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論歷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載?

聊聊文化歷史故事


歷史大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劇中有個小人物的形象很令人討厭,此君為了謀求高位而汲汲營營、不擇手段,利用身邊所有人,並且幹出很多令人髮指的壞事,實在是卑鄙、無恥至極。此人,便是大理評事元載。其實,元載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並且在唐朝的影響力極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此人。


元載字公輔,鳳翔府岐山縣人,雖然出身寒微,但由於性格聰慧、博聞強識,由是被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王忠嗣看中,並迎娶他的女兒王韞秀為妻。然而元載雖然書讀得好,但在科場蹭蹬多年也沒有混出名堂,時間一久便遭到王家的輕視。元載因為受不了王家人的白眼,便攜妻出走,到長安去求取功名。



要說元載也足夠幸運,到達長安沒多久,便趕上唐玄宗舉行策試,徵求精通道家學說的人才,而元載正因精通此學說,得以高中進士,並被授為邠州新平縣尉,時在天寶元年(742年)。不過,元載雖然才幹超人、為官勤奮,但因為沒有達官顯貴為他引薦,導致他得不到朝廷的賞識,汲汲營營十餘年時間,才得到一個從六品上的小官(大理司直)。


直到唐肅宗李亨(即劇中的太子)即位後,元載才迎來命運的大轉機。原來,執掌軍國重事的大太監李輔國,因為妻子跟元載是同宗的關係,所以便對他屢加提攜,再加上元載本人生性敏悟、善於奏對,所以深得唐肅宗的賞識。上元三年(762年),元載在李輔國的幫助下謀得相位,併兼任判度支、鹽鐵轉運使,盡掌天下財賦大權。



同年,唐肅宗駕崩,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李豫登基後,李輔國因為定策擁立之功,一躍而成為首相(中書令),封博陸王,並被尊稱為“尚父”。李輔國專制朝政後,又在新皇面前薦舉元載,後者因此晉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亦是宰相職務)。由不名一文的窮秀才,到登上相位,元載僅用了20年時間。


不過,元載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為了仕途升遷完全可以出賣任何人,包括大恩人李輔國。原來,元載在察知唐代宗對李輔國專權跋扈不滿後,便適時地“轉換門庭”,並幫助皇帝設計解除他的權柄,隨即又指使刺客將其殺死。數年後,元載又故技重施,幫助唐代宗除掉另一位專橫大宦官魚朝恩,由是深得皇帝的器重。



憑藉著剷除兩代權宦的功勞和皇帝的寵信,元載變得愈發驕縱專橫,不僅公然侵奪皇帝的人事任免權,而且還在朝廷內外培植黨羽,並大肆貶斥、迫害與己不合者。與此同時,元載還大肆貪財納賄,凡想做官或升遷者,都需要向他行賄,由此積累起驚人的財富。除此之外,元載在府中蓄養了大量的倡優名伎,整日沉溺於酒色之中,行為甚是荒唐無恥。


對於元載的跋扈驕橫、驕奢淫逸,唐代宗深以為憂,並多次對他進行勸誡,希望他有所收斂,但均被後者無視。唐代宗忍無可忍,只能下定決心將其剷除。大曆十二年(777年)三月,唐代宗派舅父吳湊(時任左金吾大將軍)率軍收捕元載,在歷數他的各項罪狀後,下詔將其賜死,隨即又大肆逮捕、流放他的黨羽。元載擔任宰相長達15年時間,死時已有65歲。



元載被殺後,三個兒子元伯和、元仲武、元季能全部被賜死,妻子王韞秀以及先前已出家為尼的女兒被充入掖庭為奴。然而,生性剛烈的王韞秀不願苟且偷生,便對奉命前來收捕她的官員怒吼道:“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節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誰能書得長信昭陽之事?死亦幸矣,堅不從命!”(見《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七》)。官員聞言大怒,竟然命屬下用笞杖將她活活打死。


與此同時,唐代宗還下令查抄元家,結果僅胡椒一項便多達八百石(胡椒產自西域南亞,在當時的價格極貴),至於其他金寶朱玉,價值更是難以計數。元載的貪婪令唐代宗震驚,為了表示懲戒,遂下詔將元載祖父、父親挖墳拋屍,並拆毀他在大寧裡、安仁裡以及洛陽的府第,焚燬其私廟神主。元載汲汲營營一生,最終卻落得如此悽慘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



