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村沒有了“炊煙”,會有什麼變化?你有什麼看法?

孫華藝


問:倘若農村沒「炊煙」了,會有怎樣的變化?有何看法呢?

哪裡有炊煙,哪裡就有家!農村沒了炊煙,要麼是變成了鮮有人居住的空心村,要麼家家戶戶花幾千塊錢安裝了天然氣。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炊煙裊裊,雞犬相聞,一派靜謐的鄉村圖景一次次出現在夢鏡中,最後在早晨的車鳴嘈雜聲中醒來,方知是夢。以前的農村土坯瓦房多,土灶也多,許多農家的偏房房頂就有煙囪,每到飯點的時候,各家各戶房頂的煙囪上就冒出了炊煙。


在生火時,由於用秸稈草料,所以濃煙更明顯。炊煙無言地訴說著農家的喜樂與哀愁,訴說著一代代人的希望和憧憬。一些從事野外工作的人,看到山中農家升起了炊煙,即便不去造訪心裡也會變得平復,不再孤寂和慌張,因為有炊煙的地方就會有希望。

一、花幾千塊安裝了天然氣

沒了炊煙,說明農民已逐漸拋棄了土灶,改用燒電或者天然氣。農村的生活條件改善了,有些農村安裝了天然氣,雖然初裝費不菲,但好歹也享受到城裡人的生活了,但對農民來說也有不好的一面。



由於農民的體力勞動多,飯量比城裡人要大很多,每天光是做飯就要花費很多電或氣,另外還要煮豬食餵豬,每月下來的電費和氣費就要比城裡人多很多,這對掙錢不易的農民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在刺楸老家這邊莊稼多,所以燒火做飯用的是玉米秸稈、玉米芯、麥秸,還有枯枝落葉。以前覺得土灶贓煙熏火燎的,沒燃氣灶和電磁爐方便。燒電或氣做飯沒了炊煙,也沒了柴火灰燼,倒是乾淨了許多,可做的飯沒那種味道了,也找不到做飯時的那種感覺了。

二、農村人少了

有炊煙的地方,就是有農家的地方。除去捨棄土灶用上燃氣灶或電磁爐,炊煙的消失還可能是村子衰敗,村民修建外遷所造成的。除了打工、進城安家外,一些農村在別處修建了聚居點,村民們陸續搬遷入住,老房子拆了或者垮塌了,住老家的村民也就越來越少了,炊煙自然也就少了。



沒了炊煙的燻燎,那些空著的老房子就更容易垮塌了,刺楸村裡近年就有不少空心房慢慢垮塌,此後也就沒人去過問它了。有誰還記得主人在老房子裡最後一次燒火做飯是怎樣的情景呢?誰又知道那將是最後一次呢?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若沒炊煙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裡?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一聽到這首由莊奴作詞、鄧麗君演唱的《又見炊煙》我就會想起我的老家,一想起我的老家,鼻子就酸酸的。我的老家村西頭有一條河,名子叫沭河,沭河的旁邊有一條又長又高的河堤,是用泥沙堆砌的,小時候我經常一個人到那裡玩耍,看看喇叭花,摘點野葡萄吃,就覺得很溫馨。站在高高的河堤上,看到村落裡嫋嫋的炊煙,我就意識到該回家吃飯了,不然我奶奶會滿村的喊著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飯,有時嗓子都喊啞了。這小編就很會編排,很會煽情,很有水平,用“炊煙”來敲擊人們內心深處最柔弱的部分,用炊煙來代替祖祖輩輩難以割捨的農家小院。

可是我覺得,當時代發展到今天,用什麼代替都不行了,回憶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我看到網上發的那些視頻,現在農村房頂上哪還有幾家冒煙的?要麼搬出去了,要麼打工去了,只剩下些留守老人和兒童,有網友給配上了憂傷的調子,原本就沒有生氣的村落顯的更加淒涼了。而且有些村子本來就不大,幾十戶人家的樣子,除去打工和搬走的,都快變成無人村了,前幾天看過一個視頻,有的村落已經破敗不堪空無一人了,作者竟然給配上了恐怖鬼片背景音樂,讓人驚恐萬分毛骨悚然,從黑漆漆的窗口往裡看,幻覺中似乎有一個披頭散髮的白衣女子站在那裡。

