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兄妹,交叉结婚。以后两家出生的孩子,该怎么叫长辈?现实里应该有这种情况吧?

smally84


这种婚姻我们这里叫"换亲",换亲固名思意就是交换的婚姻。这种情况多见于男方兄弟多家里穷,要么男方其貌不扬,要么男方有精神或生理上的缺限。



当两个家庭都有这种特殊情况的,做父母的怕自已家的男孩打光棍儿,就会拿自已的女儿去交换,然后找媒婆去牵线,把自已的女儿介绍给另一家男孩儿,另一家的女儿再嫁给自已家的儿子,这样两家的难题都解决了。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女孩变成为婚姻的牺牲品,因为有很多女孩不是心甘情愿的。


这样的家庭有了孩子以后,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自已的姑姑此时变了舅妈,舅舅变成了姑夫,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才合适。像这种情况我们这里会"各认亲儿″,姑姑不叫舅妈依然叫姑姑,舅舅不叫姑夫依然叫舅舅。

单独两个这样的家庭相互通婚会很尴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家庭相互通婚的,我们这里叫"转亲"。这样有了孩子以后,称呼就可以正常了。


"婚姻自由″,新时代里这种"交换"的婚姻在农村不复存在了,农民愚腐的思想也彻底得到了解放。
/


快乐乡情


有是肯定的,只是相对来说这种情况非常罕见罢了!

真人真事,我的一初中同学就是一活生生的例子,这家伙在大学毕业那年成功的将追了好几年的女同学娶到手,彩礼只花了区区的10001元(万里挑一),可以说近乎于零成本就把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娶到了家,为此他也没少在我们哥们面前显摆自己的这一丰功伟绩!

只可惜人欢无好事,没想到过后却又被媳妇给成功的扳回一招来,原来是我同学这边还有个妹妹,小我同学五六岁,女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人长的也是俊俏的很,和我同学那猥琐的样子简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巧合的是同学媳妇也恰好有个弟弟,和同学的妹妹岁数相差无几,眼瞅着自己有这么个优秀的小姑子,同学媳妇自然是不能让肥水流入外人田,于是干万百计的找各种机会撮合俩人欲成好事,刚开始我同学是强烈反对,嫌弃他小舅子身高不到一米七是个三等残废,说他妹这么好的一棵白菜不能让猪给拱了,后来让他媳妇关在屋里修理了三天,被逼无奈之下只好答应,经过这夫妻二人几年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同学的这棵好白菜还是让这个身高不够的猪给拱了!

还有,像这种两对兄妹交叉结婚的情形在十几年前的农村是比较常见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无非就是因家庭的贫穷造成的,一般都是家中的哥哥早已过了结婚的年龄还没娶到媳妇,而此时家中父母不得不牺牲妹妹的幸福,在别的村子里头寻找有这种同等状况的人家,用各自的女儿为他们的兄长互换成为夫妻,这也就是俗称的"换亲"!当然用这种方式相互组成的家庭自然是谈不上有多幸福,夫妻之间的感情基础脆弱的很,但是即使夫妻二人再怎么不合也不可能离婚,因为有一方离,另一方必然也过不长久!

至于双方孩子如何称呼长辈的问题,大多数人还是照一方固定称呼来,你比如说孩子的姑姑,不论是在那边,孩子始终叫姑姑,不过姑姑的对象孩子还是要称呼舅舅的,这样听起来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这也是算最稳妥的一种叫法了,至少它不乱!


山东汉子也柔情


这种婚姻一般由以下几种情况会出现:

一、嫂子看中小姑子,且姑嫂二人关系也处得非常融洽,家里刚好有一兄弟与小姑子年龄相仿,这样嫂子介绍二人恋爱结婚。

二、兄弟经常到姐姐家来玩,与姐夫的妹妹相识相恋,最终成婚。

三、要说以上两种情况并不多见的话,这第三种情况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并非少见,那就是换亲。而换亲一般都是两个哥哥和两个妹妹,并且夫妻间的年龄差距还较大,这种换亲的多数还是能够成为终身夫妻的。也有因一对不和而散,另一对被迫拆散的。还有一对不和而散,另一对相亲相爱死活不离的。

以上情况都涉及同样的问题是称呼,兄妹之间毫无疑问保留原称呼,两个女人之间好像是均称对方为嫂子,两个男人之间是否互称妹夫我还真不知道。下一辈的小孩称长辈,按规矩应该是只有姑姑、姑夫,没有舅舅、舅妈,而现实中一般是只有姑姑、舅舅的称呼,没有姑夫和舅妈的称呼出现。也有少数只称舅舅、舅妈的。


