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流行一種“旋轉飄球”發球法,讓不少球員談“旋”色變

在現在的羽毛球規則中,發球時要先擊中球託,否則就是發球為例,而在三、四十年前的羽壇,卻流行一種發球時擊打羽毛球的羽毛的發球法——“旋轉飄球”發球法,一時間讓不少球員談“旋”色變。

四十年前,流行一種“旋轉飄球”發球法,讓不少球員談“旋”色變

旋轉發球又名飄球,在20世紀70年代末,馬來西亞羽毛球運動員西德克三兄弟發明使用,故亦稱“西德克發球”,旋轉發球特點是發球時倒拿羽毛球,用反手動作擊打羽毛部分,使球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旋轉,使球的行蹤飄忽不定,從而給接球隊員造成困難,常使人還未回過神就敗下陣來,因用於比賽取得驚人效果,世界羽壇很快就出現了一股“旋風”,國內外一批名將都被這種旋轉球“轉”得“頭暈目眩”,往往只能得幾分,在第一輪就慘遭淘汰,一時間,真可謂談“旋”色變。

四十年前,流行一種“旋轉飄球”發球法,讓不少球員談“旋”色變

由於很多人認為“旋轉發球使發球方佔了很大便宜”,在1982年,“旋轉飄球”發球法被國際羽聯明令禁止,小編對這種發球十分好奇,在CNKI中國知網查閱了相關文獻,在1981年的成都體育學報中,詳細描述了這一發球法,通過切擊羽毛球的羽毛不同位置,竟然能產生出6種旋轉球!

1.向右大拐彎、向左小拐彎;

2.向左大拐彎、向右小拐彎;

3.向左拐彎;

4.向右拐彎;

5.向右、左拐彎;

6.向左、右拐彎;

嚇死寶寶了,怪不得當年那麼多運動員害怕這種發球法,至於為何會產生這麼多的旋轉,由於涉及到物理理論,就不過多介紹了,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旋轉飄球”其中的2種發球法(由於這種發球法現在不合法,大家權當娛樂)。

一、倒頭式反手發球:

四十年前,流行一種“旋轉飄球”發球法,讓不少球員談“旋”色變

發球前將球倒頭持於手中,即球託在上,羽毛開口朝下,拍面切擊右側羽毛的同時切球託,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前進,這樣發球旋轉速度較快,升至最高點後有急速下栽和左拐彎的特性,比賽中不易被對手撲球。

四十年前,流行一種“旋轉飄球”發球法,讓不少球員談“旋”色變

左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呈三叉形,鉗住球託發球,這樣發球會產生上面所說的第二種旋轉效果——“向左大拐彎、向右小拐彎”。

二、倒頭式正手發球:

這種發球,球在旋轉飄動中有向右拐彎下栽的特性,不容易被對手撲。

四十年前,流行一種“旋轉飄球”發球法,讓不少球員談“旋”色變

發球時,左手中指、無名指墊著羽毛頂端,拇指壓住球託頂端,其他手指扶住羽毛,或者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合攏,拇指展開鉗住羽毛球,發球瞬間,拍面與球夾角大約30-45度之間。

以上內容,大家可以僅當飯後談資,當然,球友們在球場上打著玩的時候也可以不妨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