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聲到底是什麼?

彡彡彡14


公式相聲,這是上海交大博士李宏燁兩口子研究的所謂相聲。簡單一點,他們就是將相聲裡邊的一些專用名詞,替換成他自創的術語,比如什麼相聲的有限元啥的,然後通過他自己的一通搗鼓,弄成的一個公式。



還將觀眾的笑聲精確到零點幾秒,這不扯嗎?相聲代表的是人物情緒,將演員的喜怒哀樂通過表演的方式傳遞給觀眾,讓人發笑。不同的演員,不同的觀眾,對於同一個包袱理解不一樣,笑的程度也不一樣,但是按照他們的相聲公式,將這一切都固定了,這不好笑嗎?


這個地方應該樂3秒,你沒樂,這就是觀眾的不對了,他們聽不懂博士的笑點,所以這裡就提醒觀眾應該多讀書了。這個地方應該樂5秒,你只樂了2秒,說明你讀書了,但是知識儲備量不夠,應該繼續讀書,你才能明白笑點。

相聲是一種藝術,藝術報含各種情懷、技巧、文化在裡邊,怎麼可能是一個公式就能計算出來的呢?


關與遊


你真應該買本《相聲有限元》來看一下,原創文化專項資金支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雙博士李宏燁鄭鈺著作。



裡邊準確寫了什麼是公式相聲,什麼笑點,飽和度,符號,亮度等等


關於公式相聲,發明人李宏燁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解釋過,如果認真的朋友,應該早就看見過。


大概就是通過定義一個包袱的搞笑時間和觀眾反應,模擬出一個比例,用亮度高低確實包袱取捨,定義好主包袱和話題,圍繞這個在延伸出段子。


一般人反正聽不懂,真的亂,光那幾個符號,都夠大家喝一壺的,不愧是博士生髮明的東西。


想學他這個相聲,比上三年高中還累,沒個高等數學邏輯思維,根本玩不轉,從這一方面看,公式相聲,非但沒有降低大家說相聲的門檻,反而拔高了不少,數理化這東西,太難了。


我斗膽分析了一下這個公式相聲的門道,按理說,邏輯公式,只能用數字計算數字,用數字代替情感,最後得出文字相聲,我覺得這有點不太可能,真的能做到的話,早就拿諾貝爾獎了。


公式算不出觀眾情緒,所以這個公式相聲,可能不是公式,而是類似於大數據分析的模板。


比如通過幾百幾千大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採樣分析,說那個包袱能讓大家開心,幾個包袱連一起效果好,用什麼話來銜接能引發大傢什麼反應,通過數據分析,來得出結論,然後套用模板,快速創作出相聲。


這也是為什麼李宏燁博士說他幾年時間能創作出600多段相聲,比郭德綱一輩子才會500段高出幾個等級。


其中的玄妙就在於此。


郭德綱其實早年間諷刺一些主流演員的相聲,也提到過這樣的“公式相聲”


一個演員,一輩子就會一段,到哪就是一句唱


比如到太原,就唱:“太原啊太原啊,我滴故鄉”


到天津就唱:“天津啊天津啊,我滴故鄉”


到佳木斯:“佳木斯,佳木斯,我滴故鄉”


到哪都能唱,張口就來。


一分鐘就能創作一段相聲


分析李宏燁博士的相聲之路,不難看出這樣相聲的影子。

演員寫書,成立項目,經費扶持,出版發行,相聲大師。


標準的相聲成名之路,在貼合郭德綱的例子,李宏燁,並沒有走出創新相聲的大門,還是在老圈子。


李宏燁只不過把郭德綱調侃的那種相聲,豐富了一些內容,添加了普通人看不懂的符號,本質上,公式相聲,還是體制相聲的模板,並不是什麼創新。


還是那句話,公式是死的,觀眾是活的,情感是變化的。


用死的東西,算活的東西,得出的結論往往也是錯誤的。


相聲的魅力就在於面對不同觀眾的不同表現形式,甚至是上臺以後根據觀眾反應的臨場發揮。


公式相聲的大數據模板,縱容能做到天衣無縫,步步為營,處處贏得掌聲,那充其量也是小品,不是相聲。


四斤




前幾天我看了他們的表演,且不說他和郭德綱的對話如何,單看錶演實在是太乾了。而且夫妻二人沒有舞臺交流,一切事物的塔尖都有基礎支撐,塔尖越尖,基礎就要越深厚,您想創意,想搞不一樣,可以;也支持鼓勵,但別忘了基礎,說白了就是你肚子裡要有貨。就像你讀博,做科研,你沒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憑空想象成嗎?枉你倆說自己是博士,不過你們倆的表演,說實話我也沒笑。



這是演講+詩朗誦,兩貨目空一切,趾高氣揚,連基本禮貌都不懂,小時候父母沒告訴你不能用手指人嗎?博士就是這個素質?



