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磚雕———青磚上的“3D打印”

蒲城磚雕———青磚上的“3D打印”

《吉祥如意》磚雕


蒲城磚雕———青磚上的“3D打印”

蔡民中製作磚雕

古人云“無雕不成屋,有刻斯為貴”,足見在中國傳統古建中雕刻的重要性。磚雕更是對整座建築起著點睛作用,不僅凸顯著戶主的身份和意趣愛好,也載負著一種文化傳承。

我國民居磚雕藝術歷史悠久,由於文化的差異,地域不同,特點不同,手法不同,有先磚後雕,有先雕後磚。蔡民中是陝西渭南市“蒲城磚雕”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說,我們蒲城的這種手法稱為先雕後磚,俗稱“捏活”。“捏活是我們當地對磚雕技藝的一種稱呼。這一稱呼只有我們五六十歲的人才聽得懂,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幹這些活,更聽不懂這句話。”

磚雕的起源可追溯至東周,明清時期是磚雕藝術的巔峰時期。磚雕被廣泛用於門樓、門套、門楣、屋簷、屋頂、屋瓴等處,是一種古老的建築裝飾藝術,使建築物顯得典雅、莊重。磚雕是藝術更是生活,“捏活”是個很費時費力費功很枯燥的工作,它包含了祖先的智慧。不是拿塊磚頭在上面隨便刻點東西就叫磚雕的。一幅好的磚雕,能夠讓古樸神秘的建築靈動起來,凡紋路必具思路,凡圖像皆有意象。

喜鵲象徵喜慶、牡丹代表富貴、葡萄意味著多子、桃子寓意長壽、大象代表萬象更新等等樸素生動的題材,如3D打印般躍然青磚之上,賦予了建築豐富的表情。蒲城磚雕以具有吉祥象徵意義的花卉和飛禽走獸題材居多,貼近百姓,承載著對家族興旺的企盼,對富裕、美好生活的嚮往。蔡民中說,在這種象徵寓意外,人們還喜用諧音來尋找客觀事物與人類情感的共通點,比如“鹿”諧音“祿”,“猴”諧音“侯”,“蝠”諧音“福”。

每一幅磚雕作品更是滲透著匠人們的心血。一幅完整的磚雕作品,從原料選取到最後出窯,要經過選土、制泥、制模、雕刻、脫坯、入窯、看火、出窯、精修等十多道工序淬鍊,工藝流程也是相當繁瑣與複雜。一把刻刀,一份匠心,歲月的磨洗成就了蔡民中精湛的手藝。“磚雕是個苦活髒活,更是個細緻活、耐心活,一點都急不得,躁不得。有時候一幅大型的磚雕畫,少則要一個月,多則要半年。”

說起蔡民中與磚雕的故事,並非偶然,磚雕是他們家族傳承下來的技藝。13歲的蔡民中師從父輩,正式步入了磚雕行當。選材、制磚、雕刻、燒製……樣樣不落下。“我這一輩有9個堂兄弟,如今只有我一個學,其他人都不願意幹。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一切都因喜愛。”

走進蔡民中家中,院落裡有各種成品磚雕,山水花鳥、人物走獸,件件古樸自然;古建構件、陳設擺件,塊塊畫面精緻。因為喜愛,蔡民中乾脆在家中專門騰出空房,當作磚雕工作室。“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一門心思苦練技藝,想學這門手藝不難,想把手藝學精,這可是難上加難的事情。”蔡民中說,學習磚雕技藝,“悟性”很重要。大概因此,鮮有人拜師學藝。目前,只有女兒和女婿跟著蔡民中學習這門技藝。“女兒從小接觸、跟著學,目前可以獨立做磚雕。女婿學了七八年,基本上能做一些簡單活。”

如今,隨著中式古建築熱潮的興起,磚雕市場的需求也在加大,磚雕也越來越得到公眾關注。如何培養年輕人的興趣愛好?首先要讓他們喜歡,有了最直觀的色彩衝擊和動手體驗,才能提高他們的興趣,要想使非遺活態化,這就需要社會各層面給予大力的支持,呼籲全社會各界人士的參加,這樣才能使非遺文化傳承不斷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