元載被滅門7年後,唐德宗(唐代宗之子)因為感念他當年曾幫助自己謀得儲位,便追復他的官職,並以禮改葬,時在興元元年(784年)。同時,唐德宗還賜元載諡號為荒,後改為成縱(“荒”、“縱”均屬惡諡)。等到唐文宗即位後(826年),才將元載諡號改為“忠”(屬於美諡),以表彰他當年誅除兩代權宦之功。至此,元載在被殺近50年後,才被重新恢復名譽。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我先來介紹一下元載是什麼樣的人。

人仔出身比較貧寒,是一個普通的貧農子弟。但他是比較愛讀書,而且是特別愛讀書,也是比較聰明的那種學生,苦澀的經書一讀就會一讀就通。所以他在天寶元年,考中了進士,並且被授予了官職。

剛開始的時候,元載的仕途平坦,一切都顯得中規中矩。但是到了至德元年,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當時的元載因為安史之亂,躲避到了江南地區,被授予洪州刺史,可謂官升三級。

在兩京收復之後,唐肅宗回到了長安。而元載由於生性聰慧,深受皇上的器重,封為御史。和很多的朝廷重臣一樣,當元載大全獨攬之後,便開始剷除宦官,排除異己。可能有的讀者看到這裡會認為,他剷除宦官也算是一個好官。但是,他剷除宦官的原因只是為了保證自己大權獨攬。除此之外他還結黨,培植自己的親信勢力,穩固在朝中的地位。

有了權力,他就開始大肆收斂財富。他在京城的東南方向修建了兩座府邸,都是那種規模龐大,奴婢眾多的官邸。

面對他的所作所為,唐代宗自然也是十分清楚,但是也考慮到他任宰相多年,也為唐朝的生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所以打算讓他善始善終,獨自召見他,勸告他,希望能夠有所收斂。

但是早已在朝中稱王稱霸慣了,元載並不把皇上的勸告當回事兒。這就惹怒了唐代宗並且對他產生了厭惡之心,後來將他的妻子以及兒子全部刺死。

但是考慮到他曾經幫助自己成為太子,於是追復他的官職,讓他得以能夠以宰相的身份下葬。

總的來說,元載這個人,辦事能力很強,本身也很聰慧,但同時也會犯一些常人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在大權獨攬之後變得,驕傲跋扈,這就觸犯了皇權。不懂得收斂,也就成為了他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好在君臣一場,唐代宗能夠理性的對待元載,使得一代宰相,能夠體面的下葬。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就是以元載為原形的。







史海史林


元載出身寒微,不過他非常好學,很小就能下筆成章。他偏好道家學問,熟讀莊子、老子、列子等諸子論著。但在仕途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後來攀上了宦官李輔國,才得以高升。

元載剛當宰相沒多久,唐肅宗就病死了,唐代宗繼承皇位,李輔國被罷免宰相後,他的天下元帥行軍司馬的官職為由元載接替,同時因為李輔國專權,所以唐代宗非常的厭煩他,而元載也參加了唐代宗指使刺客殺死李輔國之事。所以元載也越來越受到唐代宗的信用。

之後的元載也開始飛揚跋扈,獨攬大權,這時的元載趾高氣揚,認為朝堂之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而獨攬大權後的元載,飛揚跋扈、排除異己、結黨營私等,當時只要想做官、升官的,都要向他的親信送厚禮。因為這些,就讓唐代宗感覺到厭煩。

唐代宗逐漸不信任元載,收回權利,之後又將元載和他的兒子、親信逮捕,接著元載被賜死。元載死後,唐代宗又下令抄了他的家產。

元載是個有功有過的雙面人,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排除異己,最終也被賜死,但是他曾經幫助唐代宗除去李輔國和魚朝恩兩個權臣,同時他還提拔了一些名臣。可謂譭譽參半。


關河南望


元載(713~777年),字公輔,鳳翔府岐山縣(今陝西岐山縣)人。唐朝中期宰相。出身寒微,嗜好讀書。性格敏惠,精通道學。天寶初年,考中制科進士,授新平縣尉,歷任大理司直、祠部員外郎,出任洪州刺史,遷戶部侍郎、度支郎中、諸道鹽鐵轉運使。唐代宗即位,交好權宦李輔國,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封許昌縣開國子,提拔理財名臣,判天下元帥府行軍司馬。協助剷除李輔國和魚朝恩兩個權宦, 深得皇帝寵信,封潁川郡公。從此,志得意滿,獨攬朝政,排除異己,專權跋扈,專營私產,大興土木,逐漸引起唐代宗的厭惡。大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命左金吾大將軍吳湊逮捕元載和王縉, 全家坐罪賜死。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感念翊戴之功,詔復官職,許以改葬,諡號成縱。 唐文宗即位,追諡為忠。

