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采访时说: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马斯克采访时说: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在美国加州举办的Code Conference上,马斯克在回答记者关于“我们是否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的提问时,抛出了骇人言论,技惊四座,外媒集体高潮。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马斯克在与记者的对话中表示,我们现在很可能生活在一种由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世界中。

他认为,当前技术进步如此之快,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很快就会被模糊。谁能知道是不是有一种先进文明正在模拟过去的时代,而我们正身处其中呢?

以下是马斯克关于这一言论的更多描述:

关于我们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如下:

四十年前,我们只能玩一款叫《Pong》(如下图)的游戏,现在看来很傻,两个方块加一个圆点。四十年过去了,我们有了仿真图形、3D模拟,每天都有上百万玩家沉浸其中,而且这些技术每年都在进步。很快,我们还将迎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考虑到技术改良的速度,这些游戏很快将变得与现实难以区分。哪怕把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降低一千倍,一万年后的发展水平也将是难以想象的,你知道,一万年对进化史来说根本不是事儿。

鉴于能混淆虚拟与现实的游戏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出现,而且这些游戏将可以在任何平台上运行,比如机顶盒、个人电脑等,到时候这些设备的数量将达到十亿级,所以对于单个的人来说,你生活在真实世界的几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这个理论有瑕疵么?没人能反驳我吧?

马斯克采访时说: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其实,关于虚拟世界的争论一直都有,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就曾做了一个思想试验,称之为缸中之脑。我们知道,我们所感知的世界,都是大脑对我们的信息做出的反应,然后让我们形成了记忆,形成了我们的意识。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看到的世界,到底是真实的世界,还是大脑自行想象的呢?就像我们在梦中是分不清楚我们是在做梦,还是梦中事情是真实发生的那样。

科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个假想。这个试验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在毫无感知的情况下,被科学家取走了他的大脑,并把这个大脑放在一个维持大脑生存的营养液中。然后用各种机器与大脑相连接,这些机器能够向大脑发出各种电波信号,来模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也就是说,他现在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都是由机器释放信号来模拟操作的,而这台机器所释放出的信号来自于一台电脑的编程。科学家可以在电脑中编出所有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编制出这个人的生前的所有信息,包括它的家人,朋友的信息。而这些信号,大脑是无法区分是自己感知的还是机器所发出的信号。这在大脑看来,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这个人就无法区分他现在的真实处境,他无法知道他现在的处境是真实的还是由电脑编程释放的信号!而根据电脑向大脑释放出的信号,他认为自己还活在现实的世界之中!

这就是著名的缸中之脑思想试验。这个试验的恐怖之处在于,这很容易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且我们还没有办法去证实它的真假!如果你对这个现象进行反驳,它一句话就可以打败你,那就是你反驳的话是电脑早就编好的程序!

我想对于世界虚拟说最支持的大概就是众多的程序员了吧,因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很多相似之处都可以在他们的常识中得到验证。比如我们所见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花草树木,高楼大厦,包括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形态各异的。但是在微观世界下,组成这些丰富多彩或者说形态各异的粒子,全都是一模一样的。这就像是虚拟世界当中的图片,丰富多彩,但是组成它们的像素都一模一样,也可以说成是虚拟世界的程序多种多样,组成它们的代码却可以是简单的0和1。

那也就是说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当中,最小单位们的组成模式是相同的。然后我们再从物理方面说一下现实世界的不合理之处,我们都知道光速是世界上最快的。而且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光速是不可被超越的。那简单说就是两个人手里都拿着激光笔,一个人站在地面上,另一个人坐在向前行驶的车上,那两个人射出的光的速度啊是一样的,车开的再快也是没有用的。这一点就很颠覆我们的物理常识。那在所有包括速度的公式里,所有的速度相加都是变快,那唯独到了光速这里就是失灵的,只能等于光速,不可超越光速,那这就有些不讲道理了啊,但是这就是事实。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我们就试着猜测一下,光速的不讲道理可能是我们这个虚拟世界的处理极限,那假如我们真的是身处虚拟世界,就比如在一个游戏里面,那在这个游戏的设定中啊,程序员设定的速度上限就是光速,或者说服务器的处理极限就是光速。你要是超越了服务器就崩溃了。所以即使其他除了光速以外的物理法则全部都说得通,到了光速这里,那就是极限啊,这就好比系统设定是60级满级,你再怎么努力的做任务刷经验也无法到达61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