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中分重點班、實驗班,這樣對成績一般的學生公平嗎?

農村裡的逍遙


高中階段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高中分重點班、實驗班這樣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是公平的,對成績一般的學生也可以說是公平的。



中考是“選拔性”考試。中考後根據學生成績和所填報志願,進入省重點、市重點高中以及職業技術學校。各市都嚴格按照分數進行錄取,這本身就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具體體現。

讀高中就是為了考大學,把學生分成實驗班、普通班有利於學生髮展,讓更多的學生考上大學。

成績優秀的學生分在實驗班,老師從備課、上課、作業等都更有針對性,內容更深、題目更難、容量更大。這樣讓優秀學生“吃得飽”“喝得足”。

成績一般的學生分在普通班,老師會根據普通班的學生基礎進行教學,容量相對較小、內容相對淺一點,但是完全可以讓普通班的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高中分實驗班和普通班,其目的就是為了分層教學、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試想想,如果高中不分實驗班、普通班,教學過深,成績不好的學生跟不上學習節奏,成績更差,這樣對成績不好的學生不公平;如果教學進度慢一點,成績不好的學生聽懂了,但優等生吃不飽,這樣對優等生不公平。

我可以直接告訴題主,我們學校的高中“特快班”即使是本校教師子女、學校領導子女都不能走關係,這樣保證了“特快班”的公平公正,才能使我校質量多年來在全市名列前茅。

其實,我校的普通班學生慢慢跟著老師的節奏,每個班都有一半以上的人考上本科,每個班也有考上一本大學的。


平淡是真oymlq


高中時,我就是從普通班升到實驗班,根據我的經歷來回答你的問題。



先說說我的情況,我們高中分8個班,一班為宏志班,也就是重點班。高一開學時,因為我的中考分數比較普通,分班時被分到二班,也就是普通班。後來開學後我才知道,我們上課老師和重點班老師一樣,就是班級學習氣氛不如重點班,我經過努力,高一下學期一次月考後,因為成績比重點班部分學生還高,所以就被升到重點班了。

高中設重點班和普通班其實對學生也是公平的,原因有二:

第一,中考分數高的全部分到重點班,因為他們基礎好,老師講課時比較快且有深度。如果是普通班學生,肯定是跟不上節奏,長期下去,成績會越來越差。重點和普通班教師都是一樣,區別就是老師根據學生基礎情況,區別講課,目的就是讓普通班學生不至於落後太多。

第二,學校也是出於公平才分班。成績好的學生放到學習氣氛差的班級也會被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一個學習差的學生放到重點班,卻不會變得越來越好,因為基礎差。為了不讓成績好的學生受到負面影響,所以才分班。當然,學校也不會放棄普通班,如果普通班學生能夠跟上重點班節奏,學校也會主動將其調入重點班。



學校分班是有科學道理的,分班目的是不讓優秀的掉隊,同時,也給普通班學生慢慢提高的機會。重點班上課講的不是基礎,而是有深度的知識,以致能夠上名牌或重點大學;普通班上課講的是基礎,學生掌握了基礎也能考個普通的本科。

換句話說,如果不分班,那麼就等於主次不分,結果就是能上40個一本及以上大學,變成只有10來個上了好大學。這種重點和普通分開抓,也是因材施教的最好方法。對於每個學生都是公平的。

舉個例子,世界500強企業在招聘新員工時,都會從新員工中挑選一些相對優秀的作為儲備幹部,為日後的發展儲備優秀人才,這也是根據員工能力高低分班錄用。



總體來說,這樣的管理辦法是科學和公平的,不埋沒人才,也給有潛能的人逆襲而上的機會。如果優秀的全部成才,稍差的也能教出一些優秀的,這才是最大化的教育方式。相反,好壞不分混在一起,結果只有不溫不火,甚至全盤皆輸。


嗨咯紅


先扯遠點,高中應不應該分省級、示級及普通高中,應不應該取消職業高中?

