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德里安未被授予元帅?

青烟漠漠雨纷纷


古德里安为何不是元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历史军迷,都不相信古德里安的军衔是陆军上将,但事实确实如此。

古德里安被誉为德国的装甲兵之父,是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古德里安是从理论与技战术方面起家的,在二战前期可以说是有着辉煌的战功的。大家认为古德里安被封元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为何元帅的行列里没有他?

我们先分析一下德国的27位元帅都是何时授予的。

这27为元帅中,布隆伯格是1936年第一个被授予元帅军衔;其次是戈林1938年被授空军元帅;然后是雷德尔1939年被授元帅。12人是1940年被授元帅军衔,3人是1942年被授元帅,6人是1943年被授元帅,剩下3人是1944年后授予的。

由上可知,德国授予元帅军衔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40年和1943年。每个国家的授衔都是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定,我们不能只摆出战功、美誉等资历,这样的说服力不强。我们就结合德国授衔的时间段来分析古德里安未被封的原因。

第一次集中授元帅是在1940年7月份,此时的古德里安在战功、军衔、资历上都不够格。

1939年波兰战役爆发,古德里安为第19装甲军军长,用不到两星期的时间,他与克莱斯特装甲兵在后方将波兰快速包割;1940年参加法国战役,古德里安渡过马斯河后,长驱直入,从色当直到格拉夫林,将法国和比利时都装进了口袋。古德里安的先头装甲部队已抵达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紧接着攻占布伦。

凭着上述战功,1940年6月古德里安的职务由军长晋升为第2集团军司令,这些战功也让他在同年7月份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些连续的晋升,就是对古德里安战功及战术战法理论的认可。而此时德军将领中资历最老的龙德斯耐特才是上将军衔,指挥的是德军A集团军群,博克、勒布同样如此。

1940年7月被封的这12位元帅哪一个都比古德里安职务高、军衔高、资历老,同时战功也不差。在西线的波兰、法国战役中,功劳并非是古德里安一个人的,龙德斯耐特、博克、勒布、克莱斯特等都是居功至伟的。因此,古德里安在1940年是没有资格授予元帅军衔的。

第二次集中授元帅是在1942年与1943年,此时的古德里安在东线战场也是战功赫赫,但莫斯科战役使他战功归零,遭到解职,同样失去资格。

1941年6月古德里安转战苏联战场,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团军再次震惊世界,他与霍斯的第3装甲集团军成了决定性的突击力量,连续进行了几个著名的合围战,即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会战和维亚兹马会战,兵锋直逼莫斯科城。古德里安此时的战功达到顶点。

但明斯克战役中的古德里安也是存在有一些指挥问题的,他为了直取莫斯科而将少量部队留在南线,导致苏军近30万人从明斯克跑掉了。在莫斯科会战中,古德里安与希特勒关于撤兵问题发生激烈冲突,莫斯科战败后,在1941年12月遭到解职并被编入预备役,此战遭解职的并非古德里安一人,还有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以及博克。所以,古德里安在第二次集中授元帅衔时,更是失去了资格。

莫斯科会战后的古德里安,已经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还有古德里安始终为技术兵种的主管,只能是将而非帅。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惨败之后,希特勒又重新起用了古德里安,任命他为坦克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部队的发展训练。这其实已经远离了一线战斗的,远离了权力核心,这充分说明了希特勒想启用古德里安,而又对其存在严重的不信任。

导致古德里安彻底与元帅无望的是1945年3月,柏林战役前夕,希特勒就前期战役失败的责任问题同古德里安争吵起来,随后古德里安被免职。其实古德里安的性格问题也是其不能封帅的一个原因。

古德里安在战略上的才华是不如曼施坦因的,曼斯坦因是真正的战略大师;同样,古德里安在战术技巧的运用上也比不上隆美尔。古德里安作为装甲兵总指挥,确实将坦克使用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表现在战略上却是短视的。

