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為什麼不想個辦法、找準時機除掉慈禧呢?

每天爆點料


同治皇帝駕崩後,膝下無子,慈禧選擇扶植年幼的光緒的登基,皇帝年紀尚小,慈禧繼續執掌朝政。光緒15年,慈禧名義上歸政於光緒,但朝廷上的實際大權仍在慈禧手中。

面對慈禧這位親爸爸,光緒帝是否有除掉慈禧,掌握大權的野心呢?

答案是肯定的,從光緒帝從小便被慈禧處處壓制,內心也是十分的壓抑,也養成了光緒

皇帝懦弱無能的性格,但光緒皇帝並不想一直被慈禧壓制,當時的大清帝國四面楚歌,光緒皇帝空有滿腔的抱負,卻無法實現。

比如光緒提倡戊戌變法,認為大清很弱,通過變法,實現強國之路。而慈禧呢,只在乎她手中的權力,沒有慈禧的允許,變法很難實現,這時的光緒便想除掉慈禧,奪回大權,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光緒真正開始動手除掉慈禧的導火索,是在官員的任免權的問題上與慈禧發生了衝突,本質上是帝后二人的權力之爭。

在戊戌變法之時,有一個叫王照的官員被光緒派去國外考察,以求強國振興之道,但禮部六官員阻止變法,光緒帝大怒,罷免其官職,罷免高級官吏提前應與慈禧請示,光緒這麼做,慈禧自然很不高興,六官員又找到慈禧身邊紅人榮祿,共同阻止變法。光緒的維新派與慈禧的頑固派鬥爭加劇。

光緒帝認為,此時為除掉慈禧的最佳時機,自己有維新派的大力支持,慈禧在頤和園休息,並未在紫禁城中,地利人和都已具備。

光緒皇帝決定先下手為強,找來一百名敢死隊員,計劃衝進頤和園,除掉慈禧,並讓康有為找到袁世凱,率兵遏制榮祿。

但結果是袁世凱告密,慈禧一大早提前回到紫禁城,光緒圍園殺後計劃失敗,連忙跪地認錯,慈禧怒責曰:呸!

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之言謀我乎?時而今日無我,明日焉有汝乎?

兩句罵街,一口吐沫,光緒圍園殺後計劃以失敗告終,慈禧令太監將光緒囚禁,皇上還是皇上,但是身體不好,太后繼續垂簾聽政。

從光緒帝懂事以來,除掉慈禧,掌控朝政,光復大清,一直是光緒帝心之所向,光緒也曾想借用維新派的力量除掉慈禧,但光緒帝還是涉世未深、稍顯稚嫩,相對於在權力上鬥爭過幾十年的慈禧來說,光緒還是嫩了點,但光緒帝也曾為之努力過。


歷史課課代表


別說光緒生在那個倒黴的年代,他自己本身雖然有宏圖大志,但是比漢武帝應該差遠了吧?然而漢武帝剛剛繼位時,國家政權都在自己奶奶竇太后手裡攥著,他都沒有明目張膽的翻臉,至少讓她奶奶壽終正寢,他娘王太后也想把持朝政,自己說了算,但是也沒成,他也沒把他娘怎麼樣,而且光緒和慈禧關係特殊,如果殺了她,背個殺養母的罪名不說,還有可能傳是為自己生母騰地方,所以光緒更加不會害慈禧。



第一,不能。

光緒皇帝沒有劉徹的魄力,劉徹都不殺,何況他?劉徹最多是殺了老婆保兒子,就是女人如衣服。時代原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子殺母,天誅地滅的事情,光緒不能去殺(有傳聞說是打算投毒,但是被慈禧耳目抓到,沒成功。)雖然她不是生母,卻是自己名義上的母親,母后皇太后,還是自己大姨,過不去那道坎。

第二,不敢。

慈禧在宮裡經營多年,勢力盤根錯節,光緒帝怎麼敢輕易就把她怎麼樣?而且自己從小就在她的威嚇下長大,更不敢怎麼樣了。

光緒也挺倒黴的,自己的親兄弟都沒活,生母身邊沒個孩子,自己又不能在膝前盡孝,只能在生母臨死前見了幾次,大清王朝內憂外患,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列強侵華,家裡還有個老佛爺管著攤子,他也是有心無力,左右為難。