看了節目以及本篇新聞,我注意到的幾個關鍵詞:1.創業搞相聲,2.融資,3.回頭客,4.我可以讓觀眾也可以說相聲,講身邊的事。綜上所述,這哥們不傻,這是一個輔導機構的宣傳套路以及授課理念,第一步就是炒作,郭老師又給別人當Wi-Fi蹭了。



記得曾經郭德剛和張文順先生都說過相聲入門門檻太低,是個人就說自己是相聲演員,你說不看基本功,那你也別看我的高考成績,直接讓我去清華可以嗎?




這兩個人說每天寫多少段子,你寫再多有什麼用,你寫的是相聲嗎?脫口秀段子吧!相聲不在於多在於精,你說段相聲能讓大家記住你說的大概那你就成功了,我沒記住你說了啥,只記住你一直強調我是博士,是交大的博士,作為博士難道你的業績就是這些段子?



果你想借此出名,那麼你成功了,至少在這些天裡是成功的。但是也謝謝你再次印證了學歷與個人素養真的無關,同時你們也成功的拉低了整個博士界的文化底蘊,估計也會拉低交大的錄取率吧,厲害了我的交大博士。


姜道人i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個人認為,公式相聲是什麼,我也搞不太懂。不過就像于謙老師回應公式相聲一樣,公式相聲就是這個。

李宏業倒是很尊重於謙啊。

當然了,大家要覺得他一文不值吧,那肯定也不對,因為人家畢竟有贊助,已經出了好幾本書了。需要特意提醒大家,書是好東西,但是也不都是好東西!有的書真的會誤人子弟啊!相聲公式就是利用工學的機械自動化的公式,給套用在相聲上。感覺就像驢唇對了馬嘴,博士夫妻用一直最搞笑的方法,用自己的人生給大家講了一個笑話!真的是,多學沒壞處啊!當需要的時候就一定要應用到!

李宏業鄭鈺二人,利用這些和公式把相聲計算了出來,得到了笑果總預期的公式。那些個不知道如何算來的常係數,和計算方法,可以說給相聲蓋上了一層迷霧。不過我覺得,如果李宏業鄭鈺不去擠兌郭德綱,我覺得他們可能還能在相聲這個行業繼續混下去,在《相聲有新人》這個節目中,被郭德綱懟的啞口無言,又把話說到商演上面,讓郭德綱走著瞧,結果是這樣。

這幾本書還是有點內容的,畢竟是人家的代表作啊,就像是一本規範,已經給想學相聲的朋友們做出了指示。指示規範不能達到總預期,所以就比較坑了。筆者指示覺得,這麼高的學歷不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去做有建設性的事,而是因為相聲能賺錢,火就來炒作相聲,你說到底是教育的失敗還是人性的可悲?只可惜了,國家把這麼好的資源給了這樣的兩個人,難道說真理真的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嗎?他們高舉著博士的學位,最後卻來了這麼一出,真的讓人覺得是在用生命在說相聲啊。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我相信,以郭德綱的影響力和當下媒體抓熱度的傳播能力,“公式相聲”這個詞已經不能稱得上新詞了。