这就是将与帅的本质区别,这就是指挥技术兵种与指挥集团军群的区别。平心而论,古德里安没有被封帅是符合事实依据和程序的。虽然古德里安没有被封帅,但他的闪电战术确实使德国人在战场上辉煌过。


野史也是史


其实古德里安也是希特勒破格提拔起来的德军将领,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时古德里安只是一名上校,到了1940年时古德里安已经晋升为陆军大将了;在法国战役期间他还违反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在后续部队无法及时跟进的情况下固执的让装甲部队冲刺,换成是其他人早都被元首解职了,要说希特勒不喜欢他鬼都不信。

古德里安之所以没有成为元帅应该是因为他没有独挡一面的机会,他的战争生涯太过顺利没能在激烈的战斗中建立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功。同样是装甲兵指挥官出身的利斯特、克莱斯勒两位元帅相对幸运,他们都有指挥大规模陆军集团的经历,1940年7月就晋升元帅的利斯特曾指挥陆军的第12集团军,这支部队在色当突破马奇诺防线后南下瑞士方向,实际上是包抄马奇诺防线守军的重要力量,因此元帅军衔非他莫属。

利斯特、克莱斯勒也都参加了对巴尔干的军事行动,战役结束之后利斯特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巴巴罗萨计划中去,直到1942年夏季攻势开始才作为A集团军群总司令负责进攻高加索,而在此之前和古德里安一样指挥装甲集团军的克莱斯勒已经在苏联奋战了一年多,比较幸运的是他的第1坦克集团军进展顺利,并没有古德里安第2坦克集团军那种莫斯科城下的惨败,一直跟进到高加索的克莱斯勒终于等到了机会。

因为反对兵力分散,利斯特和希特勒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在在1942年10月份被解职,在希特勒亲自兼任A集团军群司令3个月之后,将这个集团军交给了克莱斯勒,正是借助这个独自奋战在高加索的机会克莱斯勒建立可观的战功,他的部队一直打到高加索山脉距离巴库仅一步之遥,因此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可见希特勒晋升元帅也不是那么随意的,

假如隆美尔没有非洲战役打到埃及的辉煌也不会是元帅;曼施坦因计划攻下了法国也没有获得元帅军衔,只有在克里米亚俘虏了43万苏军之后才获此殊荣;莫德尔在勒热夫突出部毙伤苏军100多万也才晋升元帅,担当突击尖兵集团的装甲集团军始终找不到这种歼灭敌人重兵集团的机会,古德里安曾对着前来投降的法军说:“我没空俘虏你们、你们要投降就给我让开道路别挡着我前进”。

古德里安装甲兵突击战虽然打下来巨大的版图,却始终不是歼灭敌军的主要力量,最多完成了合围之后就交给了其他部队,而希特勒最看重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的战果大,假如1941年12月它攻下了莫斯科就另说了,这是他得不到元帅之位的原因。


兵器世界


实际上希特勒和很多纳粹党高层是看不起古德里安的,这人人品有很大的问题,而且没什么突出才能。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曾这样评价古德里安:“一个富有热情但能力不足的追随者。”

古德里安也不是因为和希特勒意见相悖而被打压的。要知道1944年刺杀希特勒的720密谋失败之后,负责调查这件事情的调查委员会的委员长就是古德里安。可见希特勒其实是很信任他的。但是古德里安本人的才华实在是有限。

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很多对二战历史有了解的德国人在谈及所谓的“德国三大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坦因)时,最多就肯定下曼施坦因的军事才能,根本不会吹嘘什么沙漠之狐隆美尔,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倒是有很多对历史无知的国内军迷喜欢鼓吹这些人。

战后的曼施坦因其地位之高,几乎是北约在欧洲方面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而古德里安呢?战后继续去参加纳粹组织,但是英国情报部门都懒得管他,反正没啥用。英国情报部门在得知古德里安参加一个叫做“铁血兄弟会”的纳粹组织(19,18世纪的很多德国非官方组织都很喜欢用兄弟会这个名字)后,给了这样的评价:“看来古德里安纳粹之心不死,但是无所谓,他现在已经没啥用处了,就由他去吧。”