歷史假專家


你好,多爾袞當年是攝政王,皇父攝政王(他可以以父親的身份凌駕於順治之上。),他剷除了政敵後本有當皇帝之心,誰料去外狩獵得了重病,病死。試想他若不死又如何讓順治執掌大權,順治只能是傀儡,



多爾袞且不說軍權在握,而且娶了順治的媽(孝莊太后)可見他是多麼有權勢,可以說是一手遮天了!而鰲拜呢,無非是權臣,沒錯他是立過軍功,可當時立軍功的何止他一人,當年皇太極打天下時可是有眾多將領支持的

,而即便作為四大輔臣之一,在熬死了索尼,殺死了蘇克沙哈,收復了遏必隆之後成為康熙朝的大權臣可是他是外形不是努爾哈赤的後代,而即便有謀反之心,也完全可以靠內宮力量制服他。康熙擒鰲拜的舉動也可以證明

這一點兒。再來說說那個頂級大富豪和珅吧,他就一寵臣而已,自雍正以後設計軍機處,皇帝的權利非常大,沒有任何一個大臣可以凌駕於皇帝之上,和珅就算身兼大學士,和幾個部門的尚書還有一個大金庫可是乾隆死後半個月就被嘉慶拿下也證明了他不過是皇帝


面前一個寵物而已。隨時就可以被皇帝拿下。而慈禧呢?她在聯合恭親王奕訢剷除了顧命八大臣之後,又把奕訢給趕的下野,不僅如此還有那個單純簡單的東太后,慈安太后也死了(暴病而死,很可能是慈禧毒殺的。)她的權利可以說是和多爾袞相比一點兒都不差甚至超過多爾袞,你說光緒如何殺她呢?還有了
光緒如果真殺了她可是要背上道德的包袱的,從道義上說他已經不具備當皇帝的合法性了(慈禧在名分上是光緒的親爸爸,而實際上既是光緒的嬸嬸建姨媽。)所以說光緒帝是不能除掉慈禧的,最明智的做法是什麼都依著慈禧,和她熬時間,那他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金雕10867371


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是什麼關係?兩人之間究竟有多大仇恨?

養育之恩:4歲到16歲

1874年,同治皇帝去世,慈禧太后悲痛萬分。

2小時後,養心殿內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皇位繼承人。

慈禧太后指定載湉過繼給咸豐皇帝,繼承皇位。

載湉是醇親王奕譞的第二個兒子,是慈禧太后親妹妹的親兒子。

年僅4歲的載湉確定為皇位繼承人。

載湉過繼到慈禧太后名下,與慈禧太后結成正式母子關係。

親上加親的關係,慈禧太后對小光緒倍加呵護。

生母不在身邊,小皇帝經常睡在姨媽慈禧太后的寢榻上。天氣冷暖變化,時令衣服增減,都由慈禧太后安排。

直到虛歲16歲,光緒皇帝的生活主要依靠母親慈禧太后料理。

親政之道:慈禧太后精心安排

【訓政】

光緒皇帝16歲時,慈禧太后宣佈:選擇吉期,舉行親政典禮。

受到慈禧太后重用的光緒皇帝父親奕譞上奏懇請慈禧太后“訓政”。

1887年,光緒皇帝親政;慈禧太后訓政。

【定婚】

慈禧太后精心選擇葉赫那拉氏,確定給光緒皇帝做皇后。

葉赫那拉氏是都統桂祥的女兒,桂祥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

葉赫那拉氏後來就成為隆裕皇后。

【出宮】

1889年正月,光緒皇帝大婚。2月初三,慈禧太后歸政。

慈禧太后從皇宮搬出,居住到頤和園。

光緒皇帝親政後,朝廷中都是太后聽政、訓政時期的忠臣。他們依然對慈禧太后赤膽忠心。

【請安】

慈禧太后把光緒皇帝的書房改到頤和園旁邊的西苑,要求皇帝每天都到頤和園向慈禧太后請安。

每次遇到朝中大事,光緒皇帝必須先向慈禧太后稟告,然後才能行動。

慈禧太后佈下的天羅地網,光緒皇帝無法衝破。

維新變法:光緒帝失去人身自由

1898年6月,光緒皇帝頒佈“定國是詔”,開始維新變法。

有權執行詔令的大臣都是隻服從慈禧太后,皇上詔令形同廢紙。

北京、天津地區都在流傳慈禧太后打算在天津閱兵時,廢掉光緒皇帝。

萬分驚恐的光緒皇帝,交了一份衣帶詔給楊銳,要求他們想辦法拯救皇上。

康有為等人求救於外國公使,外國公使不願干預;

