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段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你认为原因何在?

Believe635


首先,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不仅仅是对于同一段历史,对于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物,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具体到同一段历史,我认为除了个人的理解能力之外,还受到个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思考的角度以及所学专业领域的不同等因素影响。历史知识丰富的人对待一段历史,他可能会瞻前顾后,将这段历史置于整体中来思考;若是对这段历史前后都不熟悉的人,则可能只会对当前这段历史进行评价,不一定具有长远性的见解。

其次,每个人都是在成长发展中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认识,一是因为随着自身年龄或是学识的增长,理解能力会发生变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二是因为时代也在发展,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历史不仅仅是要被铭记,更是要经世致用,这就需要极大的结合时代特点,分析历史,为现世所用。


Believe635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段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是很正常的事情。

首先,每个人眼光不同,从统治者的眼光来看,自己永远是正统,即使正义的战争在统治者眼中,也是反叛。就像是武王伐纣,商汤灭夏,这都是正义的战争,是促进历史前进的战争。如果以当朝的统治者的眼光来看,以臣反君是为不忠不义。但是以社会历史进步的史学家眼光看,促进社会进步的战争,使人民幸福的战争就是正义的战争

其次,个人的所站的角度不同。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趁势而起,各使手段谋取天下。从汉室正统的角度来看的话,所有拥兵自重的人都是汉室的臣子,都应该去扶保汉室江山,所有觊觎皇位的人都是不忠之人。而在曹操孙权的眼中,则不然,江山混乱,群雄并起,说明汉室江山气数将尽,天下将归于有才有德之人,就是秦无道,高祖提剑起义建立大汉江山一样。所谓一千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一个道理。

最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无论是见识还是所处的时代,处于不同的时代,所接受的教育和认知不同,所以,价值观自然有所不同。封建社会讲究忠君爱民,凡是都已一家一姓的天下为天下,皇帝一人的命令为天下行为准则。而现在社会,人们以史为鉴,以天下百姓为天下,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自然不一样。

综上所述,不同是人看同一段历史有不同的看法,是眼光和角度,还有时代的局限性的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


华夏长河五千年


这跟历史本身性质有关,还跟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关。

l历史记载

历史记载着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每一段历史都有着不同的记载,正史野史各有各的说法。那么看着不同记载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三国时期,对于这一段历史,就有许多记载。陈寿的《三国志》,还有受众最广的《三国演义》,我们很多人对于三国的了解就是通过《三国演义》。那么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必然受到它的影响。拿一个具体的人物来说,曹操,在《三国志》记载中比较正面,匡扶汉室,救国救民于水火。但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多疑,阴险狡诈。那么我们太多就认为曹操就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通过不同渠道了解的历史,必然有不同的看法。

看待事物的角度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相同。这跟我们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息息相关。

我们还拿曹操来说,如果都通过《三国演义》了解曹操。那么不同的人对他还是会有不同的看法。

  • 对于一个有大志向的人来说,看见的是曹操的雄心壮志。建立了一场丰功伟业。
  • 对于阴谋家来说,看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成功计谋,佩服他的精准眼光。
  •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看见曹操识人用人,知人善用的能力。学习他的待人处事的方式。
  • 对于一个理学家来说,痛恨他挟持君主,不守君臣之道。
  • 对于一个喜好美色的人来说,他看见的只是曹操利用手中权势淫人妻女。
  •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看到的是曹操雄浑大气的诗作。

…………

所以,对于同一段历史,同一个历史人物,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实属正常,不必惊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