秦淮东鲁


在以前贫穷的农村,有些陋习,现在看起来好像不可思义,事实却长期存在着。两兄妹互相交叉结婚的这种情况,叫“换亲”,还有一种叫“转亲”,就是三个以上的家庭中,都有一个找不上媳妇的儿子,并且各家都有女儿。找媒婆说和,互相将女儿给对方儿子当媳妇的叫“换亲”,甲家女儿嫁给乙家儿子,乙家女儿嫁终丙家儿子,丙亲女儿嫁给甲家儿子,叫“转亲”。都是为了传家接代,牺牲女儿幸福为代价,并且不得离婚,一个闹离婚,另一方或两方也闹离婚,一家媳妇与公婆闹别扭,另一家也闹腾。

在生的孩子称呼问题上,“压亲不压族”。姑姑成了舅母,姑姑是宗族,舅是亲戚,因此,姑姑还是叫姑姑的,不能叫舅母。还有一种同姓不同辈的男女结了婚,比如姑姑辈与侄子辈结了婚,男女双方称对方父母为父母,但双方长辈见了面,还是按宗族,该叫叔叫叔。很尴尬的。因此,没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不同辈男女结婚家里是反对的。


南极冰火


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愚昧的婚姻形式。是男方因为贫穷,残疾,智障或者品质不好等娶不上媳妇,而用闺女与对方互换的一种结婚方式,民间称之为换亲。


至于换亲后晚辈互相怎么称呼,这里遵循了两条基本规则,一是先叫后不改,二是随男不随女。

换亲后,虽然自己的姐姐或妹妹嫁给了自己的大舅子或小舅子,但因为他们的兄妹,姐弟的关系在先,所以称呼不变,仍以姐姐或妹妹相称。孩子呢,则随着男方称之为姑姑。

联婚后,姐姐的丈夫或妹妹的丈夫夫,本来应该称之为姐夫或妹夫的。但他们同时也是自己的大舅子或小舅子,所以根据随男不随女的原则,不称他们为姐夫或妹夫,而称他们为大舅子或小舅子,阵子们呢,也是随着父亲称之为大舅或小舅的。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这就是民间的换亲吗,旧中国的时候这种情况对于因某些原因搞对象困难的人家是有的,但不多见。新中国以后,人们的婚姻观念有所改观和正视,这种换亲的现象很少見了。至于生的孩子对于两个长辈的称呼一般的情况是,父亲的兄或弟叫伯或叔,母亲的姐或妹还称呼为姨,但就没有伯母或婶和姨夫的称谓了。应该如此吧。读者朋友们你们那儿是个怎么个情况?


冬雪148448260


这是最好解决的事和最好笑的事。分两组。

第一:应该相互孩子到了各自舅或舅爹舅妈家的叫法:只有喊舅或舅爹,没有舅妈或舅母的说法;如果相互的孩子到了姑妈或娘家,就只有娘或姑妈的叫法。没有姑爹之称。因在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口的富强大国,应有尽有,无奇就没有。大多部分都是这样称呼。

第二:最好笑的是:有姑妈就不能有姑爹,有母舅就不能有舅母。实践证明,在下一辈孩子的叫法这两对人还是真正的冒排光棍啊!网有们认为是否正确!!!!!!


预择学


设甲对为兄妹,设乙对为姐弟。1,甲兄与乙姐结婚后,生的孩子叫甲妹为姑,不可叫舅妈。因姑姑比舅妈更亲密。叫乙弟为舅舅。不可叫姑父。舅舅比姑父更加亲密。2,乙弟与甲妹结婚后生的孩子叫乙姐为姑也不可叫舅妈,道理是一个。叫甲兄为舅舅。3,各对夫妻的孩子叫他她为爸爸妈妈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了!4,俩对夫妻的孩子关系特殊了,他们即是血表关系,而且是交叉血表关系,比起一般血表关系要亲密得多了!


粮食饱中之保


这叫换母亲,一般各叫各的,如大舅和姨妈换另一家姐和弟,姨妈的儿子,把大舅叫大舅,舅妈叫姑姑。大舅的儿子,把、叫姑姑,把姑夫叫舅舅。


飞向光明8968


这事是有点特色,

称呼也要有特色,

要有独特的称呼,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这是考验人的智慧的事情。

可以叫妈姑,

即叫了妈又叫了姑,

可以叫爹舅,

即叫了爹又叫了舅,

这样叫面面俱到,

无可挑剔,

不会顾了这头丢了那头,

别人听着别扭,

那是别人的事,

自己叫习惯了就好。

这是亲上加亲的事,

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

听到这样的称呼,

只会越叫越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