元載,是唐代宗時期的宰相,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鉅貪。在他被抄家的時候,起贓無數,光胡椒就有800石,換算成現在的重量單位,有60多噸。胡椒這種東西,不過是一種調味品,日常用量極少,一頓飯也不過用幾粒。但因為是從9000裡外的天竺運來,所以價格非常高。受賄的人給元載送了如此多的胡椒,可以看出此人的手筆之大,而元載連不太用得著、但價格非常高的胡椒也要那麼多,可見元載的貪婪。元載出身寒微,不過他非常好學,很小就能下筆成章。他偏好道家學問,熟讀莊子、老子、列子等諸子論著。河西節度使王忠嗣見元載滿腹經綸,一表人才,便將自己的女兒王韞秀許配給了元載。卻沒想到,元載沒有考試運,屢次參加鄉試都沒能考中。然而,元載卻並不灰心,從沒放棄過科舉入仕的念頭。當時在位的皇帝李隆基崇尚道教,他在天寶初年頒佈詔書,搜求天下精通道家著作之人。元載滿肚子的道家學向正好派上了用場。這次,他不僅順利地通過了考試,還考了個高分,終於踏上了仕途。元載入仕之初,雖然官卑職小,但確實做了些實事,並因為辦差得力,有了不小的名聲。唐朝發生安史之亂時,唐玄宗為了反攻,下令地方有自行招募官員的權限。蘇州刺史、江東採訪使李希言因為聽說元載很有能力,就任命他做了副使。在確認了元載的能力之後,又推薦他做了祠部員外郎。這個職務雖然職位不高,但當時的官員卻非常看重,這個職務可以說是升職的一個重要的階梯。果然沒多久,元載就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並在安史之亂平息後,入朝任度支郎中。因為他聰明機敏,領悟能力強,善於奏事對答,因此得到了唐肅宗的賞識,他開始被委以重任。元載的貪婪在唐肅宗將他提拔至戶部侍郎、度支使並諸道轉運使,總領全國財政事務後,開始慢慢地顯露出來了,他汲汲營營,滿心都是升官發財。

唐肅宗因為全靠宦官李輔國才能當上皇帝,再加上李輔國掌管禁軍,所以對他總是避忌三分。李輔國居功自傲,把持朝政,直言“皇帝但居禁中,外事聽老奴處分”。元載見李輔國權勢大,便想辦法主動接近他,再加上他和李輔國的夫人元氏有些親戚關係,他最終成了李輔國陣營裡的一位紅人。果然,他能得到宰相之位,也不過就是李輔國的一句話。 當時,朝廷任命戶部侍郎元載為京兆尹。但元載並不願意,戶部侍郎是個分管財政賦稅的肥缺,京兆尹卻沒什麼油水。他去找李輔國,告訴他自己不想當京兆尹,求他給自己想個法子。李輔國就去找唐肅宗,說蕭華囂張專權,不適合當宰相,讓肅宗罷免他,改任元載。唐肅宗看了看李輔國,知道這是個命令,毫無辦法,只能點頭。最後唐肅宗罷免了蕭華宰相的職位,而元載被升為同平章事(二級宰相),兼任戶部侍郎。

元載剛當宰相沒多久,唐肅宗就病死了,唐代宗繼承皇位,而李輔國權勢比以前更大。通常來說,皇上很難喜歡一個囂張跋息的臣下,而和那位臣下親近的人,自然也會恨屋及烏地厭惡。但元載卻能每每洞悉先機,總是能知道皇帝的心意,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新皇帝的信任。直到李輔國失勢,元載也沒倒。為了能和皇帝心意相通,元載花重金賄賂了皇帝身邊的董秀,讓他暗地裡向自己報告皇帝的近況。因此,無論皇上想到了什麼,元載都能和皇帝“想到一起”,從而順著皇帝的意願辦事,唐代宗由此更加信任他了。在李輔國之後,奸宦魚朝恩又成一大權臣,他專橫跋啟,連唐代宗的面子都不給,朝中要是有什麼事沒問過他,立時就會火冒三丈,高喊:“天下事有不由我者也?”凡是他請奏的事,唐代宗都不敢否決。這人兇狠霸道,元載也對他十分畏懼,生怕哪天自己也成了他的階下囚。他知道唐代宗也想除去魚朝恩,就偷偷用重金賄賂魚朝恩手下的兩大臂膀—大將軍周皓和陝州節度使皇甫溫,讓他們背叛魚朝恩。大曆五年770年三月,唐代宗以寒食宴為由,留下魚朝恩,讓周皓擒住魚朝恩並將其縊殺。至此,元載自認為有擎天之功,慾望暴漲。他從此結黨營私、賣官鬻爵,毫不遮掩。他將江淮等富庶之地的要職,以及京師行政機構的重要官員,全都換成了他的黨羽。並任用親信,排斥異己,滿朝文武因為懼怕他的威勢,大多對他俯首帖耳,唯命是從。

