破壞這種平衡,造成積壓滯銷。

二、品質問題

今年黑布林滯銷,可是真正賣到大家手裡的黑布林品質不夠好,酸澀無比,大家買了一次沒有下次,去年廣西的南豐蜜桔這個柑橘品種滯銷,一定程度上也是品質有問題,品質不好,消費者也不願意買單的。

三、銷售渠道問題

我看到很多人用抖音、直播等方式銷售水果,但對於廣大的果農來說,這種銷售模式是操作不來的,加上桃子水果品種銷售週期短,一般都需要依靠客商來銷售,所以果農積極拓展自己銷售渠道也是關鍵,如果全部依靠收購商,風險還是較大的,我看到有果農使用微信朋友圈銷售自家水果,這是值得推廣的。

結束語

滯銷並不是單方面的原因,除了種植端的原因,還有消費端的原因,消費者經濟較為寬裕時,購買力也強一些,有些果農總是想想著“待價而沽”,實際上如果水果價格太高,大家接受程度有限,還是要影響消化能力的。


農農老師


專家就是一天天不經歷市場實踐,拍著腦門在那裡想當然,稍微去市場上看一看,或者平時多買兩次菜,多做兩次飯也不至於得出這樣的結論。

1、市場上果蔬價格貴、果農的果蔬爛在地裡

我們來簡單的看一下,如果說果蔬滯銷是因為種的太多,那說明市場上果蔬多量太多,供過於求,按照這個邏輯來說,果蔬多價格應該便宜才對,我們買的時候不覺得貴才對,但是現在呢?就拿我減肥經常吃的蘋果來分析吧,據說果農的蘋果爛在家裡,一堆一堆賣不出去,因為收購價格太便宜,而城市的蘋果從呢?從以前的2-3元1斤長到現在的5-6元1斤,1斤正常大小的蘋果也就2個左右,也就是你2-3元能買1個蘋果,這還是大家公認的賣便宜貨的拼多多上的價格,其他購物平臺和超市裡更貴,人們都感覺是在吃進口水果,不是本地蘋果,而且這個價格漲的特別怪異,突然一下子就起來了,還不是慢慢漲高的,現狀維持了快1年來吧。

2、渠道商興風作浪太可恨

果農賣不出去,市場上價格太貴,者說明什麼,說明根本就不是什麼跟風種植或者是真的市場缺貨了,這完全就是有人在中間惡意搞營銷,一方面是壓低收購價格,另一方面是哄抬市場物價,這種結果誰最受益,肯定是中間的渠道商,嫌疑最大的就是這些渠道商在中間玩手段,坑農民、坑消費者。

這種情況怎麼杜絕呢,我覺得就應該有一個透明的平臺,給果農發個經營許可證,把自己的店鋪掛在平臺上,直接賣,水果多了便宜點,水果少了貴點,農民賺的多一點,消費者話多錢少一點,雙方盈利。


豬寶寶的公僕


一方面城市農產品太貴買不起,一方面農民賣不出去,去年和今年表現最為突出,去年是嚴重積壓賣不出去但是城市價格並不低,今年是賣得出去但是城市價格很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跟風種植是原因之一,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這個問題我們在2016年轉型移動互聯網的時候詳細研究過,本來我們是想做一個移動互聯網平臺來解決這個問題,也規劃好了,規劃到配送的時候我們發現物流運輸領域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信息不對稱,於是我們做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的物流配貨軟件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發貨發個訂單就可以了,司機物流公司搶單報價,運費支付平臺到貨確認再付運費。農產品領域的問題和物流領域的問題一樣,都是信息不對稱的事。舉個例子,去年這個時候,媒體報道湖北麻城的桃子積壓五毛一斤賣不出去。我看到消息馬上去我本地超市一看,桃子五元基本處於缺貨狀態,我們不是做農產品貿易的知道了這個消息,那做農產品貿易的知道嗎?他一定也知道,但是他可以去麻城收購嗎?

