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独行》:贾平凹先生用40年的故事道尽生活的真相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自在独行》贾平凹

记得曾经跟一位好友说过,我一生最希望能坚持追求的是自由,比如说我想结婚有结婚的自由,不想结婚也有可以不结婚的自由。

朋友说,“你这是奢望。这世界根本没有绝对的自由,你所追求的自由,其实是把身体任何人的期待和要求都置之不理,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你还得有强大的能力和经济后盾去支撑自己所谓追求自由的任性。”

确实是这样,我们虽然是独立活在这世上,但只要我们还活着,做每一个决定都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还得考虑身边认不认同,即使什么人都可以不管不理,至少至亲的想法不能完全忽略。


《自在独行》:贾平凹先生用40年的故事道尽生活的真相

临近岁末,很多单身的年轻人都担心被长辈问及收入、婚恋等个人情况,老实说,这些年,光看新闻都看烦了,有些父母甚至为了威逼儿女早日成家作出各种荒谬的手段。

所以看到贾平凹先生说的这一句:“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太刺激我了。

人生匆匆几十年,仔细留意一下,为了身边人而活、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的确实不在少数。却鲜有人敢说要为了自己而活,仿佛为了自己而活就是犯了天大的错误似的。

就是为了贾平凹先生的这一句“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不虚此行。”我去翻了这一本《自在独行》,里面讲述的就是贾先生四十年间的故事,先生用他真实纯朴的人生故事、简单直白的哲理加上风趣幽默的文笔,让这样一部散文集甚有看头。

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散文、故事也一样,《自在独行》既记录了贾先生前半生的经历,也汇集了先生很多对世态人生的感悟,以下三点主线尤为深刻:

《自在独行》:贾平凹先生用40年的故事道尽生活的真相

01| 没有经历过拼命赚钱还食不裹腹的年代,都是幸运儿

记得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住在小巷子里。爸爸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会在家接私活,妈妈没有正式工作,只靠接点零散的活回家帮补家用。

但是记忆中我从来没有饿过肚子,也没有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缺少过什么所需品。

妈妈也有跟我提过她小时候也得做很多事情才能吃上饭,但生活在温饱时代的我,却任性地说,其实我不怎么喜欢吃饭。

贾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中写他小时候的经历:“秋里雨水很旺,庄稼难得的好长势,可能也没有料到,谷子饱仁的节候,突然一场冰雹,把庄稼全都砸趴到泥里去了。收成没了指望,母亲做饭更难了。一天三顿,半锅水下一小瓢儿米面,再煮一把豆子。吃饭时,她总是拿勺捞着豆子倒在我们碗里,自己却撇上边的汤喝;我们都夹着豆子要让她吃,她显得很快活,却总是说:’我是嫌那有豆腥气,吃了犯胃的。’

他们一家有四个小孩子,父亲因为民革被关了,那时候上学要交每人五元的学费,他母亲东拼西凑才凑到15元,还欠5元,当时身为长子的贾平凹说自己想放弃学业去生产队挣工分帮补家计,他母亲死活不肯。

看到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记录他母亲午夜还在纺纱织线为了给他们凑学费,却舍不得点油灯,害得眼睛都快瞎了。我眼睛有点湿润了,没有捱过苦的孩子实在想不到原来这世上真有那么苦的经历。

后面更惨的事情陆续有来,他母亲的纺车由于长年日夜工作损耗过大终于坏掉了,怎么修都纺不出纱线来了。

那时候买一台纺车要15元,他们家根本没有钱了,母亲死活不愿意卖掉父亲的旧书,正在一愁莫展之际,他五叔说可以带平凹上山砍柴卖钱。

才十来岁的贾平凹跟着他五叔走了几小时山路去砍柴,回程自己都走不稳还背着60多斤的柴,见到母亲来接他,还很欢喜地跟母亲说,“这里的柴估计能卖2元,再上山来回五六次就能买台新纺车了。”

哎呀,我的天啊,为了两块钱,受这样的苦,太刺激我了。

很认同《平凡的世界》里面所说的:“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你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苦难,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平凹先生前半生的经历就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确实痛苦不是白受的,捱过最难岁月,苦难的滋养让人生终究能够开出花来。

《自在独行》:贾平凹先生用40年的故事道尽生活的真相

02|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亦复如是

最近突然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让全国人民陷入恐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怕穷的不多了,但无论富贵或者贫穷,都逃不过生老病死。

