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证明"不是人员流动的免检证书

为了让企业复工,让工人流动,情急之下,有的地方想出了一个应急的办法,就是外出人员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健康人,必须办理一个能证明自己没有携带病毒的所谓健康证明。把健康证明当作人员流动的免检证书,持有这个证明的人就可以放心地出去购物,放心地去上班打工,放心地去聚会了,咋一听,觉得这个办法还挺不错,但细细想来却让人不能放心。

客观地讲,出台这项措施的初衷是好的,至少能在与人接触交流时,证明自己是个没有携带病毒的健康人,不但能使自己放心,而且也能使对方获得安全感。但是,笔者所担忧的是,仅仅单凭这个不具医学检验缺乏法律效力的一纸证明,真能让人们获得百分之百的健康保证吗?答案很明显是不能够。首先,是证件类型与餐饮行业健康证不同,当下的健康

证明只能证明发证时持有人是健康的,而不能证明他的健康是衡定的。人群是流动的,他的健康状况在目前的情况下是不恒定的,很可能在某个时间某个场合就染上病毒,成为不健康的人,如果此时他还用健康证证明他是无病的,这显然是相当危险的。其次,严谨的健康证明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去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各项身体健康指标的筛查与检查,被证明无任何传染病史及症状,方可出具相关医学证明,再持证到有关部门办理正规的健康证明。这本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但是,近日网传许多地方实行持证出行,持证出行的用意毋庸多言,然而,办证程序却很不严谨,有的不是通过严格流程而是简单地由单位或社区出具了一份盖着其公章的所谓健康证明,能证明持证人健康的唯一标准,也仅仅是为持证人测量了体温的安全指标,且检查的主体有的也并非指定的机构或医务人员。也就是说,是一个没有出具资质却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这样的证明能证明什么呢?换言之,有了这个证书就能髙枕无忧,就能把该有的防控手段束之髙阁吗?

这样的一份证明与其说这是一份健康证明,倒不如说是一份让自己安心让别人放心的安慰证明,持有这样的证明,如果可以想当然地把应该做的防控措施放弃不抓,不但不能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极易麻痹人们,使人们放松对病毒的警惕,除了持有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外,对病毒防控无太大的积极意义。

既然是一份健康证明,就应拥有出具的效力合规性和证明事项的事实真实性,两者密不可分,它具有合规的法律效力和事项真实性的权威性,不是随意想出具就能出具的,尤其是在目前抗疫的紧要关头,更应该慎之又慎,认真对待,切勿让前期的努力输在一张证明上。

或许,推出健康证明并非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的初衷,而是不得己而为之。实事求是地讲,封闭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时间,人们的生产生活节奏被打乱,工厂不能开工,工人不能外出务工,生产生活物资运不进出不去,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生产与抗疫的矛盾日渐突出。国家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提出有条件视情况逐步有限地撤卡去堵,以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但,面对目前的出行难问题,似乎除了开具健康证明成了唯一能让出具者安心让持有者心宽,让用工者踏实的办法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确保外出人员的安全呢?

实行个人持健康证复产复工不是唯一的办法,对健康行业还是必需的,比如支疗医护人员,食品行业从业者,教师等等对健康安全要求更高的行业,但也仅仅是非动态的,

它不能替代钟南山等权威专家倡导的经常不懈的习惯动作,这些习惯动作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凑群,不聚会,不聚餐,不串门,不食用野生动物,不共用生活器具,不乱丢弃废品垃圾,随时监测体温,即发现即隔离救治等,这些规定动作才是比健康证明更有效地预防病毒扩散的有效办法。复工的工厂,开业的商场,交通等行业还须坚持不懈,不能因为有了健康证明就一证顶百用,而忽视必要的防控工作,不间断的动态管控始终是健康证明无法替代的。

会不会把健康证明当作一种防控免检证书,会不会让人有一证顶百用的思想,从而放弃应有的严密防控措施?这是健康证最容易使人放松警惕的副作用,谁能保证持有者不会把它当作一张免检证书而横行无忌呢?我们更不想看到前期的努力被毁在一张健康证明上。探索风险可控的应对人群流动的有效之策,相信会有比健康证更行之有效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