康有為等人物色湖南會黨首領畢永年捕殺慈禧太后;

譚嗣同於8月初三夜訪袁世凱,鼓動袁世凱先誅榮祿、再包圍頤和園。

畢永年進京與康有為交談,認為袁世凱不可靠,便很快趕赴日本。

袁世凱表面上答應譚嗣同,卻趕到天津向榮祿告密。榮祿連夜馳奔京城,向慈禧太后密報。

慈禧太后於9月21號,發動戊戌政變。

慈禧太后囚禁光緒帝於中南海瀛臺涵元殿。

此後10年,光緒皇帝基本處於幽禁之中,慈禧太后對他嚴加控制。

1908年11月14日 ,載湉即光緒皇帝去世,終年38歲。

光緒皇帝有沒有辦法?

【第一】戊戌政變之前,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之間雖有分歧,但是,光緒皇帝不會除掉慈禧太后的,畢竟還有幾十年的養育恩情;

【第二】戊戌政變後,光緒皇帝已經沒有人身自由,不可能除掉慈禧太后;

【第三】戊戌政變後,維新派人士設想了多種謀殺慈禧太后的方法,都因為慈禧太后力量過於強大而無法實施。


岳飛的飛


關於光緒帝,我們最熟知的是他領導的“戊戌變法”,“百日維新”活動。我們通常都會把光緒的“變法”、“維新”失敗,歸結為慈禧的反對。這時候,就有很多人覺得,光緒為什麼不把慈禧暗殺掉,奪回皇權,那樣不就一切都妥了嗎?事實上,這個想法,是幼稚的,也是不切實際的。

第一,作為“兒子”,他不能揹負“大逆不道”的罵名。

從親情上來講,光緒帝的真實身份,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而且,同治皇帝死後,慈禧選擇光緒帝繼位,一直把光緒當親生兒子一樣對待。在光緒的成長過程中,光緒是在慈禧身上得到了母愛的。中國自古受儒家文化影響,崇尚“百善孝為先”。光緒帝從小就讀聖賢之書,這點道理,他還是很懂的。而且,在慈禧的嚴格教育下,光緒帝的性格略顯懦弱,要他幹暗殺母后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的。

第二,作為幼主,他完全可以“韜光養晦”正常掌權。

我們細想一下,如果光緒帝沒有聽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主意,搞戊戌變法,他和慈禧的關係其實是不錯的。在戊戌變法之前,母子兩個一直相安無事。所以,只要光緒能忍耐,他完全可以等到慈禧死後,再大張旗鼓地搞變法,實行自己的政治主張。

尚且,博古通今的光緒帝,一定聽過秦昭襄王的故事。在秦朝的時候,宣太后(就是電視上播過的那個羋月)把持朝政41年。要命的是,這個羋月還和義渠王亂搞,都搞出私生子來了。

這要秦昭襄王情何以堪?但是,秦昭襄王還是忍了,一直到羋月老去以後,才正常接過權杖。最終,他幹成了自己想幹的事。

光緒帝是一個能隱忍的人,他也想忍一忍,一切等到慈禧歸天再說。奈何一個戊戌變法,打亂了他的計劃。當然,通過這次變法,他儘管灰心喪氣,但骨子裡還是想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的吧!

因為,他還年輕,但慈禧已然老矣。最終,光緒沒有秦昭襄王的好命,他英年早逝了,這就只能怪上天捉弄,他也沒有辦法。

第三,作為傀儡,他壓根沒有“奪取皇權”的硬實力。

慈禧掌權以後,對軍權控制得很緊。尤其是宮廷侍衛,全部都是正藍旗的人。慈禧本人出身正藍旗,也就是說,宮廷侍衛全都是慈禧的親信。不僅負責慈禧本人安全、起居的人,是她親自遴選的,光緒帝以及各嬪妃的侍衛、宮女、太監也都是慈禧親自安排的。

在這種情況下,光緒帝哪裡有機會培植自己的親信?哪裡能動得了慈禧一根汗毛?