  • 首先要確定,應該分,不僅高中分級,大學更是這樣,重本,普本,專科分得清清楚楚!
  • 為什麼要分?
  • 核心在於9年基礎教育、掃盲教育結束了,高中己經開始分層教育!
  • 基礎不一樣,差別太大,基礎好的吃不飽,基礎差的吃不好,學校沒有辦法組織教學難度和進度!
  • 將基礎相近的學生,通過中考選進同一學校,根據基綜合基準確定學校教育目標。
  • 省級示範高中,主要是衝”985“”211”雙一流,保一本;
  • 市級示範高中,主要是衝一本,保二本;
  • 普通高中,大多數開始以藝術生、體育生為主,想辦法上本科,保專科!
  • 中考將近40%的學生無法上普通高中,開始選擇職業技術教育!
  • 能上高中的,專科高考招生控制線分數只有160分左右,考不上高中的職業生,上了高中在高考時多數學生能考多少分?
  • 因材施教,做適合自己的,千萬別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同樣,高中為什麼不能設重點班、試驗班、普通班!

  • 應試教育就是這樣!
  • 雖然有很多缺點,還需要改進!
  • 沒有更好的辦法,就只能選擇當前最好的辦法!
  • 大學同樣按不同高考分數錄取核心王牌專業和一般專業,難道統一錄取後,平行插入各專業?
  • 自然按分數錄取,分就是王道!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這個是公平的。

到了九年義務教育後,學生的教學必須得分類實施。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記憶能力都有差異,對接受知識的方式、速度也有差異。分校、分班是滿足不同類別同學學習,很有好處。

這裡有兩個重要的觀點需大家認識清楚:

1、家長“拔苗助長”的慾望,認為進入重點校、重點班是唯一的希望,讓不適應的孩子進入到“重點”班。這種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我女兒2016年進入一個區級重點學校,我聽說有個最好的“先鋒班”,就託關係進去了。兩個月內,女兒兩次回家悶悶不樂,而且還問我:“爸爸,高中數學真難學嗎”?我知道了,半期後調整到二類班,慢慢地,女兒活躍起來了,說明學習順利了。今年高考數學128分,就在她原先的“優秀班”比也是前10位以內,超一本線90分,在原先的班也在前15位。如果不調整到孩子適應的節奏上來,可能會一敗塗地!所以對自己的孩子,不是越“實驗班”、越“快班”越好,進去學不走會更慘!

今年高考結束放榜查分後,我給在我們老家那個縣二中當校長的侄兒打了個電話,其中就問他校今年高考情況。他說:最高分688,上一本和600分以上的也不少,全是應屆生。他最後說:“我這是二中,每年收生要等一中收完了,不要的才是我的,我收夠了不要的才是三中和各區鎮中學的”!按招生邏輯,這就不匹配?匹配的,三年高中,只要孩子有適應的節奏,是有很多變數的!

2、義務教育後,中考排後的50%的孩子,不是所謂的“學渣”,而是教育對他們沒有合理的設計讓他們發揮特長而已。如果這一類學生能進入喜歡的職教學校而且能畢業就業,是非常好的。有些孩子對死記硬背、抽象思維很不感興趣,但一但接觸感性知識,就感興趣並接受的很快!各類職校與生產生活緊密地結合著,是社會發展的重大動力。這類孩子對社會的貢獻不會比上大學那些孩子小,未來也不一定就不是一名出色的高級領導!我們國家現在有不少的區鎮中學還在招收普通高中,不是學生不行,也不是老師不行,而是應該改裝了!會節約很多資源,也會讓很多資源更加發揮作用。

但這還是一個學生家長的認識問題,總要去認為自家的孩子無能、不爭氣,或認為教學資源的不公平,這是認識上的錯誤。

謝謝!



