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的父母特别烦,一句话都不想说,是一种什么心理?(不是青春期叛逆)?

可爱的十二二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看过问题之后,

觉得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和本老师有7年的心理咨询经验,

也是管理学博士,

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有所接触,

大多数有问题的家庭,

居然都存在亲子沟通不畅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大多数家庭的亲子关系紧张呢?

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点,

亲子双方都忘记关心对方了,

而且经常做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根据2019年钱江晚报,

对杭州几所学校的抽样调查,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学业压力,

而在这三个方面中,

亲子关系问题是最让学生发愁的!

也就是说,

家庭不仅没有给予孩子们温暖,

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甚至还变成心理问题重要因素。

和本老师会从这两个角度去给你分析。

01

到底什么是关心呢?

举个例子,

在这方面人类做到极致的关心,

就是男生追女生的行为。

如果一个男生,

想要对一个女生表达关心,

这个男生应该怎么做呢?

去观察这个女生喜欢什么,

然后想办法让她感到开心。

但是在大多数家庭中的逻辑,

就让人感到非常奇怪,

家庭中的逻辑是,

看到对面有什么缺点,

拼命想要去改变、弥补。


也就是说,

沟通的双方,

都在挖掘对方的缺点,

这样能不出现矛盾吗?

父亲平时喜欢抽烟,

但是母女觉得抽烟有害健康,

就拼命想办法让父亲戒烟;

母亲喜欢打麻将,

但是父女觉得打麻将是赌博,

就拼命阻止母亲打麻将;

而孩子喜欢打游戏,

但是父母就觉得打游戏害人,

就拼命阻止孩子玩游戏。

还有早睡早起、不要挑食、锻炼身体等等

这些事情都看起来很对,

但是真的有关心到对方的需求吗?

好像没有吧。


在男生追女生的时候,

不会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口号,

让女生去多看书、多写作业,

谁敢这么做,基本黄了。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

这样做太不尊重对方的生活了,

不要说追上对方了,

九成九女生要离这样的男生远远的。

但是家庭的矛盾就在这里,

很多时候双方觉得不舒服,

却很难脱离这样的关系,

久而久之,就彼此埋怨。

很多时候,

对方的缺陷是你无法改变的,

这点是必须要承认的,

而矛盾的所在就是因为,

不接纳对方的缺陷。

02

而且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

家庭成员间,

常常做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就简单的说,

父亲抽烟这个事情,

能戒掉他自己早就戒掉了,

还用得着其他人劝嘛?

戒不掉肯定有自己的原因。

可是作为亲人,

自己不去理解父亲,

哪怕有生命危险都要抽烟,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去指挥对方,

对方非但不领情,还会埋怨你。

很多人思考的角度,

就是要求对方去做什么,

这个事情明显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

手脚长在别人身上,

这个事情是要求不来的。

和本老师认为,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接受对方的缺陷,

也接受这个事情不受你控制。

在这个基础之上,

去思考一下,

自己能为对方做什么?

你会发现父亲的需求其实很多,

但是自己一直都没有去做。

所以你发现了吗?

家庭中的很多矛盾,

原因之一就是,

大家都不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而是想去达成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情。

03

在描述完原因后,

和本老师进一步分析,

你说自己【不是青春期叛逆】

和还能提问的情况来看,

你的家庭关系,

还没有恶劣到无法回转的地步。

应该是属于正常的家庭,

但是出现了亲子矛盾,

这可能是因为沟通上的问题。

关于这点,

和本老师希望你能接受,

亲子间三观不同很正常,

尤其是你长大了,

经历了很多事情,

你会发现很多事情,

和父母说的不一致。

在这里和本老师要恭喜你,

你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

开始了自己思考世界,

已经不是依赖父母的小孩子了,

——你开始独立了。

但是父母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

他们很多时候的想法,

还停留在你小时候,

会用过去的眼光看到你,

这也是很正常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

难免发生很多冲突,

和本老师教你一个办法,

可以快速缓和亲子关系。

如果和父母沟通没有效果怎么办?

那就不要再沟通了,

我们给父母一个拥抱,

表达自己的善意。

当纠纷发生的时候

争辩事情的对错,

意义其实不是很大,

就算证明自己的对的,

对方就会认可你吗?


事实告诉我们,往往不会啊,

甚至双方的矛盾还变本加厉,

还让人觉得蛮不讲理。

所以很多时候,

事情本身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维持双方的亲情,

今天没有沟通好也没有关系,

最可怕的是亲情的丢失。

如果在沟通中,

光用言语表达不行,

那么可以尝试一下用肢体语言,

去拥抱一下父母,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感受到孩子的善意。

我是和本老师,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


和本博士积极智慧


我带着孩子跟父母住在一起,有时看到父母也没好心情,对他们的问题和交代很不耐烦。

孩子上幼儿园小班和中班时,都是父母接送,我自己的时间很少,孩子跟着他们至少不会受委屈;上大班后,我的岗位发生了变化,跟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变长,孩子也在慢慢长大,我们的矛盾有时就显现了。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孩子的事,很多我都自己去办,母亲总是问这问那,一百个不放心,闹得我好烦。父亲更是,我管孩子时指手画脚,很多时候我都怼他。