這個詞如果字面解釋一下很簡單,但它背後所代表的社會心理卻一點都不簡單。

那就從頭講一講這件事,來剖析一下其背後所蘊藏的文化現象。

事件緣起

因為是熱點事件,很多媒體都報道了,這一部分我們就長話短說。

郭德綱、張國立作為導師,舉辦了一次名為“相聲有新人”的比賽,旨在挖掘年輕一輩的相聲演員加以培養。這個節目來了一對夫妻,是上海交大的博士。

這兩個人之前見到過,在交大社團活動、畢業晚會上都曾經登臺演出,在學校裡面現場的氛圍其實還不錯。但是這一次在現場因為相聲理念的衝突,“怒懟”了郭德綱。

這倆人是工科博士,然後運用自然科學的理念來創作相聲,提出了“公式相聲”這一個新詞彙,他們認為相聲的創作可以用理科式的方法計算出來,並且還寫了三本書,送給郭德綱。

可能是年少輕狂,這倆人在臺下就經常懟其他選手,在臺上對前輩郭德綱也沒有什麼起碼的尊重。當然了,以老郭的嘴,自然不會輸的。

這就是“公式相聲”的由來,這倆人也被大眾廣泛議論,但客觀來講,主要還是負面評價較多。

“公式相聲”背後到底是基於什麼來創作

要說這種創作方式一點道理都沒有,這顯得偏頗,但它所依託的創作理念絕對不是李宏燁夫婦兩個人認為的公式。

我們來看李宏燁自己說的相聲創作過程。

笑果預期公式是這樣的:

這個很複雜,一般人看不懂,但沒關係,總結起來就是:

李宏燁將相聲的笑點進行分類,並且計算出觀眾因為演員形象而發笑的持續時間大概在0.5秒到0.9秒之間,因為演員語言藝術而發笑的持續時間大概在1秒到2秒之間。然後通過上面這個基本看不懂的公式,來計算自己寫作的段子能讓觀眾笑多久。

先別說合不合理,我相信他對於這兩個時間的比對不會是憑空想象的,應該是做了一些觀察得出來的估值。並且還同時考慮了演員演出時候的效果以及觀眾的理解水平。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來,李宏燁用以得出自己的結論,其實是靠著觀察觀眾而來的,也就是大量的樣本數據。

而他所認為的能讓一個段子達到最完美的方式,其實就是根據現場各種條件,比如演員的狀態、觀眾的興趣點以及段子自身的淺深等因素,進行系統匹配。滿足了什麼樣的條件就用什麼樣的相聲。

這是什麼?這就是一般情況下的大數據分析。

再舉個更直觀點的例子:

下象棋的時候,很少有人能下過象棋軟件,為什麼呢?因為電腦當中儲存了大量的棋譜,你每走一步,電腦會分析各種計算,推測你下一步甚至幾步的走棋路數,最後選出一個最適合的對策。

公式相聲模擬的就是這一個過程。只不過是將人腦來替代電腦。

所以說,以當今科技水平,連人腦研究都不算透徹,怎麼能應用這個公式呢?現在還沒見到有人能將人腦的運行速度提高到和電腦一個水平,所以這個公式基本上是不可能完全被實踐的。

“公式相聲”鬧劇之後所反映的社會心理

很多人對科學有一個誤區,認為只有物理、化學、數學等等學科才能是科學,其實這些學科真正大幅度改變人類生活的時間才三百多年。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就像我們十年之前根本無法想象,手機可以這麼智能一樣。

真正的科學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兩方面組成的,自然科學再厲害,沒有人文科學的教化,也無法發展。說得極端一點,你連字都不認識,怎麼去學習自然科學?

相聲藝術是屬於語言、表演一類的人文藝術,想要用一個理科公式來計算出來,這是有多荒謬呢?

“公式相聲”最大的問題就是這種認為“自然科學無所不能”的想法在作祟。之前因為我們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為了培養自然科學裡的頂尖人才,所以喊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但現在如果去試試看,如果只專注“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在這個社會上不說舉步難行,那也是步履維艱。

支持自然科學的行為是值得提倡的,但不應該以貶低人文科學來達成目的。自然科學帶給我們的是物質上的變革,人文科學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昇華。我們所應用的語言文字、所在的社會形態等等無形中的事物,都是人文科學帶來的。

你不能一邊享受這人文科學帶給你的安定,一邊謾罵人文科學是無用的東西。

這種“理工科”式的膨脹心理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如果缺少了道德的約束,災難隨時都會降臨。利劍如果不能握在正義之手,那麼隨時都可能成為一把兇器。