一號農民王永堯


我想說高中分班教學恰巧是公平的體現,對尖子生和普通學生都有利。

現在很多高中分實驗班/重點班和普通班,這樣的做法看起來沒有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顯得很不公平。其實,中考成績優秀的學生到了高中會進一步拉開很大的差距,到了高二實驗班/重點班會重新分一次,從而保證實驗班/重點班極高的名牌大學錄取率。

要知道高中的學習任務是非常重的,面對極其重要的高考,可以說是沒有頂。怎麼樣高效率的教學與學習是極為關鍵的。如果大家一視同仁,必然對一部分學生很不利。如果教學內容、方法適合一般學生對尖子生來說就吃不飽了。

所以,分班教學,因材施教才最大有利於整體學生高考成績的提高。

不同層次的學生就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課程內容,這樣才能針對性學習,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這方面補習機構就做得很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不然大家一起學習會出現有的學生早就明白了,而有些學生還沒聽懂,等大家都懂了必然造成寶貴時間的浪費,效果不佳。只有針對性教學,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高效學習,才能提高整體成績和競爭力。

分班教學並不是將學生分三五九等,而是讓不同學生都能更好的學習,提高整體成績。要知道尖子班的學習競爭更加激烈,自律性更強,誰也不認為自己差。雖說成績都很好,但其中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不是一般學生能夠適應的。而普通班的學習壓力可能沒有那麼大,競爭沒有那麼劇烈,提高名次比較容易,學習氛圍也沒有那麼濃厚,確實適合普通一點的學生。正所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看到普通班也是能夠考進全校前十名的,非常了不起。

總之,我認為分班教學、分層教學對學生學習是有利的,這樣針對性更強,學習更高效。很多補習機構就是這樣做的,家長也是很喜歡這樣的。


徽鄉小居


成績好的從來不會糾結這個問題,反之,糾結這個問題的人一般也只有兩類人:

第一類是成績差的學生;

第二類是這些成績差的學生們的父母。

我這麼是不是覺得我太絕對了?

好吧,我再補充一類:

第三類是連高中(普高)都沒上過的人!

基本我說的這三類人可以把絕大多數反對高中分班的人給涵蓋在內了,不接受反駁!好吧,我也覺得我這話挺氣人的,好像故意在嘲諷似的……

其實……算了,說正題吧:

成績一般的都能上普高,你考慮過成績差的上不了普高的學生心理嗎?

憑什麼你就可以上普高,這些學生就活該去職校、技校?

你會怎麼跟他們說?

其實不用說,因為你的“成績”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誰讓你沒考上的不是嗎?當初如果你也能夠好好學習,那麼你也有機會上普高不是嗎?而且如果你足夠的努力,那麼重點高中大門也同樣為你打開啊!

好吧, 現在問題來了:你這成績一般的對著成績好的學生說:“憑什麼你就能進重點班,我就不能,你考慮過我們的感受嗎?

因為現在“成績好”的同學不在線,所以我就代為轉達吧:你也不看看你靠的分數,高中有沒有重點班你是上了高中才知道的嗎?你早幹嘛去了?初如果你也能夠好好學習,那麼你也有機會進普高的重點班不是嗎?而且如果你足夠的努力,那麼重點高中的重點班大門也同樣為你打開啊!

其實道理很簡單:你讓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學生去高中讀書,那麼他們是幾乎不可能跟得上高中課程的——事實上為了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提高文憑,就算是考上了高中的那些孩子也一樣有一大批人是考不上好大學的!

舉個例子:山東省算得上是高考大省了,也不過就是每100位考生中只有48個能夠上本科!而且這還涵蓋了包括藝考等各種方式考上的情況。

所以你看,同樣都是考上高中的學生,註定還是大多數是沒有辦法最終考上本科的。

那麼問題來了,那些只能上職業學校的學生跟不上你的速度,那麼你又拿什麼來跟得上那些成績好的人的速度呢?

千萬別說你會拿“勤奮”、“努力”之類的!

