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三条特殊原因,粟裕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没有被打倒

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不少开国将帅都被打倒。但1958年就受到错误批判的粟裕,虽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一直没有被打倒,并且还能够始终协助周恩来总理,负责分管的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粟裕从1958年后就早已“靠边站”了,是只“死老虎”,不值得再打倒了。

1958年后,粟裕由于受到错误的批判,最终被撤销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改任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给叶剑英元帅任副职。

当时的中央一位领导人找粟裕谈话时这样跟他说:“调你到军事科学院去工作,今后你就待在那里在北京搞学术研究,不必到部队去跑了”。(《粟裕传》第一版,第947页)

缘于三条特殊原因,粟裕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没有被打倒

当时,在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同时,还“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在江青、康生等人眼里,这时的粟裕已不在指挥第一线,并且已“被限制接触部队”,完完全全是个“靠边站”的“死老虎”,不会对他们构成任何威胁。于是,自然也就根本没有再打倒的必要了。

第二个原因,毛泽东多次说过,粟裕有战功,这句话对粟裕起到了最大的保护作用。

1958年错误批判粟裕的时候,毛泽东曾在关键时刻为粟裕说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请大家来判断”。(《粟裕传》第一版,第944页)

在那种对粟裕批判持续升温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毛泽东的这几句话,无疑“对粟裕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肯定了战争年代的粟裕,对建国后的粟裕也未全盘否定,实际上是保了粟裕”。

1960年1月,粟裕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特地转过脸来,朝着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粟裕传》第一版,第948页)

毛泽东的这句话,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的,无疑也是变相告诉大家“批粟有批错了的意味”。尽管这句话没能给粟裕带来平反,但对粟裕的心理宽慰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他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没有被打倒起到了巨大的保护作用。

缘于三条特殊原因,粟裕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没有被打倒

第三个原因,周恩来总理调粟裕到国务院业务组工作,也是有意保护他的一个措施。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掀起后,军事科学院也无例外地被卷到了运动之中。粟裕也被江青、康生列入了“黑名单”。甚至在军事科学院“一部分人喊出了打倒叶(剑英)、粟(裕)、王(树声)的口号”。(《粟裕传》第一版,第975页)

1967年3月,针对“造反派”“夺权”之风遍及全国,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周恩来总理召见粟裕,对他说:“现在的情况很困难,国防工业系统已处于半瘫痪状态。主席说过,你过去有战功。现时打不倒,你去支撑这个局面吧。”(《粟裕传》第一版,第975页)

自此之后,粟裕成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协助周恩来总理负责分管的工作。

在国务院工作期间,粟裕排除各种干扰和阻力,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及时如实地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情况,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充分肯定。有一次周恩来在会议上说:“你们现在也不给我反映情况了,只有粟裕同志胆子大,还是常常给我打电话,有时一天两个电话”。(《粟裕传》第一版,第978页)

粟裕在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直到1975年初结束。某种程度上说,周恩来总理调粟裕到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等于有意地保护了粟裕,这也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被打倒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缘于三条特殊原因,粟裕在“文化大革命中”始终没有被打倒

主要参考文献:《粟裕传》《粟裕年谱》《一代名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