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方式裡,語言表達更好還是文字表達更好?

思考的小魚ll



平安小李飛哥


我的思想是,和三觀不合人,不管用什麼方式表達,最終結局都是鬱悶。生活中最複雜最困難的就是,和三觀不和人兒溝通,其主要的原因是,溝通的目的是達成一致,由於意見不一致,兩個人才去溝通協調想達到統一目的。但是,兩個人的自私的心,思路不同,兩個人在利益上的觀點上不同,各說個的理,互不相讓,各有各的理由,聽起來誰的理都對。其實靜下心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有一個人是對的,有一個人是自私的,也可能有一個人的說法,只是緩解當時壓力,並不是真正的正確方案。也有可能兩個人都是自私的,只有第三者(聰明,有智慧的人)能夠看出問題的真象,(這就叫,旁觀則請,當局者迷)。

要想溝通順利,不是你遷就我,就是我遷就你,也就是理解,包容,寬宏大量,讓人一步自來寬。得容人處切容人。只有這樣才可溝通順利。這樣回答,不知對與否?[可愛]



朝霞嘻嘻


溝通方式裡,語言表達更好還是文字表達更好?

  •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亂,要分情況來說,兩種方式各自有各自的好處,在不同情況下,採取恰當的方式、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下面我具體分析下兩種方式


如果你是一個健談,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那麼選擇語言表達對你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 語言表達是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之一,在和對方說話時,對方可以看到你的表情變化,肢體動作,然後再配合上你的語言,那麼你想要表達的東西就會非常明顯,對方可以非常明瞭的理解你的意思。
  • 比如說你要和你的男朋友分手,你當著他的面直接和他說:“對不起,你沒有上進心,三心二意,對我不專一,我不想和你繼續下去了,我已經決定好了,我們分手,請以後不要再相互聯繫了,就這樣,拜拜”!這些話說出來,我想對方肯定聽的明明白白的,直接又簡單。說的時候再加上討厭的表情,堅定的眼神!我敢肯定對方不會再糾纏你了!

如果你是一個不健談的人,說話總是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本意,那麼對你來說文字表達非常合適你。

  • 我有一個同事,她說話有一點點結巴,一句簡單的話總是能說好久,有時讓人聽的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 或者有些人是天生的膽怯,和別人交談時會怯場,明明心裡很明白,但就是說不出來,或者說出來後就變樣了。
  • 真實的一個事情,我的一位同事前一段時間要去公司總部演講,準備通過部門副經理的職位。她在我們面前練習過很多遍,都表現的不錯,需要突出的部分都講了出來,但是她在總部正式演講時,因為緊張,很多部分都忘記了!
  • 她在感情方面也是,由於自己表達能力不好,和男友經常吵架,其實吵架也正常,但是關鍵吵架過程中她說出的話很傷人,但這些傷人的話偏偏又不是她想表達的,只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說!
  • 所以後來她總是在吵架時,立刻閉嘴,然後把自己心裡想的寫在紙條上給他男朋友看,他男朋友才知道了她原來並不是那麼胡攪蠻纏,只是表達錯了。

無論語言表達還是文字表達,都是表達方式的一種,沒有絕對的哪個方式更好,主要看你適合哪種方式,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表達,才會避免很多原本都不應該有的誤會。


優質的小磊


語言和文字是兩種不同的符號系統

語言是聲音符號,文字是圖像符號。有很多語言沒有文字,如中國的仫佬語、毛南語;同時有不少文字留存於世,而它對應的語言已經滅絕,如拉丁文、西夏文。

語言與文字二者原則上是沒有優劣之分的,但語言表達與文字表達這兩種溝通方式則各有優劣。

所處情況不同,交流溝通方式也應不同,而這完全取決於交流雙方如何應變和把握,沒有絕對標準答案。

語言表達能感知情緒,文字表達就很難知道情緒的狀況。

文字文章做傳輸需要超級牛逼的情商。而語音傳遞只有一種情況,文字表達會誤會成很多個意義,無論你的文字表達又多清晰,都不能把情緒表達的非常標準。

文字不具有超高精度的復刻,敘述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件事物,想要完美的呈現在對方面前,還是面對面交流比較好。所以,能用語音表達就不要用文字表達,能見面就不要傳話。

文字是一種組合式的敘述,不同的組合有不同的意思,任何時候,人們不可能把事情用文字呈現得絲毫不差。一千個人讀同一篇文章會有一千個想法。

交流溝通受雙方條件限制。

從自己方面來說,文字表達方式欠缺而語言表達能力強當然就用語言溝通,語言表達欠缺而擅長文字溝通,那就採用書信方式溝通。

從對方角度來看,喜歡面對面交流溝通,那就走到一塊來譚吧;若不想見面但又必須溝通,那就寫封信說說吧。


風雨無懼


我的答案是不同的場景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工作上簡單的日常聊天之類的可以語言溝通。工作計劃、總計、安排之類的適合文字表達。