因為那些同學會比你更加努力的。

你能贏其實只有兩個機會:

1、那些優秀學生自我放棄;

2、你的運氣逆天。

好吧,我自己覺得我今天說的這些話也確實有點絕對了,這不符合我一貫的風格——因為一般來說,為了避免無謂的爭吵,我都會盡量把所有可能性都照顧到,但是在這些這件事情上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其實非常簡單——這不是一個你想隨便努力一下就會很容易提高的事情!如果真的有用,你又為何會成為現在的樣子呢?

分班的目的很簡單:給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們提供更適合他們的教學進度、教學計劃,這叫因材施教。而讓這些學生都“平行分班”的話,必然就會出現老師(學校)只能照顧中間一部分的學生而無法兼顧兩頭學生的情況。

但是你要知道,一所高中到底好與壞,其實更多的評判標準恰恰就是優秀的那一部分學生會有多優秀,而不是平均成績也不是差生有多少……

這也就是你為什麼會來這所學校上學的原因不是嗎?

如果有的選,你會怎麼選?

在學習上,承認差距是不丟人的,但是無視差距硬著頭皮硬上,那麼受害的還是你自己。而為了“你”就讓那些優秀的學生給你“陪跑”你就覺得合理了嗎?

真有本事就好好學習,爭取早點考進去!

否則你面對現實,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

加油吧!用成績說話!而不要總是拿“公平”說事兒,曾經,你們都擁有一樣的機會過,而未來你還會面對更多的所謂“不公平”,而能夠改變的,只有你自己去做出改變,是改還是不改,沒人逼你,你自己看著辦就好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也只能從自己孩子成長說說了,

從高三開始才按照成績分班,

初中到高二都是平行班,

她班今年高考50多人,全部600以上,都211以上,大部分985。

萬事萬物都有個規律,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不是自然規律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又是不是自然規律?

目標一致,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

企業是不是找共同價值觀目標的人,一起朝共同目標奮鬥?

這算不算自然規律?

教育是不是返璞歸真…

學校教育是雙向選擇,

從我孩子成長道路來看,

老師真的樂意教那些一點即通,不斷進取學生,

老師快樂的做老師的事。

愛學習的學生,願意跟愛學習的學生和能在體現知識淵博的老師課堂裡接受教育。

大家都樂意才是樂樂呵呵。

清華姚班幹嘛的?還不是一回事…

所以,分不分班,無人能左右,沒有對錯,不反對,不贊成。


德明理學精工


高中階段分重點班,實驗班,我覺得不僅僅是對重點班的孩子比較公平,而且對一般的學生也是公平的。

以我們當地的一家重點高中為例,我自己比較熟悉的學校為例。這個班的理科物理班有八個班,高一平行分班,高二開始分尖子班和普通班。尖子班的同學的知識深度和強度比普通班的孩子都大,而普通班的孩子以基礎為主。這樣的分層學習讓課堂更適合不同層次的孩子,也提高了孩子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01、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教學,更好地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分班教學,對不同基礎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孩子來說是更加合理的。每個孩子的接受水平不一樣,把孩子放在同一個班。接受能力好的孩子會覺得老師講的太簡單,自己已經會了就不再認真上課,而如果老師講的題目太難,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又跟不上。造成了老師要兩頭兼顧,課堂效率不高。分班後,尖子生以難題和提高為主,而普通班孩子以基礎為主,不同基礎的孩子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學習中鞏固基礎,找到學習的自信。

02、學習競爭氛圍不一樣,更能激發孩子的拼搏精神。

分班前,也許孩子在自己的班級裡面的排名比較靠前,可是尖子班高手雲集,自己的成績和排名就會有所變化,那麼在尖子班孩子就會更加感受競爭的激勵,從而更加好地學習。尖子班的學習氣氛更好,周圍的同學學習態度都非常認真,這樣的學習氣氛更加激勵孩子的學習。在尖子班也會遇到很多學習的大神,可以相互請教和問答,自己理解不了的也可以問。