這是宮廷武裝,再說宮外。光緒帝壓根就指揮不動軍隊,各軍隊的指揮官都是慈禧的奴才,唯慈禧馬首是瞻。唯一可能會支持光緒的人,是在小站練兵的新軍統帥袁世凱。

可是,歷史已經證明,袁世凱那時候是一個十足的政治投機分子,雖然是軍人出身,但是朝廷裡邊,誰說了算,該依靠誰,該跪拜在誰的腳跟前,他心中有數。所以,在康、梁要袁世凱進京勤王時,他毫不猶豫地洩露機密,倒向了慈禧一邊。

總之,不管是從實力出發,還是從良知出發,光緒帝都不會暗殺慈禧。


愛就碼碼字


哪能一樣?沒有可比性。

第一、 光緒和慈禧屬於“家事”,都是皇城內部的成員,皇室內鬥外臣、百姓能怎麼辦?

第二、 慈禧太后咸豐皇帝時期就參與朝政了了,經過同治時期的穩固,已經完全的掌握了朝局,光緒皇帝本來就是親王上位,沒有根基怎麼鬥?

第三、 能和慈禧相比較的有大秦帝國的宣太后,大漢帝國的呂雉,大周皇帝武則天,大清國孝莊太皇太后等。都是實權在手的女人,除非自己讓位如:宣太后、孝莊太后。否則就是不臨死不放權。

第四、 多爾袞是唯一的親王,可是見了皇帝還是得要稱奴才,鰲拜、和珅不值一提!


小莊有道


1.朝中大權仍由慈禧掌控

光緒十五年,光緒帝親政,名義歸政於皇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手裡,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終以朝廷腐敗,清朝失敗而結束,於是,光緒帝極為主張維新變法,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卻受到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反對,光緒帝拉攏袁世凱失敗後,被慈禧幽靜起來,大權再次落入慈禧手中。慈禧對外宣稱光緒帝病不能理事而幽禁,光緒帝成為無枷之囚。他的皇位雖然還在,但就像木偶,奏摺等不發一言,慈禧要他表態,他才能表態。

2.慈禧扶植手下勢力

光緒歸政後,慈禧搞了一連串的活動,她在文武官員的任命上多用對其效忠之人,以至於光緒帝親政所面對的幾乎全是太后的重臣,為把握光緒帝的動向,把光緒帝的書房靠近西苑,便於光緒帝每日到熙和園向她請安,為他的親政設置重重路障,

她一手扶植了李鴻章,袁世凱等一些頑固派勢力,還有曾國藩,左宗棠等一批能人為她效命,甘心聽她的指揮,建設近代化海陸軍軍備,這樣很大程度上鞏固了她的勢力,為她的獨裁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一方面慈禧的身份是同治帝的生母,光緒帝的姑母,使得她的號召力高於光緒帝,光緒帝的一切行為和朝廷被慈禧掌控,朝廷內外全是她的勢力,光緒帝沒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勢力,導致他遇到困難時,無一人能幫助他,勢單力薄,他主持的維新運動最終失敗,他成了孤家寡人,無法與慈禧相抗衡,這就是光緒帝無法殺掉慈禧的根本原因。


物語情歸


因為慈禧太后不是權臣,她是皇帝的母親!其實很多人都想當然的認為,當初光緒帝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除掉慈禧太后,但事實上,這種觀點實在是幼稚。光緒帝不能除掉慈禧,第一,他不能除;第二,他沒能力除!


縱觀清朝歷史,乃至整個封建社會,都鮮有皇帝除掉自己母親的例子,即便不是生母,這樣的先例也是罕見的。在傳統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杏貞,與光緒帝載湉的生母葉赫那拉氏婉貞是親姐妹,而載湉的生父醇親王奕譞也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咸豐帝奕詝的親弟弟,所以說,載湉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其親外甥,兩者在血緣上本來就是非常親的。

載湉入宮後,慈禧太后對載湉照顧得也還算盡心盡責。在載湉心中,對這個“親爸爸”,他又害怕又親近,但談不上是仇恨。對他來說,他的皇位就是慈禧太后給的,雖然是個傀儡,他也沒有理由能夠去弒殺自己的母親,權臣可以除、親戚可以除,所以順治帝除掉了多爾袞,康熙帝除掉了鰲拜,嘉慶帝除掉了和珅,但是沒哪個皇帝會除自己母親。



雖然少有,但歷史上並不是沒有皇帝除掉母親的先例,比如秦始皇嬴政,就軟禁了自己的母親趙太后。但是,那需要一個前提,皇帝本身有足夠的力量。很明顯,光緒帝的實力根本無法與慈禧太后相比。

