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 马路 记忆

2020/3/8


那个疫情还没有来到的夜晚 那里摆有糖水 猪脚粉 臭豆腐


人群的熙熙攘攘 那就是人间的烟火气息


有些人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城市


有些人一辈子生活在船上


有些人一辈子只做一门手艺


我们给这座城市留下什么样的痕迹


这座城市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回忆


小时候最喜欢去亲戚家玩是因为他家开了一间小卖部 一边是卖化肥的,一边是卖糖果的,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装在一个个透明玻璃罐里,只要一颗甜甜的,就能高兴一整天。现在回忆起来,那些糖果无非就是色素加甜蜜精混合的,却能带给童年简单的快乐。


路边的一颗叫不出名字的树上长有木耳,还有黏糊糊的东西,当时不懂未来会成为值钱的桃胶,还说这是树的鼻涕,拿在手里玩。


记得童年的水晶凉鞋很火,仿佛就是时尚的标志。


还记得以前不管穿什么鞋子。有个习惯就是去修鞋摊上线,这样鞋子就会穿很久,鞋底也不会掉。现在的鞋子不懂是质量好多了,还是我们穿得不久,也没见过鞋底掉。修鞋摊也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很少很少见了。


当柳州螺蛳粉登上了热搜,桂林米粉和老友粉特别的口味也在人们心中占了一份位置。
以前还是猪脚粉独霸一方的时候,从未会想到有其他地方的粉进入而失宠。他就像有历史的老大哥一样有些失落。


以前的照相馆很值钱,摄影师还要会扫胶片,感觉那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职业。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经常去拍照,稍微富有的家庭节假日会去留念,一般的家庭可能一辈子也拍不到一两次。


忽然想起以前家里有台国产傻瓜机,父亲很喜欢带我们出去玩的时候拍照留念。当时胶卷很贵。后面因为家里经济的原因,傻瓜机就遗落在了角落。


听师傅说,以前当学徒很苦,很严厉,学不好还会被他的师傅揍。但经历过那个年代过来的摄影师基本功很扎实,那是所谓的手艺人。现在被数码取代的时代,遍地都是摄影师。


想起每年过节 回到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用一个大锅,放很多粽子进去,要熬上一天,那些大粽子才会熟。然后又把做好的粽子送给邻居亲戚,所以会吃到不同口味不同形状的粽子。



中秋节的时候还会做月饼,拿一个个月饼模印出不同形状。有时还会做什么芝麻饼,@,糖糕,很多很多。 后面村里只剩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很少有人做了。现在的年轻人也不太爱吃这些传统甜食了,更加喜欢吃比较西式的糕点。所以菜市场或者老街才能看到这些传统食品卖了,它们已经退出了主流市场。
感谢大家听我唠嗑,有什么老故事可以在下面留言。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钦州 马路 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