至于什么古德里安是德国装甲兵之父,更是无中生有。请记住,西方军事界从来不认为古德里安是什么德国装甲兵之父。他确实为德军建立坦克部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绝对不是像他自吹自擂的那样,也配不上德国三大名将之称。


贞观防务


古德里安,全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被历史学家称为“闪击战之父”, 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无论战功还是军事才能在德国二战将领中都是相当出色的,他距离陆军元帅的军衔原本一步之遥。

与其同批次的许多将领都顺利走到元帅的位置,但为什么我们优秀的古德里安将军却没有封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走进德国二战战史,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未能封帅的主观原因是不够圆滑,恃才傲物的好青年光靠一腔热血是走不长远的。

翻开二战战史,特别是德国二战初期在欧洲战场的表现,总体上是相当不错的,闪电战、装甲突击等战法运用是灵活多样,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我们的古德里安将军。特别1940年法国战役,这也是古德里安将军的转折点,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古德里安的进步。

第一次对希特勒不满——

古德里安在陆军元帅龙德施奈特的A集团军群麾下,指挥装甲部队高速突破法军色当防线,直驱英吉利海峡,即将攻入敦刻尔克时被希特勒紧急叫停,古德里安至为不满,第一次对元首发了牢骚。第二期作战时古德里安被提拔为第二集团军司令,横扫巴黎以南地区,法国投降,古德里安再次晋升为步兵上将军衔,1940年法国战役一波流,皆大欢喜,各集团军-集团军群的司令,通通封帅“坐机关”的布、凯两人也是那个时候封帅的而那个时候古不帅只是个军长,错过了此次机会。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也暴露出古将军与希特勒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这个方面也是古将军不能成为元帅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对希特勒不满——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古德里安升任中央集团军群第三装甲军团司令,军衔晋升为大将(一级上将),率部大纵深连续合围了明斯克、斯摩棱斯克两大苏军重兵集团,就在他一门心思突击莫斯科时,希特勒命令他将第三装甲军团右后转向,去协助南方集团军群合围基辅地区的苏军,古德里安第二次严重表达了不满。

未能封帅的客观原因是生不逢时,离开战场的将军与元帅的位置会渐行浙远的。

我们都知道,元帅是一名军人的最高追求,这是需要付出太多牺牲的。由上接续,古将军很快被希特勒换下来,换下来负责后勤工作,这就让他错过最佳的立功机会,后来,由于德国人在苏联建树不大,希特勒又重新启用了古将军,前期还打了几场漂亮的仗,但由于意见与希特勒不一致,导致很多计划得不到有效实施。特别是在莫斯科战役中,由于德军缺乏装甲部队的有效支援,致使苏军得以喘息和布防,名将朱可夫被斯大林调来负责莫斯科方向的防御作战。更糟的是俄国的冬天到来了,古德里安拼尽最后的力气,当他的前锋部队在望远镜里能看见红场钟楼的塔尖时,德国人再也推不动了。

面对朱可夫的全线反击,饥寒的德军形势非常不妙,古德里安要求后撤整顿补充,到次年春季再卷土重来,希特勒坚决不允,要求各部就地转入防御,古德里安拒绝将装甲部队用于平面防守,不断电请后撤,面对抗命的军团司令,希特勒大怒,将古德里安战场撤职,转为预备役。 这是古德里安距离陆军元帅最近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归根到底,是古德里安比较执拗和抗上的性格,渐遭希特勒不喜。