不可以,因為在現有的模式下,他從來沒有去過麻城,他需要先去考察或者找代辦人,等他考察結束找完代辦人,本地桃子下來了,價格下跌他肯定虧損。我們設計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平臺分產地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和訂單農業,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市場購買農產品。我上網一搜,距我500公里的湖北麻城的桃子最便宜五毛一斤,我一看評價不錯,我放心的支付了十噸一級桃子的貨款在平臺,三天後到貨了我驗收是一級,損耗也在承諾的範圍,我確認對方收到貨款。

賣家備貨的這兩天我已經提前聯繫了零售商,貨一到他們就分走了。這是很簡單的模式,但是為什麼沒人做?我們大部分人創業都跟風,淘寶成功了就跟淘寶,那農產品他有自己的特點,淘寶模式解決不了。這樣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一旦形成,農產品積壓的問題下降80%是沒有問題的,慢慢再通過訂單農業的發展,農產品積壓,產地便宜銷售市場貴的問題就解決了,也希望有人可以早日建成這樣的平臺,解決農產品賣難和積壓的問題。


風和日麗1—1


果蔬滯銷的原因有好幾個方面,專家說的對盲目的跟風種植,肯定需要為此背最大的鍋

種植看天吃飯,也最怕跟風!這是滯銷很大的一部分原因。特別是在一些時令水果上,它們產期及銷售時間,一般時間性都比較短。還有些果實並不利於運輸貯藏的水果。

比如黃皮、楊梅、荔枝等。這些水果因自身果實的特性,常溫貯藏很容易就變質,冰鮮處理也會影響果實的口感,失去原本果實的味道。所以除去產地,北方雖然是很多待消費的群體。卻因果實的特殊性,無法開拓這片市場。

如果跟風種植太多,消費者購買沒有增加,就容易引起滯銷。

造成果蔬滯銷的幾大原因,是不是真如專家說是農民“跟風種植”

果實的豐產

比如荔枝和沙糖桔去年都是非常的豐產,消費人群卻沒有因為市場果實的增多,而選擇多購買。銷往遠處,因運輸成本、期間的爛果等因數,銷售商的承受量並不會因為你豐產就會多收購,這樣就容易形成滯銷。

大小年問題

去年荔枝豐產,今年荔枝進入小年,漲價是必然的。一些外行或其他果農種植戶,可能看到今年荔枝賣的價高,就放棄原本種植果樹,都加入荔枝種植中想分一杯羹。這種盲目的跟風也是造成滯銷的很大原因。

銷售渠道

一些果農在種植前,沒有考慮太多隻是想著等我種出來,結了果自然能賣出去。但可能因為市場的原因或其他因數,結果豐收時沒能得到有效的收購,沒有相關的出售渠道,也會形成滯銷。

那要如何避免跟風種植,以免造成滯銷的情況產生?

我覺得首先要信息靈通,隨時掌握相關水果的銷售情況,水果大賣的原因?是因為種植不多、產量不高或者其他問題?市場潛力大不?

像榴蓮就是屬於這種,因種植條件受限,大部分只能依靠進口,價格也是非常的高,市場潛力也很大。

但其他的特色水果一般都有產地之分,如果你不能做到比產地更好,其他區域還是別去盲目引進為好。產地水果如果種植太多,在沒有相關的銷售渠道,也不建議跟風種植,不然也很容易形成滯銷。

總結:盲目跟風無論是在養殖、種植果蔬都是造成滯銷的很大主因,其他的原因也就是看天吃飯等。只有科學的進行選種,才能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大家好我是果鄉農人,以上是我對題主所提的問題的回答!如果你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留言指正!喜歡我的就點個關注吧!