元載的妻子王韞秀兇狠暴庚,權力慾極強,經常“幫著”元載做決定,這種決定不僅是元府的大小事務,還包括朝中大事。元載每天上朝,王氏和她的三個兒子元伯和、元仲武和元季能,便在家收受賄賂。而“想要當官,就拿著錢去找元載”已經成了元載執政期間官場上的一個潛規則。只要錢到位,必然能稱心如意。所以,當時長安城內到處都是全國各地慕名來買官的人。負責選擇官員的吏部侍郎楊結,為人正直,因為看不慣元載等人的所作所為而遭到了元載的排擠。恰好嶺南節度使徐浩想買個京官,就將自己在南方蒐羅的不少珍寶送給了元載。結果,他很快就成了吏部侍郎,而原任這一官職的楊給則被罷免了。一個叫陳少遊的官員,在接到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的任命後,因為不願到偏遠的嶺南地區為官,馬上就給元仲武送了一筆錢,果然如願以償。他為了能在官場站穩腳跟,每年賄賂元載的金帛差不多有十萬貫。

元載主張“政以賄成”,可見”卓有成效”。 元載這位利慾薰心的鉅貪,生前志得意滿,權傾朝野,貪汙墮落。但是就算他搜刮了再多的財物,最終也什麼都沒能帶走。不僅如此,還被抄家滅族,連祖墳都沒能保住,自己也落得個身首異處、遺臭萬年的下場。

所以總結來說既有才又想有財。


歷史小白談歷史


元載這個人,可以說是譭譽參半吧。


簡單的來說,幾乎所有的貪官汙吏,最開始都是有一顆清清白白,為人民,為百姓的心的,只不過多年之後,這種想法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貪一個字了。而元載就是表現得最明顯的一個人。

1,人物前期

元載小時候家裡非常的貧困,用一貧如洗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其實這種小時候物質的極度匱乏,就很容易導致以後得強烈佔有慾)但是元載這個孩子還是比較上進的,熱愛讀書,也確實比較有才。

有才歸有才,但是仕途之路最開始並不是很順利,一方面家窮,考試什麼連一匹馬都沒有。另一方面也確實差點天意,考了好多次都沒有中。後來也正好有這麼一個機會,他憑藉自己在道學上的成就終於中了進士。

最開始在位期間因為官職也比較小,所以也就是正常的升遷,慢慢也就做到了判官,司職。

2,人物中期

這段時間的元載,如願以償的當上了大官,而且在唐肅宗前印象很好,深得信任。在這段時期,元載是和我們所知的大奸臣李輔國同朝為官的,不過這個時期的元載總體來說依然是一個正面人物的形象,也辦了不少的實事。而在這段時間的功績中,以兩件最為重要。

其一剷除宦官。宦官干政是唐朝,尤其是唐代宗時期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當時的李輔國和魚朝恩可以說是把持朝政,權傾朝野。元載在密謀刺殺李輔國的過程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而後面誅殺魚朝恩,也是元載策劃整個過程,收買其親信,最後掌握證據後讓魚朝恩伏法了。

其二也確實提拔了一些人才,比如劉晏等,發揮了一些比較積極的作用,留下了一些治國能臣。

3,人物後期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所有的權力,而沒有人能夠制衡,那麼多半是會發生獨攬朝政的現象的。

可能是覺得自己的成就過於耀眼,養成了心高氣傲的毛病,認為所有的人都比不上自己。把持用人大權,而且還經常發生先斬後奏的情況,自然就不討皇上喜歡。

對於敢於和自己作對的人,元載的做法就是——殺,殺到別人不敢說話。李少良就這麼死了。元載也更加得意忘形,形成了自己的集團。生活奢靡。

結局

這樣的人結局往往都不會太好,元載也是如此,被賜死獄中,一點都不冤枉。妻子兒子也都被賜死,家產抄沒。

還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搜出了800石的胡椒麵。

可以說是讓人啼笑皆非了(一方面他很喜歡吃,另一方面這玩意當時真的很貴)

悲哀!!!!