尤其当年非典的惨剧让我们时刻警醒着,“病从口入”是最应该谨记的劝勉。果不其然,这次迅速扩散的武汉新型肺炎的元凶还是野生动物。

当然,我们不是医护人员,也没在疫情发生的地方,很难对碎片化知道的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自己能做的事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以外,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注意饮食吧。

《自在独行》:贾平凹先生用40年的故事道尽生活的真相

临近春节,总有些不得不去的饭局,很多时候人在职场实在不好拒绝一些应酬。

《自在独行》在‘说请客’的小故事中写道的:“有的人却是吃请吃烦了,饭菜是人家的,肠胃是自己的,花时间,穷应酬,说免了免了,会给帮忙的。但不吃人家不相信,这饭是一种凭证,吃吧,实在是把自己做了人质,把肚子做了坟墓,一股脑儿地埋葬那些鸡鱼猪羊的尸体了。”

看到这段对饭局的描述,真被平凹先生风趣幽默且寓意深刻的文字功底给折服。

我立马就想把这段文字发给领导们看看。都说现代职场人工作能力是排在次位的,应酬和社交能力才是第一位,其中在社交能力占据很大优势还是陪酒能力。

不少金牌业务员都是靠不败的酒力把江山打稳的,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能成为公司的业务一把手,光看她为了拿下客户不断地空腹自己罚酒,还得拼命逼迫自己保持清醒,看得作为观众实在替她捏一把汗。

职场中人害怕饭局还有一个致命原因,就是万一喝多了,说出了某些不能说的秘密,那种后果未必是常人所能承受的。

单位有个女同事,丈夫也是事业单位骨干。某天她去应酬喝多了,打车回家的时候跟朋友在通电话,说起了某单位领导的婚外情,被滴滴司机听到了。

更不幸的是,那位滴滴司机居然也认识她所说的那个领导,送了她回家以后,就告诉那个领导所听到的事,并且把我同事的电话告知了那个领导。

那天晚上,我同事就不断收到来自不同人的恐吓电话,内容都是叫她别乱说那位领导的事,不然会做出对她不利的行动。吓得那位同事醒来马上报警了,但是这些事情警方很难取证定案。

可见,饭桌酒局还是祸从口出的根源。

传统的饭桌文化可取与否,确实见人见志,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疾病确实是吃出来的;很多麻烦事是不小心说出来的。

《自在独行》:贾平凹先生用40年的故事道尽生活的真相

03| 房子既能安居,也会“囚”人

《自在独行》有一章关于房子是这样描述的:“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像投案自首。”

后面继续写道:“为了房子,人间闹了多少悲剧:因没房女朋友告吹了;三代同室,以帘相隔,夫妻不能早睡,睡下不敢发声,生出性的冷淡和阳痿;单位里,一年盖楼,三年分楼,好同事成了乌眼鸡似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与分房不公的领导鱼死网破。”

《自在独行》虽然是贾平凹先生在2016年出版的,但从这种住房条件看来,应该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吧?

不过无论世代如何变迁,国人对房子的执着到底还是有增无减的。

都说贫富悬殊是被房子拉开差距的,同样生活在一线城市,家中有房的人即使收入不高,自我感觉也比收入多出自己两倍的人要好。道理很简单,我们的收入增长率永远赶不上楼价的增长。

而且重点是一线城市地少人多,房子可谓是买少见少了。所以就有些人永远在追着楼价走,永远买不上房子了。

但用平凹先生的话来理解房子对我们的意义,确实这样,无论有房没房,如果人为了追求房子一再迷失自我,给自己增添巨大的压力,那跟自我囚禁没啥区别。

没错,安居乐业是我们的古训,也是无数国人毕生追求的梦想。追求美好生活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更多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所以量力而为更重要。

《自在独行》:贾平凹先生用40年的故事道尽生活的真相

结语:

贾平凹先生在《自在独行》提到孤独是这样说的:“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人生总是充满各种矛盾的,既害怕吵闹,更害怕孤独,所以真正内心强大并不是无欲无求,而是既敢去追求自己心中所想,也能任性地只凭自己的喜好为人处世,更难得的是过尽千帆看尽世间百态依然热爱生活。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自在独行》:贾平凹先生用40年的故事道尽生活的真相

参考书目:贾平凹--《自在独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