昨天孩子要参加音乐会,我回来拿东西,母亲问我去干什么,我回答后,她是一种质疑和不赞同的口气,也不见得她反对,她只是不会有雀跃的心情,这是她的习惯,母亲是负能量的人。我找女儿的小皮鞋,翻了个底朝天找不到,问母亲,原来她给放在鞋架上的盒子里了,我那个气。出门,父亲又来了一句,问去干啥,真无语,我没回答,气呼呼走了。

当然,下午回来进屋,我们都欢天喜地地,父母也很高兴,我们都没事了。事情往往这样,我自觉做得过分了会反思,会向父母道歉。我真的也会烦,有时嫌没人帮忙,还给添乱。不过,正是因为父母,我和女儿才有现成饭可吃,我不用做家务,能一心一意照顾女儿。

仔细想来,还是我不对,我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有心事,看👉

陈大大新语,我们一起聊一聊吧!


陈大大新语


真心不喜欢自己的父母,父亲嗜酒如命母亲谩骂成性。从小到大我就是他们的出气筒,一不高兴就混合双打,父亲喝酒时总把我拧着耳朵倒酒桌旁嚷着“我工作这么累,我是为了谁?你妈❌❌我才吃多少……”,母亲懒得要命整天到处玩要不就睡觉看电视。

从小到大对我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一个没出息东西”!小时候嫌我考试不得第一,大了嫌弃我只知道朝九晚五上下班,不知道当官当老板。没让他们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我父母总觉得对我恩情比天高,他们想要的生活我没满足他们所以怀恨在心。父母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样的废物垃圾去替个好人死了算了”。其实想想自己也没干违法犯罪的事情呀,有一次我问我的父母“我们有违法犯罪没有恶习,不偷不抢,你们为什么总埋怨我”。父母说:“你能偷来抢来钱,还算你有本事呢”。然后轻蔑的哼了一声,翻了下白眼。

自此以后我的心彻底凉了搬离了那个使我痛苦不堪的家庭。

现在我凭自己的双手过的很好,人家都说孩子会想父母。不是我绝情我从不想他们,也许是父母给我的印象太差劲了。

人应该远离伤害自己的人,即使是最亲的人。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接近善良聪明的人。我现在还幻相着能遇到一位美丽善良的美女会做我的妻子。


宇宙第1大帅哥


我也是看到我老妈特别烦。都87岁了,要啰嗦啰嗦管了儿子还管孙子。我儿子都生了二胎了。她还说做梦见我老婆(去世十年)送了个男孩,叫我儿要生第三胎。我一听就来气了,谁养啊?为你传宗接代,我这几年也累得够呛。这老人真是老颠东咯。你还有另外的儿子为什么不生呢?当年生那么多是怎么长大的呀,一个个自生自灭,全部是丢在那个没人管。现在这小孩儿不养行吗?现在养一个小孩儿是多苦多累,要花多少钱呢?真是说话不知道腰痛。无知还豪強霸占,管了一代管二代,管了自家管别家,手太长,让人恨。

况且我是抱养出去的,再继承也不会延续你的香火。这些老年人真是太封建,太落后,我每个月从我可怜的退休金拿几百块钱养你都算不错咯,真的是活得不耐烦了。我还在生气。


劉金子


怎么说呢,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不孝,不是当事人,不会体会到那种烦的感觉,我公婆离婚十年了,本身相安无事的,家里房子造好以后出于孝心,我老公想着让他们回来,给他们每人一个房间,所有的家具家电都是他俩每人一份,原想着让他们安度晚年的,没想到是自找麻烦,两人见面就吵,每天不是婆婆到我老公那里说我公公不好,就是我公公说我婆婆这样,那样,芝麻大的事都要找我老公处理,面对这样的父母你说会觉得烦还是不烦?


恒太酒水批发荣华


子女多的家庭,父母偏心的也不少。有的父母总以为我是父母,我就老大。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事,不管对错,父母认为我是父母,我就是我天皇老子,子女就应该听我的。父母做了一件件伤害子女心的事。这样子女不恨父母吗?我表哥就是父母偏心,最后的了忧郁症,最后常年住精神病医院。我表哥承受力弱。


福喜珠宝2010


昨天老公打牌输了几百元,我心里一直闷闷不乐,晚上睡觉时我十四岁的儿子走到我床前拉我的手说,妈妈,我长大了绝不会让你为小钱去伤神。我想什么叫孝顺呢?十四的孩子可能也说不出来该怎么做,但他知道怎样让妈妈高兴。连小孩都知道那些己经成年结婚生子的人还在恨父母,你如此恨你父母你又为何生儿育女。这样的心理的人生出来的孩子又怎么懂得孝顺。


素素美美的


其实我觉得我妈也很烦。

我妈这个人非常的节俭,她的节俭让人无法忍受,成天往家里捡废品,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屋子里快变成垃圾站了。剩菜剩饭舍不得倒,盘子里的菜汤也要留着下一顿炒菜时掺上。掉在桌子上或地上的饭菜,她非得再捡起来吃了……