行話歷史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有一個人他出場時只是一個小小的大理寺評事,為了升遷上位,苦心經營,遊走於長安各方勢力之間。太過圓滑的表現讓不少人都為之反感,這個人就是元載。歷史上也確有其人,到底歷史上的元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元載公元713出生,字公輔,鳳翔府岐山縣也就是今天的今陝西岐山縣人。他出身寒門,但是從小喜歡讀書,特別是對道家的學說鑽研很深。由於家境貧寒,在參加鄉試的時候都只能夠自己步行前往,可是參加了多次的考試卻沒有中過,時間到了天寶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唐玄宗為了找尋精通道家學說的人專門舉行了一次考試。在這次考試中元載終於考中了進士,走上了夢寐以求的仕途。他先後擔任過被授為邠州新平縣尉,黔中監選使判官、大理評事等官職 ,但一直不溫不火沒有大的起色。

直到“安史之亂”爆發這一切發生了改變,唐肅宗李亨在靈武繼位,元載當時跑到了江南躲避戰亂,被唐朝宗室李希言看重,授予他祠部員外郎,後面又改任洪州刺史。在洛陽和長安兩都相繼收復後,唐肅宗回到了長安,天生敏感能夠見風使舵,揣測聖意的元載受到了唐肅宗的重用。隨即升任江淮轉運使,加御史中丞。後來在唐肅宗病重不能處理朝政期間,因為裙帶關係元載搭上了大宦官李輔國這條船。後來唐代宗繼位,李輔國因為有擁立之功,權勢到達頂峰,李輔國也經常在代宗面前誇讚元載,加上元載為人圓滑能夠很快領會皇帝的心意,所以很得唐代宗的歡心,先後升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封爵許昌縣子。

寶應元年,唐代宗暗中指使刺客殺死權宦李輔國,元載參與其中。後來元載又為唐代宗除去了另一個大宦官魚朝恩。至此元載的權勢也到了最高處。對朝政進行了全方位的把持。他曾經上奏皇帝,要求吏部、兵部對六品以下官員的任命不得檢驗考核,得到唐代宗的批准。

當時,元載獨攬朝政,貪汙受賄財納賄,廣結黨羽,排除異己。凡是想要當官的都要向他送禮。他在京城南北修建兩座府邸,豪華宏麗,冠絕百官,而城南的別墅更是規模宏大,僕婢眾多,歌姬成群。

對於元載的所作所為唐代宗一清二楚,但是由於他擔任宰相已久代宗還是找機會想對他進行勸解,但是元載已經膨脹到無所顧忌,這就使得皇帝對他開始厭惡,也開始了對他的清算。大曆十二年元載被抓入獄隨即認罪,最終被賜自盡。唐代宗將他的兒子和妻子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 》中的王韞秀全部賜死。後來還因為他貪汙的八百石胡椒,落得個祖墳被刨的下場。

縱觀元載一生,前半生是一個無名小卒,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巴結權貴上。後期上位後,元載心狠手辣為了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顧當年李輔國曾有恩於自己痛下殺手,成為一朝宰輔權傾朝野元載貪汙受賄結黨營私,最終落得了個橫死的下場,不禁令人唏噓。


嘿嘿嘿小鼬


世人們對他的評價有好有壞,其實最初他的權力沒有這麼高的時候,他的表現還是很好的。可是權力這類東西,太容易讓人走錯路。後期的他,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開始結黨營私,最後惹怒了唐代宗,因此被捕,並被下令處死。

他這個人,能混到這麼高的地位,除了因為有過人的能力之外,還和他的好口才有著很大的關係。當時唐肅宗在繼位之時,正好就是處於安史之亂時,而他也因此被派去了江南,幫助唐軍去收服兩京。回來皇帝自然是招他回話,他也是回答的很好。所以通過這件事情之後,唐肅宗對他的信任更深了。



