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秀概念車“肌肉”,“索尼大法”投身造車動機受質疑

​近日,在2020年北美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期間,索尼“毫無預兆”地發佈了一款Vision-S概念車,雖然此前從未向外界袒露過進軍造車業的想法,但當一輛造型酷炫的實車真正出現在展臺之上時,仍不禁讓人感嘆這家日本科技巨頭企業驚人的行動力。


據悉,新車定位為四門轎跑車,內部座椅為四座式。外觀方面,新車前臉採用了封閉式格柵,下方為大尺寸梯形進氣口,其圓潤的頭燈組由一根燈帶貫穿相連,車側採用了隱藏式門把手。從尺寸上來看,Vision-S概念車與特斯拉 Model S非常接近。
此外,索尼官方還透露了一些具體的動力參數,例如,Vision-S搭載了前後兩臺電動機,綜合最大馬力268馬力,百公里加速為4.8秒,最高時速可達240km/h。

大秀概念車“肌肉”,“索尼大法”投身造車動機受質疑

眾所周知,作為一家成立了半個世紀之久的跨國企業,索尼自進入數碼科技領域後,其發佈的各類產品,包括電視機、音箱等等,一直是行業內的標杆產品,甚至連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也一度深受索尼公司的影響。也因此,每當有索尼的新產品發佈,全球擁躉爭相購買,於是也就有了“索尼大法”的說法,用以對這家公司產品的褒獎,並且一度沿用至今。
不過,從此次在CES上發佈概念車來看,業內關於索尼投身造車的輿論,並沒有當年蘋果造車、谷歌造車甚至戴森造車時的“熱火朝天”,相反,如同一滴水匯入江河,只是激起了幾圈漣漪。為何曾經的“索尼大法”投身造車卻不香了?

大秀概念車“肌肉”,“索尼大法”投身造車動機受質疑

外界分析,首先,索尼造車的“動機不純”。
隨著汽車行業“新四化”趨勢的加劇,原本的傳統制造供應鏈開始加入大量的電子產品供應商,包括屏幕、傳感器、電子雷達等等,這些供應商在整個汽車製造中所佔據的比重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重要。而索尼就是其中的一員,因此,打造Vision-S概念車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展示自己在汽車駕駛輔助和信息與系統零部件方面的“肌肉”。
從Vision-S概念車上不難看出,索尼最想展示的部分是概念車搭載的傳感器和信息娛樂設備,據悉,這款車內外共有33個傳感器,包括CMOS攝像機成像、固態激光雷達和雷達。索尼還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其CMOS傳感器已經在部分雷克薩斯和豐田旗下車型上使用。

大秀概念車“肌肉”,“索尼大法”投身造車動機受質疑

換句話來說,索尼或許根本沒有打算把這款車投入生產,從一開始,這就是索尼公司內部的一個研發項目:Vision-S風光亮相CES,但索尼造車的故事可能就到此為止。
除了“秀”的成分大過於造車本身之外,太多科技企業跨界造車的失敗案例,也在不斷降低行業對於新勢力的“敏感度”。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無疑是蘋果造車。早於2016年,在科技領域罕見敵手的蘋果就宣佈進軍汽車製造,但最新消息,蘋果調整了“泰坦計劃”,放棄了汽車開發,集中精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軟件,這也意味著蘋果持續兩年的造車計劃以失敗告終。毫無疑問,面對造車這一重資產,重研發,並在短期內難以看到利潤回報的行業,就連全球最掙錢的蘋果公司也再三猶豫。
步蘋果後塵的還有戴森,在折騰了近三年之後,去年10月,戴森宣佈該公司已經取消了電動汽車製造項目,原因是“該項目在商業上不可行”。
而有趣的是,1月7日,也是在索尼發佈Vision-S概念車的當天,中國製造特斯拉Model 3的首批車主交付儀式在上海超級工廠舉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也出席到了現場,並且親自將10輛國產Model 3交付首批車主。


相比於特斯拉在造車之路上的坎坷艱難,索尼還僅僅只是站在起跑線上罷了,而其相對平淡的Vision-S概念車目前很難讓外界看到索尼造車的大好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