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玩伴離世立志救人,14歲輟學賣金銀花,今被稱為“滇南藥王”

他出生在大山裡,14歲被迫輟學,從收購金銀花開始創業。二十年前就被稱作“藥王”,傳奇故事至今。著名企業家柳傳志曾這樣評價他:一個從大山裡走出來的企業家,用自己的人生經歷最直接地詮釋了真誠、執著與勤奮能夠帶來的何種不同的人生。他就是阮鴻獻,“一心堂”藥業的董事長。

他因玩伴離世立志救人,14歲輟學賣金銀花,今被稱為“滇南藥王”

阮鴻獻生於1966年6月,在雲南彌勒市西二鎮一個名叫西洱的小山村出生。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說起藥王今天的成就還要從小時候的那件事說起,十歲時,同村的玩伴因為一個小病無藥救治身亡。看著曾經在自己面前鮮活無比的生命,只因為缺醫少藥,轉眼就生死相隔,阮鴻獻幼小的心靈是惶恐而震撼的。孩童時的記憶或許清淺,然而阮鴻獻那刻的立志,卻深刻了一生。這次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讓他在創業後,一定要不計成本、不計利潤地,把藥店開到最貧窮的地方。從此,《本草綱目》不離手,研究藥材,做醫藥零售企業,心中記掛的仍是父親的叮囑:藥材之功,首先是治病救人,然後才是賣錢生財。


創業期間,阮鴻獻幾次歷經生死,他騎摩托車日行800公里,跑遍整個雲南。遭遇過車禍和毒蛇猛獸,也曾一個人冒著大雪進入深山,被喇嘛救過一命。用三十年光景打造擁有1200多家連鎖醫藥零售企業的故事。阮鴻獻不相信神話,於是自己成為眾人矚目的傳奇;他沒有背景,白手起家,便成就了自己最耀眼的背景。

他因玩伴離世立志救人,14歲輟學賣金銀花,今被稱為“滇南藥王”

14歲的一天,阮鴻獻跟著村裡的一位大伯到省城昆明賣甘蔗,當時阮鴻獻發現,位於寶善街的昆明市藥材公司收購站,他們的金銀花收購價是6元一斤,比他那兒的供銷社收購價足足多了4倍。回家後,他慫恿父親從供銷社“借”出40公斤金銀花,拿去昆明賣。從彌勒到昆明,阮鴻獻扛著一袋40公斤重的金銀花,在火車上站了7個小時;那一次賺了多少呢?240元,相當於當年公職人員的半年工資呀!那一年,是1980年。賣出好價格,發了筆“小財”,為了還上供銷社那40公斤的金銀花,他發動村民上山採摘,而且每斤多給5毛錢。上百的村民賣力地採,結果就不是40斤,一下子就是400斤!沒幾天,西洱村周邊的十幾公里的金銀花全都被採摘光。14歲的阮鴻獻,賺到了人生第一個一萬元。


二十歲,阮鴻獻在昆明,每天賣出兩“東風”卡車的藥材,被坊間譽為“滇南藥王”。他在彌勒、開遠開設了 “鴻翔”藥材收購站,還在上述兩地轄區的大部分鄉鎮設置了收購點。取名“鴻翔”,願如鴻鵠高翔。三十歲,他成立了“雲南鴻翔藥業有限公司”,和國內眾多的私營醫藥商業企業一樣,走上了一條收購生產企業、發展零售終端的道路。2001年時,投資達1200萬元的“一心堂藥城”,攜統一更名為“一心堂”的18家鴻翔藥業旗下連鎖藥店集體亮相,在昆明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

他因玩伴離世立志救人,14歲輟學賣金銀花,今被稱為“滇南藥王”

阮鴻獻擁有第一個100萬,是靠雙腳加摩托車爬出來的;擁有1000萬,是靠蹬三輪車、開貨車跑出來的;財富增長到10個億,是靠誠信換人心,通過分分釐釐的薄利賺來的。從1984年到1987年,他4年中換了4輛摩托車,每年的行程都在10萬公里以上;全省128個縣,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一次,開遠市場上莪術漲價,每公斤從2元漲到5元。得知這一信息後,阮鴻獻連夜駕駛摩托車急馳500多公里,趕到滇西南的孟連縣,以每公斤2元的價格收購了20噸莪術,又租了兩輛大卡車運回開遠。僅幾天時間,他就淨賺了6萬多元。另一次,開遠市場上的白扁豆的價格從每公斤3元漲到6元。阮鴻獻驅車趕往紅河縣,用每公斤3元的價格購回10噸,拉回來又賺了3萬多元。阮鴻獻說,信息即財富,而這眼界,絕非一朝一夕練就。


2009年,當連鎖藥店擴張到1000家,阮鴻獻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並整合成立了雲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當年他們上繳的稅收突破了億元大關。後來,阮鴻獻著手公司上市,並引入君聯資本、宏毅投資、百利宏創投三家機構投資者。2014年7月,一心堂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中國首家在A股上市的直營連鎖藥店。成功,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不能因其難,就否定嘗試、拒絕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