當時,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朝堂中的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榮祿等等,哪怕載湉的生父與兄弟——兩代醇親王奕譞與載灃,全都是對慈禧太后唯命是從的。而光緒帝並沒有實權,支持他的,只有翁同龢以及光說不練假把式的維新派。載湉即便狠下了心腸,也沒那個能力。

不過澹奕認為,當初若是載湉除掉了慈禧太后,恐怕清朝會滅亡了更快吧。因為慈禧太后禍國殃民是一部分,但是清朝風雨飄搖的江山得以苟延殘喘,也著實因為慈禧太后的手段。


澹奕


且不說慈禧太后根本不是“臣”,我還要更正一下,多爾袞可沒有被除掉,他活著順治根本除不掉他,他是死後被清算加罪。多爾袞不能被除掉跟慈禧不能被除掉的道理是一樣的。因為他們在時,權力早已滲透到內宮外廷的每一個角落,皇帝完全被架空,又怎麼可能除掉他們?鰲拜只能在外廷施加影響力而對內宮無能為力,至於和珅,其所有權力完全來自於乾隆的恩寵,跟前幾位一比根本不配稱權臣。


多爾袞是什麼身份?皇父攝政王!“皇父”說明他可以以父親的身份管順治的家事,“攝政王”賦予了他統攬全國政務的權力。從皇太極死後,多爾袞通過自己高超的手段先後除掉了最大的政敵豪格,壓制了原本排名在他之上的濟爾哈朗,從輔政王上升為攝政王,從叔父成為皇叔父再到皇父,滿朝文武全聽自己的號令,內宮外廷都有自己一人做主,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能不經多爾袞同意接近順治皇帝,所以,順治怎麼除得掉多爾袞?最後是因為多爾袞在外出狩獵途中突然病故,否則順治還得繼續做多爾袞的傀儡。只有等他死了,順治才有機會逐步剷除他的勢力,由蘇克薩哈等人呈上多爾袞謀反的“證據”,將多爾袞鞭屍洩恨,藉機剷除了他的勢力。


慈禧的情況其實跟多爾袞類似,甚至比多爾袞更厲害。慈禧在丈夫咸豐皇帝死後,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剷除了顧命八大臣,後又將恭親王逐出,乾坤獨斷。同治做了十三年皇帝,全都在慈禧掌握之下,光緒繼位時,慈禧已經是弄權的老手了,他哪裡還有機會反抗?而且光緒繼位時才四歲,等於又是從小被慈禧帶大,還一直稱呼慈禧“親爸爸”,所以慈禧既是他的母親又是他的父親,一切大小事務皆有慈禧做主,光緒又怎麼有能力反抗?

另外,慈禧最初對光緒還是比較放心的,甚至在光緒百日維新時也沒有反對而是基本放任他“胡鬧”。直到出現光緒竟然想到讓袁世凱包圍頤和園囚禁慈禧,這才讓她勃然大怒,再次發動政變囚禁光緒,恢復訓政。光緒試圖囚禁慈禧的痴心妄想也暴露出自己的無力,身居要職的榮祿、袁世凱等人都是隻知慈禧不知光緒,怎麼可能幫著他對付慈禧呢?自己靠著一群書生空談,失敗也是遲早的。


看了多爾袞和慈禧的情況,就明白鰲拜差在哪裡了。他雖然熬死了索尼,殺掉了蘇克薩哈,收服了遏必隆,當年的四輔臣成為自己一家獨大。但是畢竟有一個致命弱點,他是外姓臣子!因此無論自己在群臣中有多高的威望,面對諸如康親王傑書、裕親王福全等宗室貴胄依然不敢造次。而康熙的內功更是沒有資格踏入。所以,當康熙下定決心奪權之時,只要把鰲拜召入內宮,不許攜帶兵器又不能有衛士跟隨,其實想抓住他並不難。再加上真沒想到康熙會對自己這麼動手,所以完全沒有防備,也是大搖大擺進宮受擒。要是換了多爾袞或者慈禧,在宮中經營多年,你還想動這腦筋?他們一聲令下,侍衛都能把皇帝給他們擒住。所以鰲拜根本就不難抓。


和珅就更加不值一提了。嚴格意義上講,他只能算寵臣,不能算權臣。自從雍正建立軍機處之後,皇權空前集中,已經沒有任何一個臣子可以把自己的權力凌駕於皇權之上了。和珅雖然是一等公,是軍機大臣,是身兼幾個部的尚書,那又怎麼樣?他的所有權力都是乾隆給的,都是皇帝賦予的,皇帝隨時可以收回。沒有皇帝同意,他動不了一兵一卒,這樣的人乾隆一死,他的一切靠山都沒有了,嘉慶要對付他比捏死一隻螞蟻難不到哪裡去。所以賜他自盡他不敢逃也不敢不死,乖乖就範。這跟凌駕於皇權之上的多爾袞、慈禧哪裡可以同日而語?