以上就是我对古不帅的看法, 不当的地方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二杆子打天下


后人对古德里安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写的回忆录《闪击英雄》来的,但是和很多人的回忆录一样,《闪击英雄》有很多自吹自擂的成分。首先当时德军内部包括包克在内的一部分军官都意识到坦克在机动作战中的重要性,而不是他自己吹嘘他是唯一。其次,在基辅战役时,他说如果他不南下打基辅战役,而是直接进攻莫斯科,那么就会打下莫斯科结束战争,这又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他不歼灭苏西南方面军,而继续进攻的话,那么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就暴露在苏西南方面军面前,如果德中央集团军群侧翼遭到攻击,恐怕德军到不了莫斯科就会遭到失败。第三他在莫斯科前线进攻受挫,以辞职为威胁要求撤退,当即被希特勒解职。作为一个将军在危机时刻应该努力拯救自己的部队,而不是撂挑子。第四德军将领必须是单独指挥部队攻克敌军的一个大的武装要塞才能晋升元帅,而古德里安的战功还不够格。所以古德里安之所以没有晋升元帅第一古德里安不是他自己吹嘘的那么强,第二他的战功没有达到晋升元帅的资格。


仁者无敌171168718


大家好,我是【今古纵横】的秀秀,关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们以前讲起过,今天秀秀再来总结回答一下。

海因茨 古德里安是德军“闪电战”战术创始人,是德军装甲兵之父。不过大家注意到没有,在他的名字里没有传统普鲁士军人的“冯”字,说明他不是德国贵族军人出身。但这并不是他没当上元帅的主因,主要原因是以下4点。

(指挥一线作战的古德里安)

1、莫斯科战役失败后赋闲在家,失去了立战功晋升的机会

古德里安晋升一开始还是蛮快的。在纳粹德国进攻法国时他还只是军长,“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他升为了集团军司令。但是莫斯科一战失利被解职后就一直赋闲在家长达一年多,没有参加更多的战役也就没机会继续晋升。

2、复出时机不适合,正遇到保卢斯元帅投降

1943年由于德军战势不利,古德里安复出被任命为“德军装甲兵总监”,但这职务只是负责装甲兵后期的培训,不是一线指挥官。同时,又逢当年年初保卢斯元帅的投降,使得希特勒生气并发誓再也不任命新的元帅。

(古德里安大将)

3、担任的职务限制了晋升元帅

虽然之后希特勒还是食言任命过2位元帅,但由于“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本身在德军统帅部职务并不高,同级别的“德军空军总监”还只是个上校,再加上又不是一线作战,因此限制了古德里安之后的晋升之途。

4、古德里安本人原因和纳粹各方面关系不好

古德里安虽然出身职业军人家庭,但由于不是传统普鲁士贵族军人,再加上创建了“闪电战”新的战术理论,出于敌视和嫉妒,德国国防军同僚们和他关系都不是很好。

同时“敦刻尔克”被勒令停止进攻、“莫斯科战役”失败以及之后任临时参谋长时,古德里安和希特勒本人发生过3次激烈的争吵,希特勒对他非常恼火,最终古德里安被完全卸职。

(战后古德里安被判无罪)

古德里安本人比较看不惯党卫军,这让希姆莱也讨厌他。甚至派出过盖世太保来监视他的行踪,并曾经申请是否要处置古德里安。

基于以上4点,古德里安才彻底失去了晋升元帅的机会,不过因祸得福,由于不是元帅,战后并没有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刑,在被关押3年后无罪释放,最终安然度过晚年。

以上是秀秀分析的古德里安为何没有当上元帅的原因。欢迎批评指导,感谢您的阅读,敬请关注【今古纵横】。


今古纵横


古德里安曾被戏称为“古不帅”,而且纳粹德国三大军神级人物里,都有个“不字辈”外号。比如说曼施坦因元帅,被人称为“曼不群”,因为他在回忆录《失去的胜利》里,把纳粹德国战败的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希特勒一个人身上,而他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因此被后世军迷视作了“伪君子”的典型。

再比如说隆美尔元帅,他曾被称为“隆不在”,主要是因为每到关键时刻,他都不在前线,而只要他不在前线,德军就会失败,因此隆美尔不仅有“沙漠之狐”的称号。但是三大军神里面,古德里安被称为“古不帅”,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污点,而是因为他始终没被授予德国元帅的军衔。