但是他這個人最終是辜負了皇帝的信任,這皇帝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時,李輔國就藉此攬權,後來還讓唐代宗當新帝。因為這件事情,李輔國成為了唐代宗身前的大紅人,而跟他關係好的元載當然也因為這個關係也跟著得利,很快就晉升了官位,成為了許昌縣子。 此後他又因為表現出色,做到了宰相的官職。而跟他交好的李輔國,當然也就因此被被免去了宰相一職,同時他的兵權也給了元相。李輔國的下場,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元載在背後捅了刀子。李輔國這個人對權力太執著,即使新皇帝上位,他也是抓著權力不想放手。因此被唐代宗記恨,唐代宗就找了元載謀劃,讓他去刺殺李輔國,如果事情辦成了,那麼他就能成為下一個宰相。

由於權力的誘惑,元載聽的皇帝的話,並且辦成了這件事情。事後皇帝也信守承諾,給了他高位,而且還越來越重用他。藉著皇帝的信任,他開始找機會除掉魚朝恩。這個人因為手上掌有禁軍,所以手上權力很大,也因此沒有將這位元相放在眼中。這就讓元載不高興了,開始在皇帝面前上他的眼藥水,最後使得他被殺了。 接連兩位手握重權的人都去世了,朝廷裡面最有權力的人就變成了他。他就因此開始變得張狂起來,不僅獨攬朝政,還私收下面官員的賄賂,誰給的錢多,誰就能夠升官。他這些行為也開始讓唐代宗覺得煩,對他的信任也就漸漸消失。之後,皇帝就開始慢慢從他的手上收回權利,等到時機成熟,就下令將他一家全部逮捕並賜死,之後又下令抄了他家。


合肥歷史


宰相是我國古代一種地位很高的群體,他們往往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擁有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行政權。不過,因為相權會威脅到皇權 的原因,歷史上的許多帝王都採取了抑制相權的措施。到了唐朝,皇帝採用“群相制”,也就是任命多位宰相來分化相權,以達到加強皇權的目的。

此外,皇帝們還常常更換宰相,來避免某個宰相在朝中權力根深蒂固,形成尾大不掉之勢。舉例來說,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共任用過三十四位宰相,其中在職時間最短的甚至只有三個月。由此可見,唐朝當宰相實在不是個輕鬆的差事,唐代宗時期的宰相元載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那麼,如何評論歷史上的唐朝宰相元載呢?

開元元年(713),元載出生於鳳翔府岐山縣,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岐山縣一代。雖然家境貧寒,但元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長大一些後,元載屢次參加鄉試而不中,直到天寶元年(742),唐玄宗下詔尋求通曉道家學說的特殊人才,而元載從小喜愛道學,正符合玄宗的需要。

元載憑藉對道學的研究成功的考中了進士,並不斷取得升遷,在唐玄宗時期從最初的區區縣尉做到了官居從六品的大理司直。安史之亂爆發後,元載前往江南避難,被江東採訪使李希言舉薦為自己的副使,不久,元載又被遷為洪州刺史。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肅宗取代唐玄宗成為了統治者,他任命元載為度支郎中,官居從五品。因為“智性敏悟,善奏對”,元載得到了肅宗的喜愛,此後更是平步青雲,官運亨通。寶應元年(762),肅宗感染重病,權宦李輔國當政,而元載則因為和李輔國的妻子元氏出自同宗,得以攀上了這根高枝。

李輔國把持大權後,便想要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但當時的宰相蕭華堅決反對,這觸怒了他。於是,李輔國便多次打壓蕭華,並“曲線救國”,扶持元載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代替了蕭華的相位。不久,唐肅宗去世,李輔國更是趁勢將蕭華逐出了京城。

肅宗之後,李輔國擁立代宗繼位,其權勢更加不可動搖。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李輔國選擇培養元載,他特意常常在代宗面前稱讚元載,而元載自己也“能伺上意”,於是他“頗承恩遇”,被代宗封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又被加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許昌縣子,地位相當尊崇。

李輔國伏誅後,元載接過他天下元帥行軍司馬的職務,又通過買通宮人來提前探聽聖意,從而更受寵信。後來,他佈局除掉了權宦魚朝恩,將大權攬入自己懷中。元載登上高位後,便“恣為不法,侈僣無度”,儘管代宗給予勸誡,但元載充耳不聞。