所以,看似一場鬧劇的“公式相聲”,其實背後所透露的是自然科學愛好者中較為極端的思想,這是應該予以重視的。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公式相聲,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與數學、物理相關的公式來計算出觀眾應該在什麼時候笑、笑多長時間。通過系列公式模擬出一個相應的相聲包袱或者相聲段子,在這個相聲段子當中會讓觀眾笑的時間與不笑的時間達成一個怎樣的比例,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把人的情緒完全用公式來替代,可謂是玄妙萬分。

公式相聲的創作者之前就已經提出了公式相聲這個模式

我們最近能夠知道的與公式相聲相關的幾大新聞當中,似乎總給人一種這樣的印象和觀點:公式相聲起源於《相聲有新人》的節目,並且一炮而紅。近年來加入了相聲文聯,獲得了體制內相聲藝人的認可,甚至參與創作了相聲70週年創作大賽等高規格高等級的相聲。

只不過當我們把時間都往前推一下,推到三年前或者五年前就會發現,公式相聲的創作者李宏燁在很久之前就已經不斷的推廣他的公式相聲了。而推廣公式相聲的原因和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很多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學生懂得說相聲,會說相聲,運用公式相聲讓這些學生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掌握說相聲的真諦,讓他們有章可循,讓他們說出來的相聲可樂能夠逗人發笑。

最開始的時候,李宏燁也參與過一檔類似於綜藝相聲、小品比賽的一個節目,在那檔節目裡他獲得了苗阜的大量支持和點贊,也就有了現在的所謂公式相聲之稱。當時給公式相聲李宏燁的稱號非常的高,類似於創新者,開天闢地者這樣的高大上的稱號,毫不吝惜的安排在了李宏燁的頭上。

可是公式相聲的推廣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為什麼要讓初中、高中、大學生說相聲?當然他們有權力去說相聲,畢竟這屬於一種傳統的文化,只不過在說相聲的過程中,為什麼非要遵循公式相聲?公式相聲給這些學生帶來了什麼?真正意義上讓他們快速上手瞭解更多,還是短時間之內起到了一個誤導的作用,我們不得而知。

如果只是把公式相聲當作高中生和大學生接觸相聲的一個門檻,讓他們自娛自樂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如果這屬於相聲的啟蒙的話,儘管顯得另類,可是也的確有那麼一點點效果。問題的關鍵在於為什麼要讓公式相聲成為主流,為什麼要讓公式相聲進入體制內,為什麼要讓公式相聲參與文聯?這些都非常值得推敲。

公式相聲在《相聲有新人》這段舞臺上徹底的流傳下來

李宏燁參與《相聲有新人》這檔節目,的確有那麼一點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韻。儘管李宏燁在臺上表現出來了桀驁不馴和非常不尊重評委以及參賽的相聲藝人以及那種非要不撞南牆不死心的把公式相聲推廣到全國的決心和毅力給了觀眾極其惡劣的感官印象。可是不得不說的是,李宏燁參與這檔節目之後紅火起來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他,儘管大部分了解他的人都只是從負面來了解。

換句話來說,《相聲有新人》在一定程度上捧紅了李宏燁,而公式相聲與傳統相聲之間的爭鬥也絕對不會在短時間之內一笑泯恩仇。之前的時候,曲壇一直在說要弘揚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相聲,而《相聲有新人》的主辦方德雲社也在朝著這方面發展。迄今為止德雲社每次採訪的時候都會在說現有的相聲只是在原有相聲的一個框架之下進行了適量的填充,讓相聲更符合新時代新氣息,也就是說德雲社的相聲理論上還屬於傳統相聲的範疇之內。

可是時至今日,橫空出世的公式相聲並沒有在傳統相聲的範疇之內,而之前一直在說著弘揚傳統相聲文化的體制內相聲竟然把相聲博士李宏燁拉攏進來,不得不說有點打臉。根據酸葡萄理論,的確還可以說更多更多,只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就是相聲博士李宏燁紅火起來了,而且在短時間之內很難撼動他在相聲圈的地位。

結語:相聲不同於其它的思想文化,不一定是領導認可你,觀眾就必須認可你。李宏燁目前的發展來看頗有點不得民心,即便某些領導非常認可你,非常表揚你或者讚賞你,但短時間之內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從長久來看也無異於自掘墳墓,讓相聲少一些公式,多一些隨性吧。


