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逼近,投資理財會發生哪些變化?

網絡有則傳言,說中國內地出現了首家零利率的銀行,匯豐銀行5000元以下的存款利率為0。

不過很快匯豐銀行就出來闢謠,這實際上是香港匯豐針對港幣存款的規定內地的人民幣存款並未出現零利率的情況。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抱怨目前的存款利率太低,一年的存款利率還不到2%。

也有人說,目前大陸的CPI顯著高於存款利率,實際上已經是負利率了。

前兩年,我們還在盡情享受著經濟一路狂奔的紅利,而如今,我們都開始討論負利率的可能性了。

負利率逼近,投資理財會發生哪些變化?

圖:11月21日,周小川在出席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時這樣說的:“中國還是可以儘量避免快速地進入到這個負利率時代”。

現實,確實比我們預想的要殘酷得多啊……

01、負利率為什麼會出現?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就出現過國債負利率,只不過當時誰也沒料到,這個特殊事件會成為一個新時代的標誌。

2008年金融危機後,不少歐洲國家為了刺激經濟,經歷了從低利率到零利率再到負利率的過程:

負利率逼近,投資理財會發生哪些變化?

如今,全球負利率的趨勢不僅沒有減弱,反倒有所增強。

就拿美國來說,今年已經降息三次,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1.50%-1.75%,已經沒有多少可以下降的空間了。

負利率逼近,投資理財會發生哪些變化?

那麼,中國會不會也馬上跟進呢?

前些日子,央行行長易綱撰文,稱“我們不搞競爭性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

而原央行行長周小川隨後在創新經濟論壇上提到:“中國還是可以儘量避免快速地進入到負利率時代。”

這兩位大佬的表態,背後的邏輯是連貫的,傳達給外界的信息也很明確:

雖然我們短期不會出現名義上的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但中長期看,完全存在可能性。

負利率逼近,投資理財會發生哪些變化?

02、人口老齡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正是我們正在經歷的

但回過來想,負利率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呢?消費和投資需求不夠、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而這和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結構失衡有很大的關係。

這兩個互為因果的因素,也恰好是目前的中國正在經歷的:

2000年人口普查時,60歲、65歲及以上的人口分別佔總人口10.46%和6.96%,在2015年1%的人口抽樣調查中則上升到了16.15%和10.47%。

隨著年輕一代生育慾望的下降,老齡化程度會越來越嚴重,勞動力結構會越來越失衡。

而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之大,已經不用再多說了。

當大家已經在討論需不需要拘泥於“保6”這個目標的時候,已經說明現在的經濟早就和高增速時代說拜拜了

03 、如果中國也進入了負利率時代,會對我們個人的財富增長和理財投資會帶來什麼影響?

負利率是為了拉動內需,或許也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比如存貸款負利率了,存錢沒有利息反要倒貼,借錢不用利息還能倒賺,這會刺激大家去消費、去投資。

可能很多人會去購買一些並不怎麼需要的東西,這些“虛假”需求被反應到生產企業那,長久下去經濟處於一種很不理性的狀態下,就難免會失衡。

畢竟,過多的消費會推高物價,物價不斷上漲就會導致貨幣的購買力不斷下降,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大家就不敢消費了。

於是企業效益降低導致失業率下降,這讓大家又更不敢消費了,整個經濟就由此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全然進入了一個低慾望社會,年輕人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不想消費甚至不想前進,未來還能靠誰呢?

另一方面,資產越是縮水,投資就越是持續增多,大家都參與到這種錢生錢的遊戲中,這就可能會催生出很多

投資泡沫,投資風險也會與日俱增。

在如今去剛兌的環境下,相信很多人都能明顯地感覺到,高收益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已經不好找了,而且以後會越來越難!

前段時間預訂利率4.025%的年金險被停售了,可以鎖定長期收益率的年金險以後的預訂利率不會這麼高了。

沒準等到一兩年後,年化收益4%的理財產品都很難買到了。

更別說如果真的進入了負利率時代,理財收益之低更是難以想象

04、現存的負利率發達國家居民如何理財?

理論上來說,銀行實行負利率,居民將錢存放在銀行,不但不能獲得利率,還需要付利息給銀行,那麼這些國家的人錢都放在哪裡?

第一,繼續儲蓄

該存錢的還是得存錢,把錢交給銀行管理,實際上是得不到利率的,每年還需要交一定的管理費,但是如果錢不放在銀行,無法進行相關的支付,自己保管也是不方便的事情,有些人依然會把錢存在銀行裡。

第二,該花的花掉

發達國家儲蓄率一般不高,崇尚的是消費主義,賺了錢一般拿來消費,比存在銀行要好,這也是負利率本身的一個目的,讓用戶將錢用於消費拉動經濟;另一方面爭取賺更多的錢,以此來跑贏負利率。

第三,購買債券

經濟增長低迷,在實體投資表現會較為謹慎,反應在數據中即固定資產投資低迷,投資者會傾向於購買國債。

負利率逼近,投資理財會發生哪些變化?

第四,投資共同基金

在發達國家裡,投資理財的渠道很多,大部分人並不喜歡把錢存在銀行,比如說很多家庭會將錢投資於共同基金,由共同基金進行專業化管理,為投資者帶來更高的預期收益,而發達國家的股市表現強勁,又進一步改善了居民的資產負債表。

負利率逼近,投資理財會發生哪些變化?

總結:

負利率是貨幣政策的無奈選擇,主要是為了通過將資金從金融機構中趕出,達到刺激經濟和拉動通脹的目的,不過在實體經濟沒有真實擴張動力支撐及居民消費意願不強的情況下,實際效用有限。負利率國家的居民主要是通過投資理財的方式來實現保值。

想深入瞭解“理財項目”,可以私信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