果鄉農人


果蔬滯銷,其本質上是供大於求。而“跟風種植”只是果蔬滯銷的原因之一。並且“跟風種植”也不一定是壞事。要探討果疏滯銷的問題,還得回到“銷售”上來談。

01

跟風種植,不一定是壞事

現在有一條街,街上只需要5家飯館就夠了。但是一下子增加了20幾家飯館。吃飯的人,還是原來那麼多。飯館增加了。這勢必會出現很多飯館沒生意的情況。

果疏“跟風種植”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今年你種蘋果掙錢了,村裡面其他人肯定會跟著你種蘋果的。

不過話說回來,“跟風種植”還是有好處的。如果“跟風種植”達到一定的規模,會形成規模效應。

搞農業,就得規模化種植。形成規模之後,才有可能形成區域公用品牌。如此一來,對大家都有好處。

02

解決果疏滯銷問題的根源在於“銷售”

我們探討果疏滯銷的核心,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放在“銷售”上。

而要把果疏的銷售做好,要考慮的地方就太多了。果疏的品質、果疏的銷售渠道、果疏的目標消費人群等等。

還是拿飯館來舉例,如果一條街上飯館太多,大家不一定全部都做中餐,還可以是火鍋店或者西餐店,也可以是快餐店等等。

我們種果疏的時候,也可以搞差異化的產品。雖然,大家可能都種的是蘋果。但是,蘋果裡面也會分很多品種。

另外,在銷售渠道上。如果從地域來看,可以是在本省銷售也可以是在外省銷售。現在互聯網這麼普及,既可以考慮傳統的線下渠道銷售,也可以考慮互聯網線上渠道銷售。

如果從果疏的目標消費人群來看,可以選擇走高端路線,也可以選擇走大眾路線。

總之,果疏滯銷,其根本原因並不在於“跟風種植”。而是在於,我們是否能把銷售做好。要把銷售做好,又面臨諸多方面的考量。


農夫說


果蔬滯銷原因有很多,根本原因肯定不是農民跟風種植,但是跟風種植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一、運輸和銷售中間成本高,各商家無利潤可賺。果蔬農產品從樹上到市場之間還需要很多環節,各個環節成本都很高,特別是現在人工費用貴,導致大家都不賺錢,但是買家卻又買不起的尷尬局面。

就拿廣西沙糖桔來說,農民從樹上採摘下來大慨需要2毛錢一斤,才能夠採摘和裝車的人工成本,收購商收到後運往城市裡批發市場,中途的運費大約5毛到一塊幾斤,根據路途遠近而定。到達批發市場需要入場費,算1毛一斤,批發商賺3毛一斤,然後零售商到批發市場拉貨開賣,大慨需要賺1-2塊一斤,總成本加起來就要3-4塊一斤了,農民樹上下來的價格差不多2--4塊一斤,這樣一來市場價就要5--8塊一斤了。算來算去,農民賣的價格也低,實際吃水果的買的價格還很高,中間商由於損耗和運費等也沒賺到錢,所以很尷尬。

二、商品質量參次不齊,市場反應低迷,消費者不買單。農產品市場繁雜,質量參次不齊,同類商品存在各地不同的子類,商品質量也千差萬別,有些商家為了眼前的利益,以次充好,損害消費者和高質量商家利益,造成市場上質量好的同類商品信譽受損,反過來在高質量市場中消費者也不買單。正所謂狼來了效應。

三、農產品集中上市,供應時間集中,市場需求分散。農產品由於其特殊性,上市週期短,集中時間上市,保存時間不能滿足市場得需求,短時間內集中大量上市,導致其對應市場難以消化,然而等過了熱銷期也會出現無貨可消的問題。



四、國內商品產能過剩,進口商品數量增多,供過於求。國門農民確實存在跟風種植問題,不少農民看到別人家種植一個產品賺錢了,馬上就投入大量開始種植,沒過多久產量就暴增,市場還沒接收,不能消化增加的產量。近些年來,從國外進口的農產品數量也在增加,擠壓了不少國內商品的市場,導致出現滯銷。

綜上所述,果蔬農產品出現滯銷是一個多方面原因導致的重大問題,國家和政府應該給予足夠的引導和關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從根本上建立良好的農產品市場秩序,維護農民的基本利益,做到社會的和諧進步發現,解決農產品滯銷的重大三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