於是,唐代宗於大曆十二年(777)派兵捉拿元載,並將其親屬一併抓捕,將他們全數賜死。在筆者看來,元載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諂諛之臣,靠溜鬚拍馬坐上高位,且擅權專恣、奢侈無度。不過,他在理政方面算是有所作為,剷除權宦也算是於社會有功,總體來說可算奸臣。


鄧海春


\t其實提到元載,可以給大家科普一個歷史小知識。如果你打算穿越到唐朝,一定要多帶點胡椒過去,因為唐朝的胡椒實在是太貴了,同等重量超過黃金的價格。唐代宗在抄宰相元載家的時候,居然發現了800石的胡椒,可見元載的貪腐不一般。

\t元載出身貧寒,得到貴人李輔國相助才飛黃騰達。

元載家裡窮啊,但是他有幸可以讀書。在重視人才的唐朝,讀書是普通人想要飛黃騰達唯一的出路。所以元載從小就瘋狂讀書,但是他運氣不是很好,一直都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他的才能雖然高,但是連鄉試都考不上,受到了老丈人家裡人的瞧不起。一怒之下的元載,舉家搬遷到了長安。在長安他算是趕上了好時候,這個時候唐玄宗在徵召精通道家學說的人,所以舉辦了策試。這是元載的強項,所以在這次策試後,元載如願成為了一名進士。

\t但是天下進士千千萬,沒有關係元載還是上不去。所以他在基層幾乎幹了整整十年時間,一直都沒有得到提升。一直等到唐肅宗病重後,朝中大權被李輔國所把持。李輔國的老婆和元載居然是同宗關係,所以元載立刻進入到了這位權臣的視線之中。

從此元載平步青雲,成為李輔國的得力干將。在唐代宗上臺以後,元載一度被李輔國提拔成為朝中宰相之一,可見貴人相助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十幾年的努力,居然比不上同宗關係,可見關係真的太可怕了。


\t元載出賣恩人李輔國,成為唐代宗心腹。

要麼說人的地位越高,這心態變化就越快呢!李輔國是元載的恩人,可以說沒有李輔國,元載努力幹一輩子,也不可能上到宰相的位置上來。

但是元載卻看出了唐代宗對李輔國不滿的情緒,李輔國作為託孤重臣,大權獨攬,所以很多時候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這一點唐代宗十分記恨,但是他也不敢招惹李輔國,畢竟他大權在握,又是自己的尚父。

\t內侍魚朝恩負恃權寵,不與載協,載常憚之。大曆四年冬,乘間密奏朝恩專權不軌,請除之。朝恩驕橫,天下鹹怒,上亦知之,及聞載奏,適會於心。載遂結北軍大將同謀,以防萬慮。---《舊唐書》

\t元載看出端倪以後,立刻投奔到唐代宗麾下,表示願意搞倒李輔國。在元載的設計之下,李輔國不僅失去了相權,而且還被他找人給殺掉了。可見那個時候的元載,為了權勢,已經到了沒心沒肺的地步了。

在這之後,魚朝恩也被元載以相同的手段除掉,從此元載徹底成為了唐代宗的心腹。在唐代宗的提拔之下,元載一度成為了當朝首相,權力達到了巔峰。

\t元載驕縱跋扈,最終被唐代宗抄家滅族。

除掉了李輔國和魚朝恩,元載的聲威和權勢也都達到了巔峰。尤其是唐代宗對元載是非常信任的,幾乎將全國的軍政大事都交給了元載。

元載的地位得到提升以後,自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超過他了,所以他開始驕縱跋扈了起來,走上了李輔國的老路。任何人在擁有權力以後,很少會冷靜下來,有多少當朝宰相,能夠像諸葛亮那樣對待皇帝呢?

顯然元載不是那個高風亮節的人,他開始把持朝政,甚至擅自干預官員的任免。完全不把唐代宗放在眼裡。而且他修建了兩座非常豪華的官邸,在府中的生活也極度奢華,歌姬舞女絡繹不絕,常常處於酒池肉林之中。

妻王及子揚州兵曹參軍伯和、祠部員外郎仲武、校書郎季能並賜死,發其祖、父冢,斫棺棄屍,毀私廟主及大寧、安仁裡二第,以賜百官署舍,破東都第助治禁苑。……籍其家,鍾乳五百兩,詔分賜中書、門下臺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稱是。---《新唐書》

\t唐代宗看到元載變成了這樣,心裡也十分傷心。但是念及元載幫助自己除掉了兩位大權臣,所以唐代宗決定私底下找元載談一談,只希望元載能夠善始善終。結果人家壓根就不買賬。