相聲小蝦仁兒


公式相聲是一個偽命題

按照李宏燁自己的說法,公式相聲是當初參加《相聲有新人》時候節目組給貼的標籤。

因為這對博士夫婦在節目組上提出相聲是有公式的,是普通人也可以寫的;加之他們兩個人衣服上標誌性的公式圖案,讓他們在相聲上加入公式的印象深入人心。

李宏燁本人不承認公式相聲的說法,他狡稱最湊合也只能叫做有限元相聲。

其實叫公式相聲還有人聽得懂,叫有限元相聲,這就得普及什麼叫有限元。最後普及出來一堆公式,有限元相聲也還是公式相聲。

戳破這個李宏燁

其實李宏燁的說發力有幾個概念性錯誤。

他說相聲有公式,就這一句話就能給他冠以公式相聲的名頭,不需要其他理由了。但是他總是在否認公式相聲的名頭,只是為了讓好奇的人,追問一句,那你是什麼相聲。然後他把自己的公司單位的名字說出來,這是一個廣告。

我們知道單位名字代表不了一種相聲形式。

比如郭德綱說的是傳統相聲,不是德雲社相聲。

所以李宏燁說的是公式相聲,不是新語相聲。這是可以肯定的。

另外,李博士說,普通人也可以說相聲。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相聲是一門表演的藝術,也是一門語言的藝術。

雖然李博士號稱一年寫了六百多個文本,但是文本不等同於相聲。

說的是不是相聲,一開口就知道了,李宏燁在表演上是欠缺的。

相聲最終還是要見觀眾的,不是坐在打字機前敲敲鍵盤就能做相聲演員。

這種表演,普通人不學習一下還是來不了的。最少你跟著老師學哪怕一個月,也比一天相聲沒接觸過,拿著稿子就往臺上唸的強。

公式相聲形容李宏燁恰如其分

我們可以說李宏燁的相聲公式是關在研究室裡的研究項目,他認為藝術是可以靠公式表示的,比如歌曲會有樂譜,

但這種理論知識是後臺理論,不是拿到舞臺上的成品。就好像你不能只拿著一個簡譜就去開演唱會一樣。演唱會現場要有燈光舞美以及歌手的颱風共同作用。

你打算髮明一個記錄音樂的簡譜跟你能開演唱會是完完全全的兩件事,這兩件事差的天壤雲泥。


閒白社


“公式相聲”來源於2018年的一個綜藝節目,是一對“博士碩士夫妻”共同創作的,名稱就是公式相聲。公式相聲:是用化學方程式、物理方程式和數學方程式寫的一種“新的的娛樂模式,相聲的組成方式是“說學逗唱”四個基本功力,將相聲和公式相互融合,這種相聲模式並不適合當下的人們的享受模式,失去了相聲“使人開心”的這個方向,但是也不失於“相聲開發新領域的作用”,接受新的事物,繼承傳統文化,在接著去“文化創新”也是一種好事。



東方水墨文化


一、什麼是公式相聲?

“公式相聲”由上海交通大學李宏燁、鄭鈺這對博士夫妻所創。

說創造也未必合適,人家是應用理科的研究方法,來研究相聲搞笑的規律。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大量觀察觀眾聽到什麼樣的包袱或者段子會笑,在什麼時間開始笑,笑的時間有多長等等,設定了一系列的參數,最後通過迴歸,得出一個很複雜的公式。說相聲的基本上沒人能看懂,不說相聲的也基本上沒幾個人能看懂。

有了這個公式之後,就可以反過來寫相聲劇本了。按照公式,一段10分鐘時長的相聲,應該有幾個包袱、每個包袱要多長時間、哪個時間點應該出現什麼類型的包袱,等等等等,都是固定的。只要把內容往裡面填充就行。作者自己說了:

如果你掌握熟練,思路清晰,寫出一段不需要修改就能登臺的10分鐘相聲,也許只要1個小時。

二、相聲能不能有公式?

其實在《相聲有新人》之前,這對博士夫妻就參加過很多節目宣傳“公式相聲”,苗阜在某個衛視的喜劇節目裡就曾誇過他們,並讓他們晉級下一輪。

但在《相聲有新人》裡,郭德綱並不認同他們。這跟相聲界的恩怨肯定沒有關係。而兩人在節目裡的表現,也讓“公式相聲”被很多人嘲笑。

那麼問題來了,相聲能不能有公式呢?