適用於文字表達的場景:

親人朋友之間也可用文字表達,比如特殊節日或場合可以通關寫信的方式或者發一段文字來表達當時的心情,這樣更有儀式感。工作中,需要總結、安排、計劃、等涉及到工作內容的時候用文字表達。

文字表達的好處。

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便於查閱記錄;方便多人發送,比較正式,適合報告工作進度或通報項目狀況等。需要好的文筆。


《傅雷家書》是一本非常棒的書,裡面記錄了父親傅雷和兒子付聰的很多年之間的書信,適合做父母的的和孩子一起看。父母和孩子溝通也更適合文字溝通,特別在叛逆期,直接溝通容易吵架,而書信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既鍛鍊了孩子的文筆,也加深了親自關係。

適用於語言表達的場景:


親人、朋友、同事之間日常普通的交流可以用語言表達。語言表達更直接快捷,比文字表達更能節省時間,而且面對面的交流能看到對方的表情變化,感知對方的情緒,能直接感受到溝通的效果如何。


語言表達的好處。


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人寶貴的財富。一個人要是隻會埋頭幹事可完全不善言辭、笨嘴拙舌,這樣對於做好本職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當今社會中,各個方面和領域都需要交流,需要溝通,人和人之間要交流思想,溝通感情最為直接簡便的方法就是語言。

只有語言表達十分出色,才能夠讓相互熟識的人之間萌生出濃厚的情意,加深友愛;讓陌生人之間產生好感,產生友誼;能夠讓意見分歧的人們相互理解,消除彼此間的矛盾;能夠讓相互怨恨的人們化干戈為玉帛,變得友好相處。不論你的生性是多麼聰穎;接受過如何的高深教育;穿的是怎樣漂亮的衣服;擁有多少雄厚的財富,若是你根本無法恰當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那仍舊是一無是處。


如果想讓別人都喜歡自己,就一定要培養自己的說話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夠打開人和人之間溝通的大門,彼此間心靈才會發生碰撞,產生共鳴。在種種的人際交往環境中,會說話的人都是十分受歡迎的,能夠輕鬆和他人融洽相處,在交往之中如魚得水。會說話往往會給一個人帶來十分美好的人生,也能夠成就一個人一生的財富。


很多人學習、苦練演講就是這個道理。


吳詩含


溝通是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過程。

毋庸置疑傳遞和反饋是人與人之間的表達方式。那麼溝通方式用語言好,還是用文字好呢?從某種意義上論,語言溝通面對面更直接親和。但是也不盡然,主要看溝通個體的能力優勢。

有的人能言善辯,吐沫星子滿天飛,能把死人說活,那麼就用語言面對面的溝通為好,既能說明問題,又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但是有些人沉默寡言,表達語無倫次,尤其在異性面前,面紅耳赤,語塞喉嚨十分尷尬。那麼溝通方式就用文字表達為好。

表達能力人與人是有差異的,有的人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有的人則優勢於文字能力。

總之,溝通方式因人而異,以達到溝通目的為準則。


李戰榮


溝通方式裡,語言好還是文字好?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就好比問我:我很餓,中午吃雞肉好還是豬肉好?

A好B就不好,這是隻有小學階段才會出現的現象。仔細想想,世上哪裡有那麼絕對的事情?

一般來說,語言比文字要好,主要是同樣一句話,語言可以減少誤解。

語言,尤其是面對面的交流,效果比較好。因為交談者雙方可以很明確地看到對方的表情,語速,語調,甚至肢體語言。在信息傳遞上是加上了感情的,理解起來比較不容易出錯。另一方面,說話者也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對方的反應,甚至可以及時調整,比如用更委婉的語氣,或者把話說得更決絕。

但是有些話,用語言表達起來沒那麼方便,文字就尤顯重要了,主要是文字可以更有邏輯,能化解尷尬。

比如熱戀的男女,所有的情話都當面說,難免尷尬吧?用文字的形式互訴衷腸,除了看第一眼美滋滋,興許還能保存下來,以後無聊的日子拿出來回味一番。再比如盛怒之下,當雙方都很生氣的時候,一般是交流不下去的。就像吵架,吵完了總會覺得自己沒發揮好,估計有這種感覺的朋友不在少數。或者是覺得自己太口不擇言,太過分了的也有。這種時候當面溝通,也是件蠻尷尬的事情吧。這時候文字都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早睡早起才乖




美美紅658


一、關於溝通的表達,其方式是使用(口頭)語言表達,還是使用文字(語言)表達,取決於人們表達訴求的需要和相對應的場景,至於權衡那個更好,關鍵在於相互之間的適應性和匹配度。例如一個領導的講話(實質是與更多的人進行溝通),身臨現場使用口頭語言自由發揮的表達,與用文字語言(書面材料)印發給大家自己閱讀的表達,所產生的效果,完全是兩種不一樣感受和體驗。

