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創業只因當年被嘲笑

11月4日,華住集團宣佈,其在新加坡的全資子公司China Lodging Holding Singapore完成了對德意志酒店集團(以下簡稱DH)100%股權收購協議的簽署。華住集團的創始人,也是當年攜程網和如家酒店的創辦人之一,有著“攜程四君子”之稱的季琦。有多少人會想到,季琦先後創立了三家上市企業,起因或許是為了回擊當年的嘲笑?

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

1966年,季琦出生在一戶平凡得不值一提的農家,父母起早貪黑在地裡務農,最大的心願就是家裡能出一個大學生。還好季琦也算爭氣,成績長年保持在全校前三。

1985年,季琦如願被上海交大工程力學系錄取。上海本是季琦一直嚮往的大城市,初到上海的季琦很激動,也渴望能融入這個城市,但鄉下口音很快將他“出賣”,一些同學嘲笑他是農村來的窮小子。一開始季琦還會生氣,但久而久之也就釋然了,因為他知道,無論自己怎麼生氣都不會有半點作用,只有將來自己取得了成功,才能讓這些淺薄的人後悔。

研究生畢業之後,季琦終於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留了下來。他很珍惜這數年苦讀鋪墊而來的機會,除了在工作中事事爭先,還有意積攢著屬於自己的人脈,短短兩年後,他就當上了公司的二把手。

1994年,正處於事業上升期的季琦再次辭掉工作,來到他心心念唸的美國。在甲骨文的總部,季琦第一次接觸到了互聯網,這個前所未見的新事物讓他深深著迷的同時,也讓他意識到其中巨大的商機。他決定留在美國,要在這個領域開始自己的事業。

但現實狠狠給了他一耳光。彼時的美國互聯網正值行業上升期,集中了大量優秀人才,競爭激烈,季琦的一紙國內碩士文憑根本沒人看得上眼。季琦只能找到一份在餐館刷盤子的工作餬口,在刷盤子之餘惡補互聯網知識,以待機會。

根本沒人給他機會。1995年春節,在美國苦捱了一年的季琦選擇回國:與其在美國虛耗,不如回來踏實起步。

或許是“出國”的經歷給季琦鍍了一層金,回國後沒多久他就接到了一家央企邀約加盟的電話,除了給他一個“華東區總經理”的職位,還附帶10萬元的啟動資金。季琦也著實不客氣,拿了這10萬元就在中科院研究所租了一間40平米的辦公室,招來5個業務員,就算扯起了大旗,開始做智能大樓業務。短短兩年,團隊就擴大到了100多人,10萬元啟動資金也帶回了近30倍的利潤。回報了兩年前拋來橄欖枝的央企。1997年9月,季琦準備單幹,他成立了一家名為“協成”的公司,依舊做智能大廈。半年後,公司逐漸走向正軌,季琦開始將業務拓展到綜合佈線、系統集成,再到軟件開發,甚至還跟甲骨文等國際大公司合作。

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

當年在甲骨文總部“觸網”後,季琦就一直想在互聯網領域做一番事業,兜兜轉轉四年後才算圓了夢。

與甲骨文的合作,不僅圓了幾年前出國時的夢,也開啟了他人生轉折的大門。

1998年3月,因為合作關係,他第一次見到了甲骨文中國區諮詢總監,總監的名字叫梁建章;後來,在梁建章的引薦下,他又結識了上海交大校友沈南鵬;再後來,他們又找來了精通酒店管理的範敏;到最後,這四人一起創辦了攜程網,被後來者並稱為“攜程四君子”。

在攜程創辦之前,當時的中國已經被世界旅遊組織認定為21世紀全球最大的旅遊市場,但諷刺的是,國內旅行社的接待人數和盈利水平卻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營業毛利率不足10%,全國旅行社的總市場佔有率還不到5%,剩下的都是散客。這隻說明一個問題:風向是有,但大家都還沒找到風口在哪裡。

於是四人一合計,決定就針對這95%的散客,做一個面向大眾提供旅遊服務的綜合信息網站,“體會互聯網的精神,用這種精神去整合傳統產業非常有用。”在季琦看來,他當年的互聯網夢正在向他招手。

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
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

“攜程四君子”性格、出身各異,卻因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成為了朋友。

不過實現夢想哪有那麼容易,攜程創建之初,由於精力和資源有限,只是賣賣機票,模式相當單一。而且上線三個月後,季琦發現他們根本賣不過專業的機票代理公司。怎麼辦?又打起了景點門票的主意。但沒幾個景點願意給一個剛起步的網站多少讓利空間,導致攜程也無法給消費者多少優惠力度,網上購票的消費者寥寥無幾。無奈之下季琦打算試一下酒店預訂,沒想到這才對了路子,酒店在線預訂大火,短短3個月,預訂酒店的用戶就達到了15萬。

路子走對了,季琦卻“失蹤”了。

起因是季琦在網上瀏覽關於攜程的消息時看到一個帖子,內容是“攜程什麼都好,就是預定賓館的價格太貴了”,帖子底下全是清一色的點贊。對於攜程這種第三方服務網站來說,性價比就是它的命門,季琦立馬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即帶了一個本子、一把尺子和一臺相機就“消失”了。這一“失蹤”,就是足足一個月。

這一個月季琦什麼都沒幹,他睡遍了全上海幾乎所有經濟型連鎖酒店,摸清了每個酒店房價多少、房間多大、床有多大、門有多高。他還逮到機會就跟酒店的大堂經理、服務人員等一線員工聊天,詳盡記錄了大量房客資料和估算成本。經過一番分析,季琦發現酒店的顧客以普通工薪階層為主,每天吃住的開支在300元左右,住宿要求不高,只要乾淨舒適就行。但是市面上卻並沒有這樣的酒店,高檔酒店的價格很高,而價錢低的旅店用戶體驗又不好,服務達不到要求。

於是2000年,季琦提出再搞一個能把“旅遊業和酒店業相結合”的經濟型連鎖酒店,這一決定得到了沈南鵬等人的支持。當年3月,在季琦的主持下,如家酒店誕生,季琦從攜程總裁變成了如家的CEO,沈南鵬擔任聯席董事長。由於如家的房價比很多三星級酒店的價格還要低10%~15%,加上攜程網龐大的訂房網絡和融資能力,半年不到,如家的利潤率就穩定在20%。也是在這一年,攜程網的營業額突破了10億,傲視同行,再加上如家的崛起,很快就走上了上市之路。

或許直到此時,季琦才終於用自己務實的路線,回擊了當年嘲笑他的那些人。

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

本文有刪減,

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原文本閱讀、商務合作,

請聯繫本社蔣女士。

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季琦:创业只因当年被嘲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