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軍:東莞綠色建築大勢所趨 健康建築可為先鋒

綠色是未來的顏色,綠色建築是未來的家園。

2019年第九屆熱帶、亞熱帶(夏熱冬暖)地區綠色建築技術論壇剛在東莞落幕,創下國際性論壇在地級市舉辦的先例,同時也引起了大量東莞市民、房地產從業者對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現狀、發展方向、政策、標準及難點等問題的關注。

鄧建軍:東莞綠色建築大勢所趨 健康建築可為先鋒

第九屆熱帶、亞熱帶(夏熱冬暖)地區綠色建築技術論壇

在這個重要的節點,一點資訊東莞房產頻道特約東莞市綠色建築協會會長鄧建軍進行獨家訪談,深入地談了談他眼中綠色建築的現在和未來,給大家一份最及時最精準的綠色建築發展簡報。

鄧建軍:東莞綠色建築大勢所趨 健康建築可為先鋒

東莞市綠色建築協會會長鄧建軍

不少人對綠色建築存在誤解

“不少人把綠色建築當成建築行業中的LV,建築行業中的奢侈品……”鄧建軍會長坐在窗明几淨的會客室裡就大眾對綠色建築的看法侃侃而談。

鄧建軍表示,不少人認為房子綠化好就是綠色建築,甚至有人認為只要玻璃窗夠大,白天不用開燈都是綠色建築。

他認為這些認知顯然過於狹窄和片面,從專業角度來說,綠色建築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定義,一是呈現效果,二是社會責任。綠色建築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材、綠色、環保),還可以為節能減排出一份大力,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承擔責任

綠色建築是大勢所趨

隨著中國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推進,綠色建築在中國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熱潮,東莞市綠色建築發展也取得了良好進展。

鄧建軍表示,現在大家幾乎都推崇綠色發展理念,認同綠色建築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正因為如此,東莞市綠色建築協會成立之初只有67家會員,短短三年已經壯大到約200多家,幾乎囊括建築業上下游各個工序,其中也包括碧桂園、萬科、民盈等知名開發商。

鄧建軍:東莞綠色建築大勢所趨 健康建築可為先鋒

東莞萬科大廈

回顧近兩年的成就,2018年東莞市申報綠色建築共29個項目,面積超過230萬㎡,其中設計標識國標一星22個,國標二星2個,省標二星1個;運行省標一星2個,國標一星1個,三星1個;2019年東莞市申報綠色建築共47個項目,面積370萬㎡。其中設計標識國標一星35個,國標二星7個,國標三星2個,省標一星1個,運行標識東莞一星導則1個。

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東莞綠建項目的申報數量及評星數量都呈上升趨勢,綠色建築已成為建築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健康建築可為綠色建築先鋒

誠然,綠色建築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但由於綠色建築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大眾認知與接受程度不夠,所以對綠建產品落地的推動力不足

大部分人對綠色建築的理解還停留在綠化率上面,只關心樹種得夠不夠多、花園看起來舒不舒服,開發商也只在局部使用了綠色技術,比如水循環系統、雨水回收系統等,因此要轉變群眾觀念,讓綠色建築深入走進群眾生活,還需要一定時間。

針對這一現狀,鄧建軍提出健康建築大有可為。他認為,建築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最開始人們覺得有地方住即可,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慢慢進入到目前所處的第二階段——裝飾階段,最後一個階段則是要住得健康。人這一輩子,有超過90%的時間都待在建築物裡,建築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人們不一定關注綠色建築,但對個人身體健康還是相當在意的。

鄧建軍覺得健康建築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專業打造。一是,即隔音,通過隔音營造良好的聲環境;二是,即該補光的地方補光,該遮光的地方遮光,保證視覺上的舒適;三是

,即體感,室內儘可能做到恆溫恆溼,溫度與溼度都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四是,即氧氣,要保障室內空氣中的含氧量及空氣質量。

朗詩的“三恆建築”就是個很好的案例,三恆建築採用地源熱泵系統、新風系統、天棚輻射等技術,在住宅裡形成一個恆溫、恆溼、恆氧的綠色空間,讓人無論什麼時候回到家,都能感覺到舒適、健康。

鄧建軍:東莞綠色建築大勢所趨 健康建築可為先鋒

朗詩熙華府

部分精彩對話

一點資訊東莞房產頻道:試想一下市民以後住的綠色建築可能會是怎樣的?

鄧建軍:全都建成高層建築,節省土地資源,剩下的土地可以用來做更多公共空間;車有專用電梯,可以直接上到家門口,電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後可以直接回家裡充電;房子可以360度旋轉,不用擔心朝向的問題;每個單元都配有獨立的花園,有面牆可以種植物、水果,採用滴灌技術,定時控制,不用惦記著要澆水、施肥,只要種跟收割就好了,還能同時滿足觀賞、裝飾、吃、簡易種植的需求,對視力、心情、身體都有益處……

一點資訊東莞房產頻道:發展綠色建築有什麼好處?

鄧建軍:從當前的商品房來看,綠色建築產品可避免同質化競爭,打造更多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優質產品,老百姓可根據需求來進行選擇。

萬江麥德龍就是東莞綠色建築協會的會員,也是東莞第一個舊有建築物改造的綠色建築示範項目。麥德龍投入1400多萬,增設了雨水回用系統、冷鏈熱回收系統、光伏發電系統,更新智能化系統,更換照明燈具,引進太陽能智能垃圾筒……不僅增加了顧客購物環境的舒適度,改善了員工辦公環境,一年還節省了400多萬電費。

鄧建軍:東莞綠色建築大勢所趨 健康建築可為先鋒

麥德龍

東城聖融生態幼兒園是個更好的案例,建築表面被植物全覆蓋,人、植物、動物、微生物在陽光、雨水、空氣、土壤相生成的影響下構建了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這個項目也獲得了國內多項大獎。

鄧建軍:東莞綠色建築大勢所趨 健康建築可為先鋒

聖融生態幼兒園

一點資訊東莞房產頻道:

東莞發展綠色建築有哪些難點?

鄧建軍:一是技術發展尚未成熟,綠色技術和設備更新太快,企業購買設備之後,可能沒過多久,更好更便宜的新設備又會出來,之前的投資就成了浪費;二是樓市處於調控階段,開發商建設綠色建築,成本增加;三是市民沒有意識到綠色建築對生活的便利性以及對健康的影響,因此購買慾望不強

為了大規模推進綠色建築發展,要先從基本面出發,增加國人對綠色建築的瞭解,國家立法、學校教育、媒體宣傳都不可或缺。國家要推進綠色建築發展立法工作,從法律法規層面保障促進綠色建築發展;從教育抓起,建設綠色校園建築,通過建築本身加深孩子們對綠色建築的理解,再通過小孩教育大人,層層推進;媒體積極進行宣傳,讓綠色建築的理念深入人心。

東莞綠色建築協會為了推進綠色建築的發展進程,也在

政策宣掛、技術交流與培訓、上下游資源平臺的整合、社會傳播與推廣方面下足了功夫。協會跟莞民投、東莞萬科、嶺南園林、廣東中天四大團體簽訂合作,在服務好四大團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紐帶的作用,在技術與項目之間搭建橋樑,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並跟進整個綠色板塊的規劃設計、材料設備、施工落地及後期的運營維護,爭取做到全方位覆蓋,讓產業鏈中的企業都能參與到推動綠色建築發展的大業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