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賣身”佛寺讓大臣贖?梁武帝半世英主,晚年卻醉心佛教

小時候電影《少林寺》正火爆,記得最後主持問李連杰幾大戒律是否能遵守,其中有不能喝酒吃肉的戒律,其實這還真不是人家佛教最初就有的,這個事情的推廣和歷史上的一個皇帝分不開。

這個人就是梁武帝,叫蕭衍。挺長壽,活了86歲高齡,在皇帝之中算是名列前茅的了,是西漢蕭何的後代,那時候想出名能出名的基本上都是貴族後裔。

這人挺有才學,愛讀書好鑽研,當了皇帝也是一夜一夜的讀書,就這刻苦勁不當皇帝當學者也是肯定要青史留名的,據說學問是達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地步,厲害的很。

皇帝“賣身”佛寺讓大臣贖?梁武帝半世英主,晚年卻醉心佛教

官二代出身,年輕時候交的朋友後來也都是高人,不是著名的學問家就是大詩人。家世好還有才華,做官就很容易,升官也很容易。後來皇帝昏庸,他就幫助權臣蕭鸞篡位,有擁立之功,一下子就提拔成了核心權力圈裡的人物了。

蕭鸞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就打過來祝賀了,帶了點隨從,人不多,才30萬。

蕭衍終於有機會帶兵了,這一下他的軍事才能也顯露了出來,在救援義陽的戰役中嶄露頭角,作為先鋒大敗魏軍於義陽城下。戰後獎勵又遭到了領導的提拔。

公元487年秋天的時候,北魏又來了,前鋒直逼現在的湖北襄樊,結果讓魏軍給包圍了,軍中糧草也不多了。蕭衍建議主帥迅速突圍被拒絕,結果統帥自己先跑了。蕭衍沒辦法,只好退守樊城,部隊損失挺大的。不過皇帝沒怪他,還給了他一塊地盤-雍州,蕭衍就此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了。

按說這日子就不錯,領導信任器重,自己一直升官,還有了自己的地盤。誰知道好景不長,老領導病死了。

皇帝“賣身”佛寺讓大臣贖?梁武帝半世英主,晚年卻醉心佛教

老領導的兒子蕭寶卷不太靠譜,胡來,把蕭衍的哥哥也給殺了 。蕭衍這回急眼了,能幫助老領導篡位的人能是啥善人啊,就又聯合了一個王爺造反了,一路攻到了首都建康城下,攻進了城把宮城給包圍了起來。

這時候朝廷內部發生了混亂,一些大臣殺死了蕭寶卷,持首級投降了。蕭衍就推舉他聯合的王爺當了皇帝,他也升官了,掌管朝中所有大小事務,還能帶劍上殿。熟悉吧,就是曹操的待遇了。

不過他沒曹操的耐心,公元502年,在做好了充足的輿論準備後,蕭衍正式登基稱帝了!

原來的皇帝被逼自盡了,用暴病而死的名義宣佈,按皇帝禮儀安葬了。

南朝的齊國滅亡了,梁國建立了。

蕭衍這人做事挺認真,五更就起床處理政務,天氣冷把手都凍裂了,沒辦法,南方沒取暖這一說,全靠浩然正氣乾熬,從古到今都這樣。

廣開言路,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就算老百姓都能給他上書。而且特別節儉,不講究吃穿,忙的一天就吃一頓飯,實在忙的不行不行的了就喝碗粥充飢,是個幹事業的樣子!

蕭衍特別重視吏治,經常親自召見官員,細心教導,獎勵有功績的官員並大力提拔他們,這些措施都保證了梁朝政令的推行。

然而是人就有毛病,蕭衍也有。主要毛病就是“護短”。首先是他的弟弟蕭宏犯罪了,他不但不懲罰還升官,十分縱容。結果膽子越來越大,居然和自己的堂侄女也就是蕭衍的大女兒私通,敗壞倫常又害怕,就琢磨要弄死蕭衍篡位。

皇帝“賣身”佛寺讓大臣贖?梁武帝半世英主,晚年卻醉心佛教

安排了刺客刺殺蕭衍被抓住了,事情敗露,蕭衍的女兒自盡,弟弟蕭宏居然又被原諒了,真是中國好哥哥。

蕭衍的二兒子叫蕭綜,母親是原來蕭寶卷的妃子,跟了蕭衍之後七個月就生了蕭綜,那時候沒親子鑑定的方法,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早產啊還是蕭寶卷留下的遺腹子。不過蕭衍厚道,打小就疼這孩子,慣著長大了之後知道了自己七個月出生這事情,孩子也是偏執,認準了自己是蕭寶卷的孩子,從此恨上了蕭衍。

後來蕭衍派他領軍和北魏作戰,他就趁機跑了,投降了北魏。公開宣稱自己是蕭寶卷的後代,不認蕭衍這個爹了。都這樣了,蕭衍還是眼巴巴的盼著他回來呢,又帶口信又捎東西的,可最後也沒回來。

這兩件事的打擊使老年的蕭衍看破了紅塵,把精力逐漸轉移到了研究佛學上來了。

可能是有學問的人思維模式和一般的凡夫俗子不一樣吧,公元527年,蕭衍跑到了同泰寺,當起了主持來了。雖然就三天,也是開創歷史了。信佛之後的蕭衍不近女色不吃葷,還下旨要求全國都要效仿,這也就是《少林寺》裡說的那幾條戒律的由來了。

皇帝“賣身”佛寺讓大臣贖?梁武帝半世英主,晚年卻醉心佛教

不但人不準吃,神仙也得吃素,他下令以後寺廟祭祀不準再用豬牛羊啥的了,神靈要和他一起吃素。最後反對的聲音太大,就命令用面做成豬牛羊,用來祭祀神靈。

後來的蕭衍又幾次出家當和尚,然後讓大臣們湊錢去廟裡把他贖出來,折騰的那叫一個歡實。晚年的蕭衍任用奸臣,剛愎自用而且一改當年的節儉,大建佛寺,不聽人勸。後來古詩中說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多是那時候建的。

歷史學家把公元520年看做梁朝的分水嶺,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蕭衍開始了他的出家折騰生涯。梁朝從此走向了衰敗。

這時候北魏平定六鎮之亂的軍隊中一個叫侯景的人政治鬥爭失敗投降了梁朝,還帶來了不少的地盤。這讓一直被北魏壓著打佔不到什麼便宜的蕭衍十分高興,立刻對侯景委以重任,封異性王,封大將軍。結果惹下了大麻煩了。

侯景之所以歸順南朝是因為這人人品有問題,誰都不敢用他了,在北朝混的人嫌狗不待見,實在沒轍了才歸順的南朝。

緩過來這口氣的侯景就不安分了,再加上蕭衍其實對侯景也不信任,想用侯景和北朝換些便宜,不料被侯景知道了,就打著誅殺權臣的名義發動了叛亂。

皇帝“賣身”佛寺讓大臣贖?梁武帝半世英主,晚年卻醉心佛教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圍困了都城。因為這些年朝政混亂,所用非人,城中糧食匱乏,疫病流行,軍隊沒有鬥志,將領也不得力,居然就開城投降把侯景放進來了。

進城後的侯景雖然懾於蕭衍的帝王之威沒有殺害蕭衍,卻殺死了他的兒子還凌辱了他的孫女。

軟禁了蕭衍,並削減了蕭衍的飲食。五月,一代開國英主樑武帝蕭衍被活活餓死在臺城,享年八十六歲。

其早年的雄才大略與晚年的昏庸迷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活活餓死的悲劇命運更讓人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