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软件工程》是我校开设历史较早的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2011年获得校级精品课程,2017年获得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并于2018年暑期在智慧树课程平台上线运行。从最初的案例教学,到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探索,直到现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软件工程》教学团队一直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始终走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沿,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总结,成果先后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二等奖各1项。

《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贤坤教授课程录制中

自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至今,《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已经被来自全国各地的43所高校选用(本科院校29所,高职院校14所),选课学生数目前已达6610人。

《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选课人数情况

混合式在线开放课程要求学生线上自学视频和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参加线下见面课,并在见面课上获得解答。这种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改变迎合了新时代年轻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这个教学过程的最核心或最难组织的就是线下见面课。以校内混合式课程为例,一个教学班约130名学生,90分钟的时间内不可能让每名学生都获得发言的机会,这时见面课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每名学生都能通过线上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团队设计了项目驱动案例式教学,首先对130名学生分组,每组大约5-8人不等;要求每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按照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完成一个独立软件项目开发;每次见面课讨论一个生命周期过程,要求课前每组组长组织组内讨论;每次见面课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本组开发成果,如果有问题则提出,组外其它同学也可以提出问题,对于提出的问题,全部同学可以抢答,如果同学回答不准确,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给出准确答案。由于对只要现场抢答的同学均会给见面课成绩加分,学生的参与度得到提高,见面课氛围较好,课后学生评价也高。

《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团队成员的全国直播见面课

课程维护是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课程生命力的源泉。课程维护主要包括与选课校任课老师的交流与沟通、课程资源维护和线上交流几个方面内容。每次开课前都将课程设计思想、教学方式、课程设计等内容做成PPT通过智慧树平台分享给这些全国各地的任课教师,并加强日常沟通。课程资源维护主要是试题库维护、课程相关资源库建设等。线上交流是在线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视频等资源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学生随时随地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所有学生都可以回答,课程团队老师也可以回答,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团队教师不定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

《软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线上交流答疑情况

在线开放课中专业课占比一般不高,这主要是专业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有些甚至有些枯燥,因此如何对知识进行切分并合理组织比较关键。《软件工程》课程团队通过对课程知识梳理,录制5-15分钟时长不等的72个共计700分钟的视频。该课程上线已来,承担了3个学期校内混合式教学任务、3次校外学期混合式教学任务和1次全国公开课,共有全国70所高校的9404人选修本课程,实现了我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全国共享。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工作,只有勤奋努力,课程才能永葆生命活力!

本期审核:郑伊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