普通班的孩子由於基礎薄弱,老師主要是以基礎為主,更加適合孩子的個人情況。競爭的氛圍會稍微差一點,可是老師對於老師的輔導更加的細緻入微。這樣也可以讓孩子學到知識。在自己同層次的孩子中更能激發自己的學習意志。

03、普通班也能更快速地學習。

分班普通班的孩子,雖然普通班的孩子的學習氣氛沒有那麼激勵。心理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大,這樣反而會更加專注於學習,從而能更好地捉緊學習。在普通班也可以快速地提升自己,從而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從而更好地找到自信,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

尖子班和普通班各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關鍵是適合自己,自己努力了,掌握了方法就一定可以有所提升的。


正壹兒童數學


這個世界上沒有公平,你越努力,關於你的一切才會越公平。

這可能與教材說的道理相反,但現實就是如此,如今狠狠甩你臉總好過你進入社會後一無所知,處處碰壁。


對於成績好的學生與他們的家長來說,這種問題的探討毫無意義,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實力才能爭取來相對的公平。

其實,對於差生與他們的家長來說,討論這個問題簡直“有趣”。因為自己的孩子得不到,所以去懷疑去詆譭,想要用公平這個字眼去爭取孩子更好的受教育權。可能這句話說的太絕對了,但是得不到才會一直騷動不是嗎?



承認自己很差勁不是難事,無視差距去丟人現眼才是笑話。成績差,可以靠十倍的努力去趕上。嘴上說說努力,實際不行動,反過來質疑制度,這是弱者的表現。難道為了你這麼一個差生,就該讓那些比你優秀上十倍的學生陪你一起跑,強行拉他們到和你平行的起點嗎?

分班只是為了提供給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們更適合的教學進度、教學計劃,這就是因材施教。“平行分班”的話,必然讓教育機構無法兩頭顧及,資源分佈太分散,不能培養出一群強實力的頂尖學生。

衡量一個學校的好壞不是以差生或者普通學生有多少,而是優秀生有多少,優秀生創造的成績有多好!



如果有的選,你肯定也會去重點班。沒有實力的話,就少說話多努力吧,努力也並不是說說就能做到,就能達到目標的,前面還有很多苦等著你。

歡迎關注“夢想視野”,分享經驗,專注教育。感謝您的點贊、轉發,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


夢想視野


高中分重點班、實驗班對成績一般的孩子公平嗎?

從我瞭解的情況看,我縣公辦重點高中、普通高中,民辦高中,外縣及市區已知的高中全部分了重點班和普通班。重點班還分各類班次:有中考自主招生班,中考後統招生按成績劃分出來的文理實驗班,一學期後按成績排序分出的重點班,再冠以火箭班、衝鋒班等各類名號,感覺很是高大上。

除了自主招生班人員相對固定外,其他重點班的學生實行輪換制,有一定名額拿出來優勝劣汰。每次月考或段考後都有幾個人從重點班落寞離開,而普通班也有幾個人欣喜升級。一般這種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勵方式會持續到高三第一學期末,之後便保持不變了,因為臨近高考,不宜再增加孩子們的壓力。

從各高中校這樣分層教學的實踐來看,對於成績優秀、踏實勤奮的孩子,給予最好的教育資源,是很合適的。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幹得好的理應得到更多更好的優待,否則,大家為什麼那麼賣力呢?都一樣還怎麼激勵人呢?比如說,全國的大學不分層次,沒什麼清北華五人,不搞985、211、雙一流,不分重點和普通,不分本科與專科,全部一視同仁,那麼怎麼區分優秀與一般呢?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成績好的學生自有好的理由,成績差也有差的原因。但不能以公平之名,把他們全都放在同一個臺階上,這同樣是對一部分人公平,對另一部分人不公平。

成績差不要怨天尤人,多從自身找原因。只有更刻苦,才能有更多機會,等靠要都沒有用,指望別人同情憐憫施捨更不靠譜。

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這很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