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人和粤语的前世今生

广府人和粤语的前世今生

众所周知,广东有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并不是三个民族的意思,这三个民系都是汉族的分支,民系是以文化、语言等来划分的。

我们先从影响力最大的广府民系说起,广府小哥哥是怎么来的呢?话说广府小哥哥用的是粤语,粤语不仅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也是广东的主流方言,另外广西、海南、海外也有部分人在使用,所以粤语是中国最强盛的地方方言。广府的意思就是广州府,主体地区是南海、番禺、顺德等。广府一词形成于什么时候呢?史料上没有明确的答案,其实可根据广州什么时候脱离南海郡去分析,一查资料得出,大约是唐朝的时候。

我们可以推测,在唐朝中后期,广府、客家的文化风俗都在逐渐形成,他们在宋朝积累沉淀,到了明朝时候,终于产生出了广府、客家二系的划分。客家话见另一篇分析。

广府这个词虽然形成得比较晚,但粤语的产生要更早一些。大约在秦末汉初,粤语的苗头就已经出现。话说秦末天下大乱,赵佗在岭南建立了一个南越王国,赵佗所带去的秦音成为官话,但当地民众还是操百越语。当汉武帝灭掉南越王国之后,他以广信为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量中原人开始进入,粤语逐渐形成。粤语即秦汉音和当地百越语言结合而成,当时粤语的中心并不是在广州,而是在两广交界的广信,广信就是现在的梧州。这个时候,粤语的百越成分比较强烈。

广府人和粤语的前世今生

后来经过多次改朝换代,粤语的发音不断发生变化,百越的成分减少,华夏成分不断增大。粤语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广州府,形成了广州府为代表的广府民系。这个时候,粤语开始接近今天的样子。

近年来网上常有人说,粤语(广府话)是正宗的古汉语。首先,小编也是一个母语是广府话的人,但并不同于古汉语。还有就是,客家话和广府话是非常近似的,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词汇,都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成分,但二者又都不完全等于古汉语——我们是从大量复原中古汉语的发音中得出的。

中古汉语分为唐音、宋音,广府话和客家话更接近唐音,尤其是中后期的唐音。接近宋音的是吴语杭州话,郑张尚芳在《吴语中官话层次分析的方言史价值》说:

“客家话宋代至明代从中原南下说不可信,因其主流层次跟宋代中原话南下形成的杭州话大异其趣。杭州话是融合宋代汴人南迁雅音形成的、有十大官音特点是特殊的吴语方言,……可作为宋代南迁官话的标本,在汉语方言史上尤其特殊的价值。”

由于粤语有和秦汉之前岭南土著的方言结合,所以粤语不能等于古汉语。这些岭南土著是百越人,他们使用一支已经消亡了的古越语,今天的侗台语族就是百越的后人。总体来说,广府俚僚成分较大,潮汕闽越成分较大,客家畲族成分较大。

其实使用粤语的人群,并不单是狭义的广府。广西以梧州为代表的30多个县市,海南以儋州的7个县市,越南的山由人,海外的很多华人社区都是说粤语的。为了照顾其他粤语人群,广府的定义不断在延伸。其实很多广府人并没有广府人的概念,一般觉得自己是广东人,或者顺德人之类的。广府人的概念是用来区别于客家和潮汕的。

广府人和粤语的前世今生

网上会有一些人认为广府人的血统很杂,经过复旦大学李辉的基因检测,发现广府人的Y染色体并不复杂,都是相对纯正的汉人,即以O3类型为主,O3占69%。在有些地方,O3比例和客家人持平。也就是说,广府的大姓陈氏,何氏,许氏,梁氏等,他们大多从中原迁徙而来,而非当地原生土著。他们和客家潮汕的区别是,他们比较早就进入了广东定居。

虽然广府人的父系比较纯粹,但母系要复杂一些,mtDNA(母系祖先)包括B4a, B5a, M*, F1a, M7b1等类型,这个完全符合外地媳妇本地郎的说法,广府男子都是正宗的汉人,媳妇则是来自五花八门的地方。

广府民系的特点:广府内部对于本民系的心理认同感比较强烈,崇尚自由主义,善于经商,普遍为繁荣的岭南和广东文化感到自豪,所以广府民系会有一定的排外心理,有些人会认为广东省之外的人是外省人,广东以北的地方都是北方,当然这只是极端例子,大部分广府人还是友好和包容的。

三大民系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增加了广东的多样性。

从美食上来看,三大民系的各自特色是——

广府:虾饺,肠粉。广府代表的顺德菜

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的东江菜

潮汕:粉粿,粿条。潮人的潮汕菜(汕尾菜)

从性格上说,广府人特别是珠三角江河水系发达,属于江河性格,介乎潮汕与客家之间沉稳中带着激进;潮汕海洋性格更为浓厚,相对激进;客家是大山性格,相对沉稳。还有,广府人注重生活品质,与世无争;潮汕人抱团经商,不问政事;客家人读书从军从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