個人覺得,可以有。

其實相聲發展那麼多年來,還真沒有人正兒八經的從學術研究角度、採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研究過。現在有人從這個角度入手研究,其實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本身相聲裡頭是包含有很多科學的。比如,有的時候明明是兩個同義詞,但是一定要用這個詞才好笑,用了那個詞他就不好笑;又比如,有的包袱到了那個地方一定要放慢語速,說快了包袱就不響……等等,就包含了很多心理學的科學知識。

現在是一個無限可能的時代,AI寫詩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相聲有公式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兒。試一下總是好的,大不了證明是錯的嘛。

說到底,很多人嘲笑公式相聲,問題其實並不是處在公式本身,而是看不慣這對夫妻在節目中的那種作派。

三、公式相聲為什麼不好笑?

為什麼有了這麼高深的公式,這對博士夫妻說出來的相聲還是讓人笑不出來呢?

其實這個事兒真的不能讓“公式”來背鍋。說白了就是,這對夫妻根本不適合說相聲。

這倆人,普通話不標準,吐字不清晰,表演水平又跟學歷成反比,往臺上一站,苦瓜著一張臉,別說公式相聲了,什麼相聲擱他倆嘴裡說出來都不會好笑!

科學的做法應該是讓這倆博士趁早閉嘴,專心搞研究寫本子去。然後去找一些專業相聲演員,來說幾段根據公式寫出來的相聲,才能真正檢驗這公式到底有沒有用。

要是光憑他們夫妻倆自己,只能越推廣越討人嫌了。


牛皮社


繼8.11日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播出後,交大博士火了,他的公式相聲也火了,他的校園相聲,科技含量的相聲,矢量相聲等等都火了。可歸根到底,什麼是公式相聲?觀眾是不是認可,觀眾是不是願意買賬呢?今天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剖析。

最近交大博士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回應了怒慫郭的事,以及如何用公式寫相聲的方法。比如鋪墊35秒,觀眾需要笑65秒,如果一個包袱沒笑到65秒,立馬就得叫他接著笑,連續笑夠65秒不能換話題。這就是觀眾的投資產出比是35:65,是矢量藝術通用的。聽完以上的描述,說實話我沒有聽懂,但我隱隱約約的覺得,這就是大數據。通過巨大的數據樣例,數據樣本找到事物的規律,然後根據規律建立模型,然後輸入數據就可以得出結果,就能得到客戶的心理值。這是大數據的方法,是從龐大的數據中提煉核心數據,然後找出規律,幫助做出決策等。他這個公式相聲,原理上和大數據一樣,只不過他收集了交大的幾千,甚至是幾萬名學生做為樣本,然後從這些樣本數據中提煉出什麼樣的話題觀眾愛笑,每個話題笑多長,前期需要鋪墊多久,中間需要停頓多久等等數據。然後將這些數據以公式的形式固定下來,形成一個公式模型,也就是一個算法。

從技術原理上來說,他這個公式相聲沒有錯。但就像之前他的某個校友回應一樣,他這個樣本太小了,僅僅是交大的幾千或者幾萬名學生而已。這些數據樣本太有侷限性了,沒有辦法支撐這個理論體系。另外交大學生的欣賞水平,文化水平和社會大眾的整體欣賞水平完全不同,他處處提到太平歌詞怎麼樣,怎麼樣?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以小眾來摒棄大眾。

還有一個原因更加重要,技術理論是死的,公式算法是死的,數據是死的,可人是活的,現場的觀眾都是動態的,藝術是有生命力的。如果不靈活的運用,不根據現場的情況作出變化和調整,帶動現場觀眾的情緒,而是機械的使用公式算法寫相聲,表演相聲,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沒有什麼相聲是寫出來就能讓觀眾笑的,沒有什麼藝術只計算出結果的,只有好的表演者,加上好的藝術創作,才能有好的演出結果。觀眾需要的是一個有血有肉,貼近生活氣息的表演,而不是一個高冷,所謂科技感,所謂創新的藝術,觀眾需要一個發至內心的笑,而不是一個計算出來的所謂要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