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来了!谨防以教学为名义的线上诈骗


骗子具体是如何行骗的?

第一步:搜索目标,广泛撒网

骗子首先要通过社交平台,找到自己的行骗渠道,接近家长们。而由于很多班级群在设置时,会直接在名字上就带有“班级、家长”等关键词,因此骗子只需要通过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就可能发现大量的相关群组。


网课来了!谨防以教学为名义的线上诈骗


同时,如果该群未设置进群身份验证,或者群主/群管理员审核审核不严,就会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为了更好的“演戏”,有时骗子还会操纵两个以上的账号进群。


第二步: 潜水观察,假扮老师

进群后,骗子一般都会选择先潜水,然后留心观察群内谁是老师,以及老师的活动规律(通常什么时候在线、说话的语气等等),之后下载好老师的账号头像等照片备用。


网课来了!谨防以教学为名义的线上诈骗


等到“时机成熟”,骗子就会伺机把自己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所有信息全部复制成与老师一模一样,如果家长们没有留心观察,非常容易就被蒙蔽。


第三步: 双簧演戏,骗完就跑

前面的准备工作都办妥后,就到了骗子“收网”的时刻,等待“真老师”通常不在线的时间,骗子就冒充老师,在群内发布收取学费、资料费、补习费等费用的信息,并且附上收款方式,值得强调的是,骗子通常都会使用二维码收款的方式,来隐藏自己的个人信息。


在这过程中,如果有家长提出疑惑,事先安排的“托”

就会及时上场,宣称自己已报名等,来与假老师共同“演双簧”坑骗大家,差不多收完款后,骗子们就会马上退群,等大家醒悟过来,再想找他们就困难了。


网课来了!谨防以教学为名义的线上诈骗


如何防范此类骗局?

①:看身份,在社交平台上添加陌生好友时,要注意查看、核实对方的身份,对于其备注的信息不能完全轻信。


②:提高防范,不要随意在社交平台推送群组的二维码,同时,老师们应该加强群管理,严格入群请求,设置相关身份验证,以防无关人员入群。


③:查验ID,骗子们一般都只能复制到头像、昵称或其他个人资料,但是个人的账号ID是唯一的,可以凭此来核验对方身份。


④:三思后行,当家长们遇到线上缴纳学杂费、培训费或任何涉及到“金钱”交易的通知时,一定不能急于转账汇款,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语音等方式去和老师、学校或相关部门多方核实。


⑤:及时举报,一旦发现了可疑情况,或者真的遭受了欺诈,大家一定要记得保存好相关的凭证,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网课来了!谨防以教学为名义的线上诈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