很多人把他没被授予元帅的原因归结于性格,其实性格也只占百分之50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给德军的失败背了锅。在一开始,古德里安是妥妥的能晋升元帅的,因为他被派往了主战场:苏德战场。

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军群,将是德国手中的王牌,而且德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苏联屡战屡败,如果古德里安能够率领装甲兵大杀特杀,一路攻入莫斯科,将苏联人赶往西伯利亚,那这种功绩将是不可抹杀的。如果古德里安真的能立下这种功绩,恐怕就不是元帅这么简单了,整个德军恐怕都要改组,装甲兵的实力会再次被增强。

但最终苏德战争中,德国陷入了尴尬的处境,在基辅和莫斯科两者之间,希特勒选择了基辅,然而当时很多将领都认为应该突击莫斯科,尤其是利用装甲集团军群,一路杀到莫斯科城下,如果是按照这个策略,古德里安肯定也不会背锅了,即便是打了败仗,责任也到不了他的头上。

然后基辅被德军吃掉后,掉头来再打莫斯科的时候,就遇上了苏联的超级武器:“可怕的冬天”。德军的后勤基本陷入瘫痪状态,古德里安的坦克也开不动了,甚至士兵需要烧油来取暖,“戈不灵”承诺的空头补给和棉衣始终不见踪影,最终古德里安决定撤军,因为再不撤就赔的连本都没了,装甲兵可是德军的宝贝啊!

但是古德里安的擅自撤军,却使得希特勒对他彻底失去了信任,再加上古德里安是个直爽的性格,非常得罪人,他战功卓著非常耀眼,也使得后方很多人非常嫉妒他。因此在关键时刻,没人能帮古德里安说得上话,最后将“巴巴罗萨”计划失败的大部分原因归结到古德里安头上。当然了,曼施坦因元帅玩的也很6,把失败的原因都归结到了希特勒的头上。

但是隆美尔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孤身一人在北非战场,可谓是一方诸侯,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有很大的自主权,没有后方的掣肘,希特勒也不重视北非,因此也不会干预隆美尔。但问题是,即便隆美尔被晋升为了元帅,隆美尔本人也是非常不乐意的,因为不管是隆美尔,还是古德里安,最需要的都不是“元帅”军衔,而是彻彻底底的“指挥权”。

对于隆美尔来说,他不仅需要指挥权,最需要德国本土的援兵和战略资源,但当时得过高层除了隆美尔之外,都不重视北非战场,因此隆美尔在北非的实力始终无法得到质的提升,即便是打了很多胜仗,却始终不能将英国人赶出北非。最终北非战场的失败,很大原因不是出在隆美尔个人身上,而是因为的军不重视北非,不给隆美尔帮助,其实隆美尔能在北非打出如此漂亮的战绩,就已经是超常发挥了。

总的来看,不管是古德里安还是隆美尔,元帅军衔都不是他们最需要的,他们最需要的是后方的信任,后方的支持,但很可惜,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都没得到自己想要的,最终都没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古德里安还算得到了善终,没有被列为战犯,所以在1948年被无罪释放,但是隆美尔就惨了,在1944年被迫自杀。

综上所述,古德里安虽然没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是他是三大军神里面唯一得到善终的,时至今日他的照片还被放在德国军营里。曼施坦因被列为战犯,被判了18年,但是在1953年获释,继续被联邦德国政府委以重任,可惜因为出版《失去的胜利》(又名《一切都怪小胡子》)一书,晚节不保,人称“曼不群”。


图维坦


德国陆军将领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指挥官都曾经在某个战略方向上独立指挥一个战役或战略集团,而古德里安在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之前最高只是担任集团军级部队指挥官,不够级别。加之在战争后期德军战况不利,在许多问题上古德里安与希特勒的意见相左就更谈不上能晋升元帅了。


飞翔的猪蹄子


本来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关系相当不错,所以才能迅速晋升为大将,并担任德国机动兵总监,执掌德国机动部队,可之后古德里安的正直毁了他的前程。原因如下:

1.莫斯科战役后,古德里安在战场上为了维护士兵的利益而抗命撤退以及对德军高层战败责任的当面指责惹恼了希特勒,元首因此将其撤职,编入预备役。古德里安回国后发现有盖世太保在监视自己!显而易见,此时古德里安已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不再受到其重用。

2.1943年保卢斯身为元帅却投降了苏军,这让希特勒勃然大怒,不再轻易册封元帅。说明当时希特勒已经对德国将军极为的不信任,而古德里安身为一个极为叛逆又没有战功的将军,更是难封了。

3.1943年由于斯大林格勒战败,希特勒被迫再起用古德里安担任德国装甲兵总监,虽然在再次召见古德里安时假惺惺的说了些道歉的话,但他与古德里安的隔阂一直存在。1944年在“7.20”刺杀希特勒事件后,古德里安因未波及此事而担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随后他因为多次与希特勒发生军事上的分歧于1945年3月再次被解职。说明希特勒对古德里安的态度不断恶化,根本不给他指挥军队的实权,古德里安难以有所作为。

4.德军内部也有很强的反古力量,古德里安亲手创立的装甲部队,这只部队却把陆军的传统部队----骑兵给挤掉了,得罪了一大批骑兵军官,而他的闪击战理论也遭到了德军守旧高层的强烈反对,使装甲部队不能全部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在他们的阻扰下,古德里安想当元帅就更不可能了。


樱落人殇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6.17~1954.5.15),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德国陆军大将,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获得过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



从1939年9月1日的波兰战役,一直到1942年莫斯科战役因兵败撤职(降为预备役),古德里安一直在前线势如破竹、战功赫赫,和希特勒关系不差……可是直到二战结束,他都没有被晋升元帅,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

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关系相当不错深得希特勒信任,所以才能迅速晋升为一级上将,并担任德国机动兵总监,执掌德国机动部队,晋升元帅指日可待,(如果不出意外,德军攻占莫斯科后就可以)。

其次:

莫斯科战役失败后,正直的古德里安在战场上为了维护士兵的利益抗命撤退和对于德军高层战败责任的当面指责惹恼了希特勒,将其撤职,编入预备役,古德里安回国后发现有盖世太保在监视自己!,古德里安和希特勒的关系遭遇重挫,希特勒对古德里安已经大为失望,(但没有绝望),古德里安被打入冷宫,晋升元帅搁置。

再次: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以元帅之身投降苏军,让希特勒勃然大怒,发誓不再晋升元帅,当时希特勒已经对德国将军极为的不信任,而古德里安身为一个极为叛逆又是没有战功的将军,晋升元帅更是遥遥无期。

最后:

1943 年希特勒由于绝望的战场形势,被迫再起起用古德里安担任德国装甲兵总监,虽然在再次召见古德里安时假猩猩的说了些道歉的话,当他与古德里安的隔阂一直存在,尤其是在古德里安之后一再因为军事问题和不断的与希特勒争吵后,他就更为厌恶古德里安了,之后他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又起用古德里安担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可不久又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把古德里安再次撤职。古德里安和希特勒渐行渐远,希特勒对古德里安的感觉不断恶化,只是因为古德里安的能力而依仗他,从他后来一直不肯再让古德里安上战场指挥军队就可以看出,一个老呆在后方机关且得不到领袖信任的人,不可能晋升元帅了。


另外:

德军内部也有很强的反古力量,古德里安亲手创立的装甲部队,这只部队却把陆军的传统部队----骑兵给挤掉了,得罪了一大批骑兵军官,而他的闪击战理论也遭到了德军守旧高层的强烈反对,他们都是古德里安的阻力,不但在战场上不断托古德里安后腿,战场下也尽量找古德里安麻烦,如古德里安与守旧的克鲁格就闹的很僵,曾因库尔斯克会战的问题而差点决斗。在他们的阻扰下,古德里安想晋升元帅也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