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祭天大典的禮儀流程,做皇帝的也不容易

(八)祭天愛好者

按照夏朝每年的慣例,在這個天下相親與相愛,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日子,作為一國之君,除了要全程收看華夏春節聯歡晚會,與百姓們一起合唱《難忘今宵》之外,

孔甲同學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周代以後循周禮改為冬至),要率領著三宮六院,滿朝文武,來到郊外的天壇(不是北京的天壇公園),舉行新年第一次的祭天大典。

在古時候啊,祭天是君主們一項必不可少的年度工作。畢竟君權神授,帝王們又自稱天子,那兒子向老子彙報這一年的工作情況,想來也是理所應當的分內之事。

不過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卻很少有君王對祭天大典滿懷期待,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擔心那看不見的老子喜怒無常降下災禍,最主要的,還是不喜歡這幾乎繁瑣到極致的禮儀流程。

古代祭天大典的禮儀流程,做皇帝的也不容易

據說在祭天大典的五日之前,君王們就要早早的做好準備,他們要派遣得力的大臣查看祭祀牲口的準備情況。牛有沒有瘋牛病,豬有沒有豬流感,作為送給玉皇爺的新年禮物,食品的安全衛生問題,是必須注意提高的警惕。

而到了祭天大典的三日之前,君主們就要齋戒沐浴。雞鴨魚肉是不能吃了,三宮六院也是不能碰了,除了能夠好好的泡個桑拿,洗個熱水澡,在三十那天與民同樂共看春晚,這餘下的日子,便與廟裡的老和尚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好不容易熬到大典的那一天,君主們還要在這冬日的冷風中,先後完成迎帝神奠玉帛進俎(zu)行初獻禮行亞獻禮行終獻禮撤饌(zhuan)送帝神望燎

這一系列的祭天工作。在此之後,這一年一度的祭天大典,才算正式的告一段落。

仔細想想,這實在不是個輕省的活計,勞心勞力的也就罷了,可吃不好又睡不好的(主要是一個人睡),真是讓多少帝王都今夜無眠又心生疲憊。

古代祭天大典的禮儀流程,做皇帝的也不容易

所以,自古以來,每逢祭天大典,大部分的帝王也不過是逢場作戲敷衍了事,很少有人對此欣喜不已。但咱們接下來兩集的主人公孔甲卻是個例外,作為祭祀神靈的狂熱愛好者終極發燒友,孔甲對祭天大典的重視程度,可謂是達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

首先,他增加了一年祭天的次數。從大年初一開始,每逢佳節祭一次,而自己的生日,皇后的生日,當然也要向天祈福進行祭祀。除此之外,像是今天吃飯多吃了二兩,明天又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媳婦,諸如此類,凡是能夠增加祭天的機會,孔甲是一概的不能放過。

其次,祭祀的規模也是逐漸增加。從最開始的遵循祖制,到後來一點點的擴大規模,興修祭壇,孔甲的祭祀排場,也是愈發的浩大。

據夏朝財政部長旺財同志的計算統計,孔甲在位時期,夏朝一年中又半年的GDP(國民生產總值),都用來支持祭天的工作。可謂是玉皇爺一個吃得飽,夏朝人民都跌倒。

古代祭天大典的禮儀流程,做皇帝的也不容易

最後,便是每次祭天所寫的表文。

按照帝王們一貫的思路,每年的祭天表文,便是將這一年自己所做的功績宣告天下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但由於孔甲同志高頻度高密度的祭天次數,這一年所做的功績,顯然是不支持如此數量巨大的表文撰寫工作。

不過咱們的孔甲同志是個聰明人,既然一年沒那麼多功績,那就把日常的生活都寫在表文之中。

於是,孔甲的祭天表文上,就總是會出現如三月十三如廁不適,四月十五多喝了二兩吐了一地這樣的文字。

當然,除了此類日記式的生活彙報,孔甲的表文之中,也少不了對玉皇爺的吹捧之詞,就像是大年初一的這篇表文,便是把凌霄殿內正在召開小龍王畢業典禮的玉皇大帝,誇得是神清氣爽,喜笑顏開。

古代祭天大典的禮儀流程,做皇帝的也不容易

大家好,我是踏三山,遊五嶽,愛講故事的王思文。

這是一個有關封神的故事,從玄鳥生商開始,到姜子牙封神結束。

如果你喜歡封神,如果你想了解封神的故事,那《大封神》系列,將會是您不二的選擇。

最後,喜歡的朋友們請您點贊,關注,評論,轉發。您的每一個舉動,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