無奈之下的唐代宗,只好對元載下手了。他將元載賜死以後,對元載抄家滅族,幾個兒子全都被殺掉。查抄出了不少財寶,其中有800石胡椒是最惹人眼球的,唐代宗看了都覺得十分羨慕。沒想到元載如此貪腐,所以唐代宗順帶著將元載的祖輩也都挖了出來鞭屍,以儆效尤。

\t總結:元載在唐德宗時期,恢復名譽。

元載其實算不上什麼大奸大惡之徒,他只是在晚年的時候,走上了一條歧路。而且在唐代宗的糾正之下,元載並沒有在這條歧路上掉頭回來,反而是越走越遠。

說到底元載是觸碰到了皇帝的皇權,這是任何一位皇帝都不允許的事情。貪汙腐敗可能只是表象,這些在封建皇帝眼中不算罪大惡極。最可怕的就是權臣威脅到皇帝的權威,這是唐代宗所不能忍受的。

\t在元載家裡,居然能夠找到800石胡椒,可見元載的待遇比皇帝還要好。唐代宗一怒之下,自然是滅了元載全家。可是元載並沒有謀反或者以下犯上,自然罪不至死。

\t所以到了唐代宗的兒子唐德宗上臺以後,感念元載曾經在立儲的事情上,支持過自己,又感念他曾經幫助唐代宗滅了李輔國和魚朝恩兩位權臣,所以唐德宗恢復了元載的名譽。


江湖小曉生


上位時是一個深諳官場遊戲規則的政客,上位後是一個自我膨脹不知收斂的妄人。


元載出身寒微,雖然娶了名將王忠嗣的女兒王韞秀為妻當倒插門女婿,但在岳父家一直不受待見。靠著自己精通道學的真才實學走上仕途,卻因為一沒有顯赫家世,二沒有貴人幫持,始終不能平步青雲,兢兢業業愛崗敬業十幾年,竟然還只是一個從六品的小官。


要出頭,就必須要抱上一條大腿,這是混官場的第一條法則。元載的真正發跡,就是攀上了李輔國這顆高枝。

那李輔國是一個權勢熏天的大太監,以一位殘疾人而擔任大唐帝國的宰相,甚至還掌握宮中禁軍。元載與他八竿子打不著,如何建立聯繫呢?

原來,李輔國身殘志堅,發跡之後,娶了一位姓元的姑娘為妻。元載與李太太都姓元,算起來還是遠方親戚。於是,元載以此為由,腆著臉巴結李公公,終於感動了對方。

在李輔國的舉薦下,元載如願登上權力巔峰,成為大唐帝國的宰相。


官場第二條法則也很重要,那就是要善於觀察形勢,不能站錯隊。

元載很快覺察到:最高領導人唐代宗對李輔國心懷不滿,因為李輔國權勢太大,唐代宗早有剷除李輔國的打算。這讓元載面臨一個抉擇:是幫助自己的恩人李輔國,還是幫助唐代宗?

政客面前只有利益,元載迅速盤算了一番形勢,立即加入了唐代宗的團隊:唐代宗已經籠絡另一宦官程元振奪走李輔國的兵權,挺李輔國,只會白白把自己搭上。不久,李輔國被唐代宗罷官,元載於是和唐代宗密謀,派刺客將李輔國殺死。

於是元載又成了唐代宗的寵兒,後來,元載又幫助唐代宗誅殺專權的大宦官魚朝恩。終於獨攬朝政。


元載成為權相後就放飛自我了,終於死於自己的膨脹。元載大肆結黨營私,賣官鬻爵,聚斂財物。元載的貪與歷史上的貪官不同的一點是,他是公開地貪,甚至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比如,長安城共有109坊,元載為自己修的大房子就佔了兩個坊,加上城外的豪華小別野,個人名下房產不下於千間,堪稱房哥。


當然,還有那著名的八百擔胡椒。元載的貪,已經到了病態的地步。


唐代宗對他的所有行為都很清楚(人家也沒想偷偷地幹),但考慮到他是老同志了,想讓他能善終,就找他談話,希望他能有所剋制。誰知元載沒幾天就故態復萌。


唐代宗終於不爽了,發起了打老虎行動,元載被拿下斬首。


也許元載在位極人臣之後,就已經決定要放飛自我了,所以什麼做人要低調之類的官場大忌,也就顧不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