人挪活,樹挪死,沒有比現在這種情況更糟糕的了,我覺得就要觸底反彈了,嗯,是的,農村已經到了必須規劃、必須整合的地步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樣下去的結果是在惡性循環,所以要痛定思痛改頭換面。斗轉星移,時代變遷,萬物沒有一成不變的,經驗是一點一點摸索出來的,真理是一步一步檢驗出來的,原地踏步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節奏和需要的,現在全國發展勢頭迅猛,形勢一片大好,發展的、歷史的天平正在向農村傾斜。如今各省各市都在搞城市圈,市市合併,村村合併,就像拼圖一樣,把零散的東西拼湊成一個整體,以大帶小,以強帶弱,這樣可以縮小貧富差距,可見國家用心良苦。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迎來新的就意味著要失去一些舊的,必須有這種思想準備,失去了農家小院,就意味著搬進了樓房別墅,腳踩兩條船是不可能的,總的來說,農村發展的潛力是無窮的,美好是用來實現的,炊煙是用來懷念的。

又見炊煙升起,勾起我回憶,願你變作彩霞,飛進我夢裡,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




海島鵝卵石


我六歲開始煮飯(搭著板凳),至今仍覺得自豪,對於代表著溫飽的炊煙,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

猶記得小時候每到農忙都會放農忙假,我也隨著父母上山幹活,那時候家裡窮,沒有手錶,早上母親做早飯是聽公雞叫了幾遍,而中午一般是我回家煮飯,至於怎麼確認到了中午,那就是看別人家的煙囪有沒有炊煙升起,那時候,炊煙代表著我將從 苦力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做一件更輕鬆的事。

小時候的農村,沒有鄉村公路,學校蒸飯要兩分錢的“蒸票”,兩分錢可以買五根麻花了,所以我都是回家吃午飯。每到能看見家的那個山坳,先是看看自家的煙囪是不是有炊煙裊繞,如果有,那會很開心,因為很快就能吃飯了,如果沒有,那很大可能是老媽剛剛回家,還沒來得及生火,已經做好飯的可能性很低。

傍晚時分,夕陽餘暉映照漫天紅霞,村落裡嫋娜而上的炊煙絲絲縷縷,飄蕩在山澗上空,仿若青色的絲帶纏繞在山周圍,讓人生出飄然若仙的感覺。

如今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農村也安裝了天然氣,加上一部分人離鄉進城,這樣的村莊獨有的景色已漸行漸遠,不復存在了,讓人在驚歎條件進步的同時,也不免感嘆和質疑,自己的家鄉,還是原來那個家鄉嗎?


蟹行四海


作為一名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在外面戲耍疲倦,回家時早已掛上月梢的裊裊炊煙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現在農村裡的灶房大部分都改成了液化氣,有些人還用煤球。那麼對於我來說,炊煙消失不見的農村只是沒有了過去的親切感,畢竟用柴火燒出來的飯是最好吃的也充滿了而是滿滿的回憶。

一些農村地區比較貧窮,一年就用不了多少電或者煤,甚至一些老人家一個月採用幾塊錢的電量,如果農村沒有炊煙的話,首先他們的經濟負擔就會加重,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人取暖用的都是柴火,因為大部分人都裝不起空調,如果冬天取暖換成暖氣而不讓用煤或柴火的話,那麼一個冬天僅取暖的花費就要上幾千,經濟能力本來就低的農村人根本就承受不了。

吃過柴火燒的飯再吃天然氣、煤氣做的飯的人都知道,柴火燒的飯最好吃,柴火燒飯是中華人民的老傳統,農村人都習慣了用柴火燒飯,如果突然沒有了柴火,農村人的生活方式肯定會發生很大的改變,而且柴火做出來的飯最香,如果農村沒有了炊煙可能就吃不到這樣香噴噴的菜餚了。

此外,最近有些專家認為少了炊煙的農村會更加環保,炊煙只會汙染空氣,應提倡禁止農村使用柴火燒飯。其實這只是這些專家們搞得虛名罷了,只是為了博眾人的眼球。其實炊煙對空氣的影響是很小的,首先農村地廣人稀,種的樹多路上的車少也很少冒黑煙的大煙囪,所以農村的樹林是很容易把這些炊煙淨化掉的,若是論保護環境首先應該禁的就是工廠的大煙囪,和路上燃燒汽油的車輛,這才是空氣質量差的罪魁禍首。


憨八老農


農村的“”炊煙”(煙火)之旺,喻意為家庭的繁榮昌盛。”炊煙”有二層含義。

一、 ”炊煙”是指人間的煙火,後引申為飯,人都是吃飯的,只有神仙不用吃飯,所以有不食人間煙火之說。 二、”炊煙”的另一層含義是,描繪的是農耕文化時代,生活在青磚瓦房裡,用木柴作燃料,濃煙嫋嫋屋間,形成的動靜生活方式,煙火之旺,說明村落之興盛。 現在的農村”炊煙”發生了新的變化。 一是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農村人口稀少,落村一片冷靜,不見煙火,沒有人氣。 二是農村掀起新的建房熱潮,建造水泥結構磚房,老村莊舊房子無人居住,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進行了重大變革,現在,農村都是用電或 使用液化氣等新的能源,炊煙 難見。 三是中國成鎮化率的越高,城市越發展,農村的木柴沒人燒、沒人砍伐,到處是青山綠水。”炊煙”雖依稀,可農村的生活會越來越更美好!





