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3萬億美元蒸發,中國樓市暫入寒潮,三個“一”解析現狀

3月9日,標普500指數日內跌7%,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二次觸發熔斷。

道指在交易日結束後下跌超過2000點,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標普500指數迅速下跌超過7%,觸發市場熔斷機制停盤15分鐘,覆盤後不久,三大股指重新開始掉頭向下,下跌超過7%。


美股3萬億美元蒸發,中國樓市暫入寒潮,三個“一”解析現狀

此次美股暴跌,也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全球擴散,一方面提沙特新王儲,原油暴跌30%,也算是一生一回聞了。


美股3萬億美元蒸發,中國樓市暫入寒潮,三個“一”解析現狀


股市對於美國家庭來說十分重要,在美國的家庭資產配置中,金融類資產大概佔比60%,在金融類資產中,銀行儲蓄僅佔約4%,大部分是持有股票、基金、債券和其他託管類資產。

但在中國家庭資產配置中,佔比最大的則是房產。


美股3萬億美元蒸發,中國樓市暫入寒潮,三個“一”解析現狀

也就是說,中國維持好樓市和美國維持股市一樣重要。

來看A股地產板塊的狀況。


美股3萬億美元蒸發,中國樓市暫入寒潮,三個“一”解析現狀

之前,知名的第三方機構克而瑞發佈了2月份的房地產市場數據,根據監測的27個重點城市顯示,2月整體成交僅240萬平方米,環比降幅高達83%,同比下滑77%,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


一個宗旨:樓市相比從前,再難為繼

受困於國內的經濟形勢和高壓政策,再想期待房價像過去那樣大步前進已經變得不現實了。

這幾天的樓市寬鬆政策“一日遊”與住建部再次在《人民日報》上重申“房住不炒”的重要性,都表明了危機之下,看似應該放鬆的政策,也有不可觸及的紅線。

無論是二手房市場還是新房市場,受疫情影響都很嚴重,全國各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幾乎都處於低位運行的狀態。

跳出疫情,現在的樓市交易,越來越倚重的是你買的是哪裡的房子,是否在一二線或者大城市圈、是在城市哪個板塊,周圍的配套如何、房子的質量……要知道,其實現在房子的流動性是很差很差的。

所以不管其他地方樓市如此,你本地所在的樓市怎麼樣,一定只有你自己以買房者的身份,去十個以上的樓盤實地查看才會知道,房地產市場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誰調研得多,誰就能賺到差價。


美股3萬億美元蒸發,中國樓市暫入寒潮,三個“一”解析現狀


一場博弈:房企高調置地,港資成新地王

今年1-2月份,國內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近30%。但是在這兩個月中,TOP50房企拿地總額達到2861億元,同比增長28%。房企拿地熱情不降反增。

原因也很好理解,地方財政的壓力,說再多的轉型也沒有放塊優質土地來的實在。

於是,在2020年2月,一線城市共推出土地269萬平方米,同比增加64%;收金946億元,同比增加81%

而有意思的是,香港置地、綠城中國、華潤置地分別佔領拿地金額排行榜前三名,而碧桂園、萬科、恆大三家銷售龍頭房企齊齊掉隊,全部排至15名開外。

其中香港置地年收入不到200億元,但這次單宗拍下的地塊就達到310.5億元聯合拿下的上海徐匯濱江綜合體地塊,成為新晉內地總價“地王”。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長期被比萬恆壓制的、有實力又有野心的企業,紛紛大手筆佈局;另一邊,香港公司仍然對內地市場充滿了信心進軍內地;在與“房住不炒”的微妙博弈下,是否會逼得越來越多的地方學習海南,我們還不得而知,然而房地產對於地方財政的立竿見影,依舊。


美股3萬億美元蒸發,中國樓市暫入寒潮,三個“一”解析現狀


一次利好:疫情之下剛需放心買

雖然大幅放鬆調控以及資金大水漫灌都不現實,但是,對剛需群體來說,現在卻不失為一個買房的好時機。

首先,開發商資金緊張,降價促銷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房地產作為一個高槓杆高週轉的行業,需要強大的現金流的支持,受疫情影響房企現金流緊張,利息、到期的債務和管理費用卻是剛性的……

打折促銷固然會損失部分利潤,但總比資金鍊斷裂,賣項目、公司股權求生或者倒閉要強得多。

首付分期、60天內無理由退房、交5000抵20000、送物業費、送車庫券等等,進行變相降價。

其次,房貸利率“降”了,按揭貸款更容易,月供也少了。

2月20日,央行公佈了“新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第七次報價,2月份,1年期LPR為4.05%,5年期以上LPR為4.75%。其中1年期下降了10個基點,5年期以上下降了5個基點,房貸利率參照5年期以上LPR,各地在此基礎上進行加調。換句話說,相當於房貸利率基準下調5個基點。


無論接下來的經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危機會不會來,我們都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