最让人忍受不了的就是她的固执。比如我弟弟近几年总是掉头发,她非常心疼。就买来黑芝麻,核桃和山药等要寄给弟弟补身体。为了便于携带,就把核桃一个个的剥去壳,把山药削皮切片晒干。弟弟极力反对她这样做。我也告诉她,这些东西哪都有卖的,你不必这样费心,你捎去的东西大多都是放坏扔掉了。可任凭我怎么解释,她都不听,依然坚持己见。母亲有时候和我商量事情,如果我和她的意见不一致,那我就是白说了,她根本就不会采纳我的建议。所以有时候我就懒得理她了,明知道说了也是白说。

上星期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心情不好。母亲又在我面前不时地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我烦得不行,就没好气的回应着她。母亲看我生气了,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不知所措地站了一会,就默默地走开了。那天晚上,母亲没有泡脚就早早地睡下了。

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得要死。我真担心母亲会气出病来。想想自己真是太不孝顺了。小时候父母是我的依靠,现在父母老了,我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我应该呵护他们,照顾他们,不让他们受到伤害。功名利禄都是浮云,父母和孩子才是我真正的财富。以后我再也不会对母亲爱理不理了,更不会恶言恶语地伤害她。我要像对待孩子一样顺着她,哄着她,包容着她,不能再觉得她烦了。





心情晴雨表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就觉得提问者有种很强的逆反心理和自己父母的对立及排斥情绪。但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原因,因此只能试着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一、从对其父母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有鄙视怨恨的情绪,不想或不肖与父母沟通交流。从父母方面说有怎么几个情况:1、嫌父母没能力,没本事,没有能给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人生之路,或者因为他们的原因打乱了或干扰你的你的人生计划。

2、父母身上有着使你看不顺眼的坏习惯,坏语言、行为。

二、从自己本身的情况分析,自己可能存在幼时成长环境的不良,或是教育方法的不当。成长历程被家庭不良环境所折磨和挤压变形,早早失去了欢乐、自由童趣。以致理想空无、心理变态、工作消极、生活被动、意志萎靡。因此把所有不如意迁怒父母。

总之,不论什么原因,你的行为举止都会让人看的惊目,也必定让父母心寒。这种反常心理也是逆反心理的转化,必须引起自我重视,否则会′影响你的今后的人生道路。

作为一个正常的有独立行为的能力的成年人首先要有一种健全的善恶、是非、荣辱观念,和积极的处世心态。主动设计自己,摆脱不良的环境和不良的情绪,并尽最大努力完善自己造就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再者,为人子女,应理解父母,生尔养尔没有辛劳也有苦劳。把你养大成人也算尽到了他们的抚养义务,也算不欠你的。尽管父母有许多你不认同或看不惯的行为和言语,但是他们或是善意的。即使他们有错,那也改变不了衣食父母的的事实,作子女的没有权力让他们自责寒心。子女要尽力克制自己,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去宽容理解他们,进而化解自己的逆反心理,从而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走的更远。


何273507911


看到自己的父母感觉很不舒服,甚至是不自觉地情绪变坏,这种现象的确在生活中存在着,也不能想当然地就认定不孝敬父母。

这种情绪是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主因还是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自己,没有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最终导致这种状态是谁都不愿意的,也是很难改变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为人的。

如果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会下意识地感觉这是不孝,其实这是站在了一个“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立场上来说的,天下也觉对有不是的父母!

约二十年前,有一个已婚养子的小伙子,在一次聊天时说起那个媳妇和妈同时掉水里先救谁的话题,他毫不犹豫地说自己一定先救老婆的!对此我们感觉有点不以为然,似乎这个的人品有点值得怀疑了,想一下平时的言行,这个小伙子还是人品很好的。

小伙子就给大家讲了自己妈妈的很多让他无法接受的问题。当时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过二十年过去了,自己也做了妈妈,也接触了很多的家长,听到的见到的是越来越丰富,对于题主所说的问题也越来越能理解,有这对家长很不好的感觉的人不多,但这绝对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错!必定有家长的不是处!

很多人会说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儿女不该有这样的情绪,如果这样认为,我觉得是道德绑架。这种情绪在一些特殊的亲子关系中,真的是逐渐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似的心理反应,不是个人主观可以消除的。

不过尽管我承认这种情绪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人伦的道德也一定要遵守,人是要活人的,活人就必须遵守社会的一些人伦道德观念,对于一些过于个性的家长,受到儿女的反感很正常,但是做为儿女,需要养老也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就是你心理可以不高兴,可以反对他的为人处世,可以对他有情绪,但是从经济上赡养老人,尤其老人老了需要照顾的时候,该自己尽到的责任一定不能少。

儿女小时,亲子关系受到父母的主导;父母老时,亲子关系受到儿女的主导。这两个阶段的亲子关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家长在儿女小时的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年老时儿女的言行。

祝福所有天下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幼小时,如何好好爱自己的孩子,不要丢失了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天下千样孩子千样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