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肺更容易受傷 疫期擅自停藥很危險

作為風溼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現間質性肺炎,疫情期間,應儘量少去醫院。但如果用藥過程中出現疑問,想要到醫院就診,該怎麼辦?此時患者在家中又如何做好自我的健康管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免疫中心主任醫師張學武指出,對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而言,單憑自己主觀並不能完全判斷病情,可以通過電話與醫生溝通和諮詢用藥情況,疫情過後儘快到醫院進行檢查。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肺部更易受傷

全身多個關節出現反覆腫疼,尤其是手指、腕、肘、腳趾等小關節,這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類風溼關節炎是風溼病較為常見的一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免疫中心主任醫師張學武告訴記者,總的來說,類風溼關節炎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由於自身免疫功能出現問題所導致的一種以關節反覆的腫疼、變形為主,同時可能還會出現多個臟器功能受損的一種自身免疫病。

疫情期間,為了減少感染的風險,人們應儘量減少外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更有其特殊性,因為患者本身肺部就容易出問題,即間質性肺炎,“舉個例子,就像一堵牆有磚、鋼筋、水泥、抹的牆皮。如果磚有問題,那就是實質性的,即大葉肺炎等,如果是水泥和牆皮有問題,我們就叫間質性肺炎。”張學武表示,類風溼關節炎可能造成肺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間質的改變,引起間質性炎症。

用藥有疑問怎麼辦?

疫情期間,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該如何就診?張學武表示,類風溼關節炎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疫情期間患者的用藥問題也是我們目前關注的重要問題,這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張學武介紹,“如果患者處於急性期,即關節腫疼較為明顯,我們一般通過電話指導患者,根據近期的檢查結果對藥物劑量進行調整;如果患者使用的是免疫抑制劑,在用藥一段時間後,患者體內達到一定的血藥濃度時,暫停三五天問題不大,但停藥時間不宜過長;某些需要注射的生物製劑可以改用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藥物。”此外,醫生會通過在線問診與患者溝通值班時間,充分溝通後也可以讓患者家屬幫忙取藥。部分已經進入長處方的藥物,最長可以為患者開具三個月的藥量,患者的用藥情況總體上可以得到保障。

症狀改善了能否自行停藥?

如果患者症狀得到改善,可否自行停藥?張學武告訴記者,患者沒有腫疼感是好事,但首先要明確是在使用什麼藥的基礎上沒有了腫疼感,“比如一直吃著消炎止疼藥才沒有感覺,這不叫病情控制。一定要在不吃消炎止疼藥的基礎上,不腫、不疼,而且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才可以初步判斷病情得到明顯緩解。”此外,早晨起來僵不僵、有沒有乏力、低燒也是判斷患者症狀的重要標誌,這些症狀基本消失,也是患者病情得到很好控制的重要表現。“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一定不能擅自停藥,單憑患者自己的主觀判斷並不完全準確,建議最好通過電話與醫生溝通,或者在疫情之後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張學武強調。

患者在家該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張學武告訴記者,患者要堅定信心,不要過於焦慮,個人防護方面,應儘量避免長期處於陰冷潮溼的環境,因為很多風溼病本身就會出現發燒,患者要注意預防感冒。患者在家也可以適當進行鍛鍊,以關節的大幅度運動為主,頻率不用太快,時間不宜太長,每天早晚各20分鐘,“關節的活動儘量伸開、彎到底,活動強度因人而異,要循序漸進。”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