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鉑悅府低容積率,小高層的稀缺

需要給你普及一下容積率的概念:

假設政府要拍賣一塊10000平米的地塊,規定容積率不得超過3.0。

因此你拍得的這塊地可以蓋得房子建築面積最大不得超過30000平米。

不要以為兩倍已經很大了,其實你不可能把這些地全部用來蓋樓是吧?總要有些路、綠化、停車位等等。

這就又牽扯到了另一個概念:建築密度。

就是你能用這塊地的多少面積來蓋建築物,這一項政府會給你一個低限,比如不高於30%。

所以你就只能拿最多3000平米的地皮來實現最多30000平米的建築面積。

換句話說,你想拿這塊地實現最大利益就只能往上摞10層,或者你用2000平米的地往上摞15層,但可能你又正好在機場附近,有限高30m的約定,地上15層是不行的,真想做15層就只能做地上10層+5層地下室了。

所以想多蓋是沒門的。

另一方面,不要以為你有錢買下一塊地就想蓋什麼蓋什麼,想怎麼蓋怎麼蓋了。

政府對每一塊地都是有規劃的,比如這一塊是住宅,那一塊是商業,還有一塊是學校。

政府招來買地的人(開發商)只是想讓他們來實現政府城市規劃的願望,這麼說是不是很邪惡。

所以出賣土地的時候和土地合同內會約定限制好所有的規劃數據,比如上面兩個(另外還有綠化率、限高等,甚至包括住宅面積,停車場數量,自行車位,人防面積等等等等)。

這些數據或有上限,或有下限,但總歸是約束你的。

由於都是在拍賣前約定好的,所以這些數據跟土地面積一樣都嚴重影響成交價格(大家都不傻)。

以上數據純屬例子,但真實的也差不多,比如容積率一般2.0到3.5(超高層可能有4-5),建築密度一般50%以內,綠地率一般30%-60%等等。

回答寫了半年多了,這其實是一個科普性質的回答,相信也解決了不少知友對這方面的困惑。

這次是為了申明:科普回答不涉及鑽政策法律空子的方式,更不考慮違規犯罪。

下面100多條評論幾乎有一半是在提醒我:你不知道還有偷容積率麼?我怎麼會不知道。

我想這些鑽空子的可能在小縣城比大都市多一些,在中西部比東部沿海多一些。

但不管怎樣真的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多,不要把政府想的那麼爛,否則還活不活。

當有人說“1+1=2”的時候,你可以忍住不說“1+1在算錯的情況下=3”的話可能會更好。

此處偷容積率 ,不包括在規範法律框架內增加所謂贈送面積的行為,雖然也是鑽了些空子,但還是合理合法,現階段且對投資方和小業主都有利。只是有擾亂市場的可能,可以通過修改完善法規來逐步實現。

而通過送禮走後門靠關係等原因,拿地後直接修改指標的,才是我說的需要嚴厲查處的偷容積率行為,這種只是極個別的違法行為,並需要嚴厲查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