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養寵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從而影響到養寵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這種效應被統稱為

“Pet Effect&寵物效應”。

寵物效應是真實存在的,對寵物效應的研究甚至從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盛行。雖然絕大多數研究都以家養犬為對象展開,然而貓作為數量龐大的家寵一員,其產生的積極影響常常與狗相當,不容忽略。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Pet Effect中,貓的重要表現!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1、社會性情感維繫-自我價值的實現

2016年,圭爾夫大學安大略獸醫學院人口醫學系的學者就街頭青年與他們的寵物之間的抑鬱症保護關聯展開了調查。

他們以安大略省4個城市的189名街頭流浪青年為調查對象,結果顯示:雖然攜帶寵物可能會與青年獲得住房、服務、就業的機會相沖突,但是選擇攜帶寵物流浪的青年,他們的抑鬱症風險比不攜帶寵物的青年低出三倍。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圖片來自電影《流浪貓鮑勃》

街頭流浪青年是無家可歸群體中心理最脆弱的部分,他們很容易沉迷酒精、毒品,並伴有嚴重的健康問題。

伴侶寵物為人們提供了難以獲得的身體和心理福利,人們通過照顧寵物,應對孤獨,獲得了積極的情感反饋,實現了部分自我價值。

寵物成了青年積極尋求改變的情感依賴,研究同時顯示,對寵物的責任感促使青年減少飲酒或吸毒,同時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2、正向情感反饋及人格塑造

2015年一項名為“Personalities of Self-Identified “Dog People” and “Cat People”的調查顯示,“偏愛狗的人”普遍具有較高的外向性,友善性和自覺性,但神經質和開放性較“偏愛貓的人”的低。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愛貓&愛狗&都愛&都不愛】四類人的大五人格

(從左到右:外傾性、宜人性、責任心、神經質、開放性。這篇還單獨對男+養貓/狗;女+養貓/狗分別分析,感興趣可以找來看下)

養貓為養貓人塑造了較為開放和活躍的神經反應,融入了一些溫柔、細緻和耐心的人格。在國外,甚至有學者研究寵物貓在人類求愛和約會過程中的作用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在美國,無人領養的小貓在監獄裡得到了很好的照料

人類對動物的積極情緒會引起對人的積極情緒,當與動物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時,會增強對人友善和慷慨的能力,實現人對自我價值感和被愛的基本需求。

想要練習承擔責任和表達愛?先在小貓咪身上實踐一下!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3、
減輕壓力及抑鬱情緒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當代青年養生&減壓大法。喝枸杞茶,用霸王護髮,養貓並且玩它(還拿它做表情包...)

早在1999年,一項有關抑鬱情緒如何影響單身人士的研究就顯示:一個人越抑鬱,互動的意圖越少,一個人越沮喪,開始進行互動的次數越多。

而在貓與人的互動過程中:越能保持自己,不受主人負面情緒影響(多數研究認為貓對主人的“共情”能力,普遍弱於狗),

主動接近主人的貓咪,給主人帶來的抑鬱感減輕效果越好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圖自:Catster

2015年,瑞士蘇黎世大學應用動物行為學和心理學的專家Dennis.C.Tuner 和Gerulf Rieger的一項關於研究單身的人和他們的貓的調查中也提到:貓發出的與主人情緒顯著相關的唯一行為,就是持續不斷地在互動中接近主人的行為。

據2017年,日本科學家小林愛、山口佑介等人一項觸摸和撫摸真實或柔軟的玩具貓對前額皮層和下額回的影響,的調查結論顯示:神經質水平較高的雌性動物互動效果更好,撫摸真貓帶來的緩解壓力和改善情緒的效果要好於撫摸假貓。(有真的誰摸假的!)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圖自:網絡

也就是說在這段關係中,貓貓越主動,主人越減壓。

性格高冷的小貓咪們聽到了嗎?發發慈悲,和可憐的主人撒個嬌吧~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圖自:網絡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4、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

2009年,國際血管與神經學雜誌(J Vasc Interv Neurol)刊登了一篇有關於貓的所有權和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調查,文章基於第二次全國(USA)健康和營養檢查研究死亡率隨訪研究的結果。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通過跟蹤4435位參與者得出結果,過去曾經擁有貓的參與者因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相對風險較 任何時候都沒有貓的參與者 明顯降低

科學家大膽預測,收養一隻貓作為家養寵物,有可能成為一種降低高風險個體患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原因也有可能是因為貓主人擁有貓的過程會導致自發性放鬆,從而對自發性應激源的自主反應有緩衝作用。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5、升高兒童過敏反應閾值