木老定石


在農村流傳這樣一句話:“你就見不得別人煙𠧧冒煙,一冒煙你就想給塞了”。用來比喻那些小人及心裡扭曲的壞人。

“如果”只是一種假設。若真的到了農村沒有了“炊煙”,農村將是一座“空城”,只有孤魂野鬼四處哀嚎,那太令人恐怖了。

其實那只是一種假設。不管怎樣是永遠不會到那一步的。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農村也越來越變得美麗迷人。





康麥平


炊煙裊裊、犬吠聲聲,牛羊哞哞、雞鳴嗲嗲。夕陽拽長了垂枊阿娜多姿的身影,孩童嘻戲在高大蒼桑的老槐樹下。回巢燕雀語呢喃,暮歸荷鋤耕田漢。炊煙自是慈母燃,煮熟茶飯喚兒餐…………。

也許這就是我們記憶深處家鄉的印象,而且這鄉村景觀極富詩情畫意,引無數文人雅客為之抒情釋懷、揮毫潑墨,創作出很多經典式田園風光的美文佳作。每每讀賞讓人身臨其境親切萬般。

然而隨著社會發展,時代的變遷,農村己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這種鄉村田園詩般的美侖美奐的景觀,早己一去不復返。從秸稈禁燒漚熟還田到煤改氣、煤改電,農家主婦也不再受煙熏火燎之苦,大都用上了液化氣、優質無煙環保煤、電磁爐、天然氣等清潔能源。農村生活正發生一個天翻天覆的質的改變。

沒有了炊煙升起的家鄉依然是家鄉,那裡依然有熟悉的鄉音、百年傳承不變的習俗、大嬸大叔們,扯著大嗓門粗曠的吶喊。只是家鄉出落得越發秀美,村民的生活越發幸福而巳。



龍鄉子龍ABC


在我們的農村老家,這種一到做到時間就翠煙嫋嫋的景象真在漸漸遠去。不可避免的,村子裡正在建設新型的居住社區,建好後的廚房肯定是寬敞明亮,功能到位,最大額特點之一就是會沒有了炊煙了。



如果都沒了炊煙,在農村生活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也許有人會說你真是多愁善感,但習慣了農村炊煙裊裊的生活,幾十年了,如何能夠不懷念呢。在農村人來看,這就是辛勤勞作的一種表現,這是咱們農村無限生機的景象。



看到”炊煙”這兩個字,喜歡聽歌的我總能想起鄧麗君得那首《又見炊煙》,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如哪裡。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髮展,很多兒時的記憶都逐漸消失了。如今我們歲數都不小了,上了歲數的人,就特別愛懷舊,如果炊煙不在,農村的很多景象都沒了,只能在別人圖片種感受,難免會心生感慨,難免會對一些事情產生看法。



現在想想多年前在家燒大鍋,燒柴火做飯的畫面還歷歷在目。我們不能為了一絲鄉愁而阻止時代的進步,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舊的炊煙永遠留在心中,讓新的炊煙伴更美好的生活。


蘇北申哥


農村沒有了“炊煙”,還叫家鄉嗎?

幾百年來農村燒火做飯用的都是樹枝柴草。一到做飯時間,全村上空煙霧燎繞,但我們的上一輩,都習慣了用這種辦法做飯,隨著國家的強盛,科技的發展。農村的燒飯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隨著電能的發展,大家開始用電飯鍋燒飯。液化氣做菜,做飯時的煙霧大大減輕。隨著農村基礎建設的發展,天然氣也進駐了千家萬戶,農村做飯時的炊煙不見了,藍天白雲又回到了農村,沒有了炊煙,農村空氣好多了,雖然沒有了炊煙,也不能代表農村就變了樣,現在的農村。經過國家基礎建設的投入, 已經成了換藍一新的新農村。





平安是福146908304


小時跟著父親第一趟進城,清晨看到城裡人家家戶戶大門口邊放著馬桶,老遠就聞到一股臭氣,還有看到走街串巷的小販子,賣著各自的貨。那時就想:做城裡人真好!拉的吃的都有人幫助服務,真是神仙日子。社會的經濟的發展,這些遠離了人們的視線,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倒退,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如今農村的飲煙越來越少,房子越造越高,越來越結實,不用擔心屋漏和火災,一切煩惱過去了。人們一看到炊煙,自然而然就有一種莫名的懷舊,家的感覺。不管對城市人還是鄉下人來講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經歷了時代的風雨,終究會被歷史淘汰,想挽留也很難。嫋嫋吹煙,西塞晚漁,真的很想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