二、(口頭)語言的表達與文字(語言)的表達,這兩者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口頭語言和文字語言是兩個不平行的語言系統。在語言(口語+文字=書面語言)的發展歷程中,口頭語言先於文字語言的產生,它是文字語言的基礎。一般的、民間的、普通商務的交流通溝,顯然口頭語言更直接、更便利、更實效;屬於特殊的交流通溝,才會去用文字語言,比如法律方面的溝通。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提高非一日功、非短時可達,需要用心的、持續不斷的去學習和提高。

三、此外,從語言應用專業的角度,介紹一點相關的知識,給有興趣朋友們做參考:在溝通的實際應用場景中,口頭語言和文字語言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①口頭語言使用於日常生活和交互往來頻繁的活動之中,隨心逐意,雙向互動,流露自然,收放自如,可稱之為“適時對話語言”,比如拉家常、開會發言、集體討論、辯論演講等;它在語法結構與邏輯上運用靈活,簡化、兒化、情緒化、動作化、地方方言差異化與語言的使用,總是動態性的附著在一起,這是口頭語言的典型呈現;在詞彙運用方面一般比較簡單、非正式,句子一般比較短,多用簡單的句式。

②文字語言側重於相對正式的場合和公共事務活動,規整有範,論章循法,潛詞造句,刻意而為,比如官方文件、法律文書、書面方案、工作報告、著作書稿、教材圖書、通知廣告等,它的最大特徵是對呈現載體的高度依賴,遠古時期的甲骨、竹籤、貝葉、皮革,現代的紙質物體、黑板牆體、廣告招牌、電腦手機、電子閱讀器等,由於文字組織的單向性和需要經過看、讀、理解的過程,自然的形成了溝通的延遲性;它在語法與邏輯上相對嚴謹正式;在詞彙運用方面比較講究,比口頭語言相對要富於內涵,巧於語彙,內容上強調準確清晰、貼切精煉、修辭邏輯、詞藻華美,其文法結構相對複雜,句子偏長,複合句較多。

③大白話類文學著作的語言表達,相對特殊一些,口頭語言與文字語言基本等身。總之,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各有華彩,各具特色。


銀河道士


文字就像一個個小蜜蜂,在“蜂巢”裡釀蜜、釀花粉,無論是它採集的油菜花粉、蘋果花粉、槐花粉還是松花粉,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根據健康需要,各取所需,那樣不同的人就會“汲取”到不同的營養,以達到好的效果。

因為生活教會我們像這些蜜蜂一樣,可以讀懂這些“來自美麗世界的信息”,並用心感悟、準確“輸送”和“傳達”。

最美的是文字,最難以表達的是感情。而文字,則是感情“最美的使者”。

文字表達有以下好處:

第一,文字表達更清晰。

你想表達什麼,告訴對方什麼,文字書寫或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避免“傳達有誤”、執行偏離方向。記得有一檔電視節目,甲乙丙丁分隔開來,支持人告訴甲“春天好美麗”,甲傳達給乙,乙傳給丙,丙傳給丁,最後成了“我不理睬你”。

生活中,“傳話”導致矛盾、理解偏差、執行有誤的情況很多,因為個人理解能力不同,還有個人心態不同,話越傳會越變味兒。

第二,文字表達更直接。

生活中,有的人說話喜歡“拐彎抹角”,表述含蓄,讓人聽了後感覺“雲裡霧裡”,不清楚你想要表達什麼意思。而文字,即使你再“含蓄”,也會品出其中的“味道”,因為文字具有“一目瞭然”的屬性,能看明白你在說什麼,你想表達闡述什麼意思,只要這個人思維正常,就不會讓人理解有誤。

第三,文字表達可以避免尷尬。

比如愛慕一個人想表白還有些膽怯,你就可以通過寫一首情詩來“試探”對方:“輾轉流光漸遠時,傾心一醉暗相思,如今最憶是君姿”,這就不難理解,時間過去那麼久了,我自從見到你就不曾忘卻過,你優美的姿態一直縈繞在我腦海。此時如果你有情,我也“有意”,就明白自己該怎麼回覆了。

可如果僅僅是他人朗誦這首詩,則就會理解為其“有感而發”,即使對著自己朗誦,也不能“對號入座”。

文字表達還有好處:

可以當“證據”。愛的表達也是一樣,說過的話也許很快就忘記了,許下的諾言也許很快就會“丟之腦後”,但若干年後你再看的時候,“愛的證據”會讓自己淚眼婆娑。

可以成為“紀念”。當不再“需要”這段文字的時候,或者它“完成了使命”成為“一張廢紙”、字跡模糊的時候,可它裡面總有抹不去的記憶,那些帶著歲月的溫暖、往昔的故事會情不自禁讀懂自己、相伴自己。

比如博物館裡收藏的那些“文字”,就會“鋪展一段時期的故事情節”,與面前陌生的你悄然、靜默的“心靈溝通”,因為“你在我面前駐足,你就會讀得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