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催人奮進 東營市38個大項目好項目集中亮相

提振信心,催人奮進 東營市38個大項目好項目集中亮相

今年來,東營市堅定穩增長的信心和決心,把穩增長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鎖定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措施。12月2日至3日,東營市組織開展了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圍繞構築“5+2+2”產業體系,按照“看新不看舊、看大不看小、看特不看平、看高不看低”的原則,集中觀摩了各縣區、市屬開發區、黃河口生態旅遊區(自然保護區、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新上的38個大項目、好項目。

“今年項目觀摩,在延續去年‘四看四不看’的基礎上,增加了‘六個不看’的新要求,即往年觀摩過的項目不看,純拆遷現場不看,純住宅房地產項目不看,土地、立項、環評、安評等手續不完備的項目不看,有違法違規記錄的項目不看,尚未落地開工的項目不看。”東營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曉軍說,大家一路看、一路議,普遍感到與去年相比,今年項目建設在“新、大、特、高”四個方面更有“看頭”。

提振信心,催人奋进 东营市38个大项目好项目集中亮相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的200萬噸對二甲苯項目,投資114.3億元,是建設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的標誌性項目。通過堅持不懈地靠上爭取,成為國家《石化產業規劃佈局方案(修訂版)》16個儲備項目中第一個轉規劃的項目,下步依託該項目,上游建設千萬噸級煉油裝置,下游發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專用化學品,將有力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主攻大項目好項目。東營市提出實施聚焦戰略,各縣區、開發區圍繞產業聚焦、區域聚焦、政策聚焦、資源聚焦,靶向發力、精準用力,謀劃實施了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龍頭項目。今年東營市投資過20億元的市重點項目有22個,過50億元的有8個,均超過往年。

聚焦高端資源,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再創東營產業發展新優勢。廣饒縣的魯寧高端首仿藥物項目,屬於省“十強”產業項目。企業成立院士工作站,專攻新藥研究開發,其中糖尿病治療藥物改變了糖尿病併發症無藥可治的局面,填補了國內外同領域空白。

今年觀摩的項目,除有色金屬產業外,“5+2+2”產業體系全部涉及,一批“四新促四化”項目、創新平臺項目、產業融合項目成為現場觀摩的“亮麗風景”。“這類項目體量不大,但創新能力強、利潤稅收高、發展前景廣,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動能。”王曉軍表示。

提振信心,催人奋进 东营市38个大项目好项目集中亮相

投資結構明顯優化,區域特色也更加鮮明。38個觀摩項目中,政府投資項目有7個,社會投資項目有31個,產業融合項目有13個,項目運作模式更加多元,市場機制得到有效發揮。東營港開發區、廣饒縣、利津縣在石化、橡膠產業轉型上走在了前列,東營開發區、河口區新材料產業已形成集聚優勢,東營區、墾利區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融合發展方面成效比較明顯,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第一次納入觀摩,也有一批生態特色鮮明的好項目。

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發展都離不開技術創新,抓創新的關鍵則在於聚人才、搭平臺。中科院黃河三角洲科研基地是中科院在東營設立的圍繞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長期監測、現代生態農業、經濟佈局與產業發展的開放型研究平臺。基地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和東營市共建,主要建設黃河三角洲研究中心、5000畝試驗用地、國際三角洲論壇常設會址和東營無人機驗證場。

在基地帶動下,中科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山東基地、中國農科院東營耐鹽作物研究基地、中國林科院黃三角綜合試驗中心、山東省溼地農業與生態研究中心相繼簽約建設,李振聲院士、李家洋院士、曹曉風院士等領銜的30個團隊,50餘名高層次人才在示範區開展工作,助力黃三角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重點項目建設出現的新變化、新成效,也體現在發展上。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東營市緊緊圍繞“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目標定位,堅定信心,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3.7%,較上半年提高2個百分點,由全省第16位提升到第8位。1-10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高於全省2.8個百分點,增速列全省第6位;固定資產投資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超過20%。

入縣區,進工地,聽介紹、看發展、評項目,觀摩團真切感受到各縣區競相發展、爭先跨越的發展勢頭,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同時,大家也看到發展的差距,增強了加快項目招引和推進項目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抓項目促發展的信心更足、熱情更高、決心更大。(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賈瑞君 李明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