2018年,瑞典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倫斯卡學院臨床科學研究所兒科的科研人員發表了一篇關於

擁有貓狗數量對於兒童(新生兒跟蹤到7-9歲的兒童期間)過敏風險的影響的文章,結論顯示,隨著擁有貓狗數量的增加,兒童發生過敏性疾病(花粉,樹葉樹皮,哮喘等)的概率降低。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發生過敏的兒童佔比和擁有寵物的數量之間的關係

原因可能是動物身上存在著“微型農場”效應。除了動物皮屑,動物攜帶的微生物和內毒素也在誘導耐受性方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噬菌體陽性反應樣本數量

在農村地區,貓和狗更多地被養在戶外,兒童可接觸整個“微型農場”鏈條。而對於城市兒童,家庭寵物為實現“微型農場”效應提供了發生可能。

研究還發現,兒童接觸超過一種以上的動物是有好處的,接觸的動物種類越多,過敏性耐受越強。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6、在與自閉症兒童互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法國Bohars自閉症資源中心和動物和人類行為學實驗室的學者們,在2012年發表的關於家養寵物是否會觸發自閉症患者的親社會行為研究中提到:和狗、貓、倉鼠這些家庭寵物一起玩的過程,可能對自閉症患者有益。

文章提到,和寵物一起玩是一種複雜的行為,有時涉及對象操縱,作為練習和掌握動作模式(即感覺運動)或兒童心理表達能力的手段;它為孩子提供了練習和理解他或她的社交世界(即假裝遊戲)事件的機會。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研究中還提到:自閉症患者對寵物具有更多的親和力,原因可能是動物的多感官特徵行為,比人類的行為更容易解碼和預測

寵物的到來也會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增加成員間的互動水平,促使引起個人對寵物的興趣增加他們參與家庭互動。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7、咕嚕嚕的療愈聲波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圖自:貓研所

總之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本期所長互動】

你感觸最深的貓咪效應是什麼?一起來說說吧

//////////

[1] Marine Grandgeorge ,Sylvie Tordjman,Alain Lazartigues,Eric Lemonnier,Michel Deleau,Martine Hausberger<does>[ED/OL]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41739./<does>

[2] Bill Hesselmar ,Anna Hicke-Roberts ,Anna-Carin Lundell ,Ingegerd Adlerberth ,Anna Rudin ,Robert Saalman ,Göran Wennergren ,Agnes E. Wold ,<pet-keeping>

[ED/OL]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08472

[3] ,Kira M. Newman ,Greater Good on August 27, 2018.

[4] Michelle Lem,Jason B. Coe,Derek B. Haley,Elizabeth Stone &William O'Grady,

[ED/OL]https://doi.org/10.1080/08927936.2015.1082772

[5] Adnan I Qureshi, MD, Muhammad Zeeshan Memon, MD, Gabriela Vazquez, PhD, MS, and M Fareed K Suri, MD[ED/OL]J Vasc Interv Neurol,v.2(1); 2009 Jan,PMC3317329.

[6]《觸摸和撫摸貓對人下額回的影響》,小林愛,山口佑介,大谷信代,大田光昭,[ED/OL]

https://doi.org/10.1080/08927936.2017.1335115

[7] Samuel D. Gosling,Carson J. Sandy &Jeff Potter

<personalities>,[ED/OL]/<personalities>

https://doi.org/10.2752/175303710X12750451258850

[8] Cheryl M. Straede &Richard G. Gates M.D.<psychological>

[ED/OL]https://doi.org/10.2752/089279393787002385

[9] ,Peter B. Gray,Shelly L. Volsche,Justin R. Garcia &Helen E. Fisher.

[ED/OL]https://doi.org/10.1080/08927936.2015.1064216

[10] Dennis C. Turner &Gerulf Rieger,<singly>

[ED/OL]https://doi.org/10.2752/089279301786999652

[11] Gerulf Rieger &Dennis C. Turner,

[ED/OL]https://doi.org/10.2752/089279399787000066

[12] Gosling S D , Sandy C J , Potter J . Personalities of Self-Identified “Dog People” and “Cat People”[J]. Anthrozoos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he Interactions of People & Animals, 2010, 23(3):213-222.

咕嚕聲部分資料來源:《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Advances in Skin & Wound Care Journal》、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Animal Interaction、《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Journal》、《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ournal》等

證據來了!風靡全球的寵物效應,貓貓也有貢獻



關注【貓研所】get更多科學養貓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