所以說,能不能除掉誰,取決於皇帝有沒有可以壓制這個人的辦法,對付鰲拜就是動用內宮力量,對付和珅什麼都能用,而要對付多爾袞或是慈禧那就做夢了,因為那時候皇權是掌握在他們手裡而非順治或是光緒。


伊耆角木


個人觀點:光緒在慈禧眼中就是一個任由擺弄的玩偶,雖偶有蹦噠,也僅僅是慈禧的疏忽!光緒依託於慈禧方能生存,何來除掉慈禧一說呢?



光緒的成長史!

光緒的帝位是天上掉餡餅,砸到其頭上的,當時他只有四歲!四歲的孩子懂得什麼?只能憑個人喜好區分誰對他好還是不好!但有一點很明確,四歲的光緒從此離開了自己疼愛他的父母,走向了那“血盆大口”般的皇宮裡!

每個人的心性習慣都有一個成長過渡階段,光緒也不例外!然而光緒的成長環境一切皆在慈禧的把控之下!學習什麼,怎麼學,對於光緒來說是完全沒有自主權的!直至光緒的所謂成人禮,所定的皇后都是慈禧一手安排的:慈禧的侄女!

從慈禧將光緒作為帝位繼承人的那天起,光緒的悲劇就已註定,那就是一輩子都要呆在慈禧陰影之下,做一個聽話的傀儡!

不過,作為人就會有自己的主觀思想!萬幸的是,在那樣的壓迫感環境中長大的光緒,對世界仍充滿了愛!他的愛源於兩個人,他的老師翁同龢與愛妃珍妃!



光緒的親政史!

按祖宗律法,光緒到了親政的年齡,慈禧不得不適當放權,光緒也就正式走入了民眾與西方列強的視線中!

惡魔般環境中長大的光緒,終於有了可以大顯身手的時刻!作為新帝,光緒有太多的想法想要實踐,他深知大清朝的危機,並想要為之做出改變!所謂病急亂投醫,光緒看到了明治維新後日益強大的日本,覺得那也是大清朝的曙光,光緒決定變法圖強!

變法需要改變什麼呢?首當其衝的就是舊勢力的利益受到削減,而舊勢力的代表人物就是慈禧,即所謂的保守派!光緒作為維新派,第一次在明面處與慈禧站到了對立面!

然而,根基不穩、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又怎能鬥得過手握實權的慈禧呢!這次維新變法僅僅持續了103天也就宣告終結,變法人士被殺,變法制度全部廢除,就如一堂鬧劇,亂哄哄的發出了一陣聲響,又迴歸了寧靜!作為當事人的光緒,從此失去了陽光!



光緒的悲慘與無助!

變法失敗後的光緒失去了一切政治權利,僅有的自由也被剝奪,他被慈禧軟禁於三面環水的瀛臺,而瀛臺又有水牢之稱,光緒的處境是何其悲慘!

此時的光緒甚至成為了慈禧的眼中釘、肉中刺,想要除之而後快!慈禧一度想要廢黜掉光緒或者殺害,均因堵不住天下人之口而不了了之!

在慈禧眼中,光緒就是自己不快樂的源泉,要把一切快樂皆建立在光緒的痛苦之上!慈禧鞭打光緒最寵愛的珍妃,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時候,還將珍妃推進井裡墜亡!光緒能怎麼做?無能為力下的行屍走肉!




小結:公元1908年農曆十月廿一日傍晚,光緒離世,僅僅過去不到二十小時,慈禧也隨之告別了自己把控一輩子的大清朝!兩人的死亡時間給大眾留下了太多的遐想空間!

光緒被慈禧毒死論是傳的最廣的說法,說是慈禧不想在她死後讓光緒重掌朝延大業,在深知自己要離世前,也要把光緒毒死!當然這並無實際的證據!

再來討論光緒除掉慈禧一事,光緒是沒能力做到的!假若真能做到,其也沒有辦法收場的,戊戌變法的失敗間接的也能表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